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见习记者张彤 通讯员刘全国 孙艳

邓州长达105公里的豫鄂交界线,为了全市185万人民的健康,作为邓州市疾控中心“先头部队”的“编外雷锋团”疾控连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多措并举、科学应对。自2月6日起我市无确诊病例报告,2月10日起无疑似病例报告。至2月27日,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医学观察,17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后未出现出院后复核阳性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疾控人员和医护人员,同为医务工作者。在这次的疫情阻击战中,他们的分工有什么不同?疾控人员守卫在上游,重点在“防”;医护人员奋战在下游,重点在“治”。上游稳住了,下游才缓解。

两者无缝对接,实现防治结合,正是此次决胜疫情的两大关键利器。邓州“编外雷锋团”疾控连究竟是怎样一个英雄的战斗群体呢?

党总支——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初战非典青壮年,再战新冠两鬓斑。心系疾控平生事,疫情不灭终不还。”邓州疾控中心疾控连共七名成员,全是十七年前参加过“抗非”战役的老将,他们齐心协力,科学分工,全情投入,身先士卒,在疫情阻击中,构筑起一道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病例监测、采样送、流调研判、密接追踪和管理、防控指导、信息上报、科普宣传……疫情形势瞬息万变,疾控工作纷繁复杂。疾控中心主任邢德明、总支书记贾相锋沉着冷静,周密安排,巧妙布阵,精准施策,带领全体人员夜以继日地坚守在抗疫战争的最前沿。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邢德明主任(左一) 冒雨到陶营高速监测点实地查看防控工作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邢德明主任(右二) 在彭桥高速监测点实地查看防控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疾控连一连之长的邢德明,同时肩负着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技术指导组、应急处置组成员和后勤保障组的联络员,负责物资奇缺,捐赠、发放、接待、会议……等各种临时安排。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反而激起他更加高昂的斗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体人员在他的带领下连续奋战四十多天,仍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截止3月4日,累计筹措一次性使用口罩7万余只,筹措N95/KN95口罩5000余只,筹措隔离衣6万余件,筹措医用防护服200多套,筹措医用酒精7万余斤,筹措84消毒液20多万斤,筹措红外体温仪1000多个。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贾相锋书记(右一) 带队在荣冠集团复工复产进行防疫检查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垂范者

面对肆虐的新冠病毒,疾控连全体党员郑重宣誓:不惧风险,不怕牺牲,勠力同心,迎难而上,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一切,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广大员工紧紧跟上。一时间,请战书纷至沓来,全员纷纷要求上阵,不论生死,不计报酬,奔赴疫情一线最需要的地方。

孙瑞改是传染病防治科长,也是一名老党员,从事疾控工作30余年。疫情发生以来,经历过“抗非”的她,作为流调队的负责人,迅速进入状态,投入到与病毒近距离斗争的工作当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承担着检测样品的转运工作。已经退休的老科长孙霞,于大年三十晚上带领属下,往返于邓州、南阳两地,积极递交材料,完成生物安全备案及转运申请。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优秀老党员孙瑞改正在梳理流调报告

退伍军人——依旧是最可爱的人

当时光跨入新时代,在这次新冠肺炎阻击战中,邓州“编外雷锋团”疾控连的战士们,吃苦耐劳,能征善战。事实证明他们依旧是最可爱的人。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为应对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应急物资调配需要,疾控中心党总支经研究决定,特地成立了一支“战略物资转运突击队”,以退伍兵为主体,另外吸收了部分积极分子加入。突击队一共27名成员,仅退伍兵就占了19人。应急物资保障分队,5名队员,5个退伍军人,各个都是好样的。在最危险、最辛苦、最劳累、最繁琐的岗位上,到处活跃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退伍军人张轲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合眼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疫情消毒处置“战”前准备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疫点终末消毒完,错过了用餐时间

幕后英雄——深明大义的“亲友团”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疫情物资好管家孙小理扔下嗷嗷嗷嗷待哺的女儿30余天没有回家

正如歌中所唱:“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在每一个疾控战士的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亲友团”。传染病防治科的王拓、裴红豪,他们放下家中刚满月的孩子,毅然决然投身工作,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上要侍奉老人,下要照顾孩子,家庭的重担,全落到了爱人的肩上。检验科副科长、流调队员马鹏举,自己做好了父母的工作,还动员未婚妻做通了岳父母的工作,悄悄退掉了既定的婚期,双双加入抗疫一线的队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也成为疾控人工作动力的一部分。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流调组正在紧锣密鼓顺理流调轨迹(左二王拓)

党办主任孙艳,工作特殊。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丈夫和一双儿女,留守在“大本营”。女儿的作业,需要辅导;4岁的儿子,不停闹腾。爸爸变身“家庭妇男”,偏赶上腰间盘剧疼,咧着嘴忙乎,拄着杖挪行。半夜,给爱妻发来短信:一定要做好你的工作,有我在,你不用牵挂家庭。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孙艳休息之余,到桑庄高速监测点看望一线战友

地方病防治科刘国全的背后,是一对耄耋之年的老人:84岁的父亲和88岁的母亲,宅居家中。看着年届50的儿子,早出晚归,披月戴星,老母亲谆谆教导,再三叮咛:“常言道,人在公门好修行。你要好好干,多积些福报。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为咱全市的老百姓。”看到摁着指印的《请战书》,老父亲的情绪有些激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国家用你的时候了,你当过兵,参加过核试验;扑救过山火,抗过洪。我和你妈相信你,一定行;也相信党和政府,一定行!”

疫情阻击战中的“先头部队”——邓州市疾控中心“编外雷锋团”疾控连侧记

深夜,刘国全在火车站进站口值班

2020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7周年,是河南邓州“编外雷锋团”成立23周年,也是疾控连全体官兵接受重大疫情考验的一年。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全面胜利,终将到来;“编外雷锋团”乃至“第一雷锋城”践行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步伐,永不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