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之战,吕布并非败于曹操,而是兖州地方的政权被分化

导言: 吕布在中国历史上素有战神之称,平生败绩寥寥,兖州之战却是其平生最大,也是最后的败笔。那吕布究竟因何而败?后世众说纷纭,兖州之战实际上是兖州豪族联合并州军事集团抗争外来势力统治的军事政变,吕布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兖州豪族受到曹操为首的新兴寒门势力的打击,无法再强有力的控制地方政权,再加上袁绍对曹操的支持,才导致了吕布失利,然而个中原因仍值得细细探究。

左右摇摆的合作关系

无论前朝还是今世,学界对吕布的评价都出乎意料地一致,有勇无谋,是个莽撞之徒,这与他的出身有关。吕布生长于边疆,深受胡族文化影响,骑射功夫尤为出色,但同样也缺少礼教的熏陶,因此吕布与中原环境格格不入。他几次欲投袁术、袁绍、张杨麾下被拒,后来才在以陈宫、张邈为首的兖州名士的支持下,入主兖州,与袁术等人颇有嫌隙。

但是陈宫等人并非真心尊吕布为主,只是出于自保心理。借吕布掌握的并州军事力量作为兖州政治格局上争权夺利的工具,那么他自然也不会尽心尽力为吕布作战。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吕布兵分三路的军事部署,为陈宫、张邈的退守不出提供了便利。

兖州之战,吕布并非败于曹操,而是兖州地方的政权被分化

当吕布与曹操在濮阳城前对峙时,若陈宫果断放弃驻地驰援吕布合兵共抗曹操,尚有转圜余地。可事实上陈宫所率军队在整个兖州之战的战线只占极小的部分,可以说是一直于吕布总部处于失联状态,直至吕布接连失利后才出现。而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当属张邈一部,其所在的陈留郡相对安全,却自始至终都未见调派一兵一将支援前线。

陈宫、张邈作为地方名士,迎曹牧吕,致力于寻求强大的军事力量庇护兖州,所求的是一方安宁,可讽刺的是这种画地自保的心态使他们在作战时束手束脚,最终导致了覆灭

鄄城是曹操根基所在,其父母妻儿都在城中,攻占鄄城的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此外豫州刺史郭贡有与其合作的意向,况且吕布自恃自身兵力充足,城中有叛将为内应,所以吕布绝不会轻易放弃攻打鄄城的打算。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郭贡与城中内应被逐一击溃,援军为袁绍所牵掣迟迟不到,而曹操又大军紧逼,原本胜利在即的局面变成了背水一战。


兖州之战,吕布并非败于曹操,而是兖州地方的政权被分化

由此,吕布的军事部署并非最佳,而且其联盟内部成员私心极重,暗流涌动。

大姓豪族对地方政权控制的削弱

不少人认为曹操击败了进入兖州的青州百万黄巾,维护了兖州大姓的利益,所以兖州大姓在其收复兖州时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初平三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所杀害,陈宫等人力保曹操入主兖州, 当时兖州豪族的确非常认可曹操。但曹操身为寒门新晋势力的代表,天生和这些本地豪族站在政治对立面。

在政治上,紧密联系的大姓望族与社会地位崇高的名士是地方实际掌权者,牢牢控制着地方选用官员的权利。曹操入主兖州后,为巩固自己的势力,一边统治的兖州名士及家人,擅杀边让是最有名的一例,明面上是对这些妄议朝政的名士不满,实际上却在敲打这些大姓。


兖州之战,吕布并非败于曹操,而是兖州地方的政权被分化

另一边,曹操大量擢升选用寒门庶族,培养亲信,同时建立唯才是举的选官用官制度,这些措施有力地限制了大姓豪族、名士和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冲击了当时盛行的察举制,势必触动当地豪族的核心利益。

在经济上,曹操对当地豪族应该也有不同程度的压榨,从曹操后来陆续颁布的政策和同一处境下的刘备入蜀后的做法可窥见一二。

曹操削弱当地豪强经济基础的重要方式如下,鉴于袁氏所在地区土地兼并严重并由此造成的贫富差距问题,曹操推广屯田制,与地主豪强争夺土地和人口;以对外征战为名大量向大姓豪族征收军饷和土地。

