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会怎么样?

庆德说法


关键是,光绪帝给谁下令?

(光绪)

从光绪十五年亲政,到光绪二十四年被囚禁瀛台,满打满算就这10年时间,手里有点权力。亲政之前,别说逮捕慈禧了,磕头请安还来不及呢。被囚禁瀛台之后呢?更不用说了,身边的小太监都不是他的人,只能等死。

所以,假设光绪帝忽然喝高了想逮捕慈禧,只能在亲政的10年时间内。下面的问题是,如果光绪真想逮捕慈禧,他给谁下令?我们一个个的掰扯一下。

想抓太后,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行的。就算光绪帝喝多了,接到命令的人也要汇报给上级才行。所以,光绪首先能找的人,就是身边的太监。

慈禧时代的太监大总管,同治八年以后,就是李莲英。不管是野史正史,我们都能看出他对慈禧是忠心耿耿。光绪要是给他下令,李莲英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一声不吭,回头就去汇报给慈禧了。


所以,光绪找太监总管,是没啥用的。

(奕譞)

那就找自己的保镖吧,那些身边的侍卫,总是自己人吧。在光绪亲政之前,他亲爹爱新觉罗·奕譞就是领侍卫内大臣——因为儿子亲政了,奕譞非常识时务的主动请辞,回家养老去了。

那就找安新觉罗·载勋吧,庄亲王可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和皇室血统最亲近的人。禁军现在就被载勋握在手中,抓慈禧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过,载勋是慈禧的绝对心腹,光绪找他抓慈禧,那不等于找死?你看在载勋在义和团运动时的表现,那是紧紧围绕在慈禧身边,指哪打哪。而且,载勋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排外,废黜光绪帝。


自己身边的保镖信不过,那就试试找九门提督呗,电视剧里不是把九门提督捧上天了吗?

(荣禄)

嗯,九门提督也称为步军统领,算是京城卫戍司令吧,确实大权在握。那光绪就找九门提督呗,这下没问题了吧?

瓜尔佳·荣禄,光绪元年开始任步军统领,还参与了编练新军,戊戌变法的时候还成了直隶总督,也是位高权重。但是,他也是很明显跟着慈禧混的啊。

那光绪还能找谁?让谁执行这个命令?没人,没人敢。

更关键的是,光绪帝就算是喝高了,也不敢逮捕慈禧。慈禧之所以身边这么多亲信,就是因为她代表着一批王公贵族的利益,敢动慈禧,那就是和这些王公们过不去。更何况,慈禧那可是太后啊,你能用什么理由逮捕她?

所以,光绪不可能逮捕慈禧,也不可能找到人执行这个命令。


七追风


如果光绪成功掌权,那么清朝只会灭亡得更快,绝不可能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

因为光绪帝至始至终都没有掌握实权,出于对他的同情,大家可能会认为光绪帝会更加开明,如果他掌握实权,那他绝对会与慈禧所代表的的顽固派截图不同,清朝的发展会更好,这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实际上,慈禧太后并曾经给过光绪机会,当年慈禧退居颐和园之后,光绪帝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发动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实际上是光绪夺回属于自己的实权,进行的一场变相政变罢了。

光绪帝虽然是慈禧的傀儡皇帝,但他也耳濡目染,他也知道清政府的运作。康有为自称是南海圣人,但后来证明他是一个投机者。光绪作为一个大清王朝的皇帝,却识人不明,轻信康有为等人,更没有考虑到变法失败应该如何应对,最后使得变法成为一场闹剧。

对于甲午战争,光绪帝也没有考虑战败的后果,他只是一味的为了获取权力,不择手段,贸然一战,结果清朝战败,被迫割地赔款。

慈禧太后虽然无法振兴清朝。但他凭借高超的政治手段,始终能够将晚清的中国处于统一状态而不致分裂。而光绪帝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他的一厢情愿只会使清朝更加分裂,灭亡更快。

那么光绪帝痛恨慈禧太后,为什么不在西逃时趁机除掉慈禧太后呢?

