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個二年級的孩子,從來不會自主學習,每天讓人抓狂,怎麼教育?

梅子的簡單生活aaa


我是一年級學生家長。切身體會!首先,氛圍不一樣,學校裡周圍有那麼多同學,大家都在學習,孩子自然也會受影響。其次,咱們在家裡最好給孩子營造學習的氛圍,家長減少玩手機的時間,讓孩子看到家長也是有事情在做的。如果用手機工作,明確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在工作的。第三,從小起,引起孩子對知識的好奇,要知道孩子天生是求知慾很強的。只是有時候,大人們的不耐煩會破壞孩子的好奇心!

最重要的,家長真得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所有的教育理念,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家長得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辦法!


蝸牛寶寶去散步


我孩子上三年級,我說一下我的看法!我孩子寒假時還能做作業,自從開始上網課後,我是基本天天湊他,越揍他越不聽話!最近一週,我不揍他了,改變了一種管理方式,我不管他作業,下午他要在手機上面發作業,我也不管,還要檢查他背誦的內容,我也不給他檢查,結果他好好的和我說話,有點求我的意思,讓我給他檢查作業,結果比我湊著讓他做作業效果好很多,後來他自己做完我再表揚他,他認真聽課我表揚他,他不欺負妹妹我也表揚他,這一週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孩子什麼都懂,他就是故意做給你看,所以要學會表揚孩子,相信孩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嘎子談


我家的寶寶,四年級,自主學習根本不用想,因為是男孩比較調皮,很難管,每次讓他學點什麼,第一時間就會咧開嘴一如既往地喊:“這麼多,好多呀”。然後就是眼含熱淚,一通耍脾氣。剛開始我確實有點頭痛,時間久了我也就知道這套路了。他耍脾氣,就讓他耍一會兒,但是作業、學習一點都不能妥協。這一次寫完了。他冷靜下來,要問他自己做的對嗎。他們很聰明,這道你說的是什麼事。他會很識趣的承認自己做的不對,不要責怪他,但是要告訴他,這樣表現很不好,媽媽佈置的學習任務不多也不難,而且如果下次還這樣的話,真的會多佈置一些作為懲罰的。當然這樣一次,這些小精靈是改不掉的,但是會慢慢好一點。最重要的是,不能妥協,更不能抓狂。面對這些機靈鬼,我們不是要“忍”,而是要“韌”。



丁丁寧



A靚麗日化1


我家就有一個這樣的神獸!天天做作業都需要我陪著,我去喝水,他行動比我還快!我現在都有對付他的招了:他寫作業時我也看一本我愛看的書,比如一本小說。再就是買本字帖練字,讓自己靜下來,他受影響也就能安靜下來寫作業,循序漸進,慢慢的他就可以自主學習啦!


生機


我也是二年級孩子的家長,特別能理解你的心情,我家孩子上課還好,就是完成作業不行,尤其是語文,筆記不寫,作業完成的也不盡如意,但是我們還是要放鬆心態,以身作則,陪著孩子一起學,如果因為工作沒時間,就給孩子寫好計劃,目標,讓他有目的的去完成學業。上課不專心,問問他是什麼原因不上課,是老師講的沒興趣,還是因為聽不懂,或者是因為家人的影響,靜不下心,問清楚了再來對症下藥,像我家的孩子,主要是我沒有帶好頭,還有妹妹的影響。現在在努力改正,其實以身作則,效果還是不錯。希望你能找到合適的方法。


小余圖圖


孩子才上二年級,在主動學習習慣上可能是沒有大一點的孩子那麼自覺!(當然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習慣)在這個時候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可以採取激勵孩子的方式,比如告訴孩子今天爸爸媽媽不陪你寫作業,爸爸媽媽還有一些工作的事情需要處理,我在旁邊工作,你就做作業,不懂的問題可以問爸爸媽媽,我們一起努力!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爸爸媽媽就不要在一邊玩手機或者看電視之類的!


袁沅滿滿


我是海上明月飄,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名教師,我的學生桃李滿天下,我對他們教育都很有耐心,我對我自己女兒就沒有耐心,她現在已經步入社會,時常想想我對她的教育不是很成功,我就把我的感悟介紹給你供你參考

一、遇到這樣的問題你不能生氣,也不能打他,更不能罵他,在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你發現了他的問題,這是好事,便於你及時糾正錯誤,這應該是他平時養成的習慣,這種情況他一年級就應該開始了,只是你沒有發現,你要做他的朋友,做他的思想工作,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有些謊言是善意的,可以和他說:孩子你們老師說你平時上課非常認真,也很努力,媽媽聽了很高興也很自豪,今天媽媽沒有提前把字典和水放到你面前,明天你幫媽媽記著,不然一節課很快就會過去,這樣一說他下一節課就會注意了。

二、你作為家長要和老師勤溝通,做到家校聯合,二年級學生還小比較聽老師的話,老師的話對他們來講就是聖旨,讓老師勤找他談談,從正面和他溝通,在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注意他,提醒他上課認真聽講,不要搞小動作,老師發現他的點滴進步會及時表揚他,老師也會用各種方法在班級樹立他形象,讓他在班級談談自己是怎麼做的,在家又是怎麼完成作業的,這時候他的心裡就會定數了,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

三、在變化的這階段裡是很重要的,你要抽時間勤觀察勤溝通,發現問題及時和老師聯繫,樹立他的信心,有了成績為他鼓掌喝彩,並及時給予表揚,我想很快就會步入正軌。

總之,希望我的點滴經驗能幫到你,讓他在今後的學習中,一絲不苟的完成他的學業,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海上明月飄


