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怎么去欣赏一部电影?

直明尺


我觉的欣赏一部电影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

1:自己的心情,电影就是为了消遣时间而存在的,所以欣赏一部电影,首先你得找一个自己最舒服的姿势,不管时=是躺着趴着坐着,总之自己喜欢就好,准备一些零食水果,叫上若干好友,大家一起开心的看电影。

2:情节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一部电影的好坏,首先得看他的情节怎么样,如果她的情节不狗血,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可以说是一部好电影。

3:内涵,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有深刻的内涵,观众看完之后只是简单一笑,心底却什么都没留下,无疑是失败的,国内影片像《我不是药神》韩国的《熔炉》《寄生虫》等等都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你看完一遍以后还会看第二遍。

4:演技,看一部电影,不论故事情节如何扣人心弦,如果演员跳戏,着无疑会坏人心情,如果说情节是一部电影的骨架,那么演员的演技就是血肉,给这部电影注入灵魂。

综上,如果你看一部电影时有以上要素,那么恭喜你,享受视觉盛宴吧!


夏默影视


在欣赏电影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电影。

从百度百科上的释义我们可以看到,电影是一门集多门艺术种类于一身的综合体,其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也就在提醒我们,在欣赏一部电影时,可以从电影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两个方面入手来初步赏析一部电影。

视觉效果的赏析

视觉效果的赏析可以从一下几个层面进行:

1.电影画面

我们在观看电影时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都是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摄影角度拍摄而成。从电影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背景、人物、事件等等构成电影的要素。

这使得电影区分于广播等声音制品,电影在表达上更为细致和生动。

比如说在经典的奥斯卡影片《朗读者》中,导演就用一个画面大刀阔斧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的背景、事件以及人物情绪。

从这个镜头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汉娜坐在庭审席上,双手握拳,面部紧张,周围的环境正式而严肃,她正在面临的是法官对他在二战时期所作所为的审判。

详细解析可移步 https://www.toutiao.com/i6795522605290881547/

2.灯光风格和色彩风格

既然电影是具有画面的实体,那么它所呈现出来的灯光与色彩就势必有其发挥的功用。

让我们再利用《朗读者》中的艺术风格作例。

上图是男主人公伯格第一次见到女主人公汉娜的情景。

影片在刻画这一次见面时,运用了雨天寒冷的氛围,灯光也偏暗,给人一个从内部看向外部的镜头,凸显出此刻的伯格心情也如同天气一般糟糕,而且他的情绪低沉,渴望从自己内心的世界中走出。

上图是男主人公伯格第二次主动找女主人公汉娜的情景。

此时的伯格已经对汉娜产生了好感,他拿着一束鲜花重新来到汉娜的家里表达感谢。此时影片已经采用了暖色的背景,明亮的灯光,并且是一个由外而内的镜头,表现出伯格想要进入汉娜的世界的渴望。

3.镜头角度

镜头角度包括仰视、俯视、平视、侧视等等。不同镜头角度的运用往往能够给角色以不同的艺术刻画。

依旧以《朗读者》为例

面对法庭上接受审判的犯人,大多数电影都会从法官的角度给犯人一个俯视的镜头,以此来显现法律的权威和犯人的罪恶。但是在《朗读者》这部影片中,接受审判的汉娜实际上是二战时被法律绑架的人物,她所接受的审判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公平的,这也就是在影片当中,大多给汉娜客观平视的镜头,甚至是给她一个仰视的镜头的原因。

而对于男主人公伯格而言,他在法庭上听审的镜头多为偷窥式的镜头,主要体现在他面对自己曾经的情人,不敢相信其犯罪的事实的胆怯与不安。

听觉效果的赏析

电影当中的听觉效果,大致可以分为旋律性的和非旋律性的。

影片可以采用旋律性的音乐来表达人物的心情,同时可以采用非旋律性的噪音来刻画当时的环境氛围。

以印度电影《调音师》为例

主人公作为一位钢琴师,他在一开头就准备着前往欧洲的钢琴比赛。面对着比赛,他的心情是紧张而焦虑的,所以在开头的一段音乐中,影片的钢琴曲略显得迟疑而紧张。

在凶手西米为了掩人耳目将知晓部分事实的达撒太太推下楼,而不巧又被假盲人阿卡什时,影片运用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将凶手西米内心的惊诧和惧怕刻画得淋漓尽致。

