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正式加入5G巨頭仗:瞄準新基建,成立XG實驗室,要與華為戰一戰

阿里正式加入5G巨頭仗:瞄準新基建,成立XG實驗室,要與華為戰一戰

剛剛,5G領域來了巨鱷玩家:

阿里巴巴,正式官宣進軍5G,明確進一步加快技術研發,還要制定相關標準。

扛旗先鋒,正是馬雲寄予厚望的達摩院——成立XG實驗室,推動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的研究。

在官宣消息中,達摩院明確披露6個5G業務率先進軍的領域,分別是超高清視頻、在線辦公、AR/VR、工業互聯網、智能物流、自動駕駛。

這些,都與當前宏觀經濟中熱門的新基建直接相關。阿里達摩院也明確傳遞信號:面向未來,“新基建”必然建立在5G基礎上。

所以雖然阿里進5G,發聲突然,但並不意外。

只是在這個戰場上,阿里面對的將不再是百度和騰訊,更堅韌強悍的華為,早已陳兵百萬。

阿里如何搞5G:突破點、發力點、帶頭人

達摩院表示,XG實驗室主要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研發,核心所向是5G應用層的技術和生態。

核心突破點是5G時代的視頻編解碼技術、網絡傳輸協議等,並制定相關標準。

阿里達摩院表示,視頻是發揮5G網絡特點最典型場景之一,但目前超高清視頻應用如何更好適配5G網絡,需要解決5G網絡下視頻編解碼技術的難題。

作為基礎的傳統TCP協議,已無法完全支撐5G條件下的應用需求,需要突破技術難關進行優化或定製。這些5G技術難題,極大阻礙了5G應用發展,成為目前XG實驗室的研究重點。

阿里進軍5G的發力點,在於雲計算。

阿里說,過去十年,阿里在雲計算網絡的關鍵技術上的佈局和大規模應用,涵蓋高性能網絡、自研交換機、意圖驅動網絡、可編程網絡、流量調度等,這將為XG實驗室提供技術儲備。

同時,阿里雲全球的雲數據中心、雲網絡和邊緣節點,也會為5G終端設備,提供計算和存儲資源,為5G應用落地提供條件。

進軍5G的帶隊者

,是阿里達摩院研究員、阿里雲智能網絡自動化及研究負責人張銘,他將出任達摩院XG實驗室主任。

張銘1999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2005年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畢業之後,在微軟研究院工作了10年零5個月。2016年2月加入阿里。

他研究領域包括數據中心網絡、邊緣網絡和4G/5G移動網絡等,擁有16項美國專利,在國際知名的會議和刊物上表過多篇極具影響力的論文。

此外,實驗室的核心成員還包括IEEE高級會員、阿里達摩院研究員葉琰,她曾參與3代視頻編解碼標準開發及浸入式視頻和流媒體的標準開發。

阿里搞5G,意在新基建

或許你也疑惑,阿里為啥此時、此種方式進軍5G?

突然嗎?突然。

意外嗎?不意外。

之所以說突然,是因為5G的先發爭奪,歷史優勢和主動權,並不在阿里。

更早之前,5G主導權的核心玩家,是

華為高通,爭奪領地中心是通信運營商和手機廠商。

從3GPP標準制定到手機通信最先應用,他們早已頭破血流,甚至連半導體一哥英特爾都不能與之爭鋒。

然而對於5G變革,目前更大的影響也不言自明:

不光是一場手機通信的革命,更加是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鉅變。

按照全球標準制定組織——3GPP的規劃,2019年5G商用和推進,主要是Rel-15標準下落地開花的結果。

緊接著會發布已經達成共識的Rel-16,然後正在討論和Rel-17也會在2020年發佈。

按照這樣的節奏,Rel-16的商用會集中在2020-2021,Rel-17的推進會在2021年爆發。

而如果說Rel-15主要應用場景是手機。

那麼Rel-16會體現在車聯網V2X方面。

Rel-17則是工業物聯網。

所以手機可能阿里不可追,但車聯網、V2X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工業物聯網……廣闊天地,巨量蛋糕,阿里豈會甘心任人分割?

於是進軍5G,絲毫不意外。

高明的不是“做與不做”,而是阿里立下flag的此時此刻。

新基建大幕緩緩拉開的時刻。

進入2020年以來,關於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研討和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而且具體展開領域也頭角初露。

按照央視報道,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涉及7大領域:

  • 5G基建
  • 特高壓
  •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 大數據中心
  • 人工智能
  • 工業互聯網

其中,基礎成熟且首要展開的就是5G基建

並且在5G基建的應用中,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企業上雲、人工智能和遠程醫療……都是阿里積累和優勢所在。

也是阿里可以參與5G基建爭奪的重要底氣源泉。

就在“新基建”暖風吹動的前幾天,阿里董事局主席張勇還評價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新基建。

言外之意,常年謀篇佈局數字經濟建設的阿里經濟體,自然是新基建的題中之義——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所以今日阿里達摩院XG實驗室開張,5G第一槍打響,事出突然,但並不意外。

而且也讓人感嘆,阿里之所以是阿里,不僅在於組織力,也在於眼光和判斷力。

不服不行。

爭鋒華為、高通

但阿里雖巨,在新基建——特別是5G這場爭奪仗上,並不輕鬆。

一方面,老對手百度和騰訊,在5G方面也都虎視眈眈,而且都以“雲+AI”的手法,展開了第一階段競速,無論是產業互聯網還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最終目標都是想從新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分蛋糕。

而另一方面,阿里將迎來更堅韌的對手:華為和高通。

這可不是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對象,他們可都穿越了好幾個科技發展週期,並且如今依然堅韌、強大,掌握著5G等新基礎設施的制定標準和科研最前線。

實際上,如果稍微留意這兩年阿里和華為的重要新佈局,就會發現兩家其實早已對壘開始、陳兵百萬。

芯片等基礎硬件是華為強項,但阿里通過達摩院和平頭哥,已經發起競速。

雲計算和AI開發者生態,是阿里多年苦功後的成果,但華為雲和AI計算、開發者計劃和智慧城市競標,都在打入阿里腹地。

人才方面更是更加火熱。

阿里造芯從華為海思挖了大將。

華為搞雲服務和AI,也都偏愛阿里郎。

所以這不光是新基建爭奪仗,也會是中國科技領域的天王山之戰。

你更看好誰?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