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在上網課期間玩遊戲花光40萬賣房款,你怎麼看?

小Z老師扎馬尾


首先找個律師這個錢是可以追回來的為什麼說能追回來看我下面的分析:

1.小孩🧒處在未成年時期,自我分辨能力差,對事物產生的巨大變化不能夠判斷.

2.不論是遊戲平臺,還是直播平臺都有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的,但是某一個號碼平常在網上打賞主播,還是刷裝備,就連續幾天號碼瘋狂的買遊戲裝備,給主播打賞一下子還那麼多錢,平臺為什麼沒有提示,玩遊戲人你說看不到,可以接受,但是信息你平臺是不是該提醒一下

出了這件事情,作為家長也該考慮一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你們是怎麼做到的,應該反思一下,不能全怪孩子,沒有下載軟件遊戲,沒有直播平臺,小孩子也不會知道這呀那呀,找律師會追回一部分錢,也會有些損失,家長你也要有個心裡準備

好了,以上就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玻璃廠小郭


當父母發現孩子偷拿家裡錢時,家長普遍是打罵懲罰一番,並嚴令不能再犯。但是往往這樣之後孩子還會偷偷的再犯。懲罰很可能只會讓孩子考慮行為對自己造成的結果(偷錢會被打),但不會真正意識到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偷錢是一種嚴重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是不道德且違法的)。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打罵孩子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可能讓孩子學會了暴力、養成自卑的性格,給孩子的內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我女兒今年10歲,上小學三年級,屬於比較聰明的類型,每次考試都在班級一二名,性格活潑外向,週一到週五跟爺爺奶奶住在一塊,爺爺奶奶對她管的不嚴。這段時間我發現我女兒在我臥室的時候有點鬼鬼祟祟,後來發現家裡的錢莫名其妙的少了一些,我懷疑我女兒偷拿錢了,於是有一天趁女兒不在的時候翻了她的書包,內有147元,平時家裡對女兒的零錢控制比較嚴格,她手裡的錢一般不會超過5元。

於是我在送女兒上學的時候偷偷跟蹤觀察她,發現她在學校邊上的超市買了十幾元零食,當場“人贓並獲”,晚上我開始教育她,先是讓她自己交代拿了多少錢,然後她就哭了,她第一次回答“3元”,我讓她再想想,她第二次又回答“30元”,我讓她在一次想想,她第三次回答“50”。然後我從她書包裡翻出了那張100的,女兒哭的更厲害了這才招了。我狠狠的揍了她一頓,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好。



逸軒閣逸晨


近日,江蘇宿遷的盛先生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原來他去銀行辦理業務時,發現卡里的四十萬賣房款不翼而飛,餘額只剩0.2元。盛先生這一驚非同小可,這四十萬可是賣了一套房子的錢,也是家裡所有的積蓄,怎麼會說沒就沒呢?他感覺去銀行查看交易記錄,結果發現自己的銀行卡從1月4日起每天都有支付寶或者QQ支付記錄,最多的一天支出約5萬元。這些錢到哪裡去了呢?盛先生的父母立即報了警。


沒想到的是,調查結果讓盛先生如五雷轟頂,原來,自己的積蓄被11歲的兒子和他13歲的朋友用來打賞主播和遊戲充值了。盛先生被這個消息驚得目瞪口呆,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氣得捶胸頓足。看到這則新聞,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替盛先生的40萬捏一把汗,也替他兒子的三觀而著急。


大家都知道,今年情況特殊,孩子們都在家上網課,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是用手機聽課。這就給了他們可乘之機,平時對手機不能摸不能碰,當下手機卻成了孩子們的專屬品,手機在他們手裡是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可是問題來了,孩子們拿手機都是在學習嗎?我看未必。大多數孩子是懂事的,也能夠按照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要求認真上課,寫作業,一天時間裡確實六個小時以上是需要看著手機屏幕的。

家長們一邊擔心孩子的視力受影響,一邊又害怕手機不到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把手機完全交給孩子又不放心,誰知道他們天天抱著手機幹什麼,是真正在學習還是在藉機玩遊戲?做家長真是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麼管理手機為好。

