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七月,北魏孝武帝西走关中,托庇宇文泰起,这四十多年里,国号虽然有魏和周的区别,但却都是宇文氏的天下。

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在宇文氏族成就霸业的路上,宇文泰都做了些什么?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少随德皇帝在鲜于修礼军。及葛荣杀修礼,太祖时年十八,荣遂任以将帅。——《周书·卷一·帝纪卷一·文帝上》

宇文即是“氏名”也是“部名”。鲜卑族宇文部本来在辽西,东晋时期被前燕所灭。宇文泰的四世祖从燕投靠魏,迁居到了武川。他的父亲在六镇起义时进入河北地区,在鲜于修礼帐下,跟魏兵交战的时候阵亡。

宇文泰先跟从鲜于修礼、葛荣,后来又归属了尔朱荣,再到跟从贺拔岳到关中镇压万俟丑奴,任夏州刺史。贺拔岳被候莫陈悦杀死后,宇文泰前去报仇,平定叛乱后,从此才有了一些实力。

搜史君认为,宇文泰的崛起也就是以六镇的流民为基础,才发展起来的,他和高欢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只不过高欢和他相比的话,高欢所收拢起来的流民比他要多。

东西魏分立时,东强西弱,宇文泰要与高欢抗衡,实在是不容易。所以宇文泰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太祖以戎役屡兴,民吏劳弊,乃命所司斟酌今古,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条新制,奏魏帝行之。——《周书·卷二·帝纪二·文帝下》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宇文泰

要说宇文泰成就霸业,就离不开这两个人,一个是苏绰、另一个是卢辩,搜史君就带大家先来看看这苏绰。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苏绰》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自曹魏以来几代人都官至2000石,而此时的苏绰只是一个著作郎。由于被仆射周慧达举荐,说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宇文泰试着跟苏绰谈了谈,宇文泰很信服,第二天就对周慧达说:“苏绰真的是奇士,我要把国政交给他。”于是苏绰就被任命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掌管国家机密。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苏绰的确是个能人,他制定了各种文书的样式、记账、户籍等法规。当时西魏所管辖的地区只有陇关一带,而在多年的战乱之后,百姓很是疲惫。苏绰为宇文泰筹划富国强兵争,雄天下的方略。

太祖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民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减官员,置二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苏绰》

魏文帝大统七年(541年)起草了六条诏书,这六条对于西魏很是重要:

(1)“治其心”:苏绰认为,官员治理百姓,必须要从心开始治理。心不清净,遇理不明,则会颠倒是非。官员要清心,就是不贪财,执法公正。身为君主,宇文泰更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人敬爱。

(2)“敦教化”:在几年中的修养声息,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提高,徭役也比较轻松,不缺吃穿,所以有了教化百姓的条件。教化百姓守孝悌,使得百姓变得慈爱,教化百姓顺仁德,可以使得百姓和睦,教化百姓收礼仪,可以让百姓懂得敬让。

(3)“尽地利”:苏绰要求各个地区每年的年初都要,提醒百姓,只要是可以使用的农具都要物尽其用。对于那些游手好闲的人,要加以惩罚。每年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是不可惹是生非,防止荒废农业。而对于那些没有劳动力和耕牛的百姓,劝有牛的可以相互帮衬,不仅如此国家还会教百姓种植桑树、果蔬,养殖牲畜。

(4)“擢贤能”:不看世家,看才能,反对看门资取才。主张,官不可多“官少则省事,省事则民清;官多则事烦,事烦则民浊。”

(5)“恤狱讼”:苏绰要求,全国境内对断案一定要谨慎,尽职尽责,明朝秋毫,有疑惑的案子i,从轻处理,没弄清楚的案子,不随意处罚。对于奸诈小人一定从严处罚,做到杀一儆百。

(6)“均赋役”:做到让百姓有地可耕,不让强征赋税,征课税,先劝课税,要让百姓知道什么时候,要捐麻。征税时也要看贫富,力求合理。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这六条诏书,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了。搜史君觉得仅仅第四条“擢贤能”就和以前有很大的差别,古代很重视门第,这一点反对门资的特色,可以让西魏变得更加强大。