在曹操施行种种不利于当地大姓名士的政令后,他们又请吕布掌管兖州。这说明当时大多数兖州豪族已经背弃曹操,转而投靠吕布,意图凭借外来军事力量推翻曹操统治,所以兖州大姓帮助曹操收复兖州简直是无稽之谈。

粮草短缺和袁绍的干预

古人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草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兖州之战,吕布并非败于曹操,而是兖州地方的政权被分化

吕布和曹操在濮阳对峙百余日后,两军粮草供应都出现了严重短缺。吕布的大后方兖州发生了蝗灾,又无法从外部获得粮食,曹操甚至都曾想过答应袁绍向其称臣的要求,可见当时的情况危急,幸得程昱献计,倾尽一县之力保曹军三日。然而,是啊,可见曹操统治时期对兖州豪族所积累的财富搜刮力度之大。

另外,曹操在驻东郡为东郡太守的三年间,通过多种方式在东武阳积攒了数量可观的物资,战役初期陈宫迟迟不愿退出此地,这批物资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然而,袁绍出兵东郡,对河北形成威逼之势,陈宫最终不敌袁绍,这批颇为可观的物资就这样拱手让于他人

最后,兖州之战期间,吕布表面上在外交上的失败也是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既没有阻止袁绍支援曹操,也没有争取陶谦、袁术的援助。但事实上陶谦、袁术刚被曹操击败,尚需休养生息,并且兖州之战结束地极为迅速,根本没有实施外交的机会。至于阻止袁绍支援曹操这一想法更不现实,袁绍、吕布势同水火,且袁绍一直将曹操看做自己经营河南的棋子,曹操被吕布所灭有碍于己身利益。


兖州之战,吕布并非败于曹操,而是兖州地方的政权被分化

在战役决胜期双方缺粮的严峻形势下,吕布军因得不到任何有效的供给,又失去了重要物资据点,外交方面亦无获得实质性援助,因此在之后的战斗中越来越力不从心,曹操军却因程昱等人搜集来的少量军粮渡过难关,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另外,袁绍的出兵干预也在客观上帮助了曹操,这些因素都对战争最终的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结

表面看来,兖州之战是吕布与曹操为争夺兖州统治权的战争,实质上却是曹操与以陈宫、张邈等人为代表的兖州名士、豪族之间的斗争,吕布及其率领的并州军事集团只是兖州豪族为重夺权柄的重要工具。

就性质而论,兖州之战与官渡之战一脉相承,都是地主阶级内部两个阶层的斗争,如果说兖州之战就是其与世家大族斗争的初步胜利,那么官渡之战是曹操对世家大族的决定性胜利。兖州之战,曹操战胜的则是以陈宫、张邈为首的兖州地方名士豪族;官渡之战,曹操战胜的是以袁绍为代表的整个汉末世族。从这个意义上讲,兖州之战可谓汉末地主阶级内部两个阶层相互斗争的一个缩影,是官渡之战的提前预演。


兖州之战,吕布并非败于曹操,而是兖州地方的政权被分化

单纯从军事来论,兖州之战中吕布的战略战术选择都没有明显的纰漏,甚至在军队的战力上,吕布的并州精骑还略胜一筹。但由于联军内部不够团结,缺少外援,粮草不足,加之袁绍出兵干预,所以在正面对战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吕布军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然究其根本,吕布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兖州地方大姓豪族因受到曹操等新兴寒族势力的打击从而削弱了他们对于地方政权的控制和影响力。兖州之战吕布方的失利既宣告了陈宫、张邈等人倚仗外来武装力量进行自保的如意算盘破灭,也昭示着汉末中原大姓豪族对地方政权控制的削弱,而以曹操为代表的新兴寒族阶层正在逐步崛起。


参考文献:

林榕杰《论吕布的失策》

陈寿 《三国志》

班固 《汉书》

范晔 《后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