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物流总成本比美国高这么多?哪个物流效率高?

商人们为了促成交易,克服“信息不对称、信用不传递”这两大交易阻力,必须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交易成本”。

这些代价必然存在,但也必须降低。

商业进化的方向,就是从“交易成本=∞”,向“交易成本=0”前进的方向。

运输成本

提问,你觉得现在是中国物流行业的效率高,还是美国物流行业的效率高?

很多人会觉得,当然是中国高啊!

2020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和施展老师一起吃早饭,用手机在京东买了一本施展老师的新书《溢出》,然后立刻奔赴机场,飞回上海。下午回到上海的家时,这本《溢出》已经比我先进门,躺在我家的桌上了。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中国物流业的效率太高了。

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国物流效率,仅相当于美国80年代”。

啊?为什么?

要看一个国家物流行业的效率,一个关键指标是“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里的占比。这个占比意味着,每创造10000元的社会财富,需要1000元钱还是100元钱,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

那么,各个国家的“社会物流总成本”在GDP里的占比,到底是多少呢?

美国“社会物流成本”在GDP里的占比,大约是8%。日本是11%,要高一些。东南亚更高,平均是27%。

那中国呢?大约15%,将近是美国的2倍。

当然,这个数字,也和一个国家GDP的结构有关系。比如制造业大国,几乎一定比服务业大国的物流负担重。但是,这个占比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行业的效率水平。


为什么中国物流总成本比美国高这么多?哪个物流效率高?


那么,为什么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比美国高这么多呢?

社会物流,大概包括三种成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

在运输费用方面,中国目前的运输,主要还是依靠高成本的公路运输,成本更低的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占比很小。

中国多种方式(水路、铁路、公路、航路)的联合运输,只占4%~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20%。我们的成本当然高。

那保管成本呢?保管成本,和商品的库存周期关系非常大。中国传统商业的生产计划性总体较差,一件商品在仓库里放1年才卖出去,和放1个月就卖出去,保管成本能差到12倍。

第三是管理费用。

你猜猜看,在中国,一盒棉签从工厂里生产出来,一直运到你家门口的夫妻老婆店,最后被你买走,一共被“搬运”了多少次?

大概5~8次。

从工厂搬运到品牌商仓库,再搬运到总代理仓库,再搬运到城市代理仓库,再搬运到批发市场,再搬运到夫妻老婆店。

每一次搬运,都会产生新的成本负担。而这些成本,是因为对交易流程的低效管理导致的。

那能不能减少搬运的次数?比如降到4次、3次,甚至降到2次?

有可能。

名创优品的棉签,从工厂出来后,会被直接运送到它在全国的7个大仓库,然后根据终端的销售数据,从7个大仓库,直接运送到需要补货的门店。这样,一盒棉签,在名创优品只需要搬运2次。

算上自建仓库的成本后,减少搬运次数这一件事,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为什么中国物流总成本比美国高这么多?哪个物流效率高?


再举个例子。

你是一家品牌商,打算在京东、小米有品上卖东西,你甚至可以不建立自己的仓库,而是选择它们的“一件代发”服务。

什么意思?

货品从工厂出来,直接存入京东统一的仓库里。你是品牌商,或者经销商,你卖出一件商品,并不需要把货品搬到自己家,再从家里发货。京东帮你直接从统一的仓库发货。

这种“物权流转货不动”的模式,又减少了一次运输成本。

商人们在想尽一切办法,通过降低“运输成本”的方式,提升交易效率。

中国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效率很高。但是,主干物流效率太低。

2013年,阿里巴巴成立了菜鸟网络。马云说,他的目标是让中国任何城市之间的电商快递,实现24小时内必达,全球范围内实现72小时必达。

怎么做?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在用户还没有下单之前,就作出更准确的销售预测,调动多种方式联动的物流资源,实现提前配送,从而改善主干物流效率。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在降低运输成本,哪怕只是一点点。管它呢。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华为前轮值CEO费敏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他们家空调坏了,于是请人上门来修。修理工人满头大汗,弄了一个上午,还是没修好,最后说先回去一趟再来。

费敏老师在华为时,负责整个华为的研发体系。他说,华为是不会这么设计产品的。华为如果做空调,一定会把空调“模块化”。

空调坏了,有人上门来修。最重要的“售后成本”是那块电路板,还是修理工人上门的时间?