光绪帝根本就没有能力除掉慈禧太后,他能够当上皇帝也是拜慈禧太后所赐,他的婚姻也是慈禧太后一手操办的,他能够参政也是经过慈禧太后同意的,清朝末期所有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的亲信。戊戌变法时,光绪帝去找袁世凯协助,没想到袁世凯竟是慈禧太后的人,更不要说荣禄了。

在戊戌政变时都无法除掉慈禧太后,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时就更不可能了,并且当时的光绪帝已经被慈禧太后软禁了多年,他和外界交流的通道全部被堵死了,光绪帝和慈禧西逃时靠什么除掉慈禧太后,他根本就没有机会。


公元前


光绪无论心机谋略还是心狠手辣都与慈禧有一定差距,想战胜慈禧夺取最高权力非常困难。如果光绪下令逮捕慈禧,那被逮捕的很可能不是慈禧而是光绪。


在公元1881年,44岁的东太后慈安暴亡以后,西太后慈禧取代慈安成为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一号人物,完全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权力,而11岁的光绪也由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三号人物上升为第二号人物。

公元1889年,18岁的光绪亲政,虽然清朝的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但光绪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他的权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虽然光绪是清朝名义上的皇帝即统治集团的第一号人物,但光绪实际上的权力还是明显不如慈禧的,比如慈禧党羽众多,无论掌握皇宫内大权的大太监李莲英,还是李鸿章荣禄等朝廷重臣都是慈禧的亲信。而支持光绪的只有他的老师翁同龢。

因此光绪如果下令逮捕慈禧,是无法执行的,因为光绪虽然是皇帝,而且已经亲政,但朝廷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里。

这也是光绪要搞戊戌变法的重要原因,光绪培养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作为亲信来对抗慈禧。

但光绪手下的亲信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文人,没有兵权,想推翻慈禧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绪与亲信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病急乱投医,向掌握一定军权而且表面上支持维新变法的袁世凯求援,派谭嗣同劝说袁世凯带兵围攻颐和园并杀死慈禧。

而袁世凯在慈禧集团与光绪集团之间进行了艰难的选择,袁世凯清楚无论是投靠慈禧集团而是投靠光绪集团 ,只要这个集团能够取得胜利,袁世凯都将飞黄腾达。


但袁世凯知道投靠光绪集团的风险太大,光绪集团把宝都压在袁世凯一个人身上,而慈禧集团实力雄厚,万一失败袁世凯自己不仅身败名裂,甚至人头落地。

而袁世凯如果投靠慈禧集团,面对没有兵权的光绪集团,将稳操胜券,没有任何风险,稳赚不赔。

因此袁世凯最终决定出卖光绪皇帝与维新派,为慈禧集团立下汗马功劳,28岁的光绪从此以后失去了人生自由,虽然名义上还是清朝皇帝,实际上已经成为慈禧的阶下囚。

而袁世凯在出卖光绪帝以后,如愿以偿飞黄腾达成为封疆大吏,在慈禧死后独揽大权并逼清帝退位,自己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还当了83天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差一点开创袁家王朝。

事实上,如果光绪像慈禧一样心狠手辣,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冒着很容易泄密的危险去求袁世凯起兵造反慈禧集团。

光绪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暗杀慈禧,中国历史上统治集团的第二号人物谋害第一号人物夺取最高权力的例子很多,比如皇太子杨广暗杀隋文帝杨坚篡位,晋王赵光义暗杀宋太祖赵匡胤篡位,雍亲王雍正暗杀康熙皇帝等篡位,还有近在咫尺的慈禧暗杀慈安夺取最高权力。

与杨广、赵光义、雍正、慈禧等相比,光绪暗杀慈禧其实条件更加有利,毕竟光绪是皇帝是名义上的第一号人物,而且光绪相当于是慈禧的养子,是母子关系,如果光绪要接近慈禧,皇宫内的太监宫女等谁都不会怀疑谁都不敢怀疑光绪要暗杀慈禧,更不敢阻止光绪靠近慈禧,如果光绪要下毒毒死慈禧或者趁她睡着勒死捂死慈禧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对光绪更加有利的是,如果慈禧暴亡,光绪根本用不着像杨广赵光义雍正那样篡位以后还要忙着对付竞争对手,光绪本身就是皇帝就是名义上的第一号人物,如果慈禧一死,光绪就更加大权独揽,就像慈安之死一样,谁也不敢追究慈禧的死因。光绪可以名正言顺地掌握清朝的最高权力。

