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同心廣東企業全力送“彈藥”

<table> 千里同心廣東企業全力送“彈藥”

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東門步行街的金世界百貨,電子屏正在滾動播放“萬企暖醫——我們一起行動”主題公益海報。

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

/<table><table> 千里同心廣東企業全力送“彈藥”
/<table>

這是一場肩並肩、背靠背的戰役。

不少粵企在戰“疫”中顯現責任擔當。機器人消毒、機器人送藥、機器人巡邏……在武漢各大醫院裡忙碌的機器人,有相當一部分“祖籍”是廣東。

千里同心盼春來。自南方日報、南方網、南方+客戶端發起“萬企暖醫——我們一起行動”公益活動後,廣東企業接力“暖醫”,南粵大地愛心匯聚,越來越多的廣東企業加入暖醫隊伍,以務實的作為和卓越的擔當,和湖北同心抗疫,也彰顯了粵商本色。

南方日報記者 彭穎 郜小平 葛政涵 姚翀 趙兵輝

送彈藥

生產線的速度就是“彈藥上膛”的速度

在立白集團的廣州黃埔工廠內,消毒液生產線24小時運作——生產線運轉的速度,就是為前線送“彈藥”的速度。疫情暴發之初,立白集團就向戰“疫”一線捐贈了總值2億元的物資,馳援全國所有定點收治醫院。

同樣馬不停蹄的,還有廣東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3月12日,坐落於武漢光谷生物城的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在無菌淨化車間,員工正在配液、分裝、貼籤、組裝……與此同時,核酸檢測試劑盒生產裝配線在高速運轉,一盒盒組裝完成的試劑盒被裝進乾冰箱,隨即送往抗擊疫情的一線。據統計,這裡每天可以提供10萬人份的試劑盒。

“樣本經常是凌晨送過來,而早上所有的樣本基本上就要出檢測結果。”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主任張紅雲介紹,實驗室只能三班倒,檢測人員穿上防護服之後,會在實驗室裡待上近8小時,喝口水都是奢侈,更別談上廁所。

這是廣東企業在生物醫藥領域戰“疫”的一個縮影。在鍾南山院士、徐濤院士等頂級科學家領銜下,一批高水平科研機構和醫院充分發揮“尖刀”作用,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送上一件件“武器”。

送科技

送藥測溫巡邏粵籍機器人處處可見

疫情發生以來,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身份證明、行動軌跡跟蹤、線索上報甚至預約口罩……截至3月9日,騰訊防疫健康碼累計亮碼超過16億人次,覆蓋近9億人口,累計訪問量破60億,成為全國服務用戶最多的健康碼。

這正是廣東科技企業在數字治理能力方面的體現,也是廣東企業科技抗疫的縮影。除了騰訊,省內還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在一線抗疫。

機器人消毒、機器人送藥、機器人巡邏、遠程測溫……在武漢各大醫院的抗疫戰場上,不少來回穿梭的機器人,是來自廣州賽特智能、深圳普渡科技等公司。“機器人可以很好地減少醫護人員跟患者的接觸次數,從而降低感染風險。”賽特智能CEO李睿說。

在湖北省鄂州市第三醫院外,粉紅色的集裝箱式煲仔飯機器人,準時為醫務人員提供熱餐。這臺煲仔飯機器人,正是由碧桂園集團向湖北捐贈的。隨機器人一同抵達鄂州的,還有1萬份煲仔飯原料食材和包裝材料。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多實行輪班制,常常錯過飯點,或者只能吃冰冷的快餐食物,全自動化煲仔飯機器人能夠讓醫護人員吃上熱飯。如今,這臺機器人在鄂州市第三醫院維持24小時不間斷運轉,每小時可以出品100至120份煲仔飯。

在數以千萬計的“雲監工”背後,也有“廣東製造”的助陣:由華為公司及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於1月31日聯合搭建的“5G遠程會診平臺”,與武漢火神山醫院同步投入使用。據悉,平臺於1月31日開始聯合搭建,僅耗時12小時就完成了全套系統的安裝調試,並完成交付。疫情期間,身在異地的優秀醫療專家,可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與火神山醫院的一線醫務人員一同對病患進行會診。

除此之外,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也凝聚了粵企力量:格力送去空調、空氣淨化器,TCL調配3700餘臺電器設備,創維捐贈1000餘臺電視機,格蘭仕先後向武漢協和醫院、同濟醫院捐贈光波爐……

送溫暖

與“逆行者”同行粵企和湖北人民肩並肩

粵企的員工,也義無反顧地前往戰“疫”一線。1月23日,當時還在深圳總部的華大基因集團董事長汪建頗為激動——他給國家衛健委寫的“請戰書”得到了批覆。隨後他請求有關部門協調鐵路運輸,安排華大基因的員工進入武漢。汪建也前往武漢,用10天時間建成了一座萬人級核酸檢測通量的“火眼”實驗室。

無法前往湖北的廣東企業,也通過多種方式和湖北人民站在一起:

2月20日,3輛大貨車掛著“粵鄂同心,政企同德,戰勝新冠病毒;雷州荊州,風雨同舟,共迎絢麗彩虹!”的大紅橫額,從廣東省雷州市龍門鎮出發,一路北上到達1300公里外的湖北荊州。車上裝載的是廣東茂德公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捐贈的40噸新鮮辣椒和9噸香辣醬、香辣魚仔等,以及一批新鮮蔬菜。火紅的辣椒背後,也是廣東企業攜手湖北人民共同抗疫的一片心意。

千里送辣椒,冬日暖人心。務實的粵企,就連送出的一幅畫背後也有暖心故事。

“恭喜出艙!”3月8日,武漢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正式休艙了,33歲的患者週期(化名)收到了廣東醫療隊送上的“出艙禮物”——一幅從廣東寄來的畫作。這幅畫出自一名9歲西安小朋友索旭舟之手,從西安到廣州,再來到武漢的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最後送到出艙患者手中,這一奇妙愛心旅程的背後是廣東在線美術教育平臺畫啦啦少兒美術的協調和努力。

一幅畫,一段情,粵企暖心印跡留在了荊楚大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