详细解析可移步 https://www.toutiao.com/i6796298238858101261/

从以上两个角度对电影进行解析,就能够大致对电影的艺术手法有了一定的认知。再结合着时代的背景和导演的风格就能够大致地揣测出影片的主体思想,这样去赏析一部电影也就能够八九不离十地抓住电影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了。


哈奇影娱


大家好,我是JOKER影视。作为一名影视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可以对您所帮助。

首先我认为读书有一种说法叫“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写影评就跟把书读厚读薄一个道理,通过写影评可以把电影内外的信息都找出来,达到把电影读厚的效果,再通过对电影解读的好与坏把电影读薄。

其次一部电影也就欣赏得差不多了,一方面写影评可以更好理解电影的今生来世,另一方面写了影评投放在头条平台也有机会获得一些收益。

最后尽可能多的看电影,这一点也不难理解,老人教育后辈常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借此形容经验丰富老道,看电影也是同样的情形。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定期的发表一些和影视相关的文章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JOKER影视


你好,我是“姐夫撩剧”。

怎么样欣赏一部电影,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欣赏一部影片。

  • 一、影片剧情

一部好的电影,一定会有一个符合逻辑、符合大众审美的基本要求,即使是悬疑片也不例外。

电影好不好看,主要是影片剧集内容够不够紧凑,够不够吸引人,够不够值得大众去推敲,去揣摩。假如上映一部电影,看客还没看到那个镜头时已经知道后边要演什么,那试问这样的剧情看客都想到了,它的吸引力又在哪里?

所以,看一部影片,首先注意它的故事情节够不够吸引你,故事演完能不能够让你有所思,这是你欣赏一部电影的基础。

  • 二、演员演技

演员的演技也是你去欣赏一部电影主要考量的因素。试问如果一部电影,全部是只有颜值没有演技的流量小鲜肉,连你看了都尴尬,你会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欣赏一部电影,还需要欣赏的,是这部电影的角色,以及演这个角色的演员的演技。

  • 三、影片内容背后所传达的东西。

我觉得每一部电影,除了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之外,电影背后本身所能传达和学习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

比如类似《忠犬八公》《幸福来敲门》《千与千寻》《白色严冬》等等电影,在影片本身的故事之外所表现出的是人性的贪婪、善良、生活中的独立与坚持等等,这里递出的一些积极、向上的人生信条,就是电影本身故事外需要我们看到学到的东西。

综上所述,我们欣赏一部电影时,需要从影片剧情、演员演技、影片背后所要传达的精神这三个方面去做。

希望可以帮到你!我是“姐夫撩剧”,谢谢关注!


姐夫撩剧


人有三六九等,电影也有优劣之分,好电影自然需要用心观赏,而质劣的电影看过拉倒。

对于优质电影要怎样观赏才算不辜负呢?

从纯粹娱乐的角度出发,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01观影要有仪式感

电影号称世界第七艺术,是有道理的,电影的复杂性决定了理解电影绝非表面那么简单,观众们看到的大多是浮于电影表层的浅显意思,而真正的寓意则蕴含在电影细枝末节的深处。

古代琴师在抚琴前,先要净手、焚香、静心、敛神,再行琴,曲目结束后再静坐反思。(这套流程是我自己在脑海中演绎的,如虚勿怪。)一套流程下来,人和曲达成了契合,形成了共鸣,产生了圆满的美感。


观影同样如此,我认为的仪式感是这样的:

1、观影要在家中,电影院只适合凑热闹;

2、最好是一个人,人多则乱,不能静心观影;

3、一杯清茶放在手边,以免口渴影响观影的节奏;

4、准备便盆,用以快速解决生理问题,避免观影过程去卫生间导致的情绪中断;

5、备好纸巾,用来擦拭眼泪、口水以及不明液体,原因大家可以自行脑部。

02观影后一定要写影评

有的电影随便看看就明白了,而有的电影看一遍是看不懂的,有的电影看过觉得看懂了,其实不然,有的电影根本看不懂。

对于内涵比较深的的电影,应当如何观赏呢?