归根到底,光绪还是不如慈禧心狠手辣,导致自己的悲剧命运,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即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不放过光绪,在她死前一天派人用砒霜毒死37岁的光绪,并立3岁的溥仪作为傀儡皇帝,让自己的侄女隆裕即光绪的皇后继续垂帘听政。


厚德载物49847


光绪帝其实并不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圣明,也不如大家想的那样是慈禧太后的傀儡。

实际上,慈禧在光绪身上倾注了很大的希望和心血,甚至抱着他读四书,在他成年以前每天都要写学习总结给慈禧。但清代的帝王教育是针对强者的,光绪则天生体弱胆小,承担不了这样大的责任,加上自小进宫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经历,他的性格集冰火于一体且时常歇斯底里。慈禧对光绪的弱势感到不满,光绪拼尽一生都想得到她的鼓励,于是他拼命地读书,亲政后拼命地励精图治,可惜只读过圣贤书的他并不能把握时代的需求,他对世界的了解甚至比他的表哥同治还要少。

甲午战争是光绪要打的,他想重振帝国天威,轻视日本又急于求成,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争后期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丧失了基本的斗志,不敢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违背慈禧的意志签订了马关条约(没错,慈禧李鸿章都坚决反对割地求和,宁可举国一战,是光绪一意孤行签订的条约)。可以说,他亲政的6年(1888-1894)间挥霍了慈禧苦心经营24年的成果。

至于戊戌变法,更是光绪和康有为两个无脑愤青的杰作。实际上,那个时候包括慈禧在内的多数人都意识到改革的必须性,只是眼界的限制他们不知道如何改革。康有为空有热情而没有知识,在上书中天花乱坠地夸耀改革的好处(一年改变帝国气象,三年称霸亚洲,九年重回天朝上国),加上一心有所作为的光绪,两个无脑青年开始了一场步子大得扯蛋的改革(比如说,一夜间取消科举导致几百万读书人不知所以,裁撤累赘的部门却不给下岗人员安排新职),可以想象,这场改革注定会失败。也正是这场改革,慈禧失去了对光绪最后的信心,改革结果的悲剧性也摧毁了光绪本就脆弱的心灵。慈禧软禁光绪的时候他没有丝毫反抗,之后的十年里如行尸走肉,翁同翮的日记里的记录让人不忍卒读。

还要怪光绪手下人没有成为大久保利通,岩仓具视这样的人。明治就是个傀儡,前期被大久保+岩仓的集团控制的死死的,大久保被刺后,以侍卫佐佐木高行为首的一帮人出来搞“天皇亲政运动“,是为什么?明治登基十年来发的旨意,都是大久保,岩仓等人拟好了让他盖个章,他连大臣是谁都见不着。 大久保死后,大隈重信主张法国议会政治,岩仓,伊藤博文主张普鲁士式政治,拉出佐佐木的亲政论来对抗,后来大隈重信受黑田清隆的腐败案牵连辞职,岩仓,伊藤的意见得以推行。

佐佐木并非思想僵化的老顽固,而是大久保塞进去的藩阀眼线,宫内卿这个官职,本来是京都公卿的专职,大大久保有意自任,先派人进去熟悉情况,佐佐木等人是负责”天皇的教育“的,还是怕明治乱来。大隈重信辞职后,佐佐木论功行赏当了工部卿。1884年,宫内制度改革,伊藤博文当上了宫内卿,实现了大久保利通未能实现的想法。1894年,第一次御前会议召开,明治才第一次有自己发言的机会。至于佐佐木,伊藤博文控制了宫内省就不需要他了,1885年伊藤废除工部卿的官职,佐佐木的政治生涯结束,去搞皇室礼节研究了。从这些方面看,光绪比明治的权力已经大多了。

