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蘭英:長征中的婦女獨立團連長

伍蘭英是川籍女紅軍中的一員,1932年12月加入紅軍,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征。

1981年,離休尚在病中的她,撰寫了《從軍五十年》一書,從無依無靠到婦女獨立團,從四川走到陝北,她在戰火中搶救傷員,結交了不少知己好友,更收穫了一生所愛。

只活了66年的她,享過的福沒有多少,可是革命的功勞卻無比厚重。


01殘破的童年


1916年出生在四川省蒼溪縣三川鄉伍家坪的伍蘭英,是家中的第三個孩子。

伍蘭英:長征中的婦女獨立團連長

父母年邁,她出生時,姐姐已嫁為人婦,哥哥也結婚生子,家庭境況蕭條,其父養著一大家子人,時常揭不開鍋。

伍蘭英三歲時,母親病逝,四歲時,父親也不堪重負撒手人寰,她只能跟著哥嫂一起生活。

沒有地耕,哥哥向地主租田,可莊稼連年收成不好,付不起租子,讓本就赤貧的家庭欠下了很多債務。

生活不下去時,哥嫂深思熟慮後,決定先將伍蘭英送到地主家幹活抵債。

當時那個年代,富人與窮人階級不同,體會不到窮人的苦,他們不把平民老百姓當人看待,態度惡劣,蠻橫囂張。

他們不顧伍蘭英年齡小,給她分配的活一點都沒少,大到放牛、割草,小到打柴燒火煮飯,都歸伍蘭英一個人做。

做得好倒沒什麼,只要有一點讓地主不滿意了,動輒就是一頓毒打。

就這樣,伍蘭英度過了好些年,身上大大小小的傷數都數不清,一直到14歲,她終於忍受不了地主的凌虐,趁著夜色,逃回了哥哥家。

伍蘭英:長征中的婦女獨立團連長

為了避免地主追上門討說法,再度讓伍蘭英陷入虎穴,兄妹倆想到了伍蘭英姐姐的丈夫是中共秘密黨員,趕緊動身前往昭化尋求幫助。

姐夫名叫袁鏡,已經為黨工作了好多年,在當地有些人脈。

經過袁鏡的介紹,哥哥入黨,伍蘭英則在家中幫襯著姐姐姐夫,照看孩子、煮煮飯。

有了這一層關係,伍蘭英偶爾也能接觸到一些黨內事務,經常來往姐姐姐夫家的幾位秘密黨員——陳子謙、王子和,也日漸與伍蘭英熟絡起來。

伍蘭英雖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心思細膩,為人忠誠,是個革命的好苗子。

陳子謙等人有意讓伍蘭英做秘密通信員,讓她幫忙在寶輪院與幾個秘密黨組織據點來回走動,以普通人的身份躲避民團的搜索。

起初,伍蘭英並不知曉任務的重要性,後來逐漸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做什麼,便更加謹慎小心。

從事這項事務兩年多,民團一次都沒有察覺出異樣,伍蘭英工作出色,受到了眾人的肯定,

大夥舉薦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支部為她重新取名——伍蘭英。

伍蘭英:長征中的婦女獨立團連長

好景不長,1932年春,昭化黨組織內部出現叛徒,駐紮在當地的國民黨攜民團一起,大肆搜捕縣城內的共產黨員,伍蘭英的哥哥與姐夫紛紛落網,壯烈犧牲。

國民黨的嗅覺敏銳,沒幾日,伍蘭英也被盯上了。

夜上柳梢,伍蘭英和姐姐正準備睡覺時,忽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

地主帶著團丁氣勢洶洶的堵在門口,一邊喊話讓人開門,一邊嘴裡吐著髒話。

伍蘭英不知如何是好,姐姐卻在此時勸她從後門走,讓她千萬別被敵軍抓了去。

伍蘭英沒了法子,只得順著狹長的山溝走了一夜,摸黑找到了秘密聯絡站的聯絡人孟魯侯,才得知黨組織被破壞,黨內沒幾個人活下來了。

她萬分悲痛,心裡頭想著:“一定要為哥哥、姐姐姐夫報仇雪恨。”

此地待不下去了,伍蘭英協同與孟祿清、孟結清兩人一起前往通江苦草壩黨組織,做下一步打算。


02紅色的回憶


年底,紅四方面軍由鄂豫皖蘇區轉移至四川,在當地擴紅。

伍蘭英:長征中的婦女獨立團連長

早年間,伍蘭英在送信中,總是聽聞紅軍的威名,真見到時,便一股腦地報名加入了隊伍。

起初,伍蘭英被分配到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九十一師擔任政治部宣傳隊長,後來得知婦女獨立團才是上前線的,便主動請纓加入其中。

1935年大年初一,在伍蘭英的數次請求下,領導終於批准了其轉入婦女獨立團,並將其編入獨立團第一連,擔任二排的排長,後轉為連長。

別看女紅軍個子小,卻能吃苦,為了打仗,伍蘭英剃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頭髮,待穿上軍裝、束好綁腿、戴上斗笠、背上步槍,簡直就和男戰士一模一樣。

為了上戰場時不膽怯,女紅軍也要進行軍事訓練。

伍蘭英每天天不亮,就跟著獨立團的其他人出操、爬山頭,除此之外,隊列、射擊、投彈、如何使用刺刀等演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計劃不如變化,1935年3月,獨立團的團長接到組織命令,吩咐團內所有女紅軍,此後承擔起轉運傷員的任務,無需上前線。

眾人雖有些許遺憾,但心裡頭還是高興的。

伍蘭英:長征中的婦女獨立團連長

伍蘭英記得,當時有些女兵說的話很是鼓舞人心。

“我們不能到前方去打仗,擔任抬傷員的任務也是很光榮的!”

“男同志在前方同敵人拼命,流血犧牲,我們女同志自然也要出一份力,做點工作算得了什麼呢!”

1935年6月下旬,紅一、四方面軍順利會師,部隊離開四川,準備北上。

在出發之前,應上級的指示,每個人都要背三到五斤的乾糧,所以還需要籌到足夠的糧食。

獨立團看伍蘭英聰明機敏,就將這項任務交給了她。

接到任務的伍蘭英不但沒有抱怨時間緊任務重,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交代的事務,“吃”的問題迎刃而解。

紅軍走過大草地,要走上十餘天,糧食只夠一星期,糌粑和口糧都吃光了,伍蘭英又帶著戰士們挖野菜,割野草。

伍蘭英:長征中的婦女獨立團連長

在找食物時,伍蘭英發現了一堆新土,土上插著一塊木板,木板上寫著:此處有牛骨頭。

伍蘭英喜出望外,趕緊挖出來,叫上李保珍等人將骨頭抬了回去,餓了好些天的女戰士們,才喝上了一碗熱騰騰的牛骨頭湯。

三過雪山草地,籌糧和找食物的事,伍蘭英都不遺餘力。

儘管有時伍蘭英自己也餓的走不動道,但她還是會將所剩無幾的口糧分給比自己年齡小或者是受了傷的戰士,這些點滴,都被有幸存活下來的人牢記在心。

時任二十七軍軍長的尤太忠在新中國成立後,面對曾經的救命恩人伍蘭英,就這樣說道:“沒有伍大姐,我早就死在草地裡了。”

革命勝利了,伍蘭英沒有富起來,她和丈夫劉忠(開國中將),晚年依舊艱苦樸素。

她愛黨,愛事業的心,在臨終前對劉忠說的一句話中體現地淋漓盡致:“我先走了,30年後,我們在馬克思面前重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