冷眼看水浒:晁盖是如何把自己害死的?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不少读者会以为我胡说八道,晁盖做过第二任梁山之主,好歹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怎么会糊涂到自己害死自己?读过《水浒传》的不少读者都认为晁盖就是被别人害死的,有的说是被宋江害死的,有的说是史文恭被害死的。但在我看来,晁盖之死其实是咎由自取,害死他的既不是宋江,也不是史文恭,而是他自己。

冷眼看水浒:晁盖是如何把自己害死的?

晁盖

1、挑头劫生辰纲,晁盖把自己逼上了一条不归路

“生辰纲”是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搜刮了民脂民膏,置办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给岳丈蔡京太师作为生辰贺礼。早一年的生辰纲不知道被什么人劫走,一直没能破案。听闻今年又有十万贯生辰纲要押送往东京,有三个人坐不住了,都不约而同赶往晁家庄找晁盖商议此事。

这三个人是刘唐、吴用和公孙胜。刘唐自幼在江湖飘荡,既没有固定职业,也居无定所,是个无业游民;吴用自幼和晁盖结交,在邻村财主家任门馆教授,也就是教书先生;公孙胜拜罗真人为师,学了一身道术,是个四海为家的云游道人。这三人的生活境遇都不大好,所以对这十万贯生辰纲都怦然心动。

和这三个人相比,晁盖的境况是怎样的呢?

晁盖祖上是本县本乡富户,到了晁盖手里,家境似乎还更优渥了一些。他有自己家的庄园,养着许多庄客,可以随时接待县里步兵都头雷横带着一队士兵来打秋风。他为了从雷横手里救下被捉的刘唐,可以一出手就送给雷横十两银子。他还时常资助来投奔他的江湖好汉。

晁盖为人仗义疏财,要知道,仗义疏财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到的,因为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武松曾经给郓哥五两银子,郓哥说够他们父子三五个月的用度。而晁盖一出手就给了雷横十两银子,足见晁盖平时在结交江湖好汉上面的开销是笔不小的数目。

晁盖还有社会身份。他之所以能和县里的押司宋江,以及县里两个都头朱仝、雷横都交好,就因为他有个社会身份——东溪村保正。这使得晁盖在郓城县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此外,晁盖凭借其天生神勇,被江湖上的好汉称为“托塔天王”。晁盖的神勇和仗义疏财,让他在江湖上声名赫赫,俨然成为江湖中人公认的大哥。

晁盖有钱,有社会地位,有显赫的江湖名声,远近的江湖中人都尊他为大哥。以晁盖的境况而言,他其实就是个日子过得很舒坦的江湖草莽英雄,他不缺钱,其实,他是最不需要劫生辰纲的人。

但奇怪的是,这个最不需要劫生辰纲的晁盖不但劫了生辰纲,而且做了那个挑头的人,这是晁盖做的第一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不久,晁盖被官府追捕,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晁盖不得不烧了自己的庄园,上了梁山落草为寇。晁盖就这样把自己逼上了一条不归路,一直到死,他再也没能回到东溪村。

冷眼看水浒:晁盖是如何把自己害死的?

吴用

2、劫法场救宋江,晁盖为自己埋下了一个大隐患

之前,晁盖和宋江都在山东郓城县的时候,晁盖是东溪村保正,宋江是郓城县押司,从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来说,宋江是远远盖过了晁盖的,所以,宋江会把晁盖看作自己的心腹兄弟,心甘情愿冒着风险为晁盖通风报信,使得晁盖得以逃开官府的追捕。

晁盖为了逃开官府的追捕上了梁山落草为寇,因得到林冲的鼎力相助,火并王伦之后,极力推举晁盖做了第二任梁山之主。此时的晁盖是官府通缉的匪首,而宋江则是官府中人,二人交往纯属私下的交情。

晁盖念念不忘当初宋江冒着风险为他通风报信的恩德,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机会报答宋江。不久,宋江因为杀死阎婆惜而逃亡江湖一段时间,得遇大赦,便主动投案,得以从轻发落,刺配江州。晁盖特意安排人把宋江接上梁山,希望宋江也在梁山落草,但被宋江拒绝了。

不料,宋江在江州却又惹下一桩祸事。因酒后狂放,宋江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写了反诗,被无为军在闲通判黄文炳告发。即便是戴宗和吴用等人帮着宋江想要摆脱这个罪名,最终还是徒劳无功,被江州知府蔡九判处择日斩首。

