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項羽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他會輸給劉邦嗎?

泇口小咖


我覺得結局是一樣的。性格決定命運,只要項羽不改變自己的性格,失敗對他來說是最終的結局。

一、矛盾性格。我覺著性格是決定二人成敗的最重要因素。項羽武功卓絕,勇猛果敢,善於帶兵。但卻有著矛盾的雙重性格,一是殘忍濫殺,坑殺秦軍二十萬俘虜,這不僅讓他失去關中的民心,而且讓其他諸侯豪強根本不敢歸附;二是心慈手軟,抓住劉邦老爸和老婆呂雉,卻最終還給劉邦;特別是鴻門宴縱虎歸山,直接導致了最後的失敗。反觀劉邦,項羽威脅要煮了劉太公,劉邦居然說別忘了分一杯羹給我,活脫脫的“我是流氓我怕誰”。


二、剛愎自用。這點從他用人上可以看出,范增算是項羽手下最有謀略的謀士,項羽卻自視過高,不怎麼接受他的意見,完全我行我素。特別是鴻門宴,范增屢次示意項羽下手,項羽卻視若罔聞,沒有一個帝王該有的眼光遠見。由於自己能征善戰,對手下將領也不是特別信任,英布、陳平、彭越、韓信這些人原先跟著項羽,後來都跑去伺候劉邦了。由此可見劉邦善於識人用人,手下蕭何、周勃、樊噲、張良都對他忠心耿耿,可見人格魅力絕對高於項羽。

三、缺乏遠見。分封天下時就瞎搞一氣,搞得很多有功之臣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紛紛投靠劉邦。特別是派人暗地裡殺了楚懷王,落下一個弒主的罵名。讓劉邦可以號令天下人,跟著自己一起去討伐項羽。這是項羽最大的敗筆,真不如曹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

4、過於驕傲。“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失敗了,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寧可自刎烏江。項羽的性格里自負的成分太高,他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失敗,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反觀劉邦,被打得滿世界跑的時候也沒見他心灰意冷,依舊頑強地生存。這就是差距。

杜牧《題烏江亭》說得很到位: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可惜,項羽永遠不會明白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