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8运输机性能如何?

天俊谈兵


我国军工历史上,开创了大大小小的传奇,运-8即其中之一。从无到有,能成功仿制,也是一种能力,如其它国家走过的路一样,技术能力从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一个成功的开始无比重要,也是最短的捷径。

运-8引进比较早,原型机安-12是前苏联安东诺夫的杰作之一,行外之士咸说,看起来不比美制C-130机体那么粗,是的,安-12是从安-10客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北约给它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幼狐”。在苏联自1958年投产,共生产了15年,架数为1248架,便匆匆关掉了生产线,后来看到C-130满天飞,变得极其后悔说,决定该型机停产的人,就该枪毙。

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我们从1966年引进,到1977年定型投产,一直在为可靠性持续努力,改进改型从不间断,以致于今天。一型飞机生产了42年,迎来了它的高安全性,不得不说,其中艰辛与努力,汇编成册的话,可成为一部大部头巨著。多有出口,买不到C-130,或嫌它太贵的国家,都来买我们的运-8,高成熟性的运-8,我们编列型号为运-9,成为一个系列,看到的,见到的特种机,数了数,不下15种,并且后续特种机型仍在打造之中。

若问性能怎么样?既然要比,就需要一个参照,同等吨位的战术运输机,唯一的参照的对象就是“大力神”。咱们实事求是,C-130除了发动机的可维护性高点,现在功率不比涡浆-6,它傻大黑粗圆不笼通的机体,比不上运-8来自客机的气动设计。


魂舞大漠


现在已经严重过时了,最大的弱项就是航程,导致运-8不能从事很多工作。我们比较一下运-8和运-9的主要性能诸元,就能看出运-8差在哪儿。


两者的起飞重量、巡航速度、最大载油量等关键指标,其实差距不大。最关键的变化,就是最大航程。运-9的最大航程从运-8F的3000多公里一下子提升到了5000多公里,这是非常有战术价值的。



运-9重新设计了机体,换装了涡桨-6C涡桨发动机,最大功率由4250马力提高到5100马力,并配备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运-9的整体耗油率大大下降,不仅改善了飞行品质和操纵性能,而且提升了飞机在高原等特殊条件下的性能。


运-9的滞空时间,从运-8的6-7小时大幅延长到了8-10小时。这样,作为反潜机和预警机平台就有了更长的作战时间冗余。如果只靠运-8不到7小时的滞空时间,会大大缩小反潜或预警的空域范围。



此外,早期的运-8还没有气密机舱,严重限制了空运人员和物资的能力。直到90年代才推出新型号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当年仿制安-12也耗费了较长时间,从运-8发展到运-9又花费了20年以上。还有仿制安-24的运-7也是类似情况,尽管发展多年,但直到现在还有人看不上新舟-60。这是中国涡桨运输机在上世纪技术仍不成熟的体现。然而,这些人明知道中国运-7、运-8还造不利落,却同时鼓吹继续研制运-10。


这都是中国航空工业需要从基础功课做起的明证。(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运-8型飞机(即Y-8)是由中航陕西飞机工业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生产制造的一款中程中型多用途运输机,正式使用至今已经接近40年,其也是中国在当时投入使用的最大运输机,并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何我国对运-8情有独钟,并一直沿用至今呢?

运-8的原型机是苏联的安东诺夫-12型四发动机涡桨运输机,这款苏联运输机早在1959年就已经开始在苏联军中服役,性能、尺寸和规格等都于同时期美国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十分相似,将其继承过来的运-8也被赞为“东方的C-130”。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运-8的发展就在我国技术人员的努力下,跳出了安-12的框架,并发展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立衍生型号和改进型号。

早期的运-8研发讲究性能要“远超安-12”,但是却接连受挫,整机方案无法统一,所以新的目标要求运-8的研发工作更加务实。根据1972年2月完成设计工作后的85314份图纸中的描绘,运-8存在与安-12之间5项不同之处:机头罩以及尾部炮塔、滚棒式空投装置(苏联是传送带式)、供氧系统(气氧)、油箱(薄壁)和机载导航设备实现国产化。1974年,运-8原型机“01号”首飞顺利完成。

虽然01号原型机早已顺利首飞,但由于接下来数年运-8的改进过程,直到1977年03号原型机试飞成功后3年,中航才正式为其定型,并命名为“运输八型飞机”,即运-8。运-8采用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海鸥式张臂上单翼一共安装有4台涡桨-6发动机。运-8前三点布局起落架,由于采用四轮小车式主起落架,所以这允许像运-8这种大运输机在草地、沙地甚至雪地上安全起降。运-8最多可以搭载20吨货物,起飞重量61吨,航程最远可达6000千米,在某些参数上运-8甚至优过美国的C-130“大力神”。