光绪是希望走明治维新的路子的。但是,明治维新之前,倒幕运动几乎倒掉了所有守旧势力。而清末预备立宪时,朝廷的那些反对势力,连袁世凯尚且无能为力,光绪更难搞定。况且这些大臣,本来就是光绪上台的绊脚石。

守旧势力不除,即使君主立宪建立,改革也很难继续。光绪太过犹豫,推动改革实在是不如袁世凯这种手腕能力过硬的人的。

所以,即使光绪杀了慈禧后上台,也可能只是为满清多续几年命而已。后续该发生的,依旧难逃过。




声屏障钢立柱铁件加工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看一下“戊戌变法”的过程及结果,就很清楚了。

“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同意并给与支持的,但还是被光绪皇帝整成了这个样子。如果光绪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估计慈禧不太会支持。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其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光绪将会死得很惨,连被囚禁的资格都没有了哈。

01

光绪皇帝虽然已经亲政,但实际上大权依然控制在慈禧手中。

这事说起来还是有些复杂,要弄清楚已经亲政的光绪帝下个令是不是好使,还需要看一下光绪是如何上位的,这就要从咸丰帝说起。

咸丰十一年(1861年),年仅三十岁的咸丰驾崩,遗诏立年方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同时任命怡亲王载垣等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幼主,掌管朝政。

当年,慈安、慈禧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剥夺了八大臣的权利,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拟定年号“祺祥”。

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改用“同治”年号,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

慈禧一听,大为高兴,特颁谕旨,次年为同治元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亲政。次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就驾崩了。

此中有没有猫腻,不太好说。但不清不楚就没了,这事值得怀疑。同治那可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与权力比起来,亲生的儿子也不算个啥。

慈禧挑来挑去,就选中了年仅五岁的载湉,载湉就被两宫太后立为新帝,是为光绪。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载湉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之子,是慈禧的侄子、也是亲外甥。

慈禧选择载湉为帝,其意图很明白,那就是想继续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从此,慈禧太后一人垂帘,独揽朝政大权。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实际上慈禧太后依然控制朝政。

自始至终,慈禧就没有把权力交出来,包括安排载湉登基,为得也是掌握朝政。

02

光绪亲政,但无法动摇慈禧太后的政治地位。

由于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内外交困的局面。慈禧太后不想再操这份闲心,就让光绪亲政,由他去处理这摊子烂事。

此后就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光绪帝极力主张对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

痛定思痛,光绪帝极力支持维新变法以图强。

此时的慈禧也想变换一下新气象,弄几个银子供自己享乐一下。捉襟见肘的清朝财政,令太后老佛爷玩起来很不爽。修个颐和园,还得动用海军的军费,这让老佛爷心中不舒服。

变法之初,慈禧太后还是给与了支持,以期大清朝别再如此窝囊,跟个叫花子差不多。

但光绪太年轻不懂事,而且重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又是些书呆子。玩着玩着就跑偏了,令老佛爷忒不满意。

本指望变法,能弄点银子花花,但光绪一帮子伙计不仅没弄来银子,还想让老佛爷提前退休,这不符合慈禧的心愿。

慈禧的想法是,闲事、烂事不管,但大事必须掺和,理想的状态是半退休的生活。

看看不放心,慈禧就把兵权和重要官吏的任命权收回了。

但光绪还没有吃透精神,继续在折腾,并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一日之内就颁布了上百道诏令。

慈禧一看玩得太嗨,就在6月16日,也就是光绪宣布变法五天后,逼迫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袁世凯本来也是答应了光绪的,但却脚踩两只船,静待局势的发展。

最后,袁世凯还是被老佛爷拉拢了过去,把光绪给出卖了。

戊戌变法维持了103天,最终失败,慈禧太后把光绪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对外宣称光绪罹病不能理事,重新掌握了大权。

03

戊戌变法的失败,足以说明光绪就是下令也不好使,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这个过程来看,无论是光绪亲政前还是亲政之后,慈禧太后一直在牢牢地控制着政权。戊戌变法的失败,看似是袁世凯最后出卖了光绪,但根本而言,光绪就没有把权力掌握在手中。

回到题主的问题,光绪下令把慈禧抓起来,似乎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光绪也不是不想,问题是他给谁下令哦,谁又会听他的呢?唯一指望的袁世凯最后叛变了,还能指望谁呢?

