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個女人一起聊這個話題……

家庭暴力出現在親密關係中,它披著愛的外衣,卻露出兇狠的獠牙,把愛情或親情變得支離破碎。面對家庭暴力,不要一味沉默隱忍,要勇敢發聲,堅決說“不”!

今天上午9:30-11:00,珠江經濟臺策劃3·8特別節目——愛相伴·對家庭暴力“零”容忍,全國金話筒黃纓邀請廣州市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長陳海儀和廣州市巾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 、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廣州站)站長張妮用典型事例就家暴制止及預防、自我保護措施、取證求助等問題展開討論。

什麼是家庭暴力?

從法律的定義上講,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家庭暴力,是一種暴力行為,本質上是施暴者對受暴者的控制,包括身體上的和精神上的。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家庭暴力直接作用於受害者身體,使受害者身體上或心理上感到痛苦,損害其身體健康和人格尊嚴。家暴行為會打擊婦女自信心和自尊,令受暴者產生自我否定。長期生活在家暴的環境中,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調查顯示,女性被家暴多次之後,才會選擇報警,報警率不到10%。這是因為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家醜不可外揚,寧願忍氣吞聲,也不會公之於眾。當然,不少地方仍然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務事”,對家暴受害者的求助不能給予有效的反饋,也是造成“沉默大多數”的原因。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全國金話筒黃纓節目連線廣州市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長陳海儀和廣州市巾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 、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廣州站)站長張妮

陳庭長表示,應及時制止和懲治施暴者,鼓勵近親屬、單位、個人和社會各界介入勸阻、幫助和舉報所瞭解到的家暴行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受暴婦女往往選擇沉默,甚至消極維權。但實際上,我們常說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所以最切實有效的維權途徑就是受害人自己積極維權,讓施暴者明確我們對家暴不將就的明確態度。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廣州市中院少年家事庭庭長陳海儀(圖左)和廣州市巾幗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 、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廣州站)站長張妮(圖右)接受節目連線

張站長也表示,家暴事件雖發生在家庭內部,但家庭不是法外之地,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應當保持對家庭暴力“零”容忍的態度。通過節目,張站長呼籲破除“打老婆是家務事”“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傳統觀念,應注重家暴事件的預防和制止,主張注意受暴婦女人身安全,並且鼓勵受暴婦女運用合理、合法手段積極求助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遭遇家庭暴力該怎麼辦?

近年來,反家庭暴力法出臺,社區、婦聯、民政等多種救濟機制初步建立,每一起家暴案件背後輿論高度關注。客觀來說,家暴受害者反映渠道逐漸通暢、求助途徑逐漸增多,在反對家庭暴力問題上,整體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張站長提到,遇到家暴,應立即撥打110報警求助,也可以通過婦聯或派出所尋求家暴臨時庇護。婦聯針對家暴案件可以為受暴婦女提供調解、法律幫助和心理諮詢等服務。除了以上的求助途徑,受暴婦女還需注意自身安全,做好自我保護,可以選擇借住家人朋友的家中,遠離施暴者,確保個人安全;可以準備一個安全包,裡面裝入身份證件、少量金錢和鑰匙等物品,存放在施暴者不知道的地方。

陳庭長進一步建議,遭遇家暴需注重保留證據,證明家庭暴力行為的切實存在,便於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陳庭長建議,保留報警回執、出警記錄、視頻音頻、施暴者保證書和懺悔書、傷情鑑定、醫院病歷以及證人證言等,都可以成為證據。同時,也應注意蒐集和提供受暴婦女與施暴者的身份信息材料和證明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同居關係等的關係材料。

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今天,三个女人一起聊这个话题……

美工:黃楚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