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增加胃癌風險,千萬要知道


幽門螺桿菌增加胃癌風險,千萬要知道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與正常人相比可增加4-6倍。幽門螺桿菌WHO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一類致癌原。


幽門螺桿菌≠胃癌


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並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則發展為胃癌。據統計,初次感染幽門螺桿菌年齡較小的人群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發生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死亡率呈現平行關係。德國Meyer教授和他的同事發現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感染,機體無法自愈,若不治療,幽門螺桿菌能長期刺激胃壁幹細胞增殖,增加患癌的風險。


怎麼知道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13C-尿素呼氣試驗可以檢測幽門螺桿菌,是十分便捷的方法。


已經發布的《幽門螺旋桿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相關胃炎定義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建議進行根除性治療。但也有專家提出不同的意見,認為幽門螺桿菌殺不殺、怎麼殺,還是要分人群、分症狀,不能一概而論。其中以下7類人群要特別注意:

■ 第1類

患有消化性潰瘍人群。因為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潰瘍和導致潰瘍復發的原因。如果不殺幽門螺桿菌,即便潰瘍治好了,過一段時間也會復發。

■ 第2類

胃癌患者或有胃癌家族史人群。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胃癌的一個危險因素。

■ 第3類

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患者。其中高達90%以上的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中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感染。

■ 第4類

慢性胃炎伴粘膜萎縮或糜爛者。

■ 第5類

胃食管反流的人。這類患者需要長期吃抑酸的藥物,胃裡的pH值降低,有利於幽門螺桿菌的生長和繁殖。

■ 第6類

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有明顯症狀,比如脹氣,吃少量東西有飽腹感,或者主觀上特別擔心的人也可考慮殺菌,但有些人殺菌後症狀不一定會緩解。


幽門螺桿菌增加胃癌風險,千萬要知道


幽門螺桿菌增加胃癌風險,千萬要知道

由於是否殺菌治療還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因此建議有上述情況者應前往正規醫院就診,聽取醫生建議後再決定是否進行根除治療。如果感染者年紀不大,可以積極治療,因為長期的慢性感染可能會引起胃癌的風險增高。但對於歲數較大的感染者,由於根除治療需要合併多種藥物,感染者可能患有其他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治療的風險可能超過患者的受益。況且,這個細菌真正致病的話,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對於年紀大、沒有胃部不適或胃鏡檢查正常的感染者,不一定需要進行根除治療。

因此檢測出陽性的患者,不用談菌色變,而是應及時就醫檢查,聽從醫生的建議和指導。

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需要小心胃癌的到來?

有了以下症狀應該及時就醫:

■ 胃酸分泌過多,反酸、噁心

■ 上消化道症狀,如上腹不適、進食後飽脹,嚴重者上腹部疼痛,食慾下降、乏力


如果在體檢中檢查出陽性的人長期在餐後伴有噯氣、噁心、腹脹、腹部不適的胃腸疾病症狀,提高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