我认为,针对不同的电影有一招鲜的办法,让你看得懂。

这个一招鲜的办法就是写影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读书有一种说法叫“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写影评就跟把书读厚读薄一个道理,通过写影评可以把电影内外的信息都找出来,达到把电影读厚的效果,再通过对电影解读的好与坏把电影读薄。


如此,一部电影也就欣赏得差不多了,一方面写影评可以更好理解电影的今生来世,另一方面写了影评投放在头条平台也有机会获得一些收益。

03尽可能多的看电影

这一点也不难理解,老人教育后辈常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借此形容经验丰富老道,看电影也是同样的情形。


多看电影,有三个好处。

一来积累了更多的素材,通过素材反过来评价新观影的电影质量;

二来增加观影的观影感,看得多了,再看新剧一打眼就知道优劣;

三来有些电影情节并非单纯讲述故事,同时也是向某某电影某某导演的致敬,看得多了才能看懂这些桥段,对于更好理解电影的主旨内涵更有帮助。

事实上,对于观赏电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同样的电影,你觉得好,别人未必也觉得好,而大多数人觉得好的,又未必真的好。

所以,对于观影,只要能说得出道理,怎样解读都是欣赏电影的出口。

上面的内容,有一部分含有戏谑的成分,但是,大抵上是理上不亏的,不喜勿怪。


杜达先生


看一部好的影视剧作品,要引起你的共鸣,深切感悟剧中的每一个细节。

电影的画面,拍摄手法、光线、背景、演员的演技等等,都是相当重要的,画面感的好坏,影响着整部电影的效果。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微小的细节,都很有可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应该试着去欣赏这些东西,也许就会发现一些电影新的面貌。


最主要的就是电影的情节了。有一个好的情节,就可以把人牵入到那个故事中去,让人们置身体会。而平淡的故事情节,就如开头所说的,会看到睡着。不同种类的电影,自然会有不同的情节。打斗片需要的当然是激烈的格斗场面;爱情片需要的就是一段令人感动的爱爱情;童话片需要的就是那种想象力丰富的情节。我们所要去欣赏的,就是电影中的亮点,体现电影主旨的片段,还有各种陪衬的片段。有些电影之所以觉得平淡无奇,是因为,我们不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它想去表达些什么,而且这个情节太普通,太乏味,而且太老套了.

还有一点就是电影的叙事方式。我们看惯了最简单的叙述方式——开头交代故事的起因,然后中间一大段是故事的内容,最后就是故事的结果。但是我们还要学会欣赏别的叙事方式,因为那些方式,有可能会让电影披上新装!前一段时间有一本电影叫《云图》,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很吸引人。回想一下,如果那本电影只是普通的叙事方式的话,就只是六个情节不多的小故事罢了;但是现在把它串联起来,把它排开,就真的感觉,这些故事之间联系更多了,情节更有趣了。也许有些人会看不懂,但其实只需要稍微思考下就会恍然大悟了。

看一部电影时,应该认真地对待它,边看边思考,一遍不够再看第二遍,这就好比读书一样。当然,这值得我们看一遍又一遍的电影首先一定是一本好电影。


大虫爱吃鱼


最专业的看电影方法是周传基的看电影21法。

周传基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标志性人物,陈凯歌、张艺谋的老师。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泰斗”、“中国第一电影教头”。

第一,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

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透视关系);

第五,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第六,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八,剪辑点在哪里,起幅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九,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员的单独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墙?

第十,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一,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第十二,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第十三,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第十四,对话写得是否生活化,还是舞台腔,好念吗?

第十五,每个镜头中人物都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色彩的调度,即作为流动色彩来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确吗?

第十七,时间上是否用闪回,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合理吗?