如果光绪随便下个令,就能把慈禧抓起来,那还是慈禧老佛爷吗?

如果慈禧没有这点本事,还会放心地让光绪亲政吗?

看来政治斗争,不是你在那个位置上就能行的。真正的老板,不管在哪里,都是他说了算。

作为一生都在政治漩涡中摸爬滚打的老油条,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不是光绪这样的菜鸟可以相提并论的。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三十八岁。慈禧太后选择三岁的溥仪继位,即日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在仪鸾殿去世。

从慈禧选择溥仪做皇帝这件事来看,慈禧到死还想控制权力,不想让别人染指。第二天就要死了,还死死抓住权力不放。这个结局可比武则天厉害多了,不得不说老太太的确有手段。

由此看来,即便是允许光绪亲政,慈禧也从没有放弃权力。纵然光绪想法再多,他也无法动摇慈禧的政治地位。

如果光绪直接下令逮捕慈禧的话,慈禧恐怕就不会那么客气地还让光绪留在中南海。唯一的可能就是被慈禧处死,没有之二。



豹眼看历史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比较微妙,二人的血缘关系也非同一般,后来因为在维新变法上双方产生了分歧,年轻气盛的皇帝不甘因循守旧,而老成稳重的慈禧却坚持保守,最终光绪在维新派的煽动下决定逼宫夺权,但是袁世凯却在关键时刻出卖了帝党,最终夺权失败,帝后关系彻底破裂,光绪皇帝也被慈禧软禁在了瀛台。

慈禧的统治被光绪推翻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年轻气盛的光绪根本不懂政治,或者说是不懂中国式政治,他高估了维新变法的意义,认为只要按照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革思路,从西方国家引入那一套政治体制便能够让大清振兴实在是幼稚之极。

起初慈禧太后还愿意陪他玩玩,用百天的改革去验证皇帝的天真,但是皇帝却得寸进尺,不仅把慈禧在朝堂上的六部长官悉数裁撤,还提拔一部分维新派充任官僚队伍重要位子,有意把慈禧给架空,最后慈禧就中断了这次改革,史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的失败被历史证明不仅是因为变法派势力弱小,更为关键的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制度内容根本就在晚清的土壤中发不出芽。

光绪也低估了慈禧的执政能力以及威望,慈禧能够在晚清上层掌权数十年,除了地位尊贵大权独掌外,还与个人的政治水平密不可分,赏罚分明手段霹雳,甚至连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一大批高级汉人官僚也甘心俯首,正是慈禧的强大领导力,才能让晚清统治内部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动。



退一步来讲,即便是维新派拉拢到了袁世凯的新军,其数千人马也无力完成夺权,因为慈禧的实力太过于强大,而且他上有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荣禄管辖,下有各派系制约,袁世凯动则自身难保,在权衡利弊之下只能出卖光绪。

不妨再退一步,即便光绪夺权成功,难道就能改变一些什么了吗?相反,如果没有了慈禧的震慑,时局将会更乱,地方实力派将无掣肘之患,皇帝的政令则难通地方,改革更是难以执行下去,地方也会趁势而起形成割据力量抗衡中央,不仅改革会输的一败涂地,反而连江山都会提前断送掉。


纳兰谈史


光绪时期几乎是清朝最“起伏”的时期,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事变接连不断,也使得光绪和慈禧都走上了风口浪尖,而光绪事变的“帝党”也确实动过慈禧的念头。

