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魔鬼蛙,真的能獵殺恐龍嗎?

R


青蛙是最常見的兩棲動物,不過青蛙的個頭通常都不大,很少會有一斤重的,專門飼養的肉質牛蛙通常也不超5斤,但是在地球生命史上卻出現過重達10斤的大青蛙,它是著名的魔鬼蛙了,又叫魔鬼蟾蜍。



1993年的時候,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戴維.克勞斯,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一種巨型青蛙化石,其頭尾的長度可達45釐米,若將其後腿拉直測量的話,那麼其體長可超過一米,預估其重量可達10斤左右,其體型可以說超過了已知所有的青蛙。



魔鬼蛙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中後期,從其化石分佈來看,在東部非洲及歐亞大陸上都存在它們的蹤跡,這個時候的地球正被恐龍所統治,然而這種巨型青蛙的存在可以說是小恐龍的噩夢。

與現在的青蛙不同的是,魔鬼蛙嘴巴很大,而且有牙齒,模樣很怪異,從其骨頭上的起伏來判斷,這種青蛙可能還身著鱗甲之類的鎧甲。所以這種情況有一定的防護能力,但是剛出生的小恐龍個頭很小,比如霸王龍、樑龍,雖然成年時個頭很大,但是剛從蛋中孵出來的並不大,再比如一些迅猛龍,傷齒龍,剛孵出來的時候個頭更小,被這種大青蛙捕捉吃掉在當時應該是很常見的事。而且生物學家們在這種魔鬼蛙附近也發現了一些很小的幼年恐龍的化石,另外還有一些小鱷魚的化石,認為可能是魔鬼蛙吃剩的食物。



但是魔鬼蛙也是肉食恐龍的食物來源之一,因為較大的肉食恐龍也是很容易就能夠捕捉魔鬼蛙並且吃掉它的,所以這兩類動物有極大的可能是互相傷害的。


通過對其化石所在的環境分析,生物學家們判斷魔鬼蛙通常不生活在水生環境中,這是生活在半乾旱的環境中,捕食方式主要是跳起偷襲,它們很會偽裝,待獵物走近之後,他們就會突然跳起捕捉獵物,然後張開大嘴把獵物吞下去,而不是像今天的青蛙用舌頭粘昆蟲吃,相對而言,它們是一種較為兇悍的兩棲動物。


人類的方向



大約6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馬達加斯加曾經存在一種能夠吃小型恐龍的蛙類——魔鬼蛙。 現代南美洲有種角蟾,和魔鬼蛙有相似之處,或許是其後代。



與絕大多數下顎脆弱、通常捕食小型獵物的蛙類不同,角蟾伏擊的動物和它們一樣大,包括其他蛙類、蛇類和老鼠。 它們有力的下顎在抓住獵物中起著關鍵作用,頭寬約4.5釐米的小角蟾能以30牛/㎝²的力量咬人。 在南美洲熱帶和亞熱帶潮溼低地森林中發現的頭部寬度高達10釐米的大角蟾的咬合力幾乎為500牛/㎝²,這與頭部大小相似的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相當,這就像指尖上挑了50升水桶一樣。

許多人覺得角蟾很滑稽,它們個頭大,身體又胖又圓。 然而,這些食肉動物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更多地瞭解已經滅絕的魔鬼蛙的生理特徵。 估計滅絕的魔鬼蛙咬合力可能達到2200牛/㎝²,相當於可怕的食肉哺乳動物,比如狼和母虎。



在這種咬合力下,魔鬼蛙有能力逮住靠近的小型或幼年恐龍。由於體型限制,魔鬼蛙只能做到這些,它仍然是大中型食肉恐龍的食物。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魔鬼蛙能獵殺恐龍嗎?答案是能,但不是你想的那樣!

魔鬼蛙(Beelzebufo ampinga)可不是浪得虛名,它是目前人類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青蛙,體長可達41釐米,體重4.5公斤,在青蛙裡真的是巨大!