孩子對手機有了自主權,一切就都不一樣了。當一個11歲的孩子拿著手機的時候,他有可能在聽課時間受不了遊戲的誘惑,“逃課”玩遊戲看網紅直播,畢竟老師直播的教學內容和網紅直播的搞笑內容有太大的差別,顯然網紅主播更輕鬆更有吸引力。


另外,由於家長需要忙工作,不可能時時刻刻看管手機,恰到好處地卡著時間點給孩子提供手機或者收回手機。在聽課前後,聽課的間隙,也都是有一些空餘時間的,熊孩子只要有了玩遊戲的心,恐怕外因就很難阻擋了。

事情發生後大家第一反應一定是譴責這個孩子膽大包天,三觀不正,不務正業,不知道心疼父母,竟敢把家裡的賣房錢花個精光,40萬全打了水漂。從另一個角度講,盛先生自己有沒有責任呢?當然有!手機支付是要輸密碼的,如果盛先生本人沒有告訴孩子密碼,他也不會那麼順利地把卡上的錢都花光吧?或者,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嚴格監管,如果需要上班就幾個人輪流看守,排班“上崗”,我想這樣孩子也沒有多大機會整日玩遊戲打賞主播,那麼卡里的錢也不會不翼而飛。


事情發生後,心急如焚的盛先生和遊戲平臺取得了聯繫,想退回錢款,可是多數平臺並不認賬,只有一家平臺表示要進行調查。想想都後怕,如果最後這筆錢追不回來,那麼這個11歲的男孩在假期裡生生把家裡的賣房款40萬元敗了個精光,真真是坑爹啊,讓盛先生一家人如何是好?


家長疏於管理,孩子無法無天,荒唐行為釀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讓人深感遺憾。大家都說說,在孩子們都需要上網課的時刻,該如何處理好網課和網癮這個問題?


小Z老師扎馬尾


11歲男孩在上網課期間玩遊戲花光40萬賣房款,這一新聞事件,給我們家長敲響了警鐘。

最近疫情時期,孩子們都宅在家裡,休閒娛樂的方式相對單一,而上網課,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網絡的世界很精彩,網課和網癮也有本質的差別,對於未成年孩子來說,如何區分,如何管好自己不上網成癮,如何不落入網絡消費陷阱,是一個大考驗。

那麼,未成年孩子玩遊戲花銷上萬,甚至幾十萬(40萬),這個責任到底在誰呢?

當然,家長難辭其咎,未成年人的錯,很多都是家長教育不當造成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支付密碼等關聯帳號守好了,把孩子監督到位了,提醒再提醒,網上不能亂點,支付一定要通過大人。

可是,即便這樣,也是會有擔憂,因為防不勝防,誰能防住孩子那個好奇的心呢?誰又能防住某些無良遊戲,默認給你開通了什麼免密支付,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就產生消費了呢?

律師開出了一顆定心丸:未成年人未獲監護人追認的充值、打賞行為均無效。

要家長追認,否則視作無效,這一條挺好的,然而,一旦支付了,後續追款也會很麻煩,11歲男孩家的這40萬,能不能如數追回,猶未可知。所以,還是希望規範遊戲市場。

通過遊戲娛樂放鬆一下,無可厚非,但現在各種遊戲各種版本各種玩法真的有點多啊,你覺得呢?

關注@天天陪伴 ,每天分享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陪伴孩子,天天向上!


