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01

前几天,我发了一个微头条,没想到收到了很多评论。

“有的父母不能放任孩子吃糖,看电视,担心吃糖坏牙齿,甚至导致肥胖、糖尿病;电视的参与性不强,看多了不但容易近视,还降低孩子的智商。

我想说,父母真的不必这么操心忧虑。孩子吃糖,吃到血液含糖量平衡了,干吗还要继续吃?吃到心脏负担加重,肯定会不舒服啊!

看电视看得眼睛累了,自然会去做别的,这不需要任何人教育,因为没人愿意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怎么难受怎么来。

如果人类这个物种进化到今天,还要靠限制才不至于把自己搞坏,那么这个物种早该灭亡了。”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最近我在重读心理学家李雪老师的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我很喜欢这本书,里面的一些观点深得我心,没事时我常拿出来翻翻。

前几天,看到《限制是伪造的爱》这章时,我随手摘抄了两段,并简单写了下自己的观点,发在了微头条上。

没想到,评论区炸了。家长们在评论区里各抒己见,甚至吵起来了。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02

每一条评论我都认真看了,总体上来说,评论分三种:

第一种观点,赞同作者的观点,认为不限制孩子吃糖、看电视,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果然没有放任自己,在这方面很有自制力。

比如下面这条评论:“这个说法在我儿子身上是符合的,他快五岁了,我基本不限制他吃糖,所以他吃糖纯粹是凭感觉来,想吃的时候会多吃点,吃不完就扔一边,不想吃的时候塞手里也不吃。我也不怎么限制他看电视,因为我发现他最多看不超过一个小时就去旁边找别的玩了,这时候我一般就和他商量开始玩别的就要关电视,一心不能二用,等什么时候想看了再开,他都是同意的,几乎没有为了吃糖和看电视哭闹过,所以实际情况就是他现在牙齿很好,也从来不依赖电视,手机更是从来不看,因为他知道他需要的时候这些都会有”。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很开心看到这样的评论,我想,有这样的父母,是孩子的幸运。

当然,有赞同的就有反对的。

第二种观点,对上面的观点嗤之以鼻,认为不限制孩子的话,孩子简直无法无天,看电视可以看一整天,看到眼睛红也不休息,而吃糖当吃饭一样。

比如这条:“我儿子可以从起床到去睡觉可以一直看电视,我女儿可以从早上下床到晚上上床可以一直吃糖,我有点怕了。”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还有这条:“那也得分人啊,我大哥的女儿7岁,如果你不阻止她,一整天她都可以坐在那里看电视!”

对这样的孩子,别说父母纠心,我都有隐隐的担忧。可是,孩子一味沉迷于看电视,难道现实生活中就没有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吗?

还有吃糖问题,难道吃多了他不知道难受吗?他宁可难受也要继续吃,孩子心里究竟是有多匮乏啊?

第三种观点比较理智,认为家长要适当引导,做出示范,而不是过度干预。

比如这条:“成年人都没那么好的自控能力,何况小朋友。在座的各位谁不知道熬夜可能猝死,又有几个能不熬夜?适当的干预是正确的,过度的干预才会让孩子焦虑。”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还有这一条:“连大人都做不到自控,更何况孩子,因人而异,有部分孩子可能想你说的一样,但是大多数孩子还是需要大人去引导教育的,等你说的看电视难受了,吃糖难受了才停止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这样的评论比较中立,能感觉出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克制。

一条条评论看下来,看得我感慨不已,在孩子成长中,家长们真是操碎了心。我原来以为,看电视、吃糖,只是孩子成长中不起眼的小事呀,需要这么大张旗鼓地讨论吗?

现在看来我错了,需要。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03

事实上,李雪老师在那一章中抛出的观点是,不要在生活中过多的限制孩子。

在她看来,每个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如果内心的某个空洞长期得不到爱的填补,就只能往里面塞酒精、药物、电视、网游等,但永远也填不满。

类似的观点我在尹建莉老师的书上也看到过。

事实上, 这个问题跟“要不要给孩子自由”本质是相同的。

很多家长一听到要给孩子自由,马上会否定,认为给孩子自由,就会惯坏孩子,导致孩子无法无天。

事实上,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是溺爱,放纵。

这里所说的自由,借用尹建莉老师的话来说: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即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拿孩子看电视、吃糖来说。家长们早在心中认定了一个道理,电视看多了不好,不能让孩子多看;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也要少吃。

在这样的认知下,家长们开始了限制孩子。

从一开始,家长们就没有给孩子选择权和尝试权,他只是用自己的认知代替孩子做了决定。

而孩子果然在家长们的限制下,表现出来对看电视和吃糖果的无节制喜爱。

这时候家长会觉得,看,不限制怎么得了,孩子哪里会管住自己。

而孩子们沉迷于看电视、吃糖的行为,也理所应当地让家长感到痛心了,他们会觉得,不听我的,就是会犯错误啊。我再不管,指不定情况会更糟糕呢。

以前我也犯糊涂,在很多方面限制大宝,比如限制她看电视玩手机,也因此和她的关系一度紧张。

好在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断调整自己,才慢慢修复了和大宝的关系。

现在,她仍然喜欢看电视、玩手机,但也会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玩,而不是没有节制。

而我也调整了自己的看法,手机、电视等事物都是中性的,并不绝对是坏事,也不需要禁止。尤其当孩子已经沉迷其中时,更不能强制性地中断,那样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04

也有一些家长质疑,给了孩子自由,他就能像家长预期的那样,一切顺利吗?当然不是。

孩子在得到自由后,可能表现得更加不懂事,像个婴儿一样。

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退行。

退行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表明孩子过去受过的创伤正在疗愈。

李雪老师说她的一位朋友极度焦虑自己的孩子会近视,于是严格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他还研究医学资料,发现近视跟吃糖也有很大关系,于是每天跟孩子强调糖果对视力的危害。

在这样的高压限制下,他的孩子果然近视了。而且,孩子一逮着机会就吃糖、看电视。于是这位朋友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看管孩子。

李雪劝他彻底放弃对孩子的限制,孩子先是疯狂地看电视,而且饥不择食,什么节目都看。朋友忍着不发作,陪孩子看到凌晨。这样一星期后,孩子开始有选择地看电视了,后来更是对爸爸说电视其实挺没意思的,只有XX节目不错,每天看两集就行了。

糖果也如此,因为供应充足,孩子对吃糖的兴趣越来越小了,最后只吃少量的高品质糖果。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有其变化的过程的,孩子的成长也如此。

从被限制到得到自由,孩子也需要有个适应期,而这个过程中他表现出的退行,就是孩子自我调整的过程。

这个过程十分考验父母的忍耐力,请父母一定给孩子些耐心,帮他顺利渡过这个时期。


我不限制孩子看电视、吃糖,他能看一整天电视,把糖当饭吃


结语:

孩子成长中的每件小事,其实都不是小事,都值得父母用心去对待,去思考。

看电视、吃糖,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背后却蕴含着育儿的大智慧。

今日话题,你会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吗?比如看电视、吃糖、玩手机等,一起来讨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