圖注:魔鬼蛙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魔鬼蛙與常見青蛙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魔鬼蛙不僅體型大,而且性情兇猛,它長著一張大嘴,嘴裡佈滿了尖長的小牙齒,能夠死死的將獵物咬住。魔鬼蛙與今天生活在南美洲的南美角蛙是近親,科學家曾經測試過南美角蛙的咬合力,高達500牛頓,換算成公斤大約為50公斤。體型比南美角蛙更大的魔鬼蛙,肯定有著更大的咬合力。

圖注:與魔鬼蛙親緣關係較近的南美角蛙,圖片來自網絡

巨大的咬合力,很大的塊頭,魔鬼蛙真的有獵殺恐龍的能力,不過它無法獵殺成年恐龍。


魔鬼蛙的化石發現於馬達加斯加島的梅法拉諾組(Maevarano Formation)地層,該地層代表著距今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時期。當時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恐龍包括有掠食龍、瑪君龍、惡龍、脅空鳥龍,這些恐龍都吃魔鬼蛙一口吞不下去的。


既然吃不了成年恐龍,那就吃剛出生的小恐龍吧!以魔鬼蛙的體型,吞下剛出生不久的小恐龍才是沒有問題的。當貪玩的小恐龍離開了爸爸媽媽的保護,在森林裡玩耍的時候,很可能進入魔鬼蛙的領地,然後被魔鬼蛙一口吞下。


這裡需要解釋的是,魔鬼蛙攻擊獵物的時候不像今天的青蛙吐出長長的舌頭,而是猛撲過去一口咬住。

魔鬼蛙與恐龍生活在一起,也是吃剛出生的小恐龍,不過更多時候是成為其他食肉恐龍的獵物。


古生物探索


1993年的時候,美國古生學家克勞斯帶領他的工作團隊,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進行考古研究,發現了很多巨型青蛙的骨頭碎片,後來經過拼接和同位素檢測,確定它們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由於這些遠古青蛙體型龐大,被人們稱為“魔鬼青蛙”。



根據化石復原的結果看,魔鬼青蛙體長45釐米左右,體重在4-5公斤之間,比目前現存最大的牛蛙還要大2倍以上。不過,和其它的蛙類不同,魔鬼青蛙不生活在水中,和同時代的大部分恐龍一樣在陸地上活動。而且魔鬼青蛙頭骨比較厚實,擁有寬大的嘴巴和堅硬的牙齒,這讓它們可以很高效的捕食到昆蟲、小型兩棲動物和爬蟲動物。


據科學家推測,魔鬼青蛙的性情應該比較兇猛,它們能夠獵殺恐龍的幼崽、偷食恐龍蛋或者獵食袖珍恐龍,看清了,不是能夠獵殺恐龍,和成年恐龍比,魔鬼青蛙差了好多數量級。它們只能以體型優勢,獵食那些比它體型小的恐龍或者幼崽,依靠大嘴巴、較大咬合力和尖銳的牙齒達到捕食的目的。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魔鬼蛙,真的能獵殺恐龍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魔鬼蛙是何物。

魔鬼蛙又稱魔鬼蟾蜍,大約生存在白堊紀中後期,距今確實有7000到晚年,從其名字就不難看出它是一種比較兇險的兩棲動物。

本世紀初歐洲科學家曾挖掘出一副長40.6釐米的魔鬼蛙化石,並估算了這隻魔鬼蛙從吻端至肛孔的體長在45釐米左右,體重在5公斤左右,而現在我們在田間地頭常見的青蛙體重普遍走在100克左右,可想而至生活中史前的這種魔鬼蛙的體重是現在青蛙的50倍,簡直就是蛙中的巨無霸。

資料顯示,白堊紀地質年代地球大氣中的含氧量約為現在的1.5倍,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則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6倍,由於氧氣含量高,二氧化碳濃度大,以至於地表溫度比現在還要高4度左右,因此生活中白堊紀的動植物體型都不會太小。

考古研究發現,史前的魔鬼蛙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和東非大陸,對於陸地的統治者恐龍而言,魔鬼蛙的體型不算大,但是魔鬼蛙憑藉自身的體型優勢“以大欺小”捕殺幼恐龍還是有可能的,畢竟這種頭上帶角、外形猙獰可怕且性情殘暴的魔鬼蛙也不是菜包做的。

而且魔鬼蛙的某些結果與現在的青蛙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外表可能存在某種骨質的甲冑,而且還長著牙齒,這對於魔鬼蛙在進攻和防禦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其食物範圍不僅僅只限於昆蟲,還包括一些體型較小的哺乳類動物,而不像現在的青蛙主要靠吐舌頭來捕捉昆蟲或其他小型的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不過,由於魔鬼蛙繁殖較快且種群數量較多,通常情況下也是陸地頂級掠食者恐龍的盤中菜。