这项改革并不是排斥名门子弟,只是不再承认名门子弟比普通人更有特权。所以说名门子弟中真正有实力的也并不吃亏,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卢辩就是名门子弟。

卢辩,字景宣,范阳涿人。累世儒学。父靖,太常丞。辩少好学,博通经籍。举秀才,为太学博士。——《周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六·卢辩》

卢辩,字景宣,范阳涿州人。而范阳卢氏正是名门大族。孝武帝入关时期,曾在邺担任太学博士,得到消息后,马不停蹄的奔向关中。彼时在长安从一个黄门侍郎一步步升到了尚书令。,后来西魏的很多朝纲制度都是他制定的。

为什么我们要提到卢辩呢?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因为宇文泰的霸业离不开苏绰,而提到苏绰就不得不说卢辩。

初,太祖欲行《周官》,命苏绰专掌其事。未几而绰卒,乃令辩成之。——《周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六·卢辩》


苏绰当年受命改革文体,作《大诰》。宇文泰要变革晋朝留下的文体浮华无用的弊病,就命苏绰仿照《尚书》的文体,写一篇《大诰》,这以后西魏的文体,都照这样来。

在作《大诰》的下一年,苏绰积劳成疾去世,卢辩就是他的接班人。宇文泰之后还命其模仿《周礼》创建六官制度。

天官府管冢宰等众职,地官府领司徒等众职,春官府领宗伯等众职,夏官府领司马等众职,秋官府领司寇等众职,冬官府领司空等众职。——《周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六·卢辩》

设置的六官分别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搜史君认为这只不过是西魏为了表示他与高齐、萧梁的不同,独树一帜,模仿《周礼》改官制,无非是想表示他的文化厚重。

不仅如此还改“品”为“命”,一品官叫“九命”,九品官叫“一命”,当然这种改制肯定不会长久,因为制度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只是换了个叫法而已,到了子孙后代手里,恢复汉魏官制,只是迟早的事情。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宇文泰不仅仅在文体和礼制上有所变革,在兵制上也有改革。

府兵制起于西魏大统年间,崩坏与于唐朝开元到天宝年间,前后差不多有200年,而宇文氏创建的府兵制,是仿照了鲜卑族的旧俗,将所属分为八部,各部设立柱国大将军,所以也就是八大柱国大将军。

在大统十六年(550年)这八国柱中,宇文泰是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只是挂个名,剩下的六人每人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又各统领两个开府,每个开府统领一军兵,一共二十四军。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兵制分析图

府兵中的兵和地方军不一样,另外编制军籍,不从事农耕。府的总数不到一百,兵数不满五万。

大统十五年,西魏命令太和年间改为汉人姓氏的鲜卑人恢复鲜卑姓氏。到了恭帝元年,皇室也恢复了“拓跋氏”,不仅如此还将中原汉姓改为鲜卑姓氏,就像杨氏改为普六茹氏等。这时的府兵和农民截然不同,是类似于特种编制的存在。

从宇文泰的为政举措,看宇文氏一族霸业成就之前的铺垫

战乱

宇文泰在民生、文制、礼制、兵制上分别做了改革,在他制下还扩大了西魏的版图。

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攻陷萧梁安陆,得到了汉水以东的地区,废帝元年(522年)攻陷萧梁南郑,夺取剑阁以北地区,之后宇文泰还趁着梁元帝与武陵王纪兄弟对抗时,取得益州。“时益州殷阜,军国所资。”从此西魏的实力进一步提高了,恭帝元年(554年)于谨破江陵,荆、襄都归于西魏。

短短几年间,西魏的国土扩大了许多,刚开始西魏的版图比北齐还小,如今已经比北齐大了。宇文泰的改革由此看来是很重要的,经过宇文泰的改革,西魏一步步走向巅峰。

参考资料:《周书·卷二·帝纪二·文帝下》;《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苏绰》;《周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六·卢辩》;《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六·兵制》;《周书·卷三十九·辛庆之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