第十八,用长镜头吗?最长的镜头有多长,你感觉是长,还是没有实际那么长,这个长镜头内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全在画面,或者是一个在画内,一个在画外(正反拍不算内)。

第十九,人声,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这样的搭配吗?

第二十,特写是作为情节中的视觉重音来用的吗?

第二十一,全片的声画结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吗?


汉堡儿看书拉电影


欣赏电影有几大要素:

首先当然是电影的标题,有些所谓烂片标题就很差,譬如什么《天气预爆》《逐梦演艺圈》这些起标题都不走心吸引人去看?

再者就是内容,剧情,背后所暗含的意义。依旧拿上面两部烂片说事儿:

《天气预爆》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剧情没头没脑,最后一群神仙打架?它有什么寓意,是不是好笑就算一部喜剧电影?

相比之下《夏洛特烦恼》片中也得充满了笑点,但它绝不是仅仅为了让人笑而笑吧?结尾的最后,夏洛开始懂得珍惜冬梅这不是对爱情的最好的诠释么?这样让人笑,也能够给人带来一些东西的电影才算一部好的喜剧电影吧?

再则就是影片的配乐场景一样很重要,《夏洛特烦恼》中有那么多的经典音乐配上场景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勾起你的一些美好的想象与回忆。

动人的音乐和好的场景绝不仅仅的电影的配角,如果没有了声音像看默片一样,恐怖片,喜剧片,什么爱情片就完全没法儿体现。

配乐对于好的电影来讲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奠定了一部电影的基调,给予人以冲击灵魂的力量。


温情的小生


很开心回答这条提问;

由于从小对影视有难以言喻的浓厚兴趣,所以也与很多电影迷朋友一样看过数不清的电影电视,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香港影视,其次的好莱坞电影;

现在欣赏一部电影会先自行过滤一下,首先导演,我有自己比较欣赏的导演,如王家卫、杜琪峰、冯小刚、许鞍华、周星驰等,其次就是剧本,故事的简介令我觉得是自己喜爱的类型,即便是不太喜欢的导演或者从新导演的作品只要剧本精彩也会捧场;最后当然就是演员了,演员是吸纳人气的最直接渠道,所以电影人在选择演员的先决条件除了演技就是演员的人气了,哪个电影老板不希望通过演员来多吸纳票房,这是事实,不过也有很多不红但演技爆棚的演员,这点很欣赏周星驰导演和杜琪峰导演,他们导演的作品你可以看到配角的演技不输主角,引用周星驰【喜剧之王】的名句:临时演员也是演员。

我是通过这几点选择和欣赏一部电影的,有一样意见的吗?欢迎交流。


港味大全


题主你好,作为一名资深电影爱好者,在这里分享一点心得,希望对看到的朋友有所帮助,首先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学电影,都推荐一本书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插图第8版)》


个人认为是电影爱好者最好的入门教材。具体如何欣赏重点参阅:第三部分 电影风格第四章 镜头:场面调度第五章 镜头:摄影第六章 剪辑:镜头之间的关系第七章 电影的声音第八章 总结:风格是一种形式系统


电影的特点是“形式大于内容”,欣赏电影就是欣赏电影的形式系统。真的想欣赏电影或者说欣赏电影的形式系统,专业点说用解构主义,通俗点说就是“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怎么“拆”~在此不讲类型片哦,也不主要评价选用例子的优劣。还有就是书里主要讲的是怎么拍,我讲的是怎么看,除了理论基础之外没有使用书本内容。(所有剧照、截图等来自豆瓣电影。)

制作电影的使用的语言是“视听语言”(学电影的请无视这一段)主要由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组成。还有了解一个概念,组成一部电影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镜头。啥是镜头?人的眼睛眨巴两下,这两下之间就是个镜头。


【视觉元素】

1.人物(表演、台词以及服装等):感觉这个不用讲了,演技如何欣赏大家都懂。在口碑建立起来之前,观众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无非就是看见海报上有大明星或者是熟悉的演员,根本不管剧情如何,先去看了再说呗。一般观众最喜欢的就是看演员和演员的表演,欣赏的层次一般也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了。的确,演员的表演是推动电影叙事的一部分,但也只是整个形式系统下的一个元素罢了,过多的夸大其中某个元素的作用,基本上不能算好的电影。越商业化的电影,演员的作用越大,也就越没有欣赏价值,某时代大家都懂得。还有漫威电影,堆砌明星是漫威超级大片吸引票房的主要手段,并不是说漫威电影不好,只是作为好莱坞标准化流程走下来的超级大片,好不到哪里去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一条不贴图举例子啦。


