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丹心——于学忠《岁月深处是芳华》序丨文

妙笔丹心

——于学忠《岁月深处是芳华》序

妙笔丹心——于学忠《岁月深处是芳华》序丨文/赵树发

妙笔丹心——于学忠《岁月深处是芳华》序丨文/赵树发

看着于学忠的这本厚厚的报告文学书稿,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是作品里的人物,一定是活灵活现的,他的敏感、勤奋、热心和永不疲倦的精气神,一直在我眼前跳动。虽然他笔下的这些人物年龄大小不一,性格色彩迥异,职业遍及体制内外,互相之间或无沟通,却因为于学忠的存在,一起走进了“岁月深处的芳华”。

盖州是文化古城、文化名城,诞生过数位古圣先贤。自古至今,学界达人,艺苑潮儿,商贾奇才层出不穷。于学忠把着眼点放在一脉相承的当下,重笔浓墨,描绘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大背景下的盖州人文景观。向时代报告,也向家乡父老交付了一份沉甸甸答卷。

人物的刻画与塑造,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一种常规内容与主题。此类的报告文学常常因为过多地陷入表扬、歌颂的泥潭而或被诟病为“表扬稿”、典型事迹光荣榜。而于学忠笔下的人物,在“颂体报告”的同时,更注重细节的表达,在写实的基础上赋予人物的文学性,所以没有落入俗套。他文笔娴熟,语言流畅,只管呈现,很少介入个人情感,具有深沉的理性自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事实说话。

报告文学是时代的敏感神经,与当下的社会关系密切,也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呼唤休戚相关。于学忠把他的文集分了七个章节,分别命名为:“文化心路”、“翰墨心路”、“传承心路”、“创业心路”、“润德心路”、“博爱心路”和“追梦心路”。这显然小范围的分门别类,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心路”。所谓的“心路”,既是“读心”的过程,也是感同身受的“心得”;既是当下的足迹,也是未来的展望。说明他是用心去采访,用心去揣摩,用心去写作,用心去祝福,最终成就一篇篇具有良心品质的佳作。

于学忠是功成名就纪实文学作家,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他的这部报告文学集根本不用解读,他笔下的人物早已栩栩如生地若然纸上,“你看与不看,他就在那。”看的好处是,既能得到励志的启迪,也能享受语言美感。

罗丹说:“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把这句话变通一下: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古城,从来就不缺少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缺少的是于学忠这样一个勤于笔耕的有心人,和他的妙笔丹心。

2020年3月6日于营口

赵树发,诗人、评论家、曲艺作家。198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出版诗集《胭粉和枪》《正午的甲虫》(五人合集);杂文集《把脚号脉》;曲艺作品集《一笑置之》;诗歌理论集《一目了然的诗歌》;另有电子文集《四季歌》(诗集)、《七嘴八舌》(杂文集)、《大笑无声》(曲艺作品集)。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营口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营口市诗歌学会副会长,营口理工学院文学艺术导师。

妙笔丹心——于学忠《岁月深处是芳华》序丨文/赵树发

妙笔丹心——于学忠《岁月深处是芳华》序丨文/赵树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