慈禧和光绪

光绪帝是幼年继位,从小在宫中长大,几个老师都是文臣,并没有外臣的基础,而至于左宗棠和李鸿章也不会介入皇帝的家事,其他的也都如此。

光绪按照辈分来说是慈禧的外甥,并且慈禧也都是在将光绪当做儿子来养,对于光绪来说慈禧和他的感情也是日益深厚。

而光绪帝一天天长大,慈禧也在光绪十八岁的时候表示要“归政”给光绪,并且还搬到了宁寿宫,可清朝实际统治者依然是慈禧。

虽然这时候的慈禧并没有完全放权,看着光绪折腾,可是放权也是迟早的事情,并且从1898戊戌变法到1908慈禧去世也只有失恋的时间。

光绪如果韬光养晦等着慈禧也可以把持朝政,就像是秦昭襄王,等宣太后老了之后,秦昭襄王还是把握了政权,并且还发动了长平之战。

可光绪能等,他的帝党们却一刻都等不了,满脑子都是康熙皇帝十六岁除鳌拜的事情,现在光绪都二十了,为什么不能除“慈禧”?

于是光绪的帝党们发动了变法,可从一开始这些人就将慈禧等实权人物放到了对立面,全靠这个人的喜好做事。

慈禧也在戊戌之后悻悻然说过:“康有为要变法,为什么不找我?,可即使如此,康有为在变法失败之后也多次的派人刺杀过慈禧,但均以失败告终。

而如果假设光绪费尽心思杀掉了慈禧,那么结果也肯定不是很好,袁世凯等人也一定会以“弑母”等罪名发起事变,将光绪赶下台,重新的立一个傀儡,光绪也白忙活一场。

所以对于一个没有强力力量的变法来说,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娱乐吃瓜主


如果光绪帝真的敢对慈禧动手,那么他就会深刻领会到“自不量力”这个成语的意义所在。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年代,这个时候的满清政府顽固守旧,不知变通,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虽也想富国强兵,但总不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与之相比,光绪帝到是对西方改革非常有兴趣,而当他任用康有为等维新派大搞变法的时候,帝后之争也就激烈了起来。

1898年八月初六,戊戌变法不到百日,慈禧下令幽禁光绪帝,屠杀革命人士,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人民又一次被黑暗笼罩,康有为逃亡国外,而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的失败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现实,于是有人说了,如果光绪帝先向慈禧动手,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实际上光绪帝也是这么想的,他也这么做了,那就是他让康有为调动袁世凯去护驾,可惜袁世凯并没有听从光绪帝的圣旨而是投入了慈禧的怀抱。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光绪帝的政策虽然有利于国家,但是没有得到中国大部分官僚和封建势力的支持,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太过薄弱而且依附着官僚,于是当袁世凯,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这些人都不愿意听从圣旨的时候,光绪这个皇帝也就做不下去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对于慈禧和光绪帝,很多人可能有些误解,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一开始,慈禧肯定是对光绪充满希望的。

毕竟,这个“儿子”是她妹妹的孩子,也是慈禧执政的政治资本。再加上慈禧刚死了儿子,肯定对这个孩子也很喜欢。怎料,这个孩子在宫里天天的哭天喊地的,一点也不机灵。慈禧只能拿出“严母”的派头,好好教育他。这也是光绪怕慈禧的原因吧。

等光绪成年后,慈禧也是真心想把权利还给慈禧。但是,出于谨慎,慈禧对于一二品大员的任免,还是把控在自己手里。

光绪没有执政才能,也斗不过慈禧。

光绪执政期间,干了一件大事,面对日本主动挑衅积极对日作战---甲午战争。当时,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们叫嚷着要“剿灭日本,建立奇功。”可是,光绪身边的那些臣子在战争期间,竟然扯北洋的后腿,处处使坏,想看李鸿章出丑。紧接着,战事突变,清军一溃千里。

之前积极主战的光绪皇帝又尿了,又180度转弯,要义和!慈禧听说清军大败,也是懵了,赶紧从颐和园赶到紫禁城,替小皇帝收拾残局。就这样,“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带来的有利局面,都没了。

经过此事,光绪还不长脑子,又搞了“百日维新”。这件事,也彻底让慈禧对光绪失望。在维新变法时,光绪帝用人太激进,上来就给那些维新派6品官。要知道,科举出来的三甲,也不可能上来就放6品官!这绝对是破格重用了。

光绪帝有时候,一天只能能发出上百道变法旨意!试问,这么多旨意,他光绪皇帝都能了解透彻吗?而且,对于守旧派,光绪帝的做法也很绝情。仅京城就裁员上万人!朝局动荡啊!