天天陪伴


這是父母監督管教不嚴加上孩子沉迷遊戲導致的雙重後果。

首先,在家上網課,那麼父母理應盡到監督責任。因為孩子的學習教育不僅僅只是屬於學校老師的職責,學習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也是父母不能推脫掉的。當今孩子的學業教育,比以往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參與。


從孩子輕易就能玩遊戲花掉數十萬鉅款的事實來看,父母日常對於孩子的管教是非常寬鬆,甚至疏忽大意的。或許父母在外生意忙沒有時間投入到孩子教育當中,又或者父母是覺得孩子說幾句就會聽,沒有了解孩子會拿手機都在幹什麼。當今社會,風氣不同以往,三歲小孩都能沉迷手機,何況一個11歲的小孩呢?父母沒有對孩子上網課等學習事情做出有效監督,生活中也放任孩子玩遊戲,這就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基本都是應付式的反應。假如,有其他嚴厲手段對孩子使用手機進行監督管理,對孩子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引導,那麼孩子恐怕不敢如此放肆。


沉迷遊戲是小孩花掉數十萬鉅款的直接原因。由於遊戲廠商宣傳上的大行其道以及當今學生群體遊戲成風的社會氛圍,手機、電子產品等產品正日益佔據學生大量的日常時間,同時遊戲廠商在防沉迷、交易信息驗證等手段做得並不嚴格,甚至可以出現隨意百度一個身份證信息就可以通過防沉迷系統,形同虛設,其初衷無法有效執行。同時遊戲中部分敏感內容,也是吸引孩子的重要原因。孩子在遊戲中打打殺殺,體驗樂趣,本無可非議。但過度沉迷於遊戲,對孩子構建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觀念,將有很大影響。因此雖然玩的是遊戲,但無論是父母還是遊戲廠商,對孩子沉迷遊戲造成的直接危害都沒有嚴格有效的監督手段。因此花掉幾十萬就不足為奇。


當今一大批遊戲已經成為學生群體日常娛樂方式。但有一句話不該忘記,少年強則中國強。學習教育階段,更應該奮發圖強,無數的孩子玩遊戲取得一時之快,卻帶不來一生之快。時間付出了,但該學的知識卻沒學到。多少本該學習的青春,都成了日後無數聲的嘆息。


靜聽竹林風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裡是一陣驚訝的,有許多疑問。

首先,11歲的男孩為什麼在上網課期間,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的是什麼,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家長每天應該都會檢查自己孩子的作業,難道沒有發現一絲端倪嗎?

其二,11歲的孩子怎麼會知道家裡銀行的密碼,這個是一個大問題,11歲的孩子基本上都在上小學,家裡的銀行卡的密碼從一些方面來說是不應該給孩子知道的,如果孩子需要自己的銀行卡的話,可以給孩子辦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卡,這也是對於孩子的一種自由的展示。

其三,在這個年紀,孩子正處於身體和心裡發展階段,更要注意平時孩子的行為舉止,是不是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忙,給孩子錢花花,就行了,熟不知,這個階段對於孩子的世界觀是很重要的。

其四,父母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

其五,孩子雖小,但是也要通過這件事情進行嚴格的教育,讓其明白錢這個玩意是好是壞,自己的學習時間是比遊戲重要還是輕!


我要吃魚


玩遊戲的孩子們

近日,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報了一則新聞,講述了一位11歲的男孩子因為玩手機遊戲、打賞主播花光了40萬賣房款,卡上只剩下2毛錢。

3月2日,宿遷的盛先生父母到銀行裡辦理業務,結果發現卡上的40萬元不見了,只剩下2毛錢。經銀行流水查找,發現從1月4日到2月16日,每天都會有幾十筆支付寶或QQ支付轉賬,每筆資金有幾塊的,也有一千多塊,金額不等,最多的一天花費達到四五萬元。從流水中可以看到,花費的錢大多都花費在了視頻平臺與遊戲公司上。

後來,找到侄子小北才知道這些錢都是他玩遊戲、打賞主播花掉的,而且小北說自己還以為是玩玩的。目前正在找各個消費的平臺申請退款,快手平臺已經同意退款,騰訊平臺需要在15天左右的時間給出答覆,還有一些平臺目前暫時不同意退款。

