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风险,千万要知道


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风险,千万要知道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与正常人相比可增加4-6倍。幽门螺杆菌WHO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胃癌


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据统计,初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年龄较小的人群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发生率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呈现平行关系。德国Meyer教授和他的同事发现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感染,机体无法自愈,若不治疗,幽门螺杆菌能长期刺激胃壁干细胞增殖,增加患癌的风险。


怎么知道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13C-尿素呼气试验可以检测幽门螺杆菌,是十分便捷的方法。


已经发布的《幽门螺旋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定义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建议进行根除性治疗。但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幽门螺杆菌杀不杀、怎么杀,还是要分人群、分症状,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以下7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 第1类

患有消化性溃疡人群。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溃疡和导致溃疡复发的原因。如果不杀幽门螺杆菌,即便溃疡治好了,过一段时间也会复发。

■ 第2类

胃癌患者或有胃癌家族史人群。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 第3类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其中高达90%以上的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

■ 第4类

慢性胃炎伴粘膜萎缩或糜烂者。

■ 第5类

胃食管反流的人。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吃抑酸的药物,胃里的pH值降低,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 第6类

感染幽门螺杆菌之后有明显症状,比如胀气,吃少量东西有饱腹感,或者主观上特别担心的人也可考虑杀菌,但有些人杀菌后症状不一定会缓解。


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风险,千万要知道


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风险,千万要知道

由于是否杀菌治疗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因此建议有上述情况者应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听取医生建议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根除治疗。如果感染者年纪不大,可以积极治疗,因为长期的慢性感染可能会引起胃癌的风险增高。但对于岁数较大的感染者,由于根除治疗需要合并多种药物,感染者可能患有其他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治疗的风险可能超过患者的受益。况且,这个细菌真正致病的话,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对于年纪大、没有胃部不适或胃镜检查正常的感染者,不一定需要进行根除治疗。

因此检测出阳性的患者,不用谈菌色变,而是应及时就医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小心胃癌的到来?

有了以下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 胃酸分泌过多,反酸、恶心

■ 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严重者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乏力


如果在体检中检查出阳性的人长期在餐后伴有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提高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