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400+,我的全年规划是这样的……

李同学,普通本科,基础一般的她,通过一年复习,用401的高分为考研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篇文章里,她重点对考研备考各个阶段复习重点进行了讲解,满满干货相信能够使2021考研学子获益匪浅。

考研初试400+,我的全年规划是这样的……

大家好,2020考研初试已经陆续尘埃落定。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考研故事,希望可以帮助到20201/2022考研的小伙伴们哦。

分享之前,先来看看我的成绩吧:总分401,思想政治理论62,英语二78,教育综合135,教育写作126。

看到我的考试科目大概大家就能猜出我是啥专业的。我本硕都是小学教育,考的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需准备四门课:政治100、英语二100、333教育综合150、教育写作150。

考研准备时间满打满算不到一年,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12月底初试,上下午各一科,考试两天。

决定考研

因为高考失利的原因,没能去就读我一直向往的高校,所以我决定考研,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平台,报考高中的目标院校——山师。

山师虽然不是名牌院校,但是作为一个师范生培养基地,在山东省内还算是香饽饽,认可度很高,自然出现了一种“怪象”:省内外的学生争先恐后的报考,竞争激烈。

因此,我在复习期间丝毫不敢懈怠。从早上7:30到晚上10:00一直泡在图书馆,整天被保安大爷催着离开。

2019年3月—6月

大三下学期万事开头难,不是说考研复杂,而是一开始我发现根本没有精力去认真准备。

小学放假了,寒假实习也就结束了,寒假期间我还在准备考三月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大三下学期刚开学那会儿,又奋战了一周,笔试过了,紧接着面试。六月份的六级我也在准备。

下学期的课也很多,而且各种专业见习、技能实操、期末考试着实让我想练就分身术的本领。暑假前一周,学校组织教师技能大赛要求所有师范生必须参赛,熬到半夜做课件、写教案是常有的事。

即使这样忙碌,我也没有想过放弃考研。

3月教资笔试结束,我在校内书店买了教育学考研的备考图书。开始我是边看视频边做笔记,白天专业课,晚上英语。跟别人比,我的进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到6月底我才前前后后过了一遍。慢工出细活,一遍笔记完成后,我的思路理清了,英语词汇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在这我要说明一点,有人认为速度就是效率,但按自己的节奏才是最舒服最高效的;有的人认为学姐学长的考研经验分享讲座是浪费时间,但我是一个不落都会参加,每次都干货满满!

2019年7月—8月

暑假“嗖”一下,就到暑假了。根据学姐经验,暑假就是黄金阶段!于是在家呆了一周,就返校开始继续学习。

第二遍复习:强化班视频+背诵专业课+做英语真题。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经常复习才最有效。

英语真题包括英语一和英语二,我从2005年英语一开始,每天两篇阅读,并结合凯文老师的阅读讲解课程,总结做题技巧。

短短两个月感觉经历了两年似的,第一次每天晚上都得被热醒,第一次在图书馆汗流浃背,第一次生病持续发烧,第一次经历学院装修,第一次看雨后大彩虹,第一次给同学送生日惊喜……有喜有悲充实的日子。

2019年9月—10月

大四开学一听到“大四”,自己不由得颤抖了一下,大概是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会怎样,将要离开校园,迈向社会的危机感造成的吧。

当时在图书馆正有些情绪的我接到了学院老师的电话。我面临两条路:一条是继续考研,一条是参加校赛,有可能再参加省赛。暑假前的教师技能大赛的结果是我被学院选中。

我不知是喜是悲,但是第一反应是我不能放弃考研!

于是我当天就回复老师我放弃参赛。那时的确心有不甘,还是有些不舍这么好的机会。但是我相信自己的选择不会错。

第三遍复习:集中背诵二遍笔记+做英语真题并整理笔记+KK的作文讲解+政治。国庆假期结束,第三遍复习结束。

2019年11月—12月

冲刺开始第四遍复习,本来觉得应该差不多掌握大半儿了,但实际上总感觉自己的三遍复习等于零,还是得从头来过。

前三遍复习最明显的效果是提高了复习速度:第一遍用三个月,第四遍一个月就完成了。

越到最后越不能松劲,就像坐上了高铁,复习效率变成二倍!

第四遍复习:梳理框架+背诵专业课+背诵英语单词+背政治+做真题。第五遍:梳理框架+查漏补缺+蒋中挺老师的政治五套题。

考试

调整心态,心理暗示,积极应战。

我的座右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From zero to hero. 慢慢来,比较快。

在此,感谢父母的支持,感谢考研路上和我一起同行的小伙伴们,感谢学姐的经验分享。愿读完此文章的人一起走花路。


从下定决心开始考研,到投身复习各个阶段,感谢李同学真诚的将自己一年的复习心得分享给大家。考研难,但科学合理的复习规划和文都考研名师的专业辅导,帮助她稳步提升了成绩,最终以400+的高分成功圆梦。

400+不是凭空出现的分数,背后凝聚的往往是4遍、5遍的复习和奋斗,相信2021及2022考研的同学们会有很多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