因為孩子不懂事,在遊戲上花費金錢的孩子不在少數。

我的一位同事,曾給我提到他的侄子五年級了,在網上玩遊戲也花去了5萬餘元,後來向平臺申述也只申述一部分費用回來。她跟我提起這個事,臉上盡是無奈的表情。

就在前幾日,一位老李的孩子也是因為玩遊戲,將家裡的積蓄給花費乾淨,讓老李購買12元的筆都無法支付成功。老兩口就因為這件事情,兩三天都沒吃飯了。

……

孩子玩遊戲不是不可以,但是將家裡大筆金錢投入到遊戲中,甚至花光家裡辛苦掙下來的積蓄,這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一提到這個事情,孩子媽媽就在我耳邊說,當年除了回家的車費錢,只剩下5毛錢,還給孩子買了個饅頭。雖然沒有和孩子媽媽在一起,但是能感受到當時孩子媽媽內心裡的那股酸楚。

在體會到孩子父母內心的酸楚時,我覺得有必要把孩子沉迷遊戲的事情梳理清楚,並且還要對孩子進行遊戲的放鬆引導以及正確使用金錢的教育。

孩子為什麼會喜歡上游戲?

發現孩子玩遊戲了,我們首先不要去責備,我們仔細地思考一下他們為什麼會喜歡遊戲。如果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拿起遊戲來玩耍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自己也沉迷下去了,感覺上沒過一會,實際已經大半天過去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遊戲就是在抓住了我們的內心感受,從各種感觀體驗刺激我們,讓我們喜歡上玩遊戲。而且還會設置各種各樣的對比,花錢與不花錢的效果就是不一樣,要想高人一等不花錢是不行的。這又正好符合我們每個人好勝的心理,讓孩子們不斷下單購買遊戲中的裝備、皮膚以及各種特權。

只要我們玩上游戲了,我們成人都很難從遊戲中解脫出來,更不要說孩子們了。在沒有家長管束的時候,極有可能造成孩子敗光家裡的錢財。

而且,一旦我們喜歡上玩遊戲以後,平常叫我們不能玩遊戲的時候,誰勸我們就會對誰產生反感與厭惡。

為什麼不玩遊戲的人能剋制住自己呢?

我們瞭解了遊戲對人們的誘惑,我們還要思考,為什麼有些人卻不玩遊戲呢?尤其是那些曾經玩遊戲的人,後來又不玩遊戲的人,內心是怎麼想的呢?

正好這個問題我可以來回答,我曾經也喜歡玩遊戲,和同學一起到網吧玩傳奇,也曾經為了通關,整夜整夜的玩遊戲。那時候,感覺沒有遊戲似乎沒有其他想法了。

但是,現在我一樣不會玩遊戲,因為自己不努力,孩子張口吃飯的錢就沒辦法獲得。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責任,為家人要努力工作,為幫助更多的人要努力工作。

兩相比較,我發現自己最重大的區別就是內心的的責任感,心中有了他人,不是隻想著自己玩耍。

結合這種心思,對照一下愛玩遊戲的孩子們,他們在玩遊戲的時候不就是圖自己一時痛快嗎?如果他們心中都有著家人,有著責任的時候,或許會繼續玩遊戲,但沉迷於遊戲的可能就變得非常微小。

所以,要讓孩子剋制自己的遊戲慾望,家長一定要有意識的進行引導。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玩遊戲呢?

第一,要有合理的時間意識。

一天24小時,我們在遊戲上花費了時間,那在其他方面的時間就會減少;同樣的,我們在其他方面花費了時間,在遊戲上的時間就會減少。所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玩遊戲的度。

這一點,尤其是對已經遊戲成癮的人來說,一定要先逐步減少玩遊戲的時間,但不能一下子不玩遊戲。除非是突然斷絕了玩遊戲的可能,才適合立即禁止玩遊戲。一旦有一絲玩遊戲的可能,孩子都會想方設法地獲得。

大家可以想想曾經讀書的我們,是否有翻牆出去泡網吧玩遊戲呢?如果周圍都沒有網吧,我們翻牆外出的可能就非常小了。

第二,剋制自己的好勝心。

前兩天還有一位網友在跟我討論優質資源,說各個地方都無法做到較好的配置,而我的觀點卻是哪裡的資源都配置得最好,是我們的內心不平衡,想讓孩子往上爭一爭,彼此之間競爭不斷。這反而失去了我們最大的資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優質的資源,就是我們內心的謙讓。