大概率是上门修理的时间。

所以,如果从最开始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进行模块化设计,维修工人上门后,就可以直接拔走坏掉的模块,换上新的,走人。这样的售后成本,是最低的。

为什么?

因为所有的售后成本,最终都会加到商品价格里,导致不必要的高价带来的交易阻力。


为什么中国物流总成本比美国高这么多?哪个物流效率高?


创造性地降低售后成本,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业效率。有人说,要想教一只鹦鹉成为经济学家,只需要教它学会一个词:供需关系。

套用这个句式,要想教这只鹦鹉同时成为商业大咖,你只需要再教它学会交易成本。

并且记住:

告诉这只鹦鹉,要想取得商业的成功,知道存在这七项交易成本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找到降低它们的方法。

我朋友所在的体育用品公司正在准备启动网红计划来降低交易成本,定期会使用最火的那两位网红之一进行爆发式营销。

这既是面对疫情的自救,也是面向未来的全新尝试,此举会大大降低售前和售中,甚至售后的交易成本,通过一个点的信任和信息,击穿全链条,努力摆脱掉对传统渠道依赖的大包袱,我的个人判断是,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被重构,在大众日用品和耐用品层面,个体化的大V网红会以全新的流量运营方式大部分代替传统经销体系。

想起2个运输成本的例子

️以前做跨境电商的时候,京东下完订单,我们会把货直接发到他们的保税仓。

京东保税仓的好处太多了:

1. 仓租便宜。平摊到每个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

2. 国际物流便宜。大货可以直接集装箱运回,大大节省物流费用。

2. 先下单,再清关。用户下完订单之后,把产品订单、支付单、物流单快速整合,大大缩短清关时间,达到分钟级的清关时效。

3. 货品保真。必须是国外注册的公司才有资格进驻,而且审批非常严格。

4. 收货时间短。因为货品本身就在海关,再加清关快,京东的国内物流更快,货品到顾客手里时间被大大缩短。

相比于直邮,保税仓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为什么中国物流总成本比美国高这么多?哪个物流效率高?


京东商城销售数码产品相关的办公配件,比如平板保护套、键盘、鼠标、电容笔等。

1.购前

(1)搜索成本方面,优化产品的数据和排名,排名尽量靠前,降低客户的搜索成本,使顾客可以容易找到店铺。

(2)比较成本方面,在页面里面做对比图,对比产品和市场上的产品有什么不同,优势是什么。

(3)测试成本,京东平台是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在页面的承诺是30天无理由退换货,一年换新,来降低和打消消费者的疑虑。

2.购中

(1)协商成本 ,依托京东平台,消费者购物有保障,相对来说消费者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如果我们不履行承诺,平台也会处罚我们。

(2)支付成本 ,支付成本方面消费者有京东这个平台做中介,购物无忧,消费者付款的金额还是在平台上面的。

3.购后

(1)运输成本方面 ,我们入了京东仓库,全国八大仓发货,一般都可以隔日达,部分地区可以当日达,虽然运输成本比较高,我们平均一票运费要11元左右,大大高于普通快递的2元,3元。

但是消费者的体验很好,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在其他快递停摆的情况下,我们的业绩增长了几倍,就是因为我们在京东仓库里面储存了大量的货物,又能很快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上。

(2)售后成本,售后方面也是很方便的,消费者可以在后台选择京东快递上门取件,只要把货物交给京东快递员就好,退换货也是非常方便。

所以按照交易成本分析,是有进行优化的,目前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因为京东物流快递费用高,加上京东平台抽取的扣点比较高,所以整体售价会比友商平台高不少,这也带来了交易阻力。


为什么中国物流总成本比美国高这么多?哪个物流效率高?