宋江在江州命在旦夕的消息传到了梁山,义薄云天的晁盖本就一直念念不忘当初宋江为他通风报信的恩德,二话不说,便带着人马赶赴江州,劫了法场救下宋江。得救后的宋江在杀了黄文炳报了仇之后,跟着晁盖一起上了梁山。

晁盖带着宋江一上梁山,就要让位给宋江。或许,晁盖认为自己一行人当初都是宋江通风报信给救下来的,没有宋江的通风报信,就没有晁盖他们一行人,也就没有今日的梁山,所以梁山之主理应让宋江来做。

又或许,晁盖脑子里还是当初在郓城县的观念,认为自己一直都是宋江关照和庇佑的人,宋江一直都是自己的领导,所以,所以梁山之主还是理应让宋江来做。

但宋江拒绝了,他不论晁盖怎么说都只愿意做梁山的二把手。宋江之所以拒绝,并不是说他不想做梁山之主,只不过是宋江认为此时以这种方式取代晁盖,时机和条件完全不成熟:宋江此时上梁山完全是个新人,倘若一上来就大大咧咧取代晁盖,何以服众?与其坐不稳这个位子,不如不坐。

倘若晁盖等到宋江在梁山的基础牢固了,再提出让位给宋江,自己心甘情愿居于二把手的位置,那么,晁盖的命运和结局就不会那么悲惨了。可惜的是,晁盖从此再也没提让位之事。晁盖做的第二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就是,他虽然是梁山之主,却带来能力、见识、谋略都远胜于自己的宋江做了二把手,这无异于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冷眼看水浒:晁盖是如何把自己害死的?

公孙胜

3、德有余才不足,晁盖让自己坐上了一个火药桶

晁盖仗义疏财、义薄云天,始终以赤子之心对待他人,从来没有对他人怀有小人之心,也没有想过他人会对他怀有不义之心。后来,即便是他察觉了宋江数次有架空他的举动,他也始终采取退让、容忍的态度。客观而言,晁盖的德是无可非议的。

倘若晁盖不是梁山之主,依旧是东溪村保正,依旧做他的江湖大哥,晁盖的能力是足以应付的,也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可惜的是,对晁盖来说,人生没有如果,人生也没有回头路,他已经是梁山之主,此时的梁山因为宋江的加入而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种高速发展的梁山对梁山之主的才干是个极大的考验。

遗憾的是,晁盖作为梁山之主,德有余而才不足。

晁盖作为梁山之主德有余而才不足,在宋江央求众人先杀了黄文炳再上梁山的时候,就已经初露端倪了。晁盖既阻止不了也改变不了宋江的决定,只能跟随众人一起听从宋江发号施令,帮着宋江杀了黄文炳。晁盖作为梁山之主的气场在宋江面前荡然无存,其实,这时候晁盖才不足的短板已经暴露无遗。

晁盖才不足的第二个表现是当杨雄、石秀来投奔梁山时的做法。刚开始,晁盖对杨雄、石秀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但当他听到了杨雄、石秀和时迁在祝家庄客店的所作所为时,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变,突然声色俱厉地要把杨雄和石秀给砍了。

众人被晁盖态度的突然逆转给搞蒙了,原来,晁盖认为杨雄、石秀和时迁的做法有辱梁山的英名,所以他要先斩了杨雄、石秀,再发兵攻打祝家庄。晁盖被宋江当场劝阻,宋江一方面婉言劝阻晁盖,一方面温言宽慰杨雄、石秀,并决定亲自领兵下山攻打祝家庄。

晁盖讲究掷地有声的英雄义气本来是没错,但他在处理此事时由于才不足而把自己陷入了不利境地:草率下令要斩杀来投奔梁山的好汉,梁山众人无法理解他口中所说的义气,反倒寒了梁山众人的心,让大家觉得他薄情。而宋江则恰好相反,利用此事大大招揽了人心,赢得了更加广泛和坚固的群众基础。

晁盖才不足的第三个表现是对梁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长远规划。晁盖比第一任梁山之主王伦能力更强,在他的带领下,梁山比起王伦领导时期有更明显的发展和壮大,使梁山由一个“打家劫舍”的土匪窝进化为“劫富济贫”的聚义之所。

但晁盖对梁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长远规划,他对梁山的定位就是停滞在“劫富济贫”的聚义之所,至于更长远的前途和未来,晁盖没有看那么远,也没有想那么多。而宋江比晁盖更高明得多的地方就在于,他带领梁山成功地迫使朝廷招安,让梁山众人摇身一变由草寇成为朝廷官员,为梁山和梁山众人找到了最理想的归宿。

晁盖做的第三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就是,他没明白自己只是个草莽英雄,以他的才干根本胜任不了梁山之主的位子,尤其是梁山处于高速发展壮大时期,晁盖的才干不足,让他在梁山之主这个位子上,无异于坐在了一个火药桶上,随时都可能给他带来覆灭的命运。

冷眼看水浒:晁盖是如何把自己害死的?