标准的运-8运输机配备有6名机组乘员,即正副驾驶员、领航员、通信员、机师,另外还有一名尾炮自卫射击员。

虽然运-8是上世纪50年代技术,70年代定的型,但即使沿用至今仍然不显落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不断对运-8进行现代化改造。目前最新批次的运-8,安装有数种电子作战系统,可用于对敌电子对抗、电子侦察,另外像是海上巡逻、反潜、空中作战指挥、预警和航空测量等多种军民任务,全能的“高新工程”运-8已经装备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和一些民用航空公司。

运-8与运-9差别并不算太大,相比于运-8C,运-9主要加强了发动机、机翼静强度、更新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并适当增大了货舱容积。像是从2009年开始在海军航空兵服役的空警-200预警机,就是由运-8F的升级型运-9改造而来的。以运-8为最初原型发展而来的空潜-200反潜巡逻机,更是我军的反潜利器,空潜-200具备集侦察、分析、攻击于一身的反潜体系。它的特征是带有长而尖的尾刺,据说是一种中国新型的“磁异探测仪”,其先进程度可与美国P-3C反潜巡逻机的探测系统媲美。

运-8销往海外多国,尤其是巴基斯坦还拥有中国出口的ZDK-03预警机,其为机背装有机械式圆盘形雷达的预警机,源于运-8C平台改造而来,号称“昆仑之鹰”,时刻让印度不容小觑。


科罗廖夫


运-8,是西飞在安东诺夫设计局安-12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发改进而来,采用了四发涡轮螺桨提供动力,平直梯形悬臂式上单翼,双梁箱式低阻层流翼型,普通梯形尾翼,手控的舵面,因此此型运输机技术并不先进,仅停留在上世界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水平上。

从网络上公开搜索到的技术参数,运-8机长34米,机高11米,翼展38米,空重35吨,最大起飞重量61吨,航程3500公里,内部有个长13.5米,高2.5米,宽3米的货舱,载重量约20吨,与著名的C-130大力神军用运输机相当。

仅从运-8的航程和载重量来判断,这是一架军用战术运输机,毕竟最大航程和载重量,离战略运输机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能称得上是一架中型军用运输机了。

但运-8这架运输机的拓展性比较好,除了最基本的执行运输任务,投掷空降兵、作战物资和其他补给品等仅作为运输机以外,已经有多种改进型号的机种出现,说明平台性能尚可,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改型机种。

目前,已知运-8改型的机种有运-8反潜巡逻机、运-8A黑鹰直升机专职运输机、运-8B民用运输机(取消尾炮塔、军械设备、照相设备、装甲钢板和空降设备等系统航程和有效载荷适当增加)、运-8D货客机(货舱内增加了简易座椅,主要用于空运乘客和货物)、运-8C全气密型运输机、运-8E无人机载机、运-8F重大改进货运机。

此外,还有空警-200预警机、运-8H专用航空测量机、运-8CA雷达测试机、运-8J警戒引导机、运-8 GX-1空军电子支援侦察机、运-8 GX-2海军电子侦察机、运-8 GX-3空军改型电子情报侦察机、运-8 GX-4空军战场指挥机、运-8 GX-6海上巡逻机、运-8 GX-7心理战机、高新-8 GX-8电子情报机、高新-11 GX-11空军二代电子情报侦察机等军用平台。

综上可见,运-8这个平台具备改进的巨大空间,并不是所有的空中平台需要大型喷气式民航机和喷气式军用运输机来改造,有时候最大起飞重量60余吨,最大载重量20吨的螺旋桨运输机,也能成为改造费用低廉,而用途却非常广泛的机种。

可以说运-8运输机,是我军所有运输机中,改造提升挖潜最多的机种,没有之一,就是第一,所以这架机体技术仅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型运输机,在新时期却开出了科技之花,全赖军工对其深挖潜力,其实用功能得以最大化。

有上述那么多的军事用途和民用用途,那么运-8运输机就是一架堪用的运输机,否则,就解释不通有会出现那么多的改进型机种,即便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可见军方对运-8这个平台还是满意的,军工科技人员也一样,将其性能得以最大的发挥。


国平军史


运-8是我国空军主力运输机,该机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为主要特种飞机改装平台,以运-8为基础先后改装了预警机、电子战、指挥控制、海上巡逻机等飞机。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朝鲜战争时期我国空军面对美国战机的压力,部队对战斗机的需求极为迫切,因此中国航空工业专注了战斗机的领域的研制和生产,则对运输机领域迟迟没有受到重视。

运-8中型运输机研制前曾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以苏联安-12为样机进行研制,该机发动机功率大,载重量大,油耗小,经济性好,国内已开展了苏制飞机零配件的仿制,因此器材成品可立足国内,试制的可行性好;二是以美国C-141为参考自行研制。该机载重量大,飞行速度快,结构工艺先进。所需要的材料工艺国内一时难以满足,特别是缺乏先进的涡扇发动机。因此空军经过评估决定仿制前苏联的安-12。