可以从顾客的体验感,还有提升产品的品质,降低不良率这些纬度来提升顾客的购买体验,从而让消费者虽然买到贵的东西,但是依然觉得还是比较超值的。

好的产品,都是会帮用户省钱的。 零售的人货场决定了物流成为交易无法回避的环节,而物流降本的确是一门有着丰富可深挖的学问,之前曾经负责过公司的行销规划业务,和内部物流部门协作较多,分享几点素材:

1.区域建分仓是可以降低成本的,但前提是区域的消化量和周转速度足够高,否则租赁成本和人工成本反而会增加最后的物流成本,因此我们只在权重业务量的核心区域建仓,同时如果生意量不能保障的时候还会撤仓。

2.整车物流成本低于零单。因此我们会对客户的订单量做管理,对于需求量小的客户会限制下单次数,以达到最佳物流效率,当然对订单精准度要求也会提高。

3.内部协同。为保证物流效率,每次客户订单除了货品外会集合其他市场部门的品牌赠品及宣传物资等。

4.原来我们在区域会养车和司机,最近几年基本全部转包给第三方了。

5.不同时节的物流成本不一样,以春节前后为最高。因此节前物流统筹特别重要,很多区域会停止。

6.物流的保管损耗责任需要做好流程,否则出现损坏就只有自己买单了,当然物流费用的结算周期也是一种杠杆。

有些产品就相对更适合线下销售,不太适合电商,比如便宜的床垫,因为整车物流送到门店,比一个个发往全国要便宜

电商公司之所以能部分取代传统零售业,其主要原因就是他系统地降低了课程中所介绍的7大成本。

如果你是一家产品零售公司,早期登录电商平台开店,就会感觉到这些优势:比如下单页面降低了搜索、比较成本,沟通软件(如旺旺)降低了协商成本、支付软件降低了支付成本、菜鸟网络以及只换不修降低了售后的运输和维修成本。

一些较为有特色的电商平台,试图从降低测试成本入手,比如网易严选。在电商竞争激烈的时刻,以严选为主题,降低消费者对产品信息验证的成本。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一家公司针对交易成本的优化,有个明显的顺序:首先要针对售前成本进行优化,接下来马上就是售中成本,最后在考虑优化售后成本。


为什么中国物流总成本比美国高这么多?哪个物流效率高?


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入住电商平台的商家越来越多,电商模式对公司的售前成本支付要求又大幅度提高了。新入住店家面对海量的商品信息,要想让消费者能搜到自己的产品,并不容易。

现在仍然具有优势的公司,无非是两种:

1,传统的大品牌公司。品牌的力量可以让消费者直接搜索其产品。

2,早期加入电商平台,不断优化积累的品牌。长期来看,公司要尽力完善自己的品牌,意义就在于此。

另外,网红带货,实际上也是利用个人品牌降低当下的搜索成本和比较成本。看透了这点,我曾给一家宠物食品公司建议:他们可以想办法打造一直“网红狗”,然后训练这只狗来选择它自己的食物和用品实现带货。

这也是为了不断降低搜索和比较成本。针对售前成本的研究,是创业公司要做的工作。营销策划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网红直播带货模式的火爆,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网红的人格趣味性,增加吸粉的效率;

另一个更关键就是专业能力,即“选品能力”和“优惠”。

毕竟购物本身就是一个理性行为,商品不好,消费者上了一次当,没人愿意去上第二次,最终网络直播带货就变成了网络直播,粉丝光看不买。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网红的专业能力,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基于粉丝对网红的信任,又降低了消费者与厂家的协商成本。

伴随着网红直播带货模式的演进——不断向货源靠近,厂家将直接与消费者进行连接,省略了代理商这个中间环节,毫无疑问会带来运输成本的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