首先我想說的是,低年級孩子普遍都缺乏學習主動性,不光你家孩子這樣,我家孩子也這樣。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7~9歲的孩子理解事物需要有個具體的概念,你光給他灌輸學習的重要性,他是不能理解的,他只知道“是大人們逼著我學習,我才得學習”。再加上,現在的家長普遍都很“雞娃”,週末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給娃上著,孩子壓根沒休息的時間。

當不理解學習的意義,學習成為一種任務時,孩子自然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有位媽媽曾和我講過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案例。

她的孩子很愛畫畫,放學回家就開始埋頭畫,畫吃的、玩的、情緒、朋友……無所不畫,常常會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父母看到她這麼熱愛畫畫,於是給她報了一個美術班, 讓她接受正規訓練,這樣畫出來的畫更“像樣”,更拿得出手。

但是,自從上了培訓班,孩子被老師要求按照教材的進度以及要求去模仿著完成一件作品,尤其是這些作業無論喜歡與否都得完成後,這個孩子開始逐漸喪失對畫畫的熱情,開始把這當成一項任務應付起來。

這個案例中包含了兩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內驅力外驅力

內驅力的發生是建立在孩子做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情之上。體現在純粹滿足自身的意願做某件事。比如為了知道玩具車是如何驅動的而動手拆解再拼起來,想要了解寵物貓應該吃什麼而去查資料等等。伴隨內驅力而來的獎勵是完成這件事後內心產生的滿足、興奮、愉快的感覺。

外驅力則是建立在由外界因素的鞭策、鼓勵、壓力或者責罰的基礎之上。體現在由於外界因素的推動做某件事,通常是為了獲得特定的回報或避免懲罰,比如怕媽媽打罵而看書,考好了就能買玩具等等。

所以,由內驅力和外驅力推動著的孩子,學習體驗有著本質的不同。

再分享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做作業很粗心,很容易漏題。於是媽媽幫他設計了一個積分制。每天回家後,他先做好作業,自己檢查一遍,然後等媽媽下班回來後再和他一起核對他當天的作業是否有遺漏。如果沒有,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積分可以換取遊戲時間或者大餐。

慢慢地,孩子為了多掙積分養成了自己仔細檢查的習慣,於是有一天,媽媽就和他說可以取消積分制了。孩子特別緊張,以為同時會取消遊戲時間和大餐,媽媽解釋說:“你現在想要下載遊戲就下載,想要出去吃飯我就帶你去,因為我覺得你已經具備了很好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了,媽媽可以放心地把這些權利還給你了。”

這位智慧的媽媽最後說道:“也就是告訴我的孩子,當你做好的時候,我可以把這個權利給你,這是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外驅力是可以轉化為內驅力的,當我們給孩子的外驅力到達一個階段時,孩子自己就有了內驅力,這時候,我們就不必再給孩子外驅力了。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呢?

簡單來說 ,有以下4點:

1)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當主動權交給孩子之後,孩子會開始對學習結果負責,比如讓孩子學琴,一開始孩子勁頭十足,但學了一段時間後又吃不了這個苦,這時我們可以在放學後和他商量:“今天你想要吃飯前還是吃飯後練習?是先練習十五分鐘,飯後再練習十五分鐘,還是一回家就練習半個小時?”需要注意的是,這期間要儘可能地讓孩子多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讓他體會到正因為他的堅持和努力,才有了這些好的成效。

2)接受孩子自主決定的所有後果

當孩子學習結果不令人滿意時,我們切忌責罰、打罵或者譏諷。孩子會因此擔心你不愛他,而在未來逐漸放棄自主選擇的權利,不再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所以,無論孩子做一件事的結果如何,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應給予愛、尊重和接納。

3)使用描述性的鼓勵

當孩子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後,我們應鼓勵他具體描述出他之所以成功的過程,並對此過程予以強化。比如,“你果然說話算話,在沒有爸爸媽媽提醒的情況下就既看了兩本書,又寫了一頁字!你真是一個自我控制能力很強的孩子,我覺得你完全有能力管理自己。”

4)瞭解孩子,並尊重孩子間的差異

千人千面,不同孩子有不同的長處,不要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一個孩子。有研究就表明,那些常被拿來比較的孩子,長大後普遍缺乏自信,也難獲成功。身為家長,我們最應該做的,是瞭解孩子,發現和發展孩子的特長,而不是刻意彌補孩子的不足。說白了,有些孩子天生語文好,但數學不行,不理解數學公式,你偏要他做過數學難題,這能行麼?

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並不是讓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是要多用心琢磨如何給孩子提供合適的環境,以及如何採用有效的技巧對孩子使用引導式的語言以及方法。內驅力的建立會讓孩子獲得自主學習、自我控制、自我發展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構建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因而在漫長的一生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獨立面對並很快找到解決的途徑。這樣一來,孩子很容易建立起對學習的興趣,因而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想這才是我們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吧。


甜甜圈伐木累


謝謝提問!感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孩子不愛學習,這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家長是孩子妍原件。

就好像複印件上有汙點,我們要是拼命的去改複印件上的汙點,能去掉嗎?肯定是去不掉的,我們唯有去掉原件上的汙點,重新複印,複印出來的資料才會整潔漂亮。

所以,我們大人在要求孩子的時候,我們自己更是要身體力行。

不綁架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去奮鬥,這才能激發孩子內在的活力。

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成就感。

父母最該做的,不是幫孩子做選擇,而是讓他們真正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一般不聽勸的孩子,只是想按自己的方式去探尋這個世界,如果父母強行干涉,就會讓這個過程中斷,或者構建得不完整。

父母越是控制,孩子就越是失控,

不以自己的意願綁架孩子,不以自己的侷限限制孩子,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最好的教育。

以上分享僅僅是我個人之見,不知您是否滿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