2.场景(道具、布景以及特效等):除演员以外的内容都包括在这里。实际上1&2可以统称为“场面调度”,并且场面调度还包括了镜头的运动,这个词太专业啦,是用来考验导演功力的所以不用过多解释。同样有着推动叙事的作用,但是场景能表现的东西更多,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可以说是整个电影的世界观。尤其是年代戏或者是科幻片,场景的设计是成败的关键。年代戏,举个例《安娜·卡列尼娜》(2012)剧情改编得不怎么样,但是服装和场景十分考究,也算是还原了沙皇时代风貌。年代戏推荐《辛德勒的名单》《赎罪》《莎翁情史》《国王的演讲》《霸王别姬》

科幻片举个例《饥饿游戏3:嘲笑鸟》 13区的设定不觉得很带感吗?!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科幻片看得不多,不过推荐诺兰的所有电影,值得二刷三刷的乃至N刷的好导演。


3.景别:这是个比较专业的概念,简单点来讲是“大小”,画框不变,画框内部的元素大小比例的变化,也就是摄影机到被摄的人物或者物体的距离呈现。一旦讲景别就一定会讲到《巴顿将军》的开场是如何运用景别切换来突出人物身份blahblah,大全景(摄影机离将军很远很远)营造气势,大特写(摄影机离将军很近很近)突显细节,有点像阅读理解,慢慢品味。要是想装X,分析景别是一个不错的突破点。景别的变化实际上是用来丰富画面语言的,一般的观众可能感受不到景别的变化,因为这个并不显而易见,只是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景别毫无变化其实是很无聊的,比如杨德昌的《一一》还有一些台湾文艺电影,大量的长镜头,景别还没有变化,这别怪观众不懂欣赏了,确实是比较乏味。有个对景别印象特别深刻的片子,《阿黛尔的生活》几乎全程脸部大特写,看得我很是焦虑,还好演员颜值高。


4.光&色: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光学理论的完善,从胶片时代到现在的数码时代,光始终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光怎么成像怎么拍摄呢?至于色呢,在彩色电影诞生之前,毫无存在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色彩已经是最为普遍的元素之一啦。不过这里说的光与色就不是基础的光线和色彩啦,是指能够增强感官刺激的光线与色彩设计。能够达到欣赏这二者层次的观众,已经算得上专业级别的啦,因为这需要相当大的阅片量,以及比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掌握。举个喜闻乐见的例子,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全片几乎都是这种亮得发蒙的日光,暖得发痒的色调,满满的荷尔蒙气息。据说为了加强室内光线的效果,还使用了烟雾来增强丁达尔效应。再举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法国导演,让-皮埃尔 热内,最有名的是那部《天使爱美丽》。撇开他拍的商业片,其他的片子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喜欢用那种糖浆一般甜腻的色调,极度偏暖,但是和上一个例子的暖色调作用完全不同。

这是《尽情游戏》


5.剪辑:剪辑之复杂,对电影本身之重要,值得单独拿出来开一个问题。不过从观众角度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剪辑如何,倒是很简单。一部剪辑优秀的电影,不会让你感受到剪辑的存在。看完一部电影,如果有哪怕一个地方你觉得很生硬,不自然,可以说这个剪辑就是不合格的(因为审查而被迫删剪的不算)。请不要一提到剪辑就说蒙太奇,并不能装X呢,除了学院派需要学电影史或者写电影理论论文之外,根本没有用(感觉蒙太奇理论就是在胶片时代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撕X用的)。大部分电影的剪辑都是很优秀的,全片太长就不贴啦。然而最体现剪辑功力的,就是预告片,想最快感受到剪辑的魅力,多多关注预告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