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都有哪些國家?後期為何分裂了這麼多國家?

前進在線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亞洲在名義上維持獨立的國家並不多。如果把土耳其算作歐洲國家,那麼亞洲維持獨立的國家有:日本、中國、泰國、伊朗、阿富汗,共計五個國家。

(一戰前亞洲僅存的五個獨立國家)

其實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國家在名義上維持獨立,這些國家有:不丹、錫金、尼泊爾、文萊、沙特、阿曼。這些國家都是英國的保護國,其在名義上是獨立的,但是在外交上也接受英國指導“指導”。

總之在一戰之前,亞洲真正獨立的國家並不多,也就是日本、中國、泰國、伊朗、阿富汗五個國家。在這其中,日本是唯一的列強。

1853年美國佩裡艦隊強迫日本開戶,日美簽訂《日美和親條約》,日本給予美國許多單方面優待,例如片面最惠國待遇,破壞了日本的主權。

在《日美和親條約》籤千之後,英國、荷蘭、法國、沙俄紛至沓來,相繼逼迫日本簽署不平等條約。

國家主權的接連喪失激發了日本下層武士的救國之情,以長州和薩摩藩為主的改革派力主推翻德川幕府,效仿西方進行改革。

1867年,反對改革的日本孝明天皇去世,支持改革的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各藩發動了戊辰戰爭,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天皇則隨即遷都江戶,下詔改革,史稱“明治維新”

此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日本逐漸實現工業化,並接連擊敗清帝國和沙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到1911年,日本廢除了所有不平等條約,一戰後,日本成為國聯常任理事國之一,正式躋身列強行列。

除了日本以外,中國(清朝)、伊朗的獨立性相對較差,但中伊也是算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西方列強誰也無法單獨吃下中國或伊朗,在列強的相互制約下,中伊兩國保持了獨立。(近代伊朗形勢圖)

相比於日本、伊朗、中國(清朝),泰國的實力非常弱小,按理說很難生存下去。但泰國人充分發揚了左右逢源的理念,在英國和法國之間找平衡,利用兩家的矛盾也保住了獨立。

雖然在此期間泰國丟掉了大片領土,但總算是沒有亡國。

(泰國東面是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西面是英屬印度殖民地,泰國夾在兩個列強之間來回周旋。最後英法為了維持在東南亞的戰略平衡,將泰國視為緩衝區,保持了泰國獨立)

至於阿富汗,則屬於一塊硬骨頭。面對英國人的入侵,阿富汗生生地打贏了三次英阿戰爭,迫使英國承認其獨立地位,這個確實生猛。

後來英國乾脆將阿富汗視為與沙俄之間的緩衝地區,徹底放棄了征服阿富汗的想法。

總的來說,在一戰前保持法理上獨立的亞洲國家就只剩日本、中國、泰國、伊朗、阿富汗,其他的國家則都被西方列強所佔領和控制,直到二戰後亞洲國家才迎來了獨立和自由。


千佛山車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亞洲之所以分裂或獨立出眾多國家,主要還是因為這次戰爭嚴重削弱了西方資本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力量。

首先來看西亞。一戰開始前,西亞最主要的國家毫無疑問就是疆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而該國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陣營的主要力量之一。

奧斯曼帝國的極盛時期主要集中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彼時,除現在的土耳其之外,奧斯曼帝國的疆域還囊括了沿黑海地區(克里米亞、保加利亞等)、紅海兩岸、地中海沿岸地區、波斯灣一帶等。

例如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等中東國家曾經都或多或少的被奧斯曼帝國統治過。

除了奧斯曼帝國的分裂外,一戰後不久發生的另一起分裂事件應該當屬蒙古的獨立。早在1911年底的時候,外蒙古就藉著沙俄帝國的勢力宣告自治。

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執政後,雖然簽署的《恰克圖協約》在法律意義上仍對外蒙古擁有主權,且後續通過與外蒙封建權貴階層的談判又短暫的在外蒙行使駐軍等權力;但在蘇俄等外部勢力的干預下,北洋政府最終還是沒能保住這塊土地(1924年5月,外蒙宣佈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