宋江

4、仓促打曾头市,晁盖害自己丢掉了一条英雄命

果然,给晁盖带来灭顶之灾的事情不久就发生了。

晁盖名义上是梁山之主,但实际上早已经被二把手宋江给架空了:因为宋江上梁山以来的长期经营,梁山好汉绝大多数都更拜服宋江,宋江数次领兵下山作战都获得胜利,也奠定了宋江在梁山众人心目中无人能及的威望。

晁盖对于这种不利于自己的形势一直以来都是退让、容忍,直到他自己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连江湖上籍籍无名的盗马贼段景住都只知梁山有宋江,而不知有晁盖。段景住想要偷到名马献给宋江作为上山入伙的投名状,让身为梁山之主的晁盖情何以堪?脸面往哪里摆放?

晁盖再也不能容忍了,但他也心知,这种不利于自己的形势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只有自己亲自带兵下山打几次胜仗,才能挽回颓败之势,重振自己梁山之主的声威。

可惜的是,晁盖才干不足的短板最后一次给了他致命一击。

晁盖在复杂的心情和暴怒的情绪中草率决定亲自领兵下山攻打曾头市

:他对于曾头市的地形、曾头市的实力、曾头市的短板等等重要信息一无所知,甚至于他连随军的军师都没有带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带领二十名头领和五千人马直奔曾头市了。

晁盖对曾头市的实力和复杂性显然过于低估了,又在浓重的暴怒和急躁情绪中仓促领兵攻打曾头市,即便是宋江等人苦心劝阻也无济于事,晁盖就这样匆忙上阵了。

晁盖在两军对阵的时候,又显露出他才干不足的短板:晁盖因为自己生来神勇,在两军对阵的时候,作为主帅,他居然一马当先冲向敌方将领。要知道,这不是江湖上和人打架,这是两军作战啊!作为主帅这样逞英雄地孟浪、草率,倘若敌方一箭射来,不是凶多吉少吗?这分明就是江湖莽汉而已,哪里像个主帅的样子?

果然,曾头市就看出了晁盖的致命弱点,故意安排了两个和尚做了内线,引诱晁盖上钩,故意说他们是曾头市的仇家,可以趁夜带着梁山军队去曾头市劫寨。晁盖在这时候再一次暴露出他才干不足的致命弱点,居然就轻易相信了这两个素不相识的和尚。连林冲都劝不住,一意孤行,非要听这两个和尚的诱导去曾头市劫寨。

就这见识和水平,就这能力和智谋,晁盖哪里有半点一军主帅的样子呢?他的才干哪里配得上梁山之主这个位子?

于是,林冲等头领只能眼睁睁看着晁盖中计,被人一箭射中面颊,而那箭是敌方处心积虑浸泡过毒药的,可见这一切都在敌方的掌控之中。晁盖中了毒箭,林冲等头领带着败退的兵马仓皇护着晁盖回了梁山,当夜,一代草莽英雄晁盖毒发身亡。晁盖的一生就此谢幕!

晁盖做的第四件缺乏自知之明的事情就是,明明没有领兵作战的才干,偏偏意气用事、不听劝阻,仓促领兵下山攻打曾头市,在两军阵前又不听林冲劝阻轻信他人而中计,终于被度箭射中,最终毒发身亡,晁盖就这样害自己丢掉了一条性命。

冷眼看水浒:晁盖是如何把自己害死的?

林冲

小结:晁盖始终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害死了自己

晁盖其实只是个草莽英雄,他不是个出色的领导人,他如果继续留在山东郓城东溪村,继续做他的保正,继续做他仗义疏财的江湖大哥,他会是个生活很幸福的人。

但遗憾的是,晁盖始终缺乏自知之明:挑头劫生辰纲,把自己逼上了一条不归路;劫法场救宋江,为自己埋下了一个大隐患;德有余才不足,让自己坐上了一个火药桶;仓促打曾头市,害自己丢掉了一条英雄命。正是晁盖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害死了自己。

所以,结论就是,晁盖既不是宋江害死的,也不是史文恭害死的,而是他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害死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