光绪甚至还想把有不同意见的礼部六堂官,全部裁撤!一个不留!哪个皇帝敢这么做?哪个皇帝能这么干?幸好,慈禧拦截了光绪皇帝的旨意,不让他动二品以上大员。

要不是慈禧把关,不用八国联军进北京,不用等到武昌起义,大清就玩完了。

光绪手底下那些亲信,大都不靠谱。

光绪皇帝怎么说,也是掌权十余年的皇帝。可是,他手下的那些人,太不靠谱!尤其是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瞎折腾。

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忘了国耻,竟然想请伊藤博文来做顾问!这不是引狼入室吗?甚至,他们还鼓吹“中日合邦”。以清朝当时的势力,怎么跟日本平等“合邦”?!这跟后来的“大东亚共荣圈”有区别吗?

而且,他们为了筹钱变法,竟然还曾想过把新疆等地卖了。。。。左公拼命从俄国手中抢回来的,竟然想就这么卖了。。。

无耻!小人误国!

万幸,这项提议没有落实!

光绪这伙人,也想过杀慈禧!

围园杀后的事,就发生在“裁撤礼部六堂官”之后。维新派觉得“帝权”受到“后权”侵犯,要借着开掘颐和园内的"秘密金库(瞎编的金库)"机会,杀了慈禧。

可是,帝党没有兵权,就想了两个办法。一是,组织100多名会党分子进京,冲进颐和园行刺。二是,找袁世凯,夺取荣禄的兵权。

看见没有,光绪帝手下的人,就这点本事。之后的结果很简单,“六君子”被杀。大骗子康有为出国,开启骗钱享乐之旅。

而光绪皇帝也是个傻孩子,被慈禧以恐吓,就告诉慈禧他知道“围园杀后”的事。慈禧肯定又伤心,又愤怒。这个孩子,怎么白眼狼啊,养不熟。此时,慈禧还是在维护光绪。因为,她没有审讯六君子,不给他们攀咬皇帝的机会。

最后,慈禧的政治能力,远高于常人。

慈禧遗臭万年,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她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高的。不然,凭她一个老娘们,怎么也不可能掌权几十年,把皇族、满清贵族、汉族大臣都玩弄于鼓掌之中。

无论哪方势力,都认她。也只有她,有实力调和各方矛盾,维持朝局稳定。

而光绪就不行了。就算他侥幸杀了慈禧,他也摆不平皇族、满清贵族、汉族大臣等各方势力。就冲他维新变法的表现,肯定会被推翻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个问题分两方面看

第一个方面是光绪根本没有能力去逮捕慈禧,因为当时的权力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说没人听光绪调遣去干这掉脑袋的事。

第二方面,也就是问题成立的情况下,真有死士愿意为光绪去拼命,逮捕了慈禧,并将其铲除,光绪皇帝夺回皇权,那么接下来中国会怎样?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思考和探讨。

首先,最有可能得是光绪掌权,将变法进行下去,但这里面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时中国的国情,参与变法的那帮人的水平,究竟能将中国改变到什么程度,这个再往下想象就离本题远了,可以另起新题,如果有人愿意讨论我们可以另外去讨论。

其次,就是清王朝的国祚也许会延长几年,但仍然不能避免灭亡,因为清末的西方思想已经使得中国部分进步人士觉醒,帝制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即使光绪改革为君主立宪政体,但是皇权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下,还是会与近代民主思想进行斗争,二者是不能共存的。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光绪夺权成功,中国的走向其实就是看他改革前期的力度和耐力。如果半途而废,那么基本不会改变原有历史走势,其他情况那就要靠想象空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