我們社會的發展不是靠競爭,而是靠謙讓,謙讓可以使得彼此的合作更有效、更快速,更能做出最大的成效來。

這種競爭的心理,在遊戲中同樣非常強烈,而且遊戲就是在不斷激勵我們的好勝心。在遊戲中競技場要爭排名,在戰力榜上要爭,在段位上要爭……可以說,遊戲就是我們好勝心放大的場所。

在面對各種誘惑,我們一定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內心狀態,剋制住自己爭強好勝,不以排名前列為目標,而是以真正地放鬆為目標。

第三,引導孩子認識各種支付工具。

看到孩子們使用支付工具,他們並不會把此當作金錢工具,而是以為玩耍的工具。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相關的支付工具APP的認識,讓他們知道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工具,同時給孩子提醒這些應注意的事項。

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支付工具與真實人民幣沒有本質區別,花費太高會導致家中生活困難,造成各種金錢上帶來的麻煩。

第四,明確地告訴孩子使用的金錢額度。

我們要告訴孩子,在不同的階段要明確自己可支配的財富額度。像我們普通家庭裡,孩子目前8歲不到,我們給孩子的使用額度是1-2元,外出要購買物品的時候,只有這麼多錢供孩子支配。

如果孩子年齡大了,在三四年級,可供支配的額度可以調整到3-5元。

孩子五、六年級時,可供支配的額度可以調整到5-10元。

孩子到初中,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控制在50-200元左右。

高中、大學,可以根據孩子每週、每月的開銷,給予相應的支配金額。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參考,目的是給大家一個提示,不能無限制仍由孩子花費金錢,在年幼的時候學會節儉,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用最少的力量做最大的事。

結束語

孩子沉迷於遊戲,是我們家長最頭疼的事情,這個過程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父母要主動出擊,正確去引導孩子,首先是一定要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心中要有父母,做什麼事情之前,先想著家人,疼惜家人,孩子才能夠努力去剋制自己的不足。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是童教雷鳴,歡迎關注,分享教育、學習方法。





殤璃遊戲


孩子上網敗光家長錢的事,近幾年屢見不鮮,去年我們這裡就有一個農村孩子,把他父母打工攢下的二十多萬買房款打賞給了主播,發現後家長多方求助,希望能夠返還回來,最終不知結果如何。類似的事情,不能光埋怨孩子,家長才是事情的主因,若不是家長把支付密碼告訴孩子,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哪能釀成如今之悔?這樣的家長平時一般都很嬌慣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犯此大錯,只是遲早的事。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部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在身體和智力發育上都超過了過去同齡的孩子,雖然在年齡上還是未成年人,但在做事上卻超出了實際年齡的界限,不久前出現的殺害老師的事例可見一斑,為此不少網友呼籲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將未成年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提前。

玩遊戲的這個孩子缺乏的不僅僅是對父母辛苦掙錢的感恩,還缺乏錢財來之不易的意識,如不加強教育,長大後勢必成為啃老之人。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個孩子的父母不值得可憐,支出去的錢能找回來更好,要不回來也在情理之中,人家乾的就這營生,不偷不搶不騙,願者上鉤,怎能怪別人?


閒客193223645


好!

能成大事者。

有人說,能化就能掙,有能力的人不化有限的錢。

不捨得化錢的人永遠掙不到大錢!

但我不這樣認為。

我的看法是,錢永遠都是靠省下來的,掙十萬的化五萬,省下了五萬。

掙一百萬的化了九十六萬,只省下了四萬。

還不如掙十萬的積蓄的多。

假如掙一百萬的能省點化九十萬,那不就省下了十萬嗎。

十一歲的孩子化掉了四十多萬元錢,他的錢那來的,父母不知道嗎?

當然也從側面看出了,他(她)父母一定是為富一方的大款,有這樣成就的父母就有這麼豪氣的孩子。

成大事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