地理那些事


距今7000萬年前,生活著一種惡魔角蛙屬,別稱魔鬼蛙,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兩棲動物。不過,由於它異常大的體型,最近這些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魔鬼蛙

魔鬼蛙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兩棲綱、無尾目、古生物屬,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我們知道白堊紀時代還生活著地球上一代霸主恐龍。

魔鬼蛙的體型其實不是非常大,只有41釐米左右,今天牛蛙的體型也有20釐米左右,因此魔鬼蛙的體型在兩棲動物中算是比較大的物種,但不是最大的兩棲動物。

魔鬼蛙的體重大約在4.5kg-5kg之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過魔鬼蛙的文章,文章是由古生物學家戴維.克勞斯的研究,克勞斯說,如果魔鬼蛙的生活習性,和南美的青蛙有相同之處,那麼它可能會變得非常貪婪,甚至可能吃掉恐龍幼崽。

科學家研究發現,魔鬼蛙的嘴巴非常大,而且擁有非常強大的下巴,也有科學家猜測它們可能擁有牙齒,能夠咬住獵物。

科學家們把它們和現存的南美角蛙作為對比,發現如果一隻魔鬼蛙的咬合力如果和南美角蛙一致,那麼它的咬合力將達到了50-200牛頓,可想而知魔鬼蛙有多恐怖。

魔鬼蛙的頭骨非常厚,而且堅硬,擁有像角質層一樣的脊和溝,可以保護它們不受傷。

鑑於它們的體型和咬合力,科學家們猜測它們的食物可能是昆蟲或者小型爬行動物,而一些大型恐龍的幼崽,可能也在它們食物清單裡,甚至一些小型恐龍,也有可能是他們的食物。

魔鬼蛙與板塊漂移

魔鬼蛙的化石存在,還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板塊漂移的證據。這是因為魔鬼蛙不能穿越有鹽水的液體,因此它們無法在海洋裡存活。

魔鬼蛙被發現地方是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位於非洲,但科學家發現魔鬼蛙與非洲的蛙類並不相似,反而與南美洲現存的一種蛙類類似,

因此,科學家猜測魔鬼蛙應該是南美洲遷移到非洲的物種。

但是,研究發現,在7000萬年前,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已經分離了很久,按理說魔鬼蛙不能通過海洋從南美洲游到非洲,由此可以說明,魔鬼蛙或者它的祖先,是通過一些尚未分離的陸地進入到馬達加斯加。

後來,科學家們又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很多7000萬年的生物化石,研究發現,這些物種和南美洲的部分物種非常相似。

由此可以說明,當時非洲和南美洲之間,確實有一些陸地相連接,但隨著板塊漂移,後來這兩塊陸地完全分開了,直到成為今天的模樣。

島嶼演化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既然魔鬼蛙是從南美洲遷移的物種,那麼為什麼南美洲沒有演化出體型如此龐大的蛙呢?其實,這和島嶼演化有關。

1964年,一位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當大型動物在島嶼上定居之後,會演化成體型更小的生物;而小型動物則相反,它們會趨向於演化成體型更大的生物,這種法則因此被叫做島嶼法則,或者福斯特法則。

這是因為一個地方能夠提供的食物是有限的,比如:10畝地可以生產出200斤的草,但如果是一頭正常牛,可能吃不了多久就會因缺少食物而死亡,但如果它的體型較小,比如像雞一樣大,那麼它就有可能在這裡繁衍生息。

但對於體型小的生物而言,對它們來說食物總是充足的,比如一隻青蛙,可以在10畝土地裡生活的很好,但由於這塊土地提供的總能量是恆定的,青蛙由於體型小,可能在食物競爭中會輸給對方,因此體型更大的青蛙,更有可能在這裡繁衍生息。

後來,科學家們分析了從人類擴張並在島嶼殖民,現存生物與滅絕生物的體積,發現島嶼法則確實在自然界中存在。

因此,魔鬼蛙之所以能夠保持如此大體型,是因為它們生活的地方食物總量有限,出於食物競爭,原本小個體的蛙類在演化中逐漸形成了較大的體型,併成為當地昆蟲以及恐龍幼崽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