运-8运输机的机体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分前、中、后、尾四段。前段前半部是驾驶舱。配有正、副驾驶员、领航员、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师座席,机组乘员包括尾炮射击员共6人。后半部为可乘坐14名随机人员的押运舱。机头罩为带框架的有机玻璃,便于领航员观察。机身整个前段为密封舱。中段为货舱,地板下有前、后副油箱舱。货舱总容积为123.3立方米左右。货舱为非气密舱,有加温和低空通风设备。后段的前部是货舱大门,后部与尾翼相连。尾段也为密封舱,设有射击员位置。运-8运输机采用前三点起落架,均采用低压轮胎,可适应草地、雪地、砂砾地等简易机场起降的要求。



老兵说军事


在运-20出现以前,运-8一直都是中国空军主力运输机,这种载重20吨的运输机具有很宽泛的适用范围。

基础性能

运-8机身为全金属硬壳式结构,机舱分前、中、后、尾四段。采用平直梯形悬臂式上单翼,双梁箱式结构,低阻层流翼型。机翼由中央翼、中外翼和外翼三部分组成呈“海鸥”形,使飞机在颠簸气流中仍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运-8的机载设备包括通信设备包括DS-3、DF-2短波收发机、JDT-1短波单边带电台、CT-3超短波电台、JT-6A机内通话器等。并装有HL-3自动领航仪,可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沿预定的航线飞行。DPL-1多普勒雷达、HAL-2航行雷达与HL-3、HZX-1、WL-7等配套使用,可保证飞机昼夜安全飞行。

动力装置为四台涡桨-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配用自动顺桨、自动变距的J17-G13型螺旋桨,单台最大功率3120千瓦。1982年涡桨-6开始改进设计,提高功率至3350千瓦,并降低油耗。

涡桨-6发动机1976年完成设计定型,装备运-8飞机使用。

同类比较

运-8经过一系列改进,最新版性能已经接近美军的C-130J,并且具备价格低的优势。由于这两种飞机是当今仅有两种载重在20吨的军用运输机,在部队装备前景和出口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曾出口缅甸、哈萨克斯坦等多国。

C-130J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运-8毕竟测绘于60年代的前苏联运输机,其货舱容积相对较小,配合新型陆军应急反应速度快速机动能力较差。机身结构较为落后,仍然使用金属合金材料为主,与国外先进飞机比较,结构效率、经济性和维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基础设计问题,单纯从运输机的角度考虑,其今后的改进扩展空间已经不大。

魔改

由于运-8基础平台的通用性,我军在运-8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魔改。

运-8警戒引导飞机,80年代随着我国海军反舰能力的增强,特别是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的服役后,使海军急需一种能够对大面积海域进行搜索和目标指示的飞机,并且能够协调战区内反舰平台的作战行动,这就产生了之后的运-8警戒引导飞机。

运-8平衡木预警机,本世纪初我国决定自行研制空中预警机,在伊尔-76的基础改装了大型空中预警机,但这种飞机价格较为昂贵,并且我国的伊尔-76数量也有限,因此有关部门决定研制一种中型预警机作为该机的补充,这就是后来的运-8平衡木预警机。

运-8电子战飞机,现代战争中电子战已经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通过电子战可以有效的阻止对方利用电磁频谱,让对方不能有效获得、传输和利用电子信息,干扰其指挥控制体系和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以运-8为基础的电子战飞机有多种,包括类似美国RC-135的两侧带有大型天线阵列的空军型,有类似前苏联安-12P的海军型,这些飞机的装备,大大提高我军电子战能力。

结语

运-8作为我国特殊时期运输力量的中坚,已经较为出色的完成了它的使命。

或许运-20的出现使得运-8光彩不再,但由于产量问题,短时间内运-8依旧是我国主力运输机,其各种类型的魔改也将继续在我军各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热度。

(欢迎关注“军博大数据”,每日为您带来高清军事图集和最新的军事资讯!)


军博大数据


安12的仿制品,性能对标c130,最大的特点是飞行速度高,但是机体货仓小,单件装备只能运8吨的空降车,运不了10吨以上的步战车,商载航程不足,所以研制了更大的运9


Michaellian


一是耗油,二是航程短,三是出航率低,四是载重低。好在现在好了,有运九和运20。这个运八估计到时候就淘汰了,应该不会在继续开发升级了。


Song_ww0928


与c130比有一定差距,该飞机国产化率比较高。该机缺点不能空投装甲车、坦克。未来发展方向是a400m,国内短期很难开发出此类装备。


g216559904


性能不佳啊,载重量小,空间小,尺寸也比较小,单位油耗高,经济性差,航程短,所以现在要发力研发运30,以大尺寸大空间大载重大航程全面替代运八运九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