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文||汴河農夫

今天“水木清華”已經成為清華園的象徵,也成為清華的專有名詞。殊不知“水木清華”剛開始也指睢縣“袁山”,而後才專指清華園。

01 “水木清華”的由來

“水木清華”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語出自晉·謝混《遊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亦作“水石清華”,《宋書·隱逸傳論》:“且嚴壑閒遠,水石清華,雖復崇門八襲,高城萬雉,莫不蓄壤開泉,髣彿林澤。”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道藏輯要·壁集·呂祖聖蹟紀要·在陸肇祥》中有“襄邑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也。四圍林樹,高聳巖壑,水木清華,景逾濯錦。上建純陽寶殿。額曰:“夢覺迷津”。”而後有清·丘逢甲《重過感舊園》詩之一:“水木清華負郭園,三年客夢此重溫。”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清華園的前身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熙春園,熙春園建成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在道光年間被拆分為東、西兩園,東園仍然稱熙春園,西園則改稱近春園。

咸豐將東園更名為“清華園”,並親題匾額。今“清華園”工字廳後面的匾額題“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有對聯一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在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02 睢縣的“水木清華”

一、蓬萊盛事——八仙匯聚

(一)八仙前奏

明末,呂柟(正德三年狀元,理學家)在睢州教書,沈鯉(萬曆朝大學士)、呂坤(著名思想家)等在睢州求學,一時名人彙集。及至萬曆時期,戶部尚書李汝華、兵部尚書袁可立等同朝為臣。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袁可立在致仕後,大興土木,修建陸園,俗稱袁山,與楊堯華、餘化龍等結社,與董其昌、王鐸(書畫家)和劉理順(杞縣狀元)等往來不斷,蓬萊仙氣漸濃。湯斌在《明兩浙運使儆轅張公傳》中記載:“是時,袁大司馬可立、楊大參堯華、餘光祿化龍,皆以耆碩里居。相與聯席結社,棋酒娛樂,修耆英香山故事,鄉里榮之,至有傳為圖繪者。”

(二)八仙簡介

理學名臣——湯斌(1627年—1687年),他是康熙朝理學名臣,在朝野影響巨大,尤其是死後,不斷被追封,成為清朝第一文正公,進孔廟。

布衣大家——田蘭芳(1627年—1701年),與湯斌同時期的理學大家,講學梁(開封)、宋(商丘)間,被稱為“中州宿儒”。

明朝遺老——餘正元,明崇禎十六年進士,祖餘鏜,父餘化龍,善繪山水,自寫胸臆,亦工翰墨,尤能草書。入清不仕。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中州才子——吳淇(1615年—1675年),學識淵博,經史、曆法、天文、呂律、易佔、音韻無所不曉,被稱為“中州八大才子之冠”,有大量著作。

十善好人——蔣奇猷(1618年—1689年),順治年間舉人,是當時的大善人,今袁山前有“蔣公孝廉躬行十善萬人頌德碑”, 蔣奇猷後代祖孫三代翰林。

才比二宋——王震生、王嘉生,他們是兄弟進士,才華堪比北宋的兄弟狀元(宋庠、宋祁),後代極為顯赫,進士、舉人在睢州首屈一指。

清初陶潛——李遙,字襄水,順治年間進士,曾任彭澤縣令,在家塾設書院,為道存書院,田蘭芳講學其中。

(三)八仙聚會

除八仙外,還有趙震元、袁賦誠、袁鴻謨、劉士龍和楊春星等。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餘正元居州東北郊,在漢商山四皓東園舊址,組織鶴林社,教授後學。清田蘭芳《逸德軒文集》雲:“去城三里,闢堂三楹,植古柏, 日與同志趙震元輩吟詩其下,他客來,多白眼謝之。署其門曰:’青苔日厚’。”

湯斌成立志學會,並制定《志學會約》,與田蘭芳等相互砥礪,創辦繪川書院,並親自教授,繪川書院的成立早於河南嵩陽書院的修復、朱陽書院的創建,與孫奇逢百泉書院講學成雙峰並峙的局面。

(四)八仙交遊

那時候,睢州人士交往的都是天下名士。如陳維崧、耿介、孫奇逢、鄭廉、劉榛、宋犖、侯方域、吳偉業、周亮工、施閏章、王士禎和竇克勤等,他們在袁山把酒問月,左右全國政壇、文壇。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晚清,睢州人王祖恢《浮香閣軼聞絕句》有詩曰:“金縷歌終撤瑟期,露盤丹灶幾遷移;蓬萊盛事原難紀,但錄當年待月詩。”可見當年聚仙台盛事一去不復返。

二、這裡也有學堂——洛學書院

乾隆二年,蔣奇猷孫蔣泰捐宅地八畝,在袁山附近建洛學書院。自北宋後,理學分“濂洛關閩”四大流派,尤其以洛學為盛,河南作為洛學的發祥地,自二程後,延續不斷,被稱為“理學淵藪”。

“水木清華”不僅指“清華園”,也指睢縣“袁山”

明清時期,洛學中心轉移至睢州附近,以睢州為中心出現了王廷相、呂坤、湯斌、田蘭芳、竇克勤和張伯行等理學名家,洛學書院建在睢州並不是特殊現象,而是洛學學術中心由洛陽東移的結果。

洛學作為國家正統統治思想,洛學書院作為中原數百年的學術中心,影響直至清末,是那時候人們心嚮往之的清華園。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