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兴安县:帮扶养殖业渡难关

位于桂林市兴安县白石乡的兴安澳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鸿公司”)主营生猪饲养与销售。建有猪场60多亩,常年存栏母猪320多头,年出栏生猪6000多头,是兴安生猪养殖的领军企业。2019年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并通过成立扶贫车间、雇佣贫困户做工等措施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然而,今年疫情来袭,猪场受到了极大影响。

  “最大的影响是饲料进不来。”澳鸿公司经理莫绪斌表示,他在广东买了30吨饲料,因物流不畅运不进兴安,饲料供应不足让种猪的生长受到了影响,配种母猪也因饥饿惊慌导致配种受孕率下降,这给他的猪场造成了一定损失。了解情况后,当地政府出面协调,解决了物流通道不顺畅的问题。一周后,饲料得以入场,莫绪斌的猪场总算渡过了难关。

  因防控需要,兴安县实行“餐馆暂不经营、村民减少外出、避免外人入村”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养殖产品销路不畅、饲料短缺、卫生环境恶化等问题,为化解这些困难,县、乡(镇)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兴安县农业农村局特别制定了《畜牧家禽养殖数量统计表》,全面核查养殖数量,充分利用网络发布待售消息、价格,及时组织销售,全力减少损失。

  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因养殖数量少而无法大规模外销,可能会造成不能脱贫或返贫的情况时,当地政府主动作为,采用微信朋友圈、当地宣传部门介入等方法帮助销售。兴安县白石乡三友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冯坤德与其身有残疾的弟弟共同养殖了1500多只鸡,受疫情影响,无人进村收购,乡政府发动全县干部群众“爱心”帮扶,当地媒体通过微信、电视、公众号发出信息,通过“线下找老板”“线上找消费者”的模式,全力搭建购销渠道。

  疫情期间,县农业部门派出200多名技术人员到各个养殖场,了解家禽存栏、生长情况,为养殖户带去“益生素”等家禽生长所需营养素和家禽药物120多件,全面防控可能发生的“禽流感”,保证家禽健康。

  当广西的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后,兴安县加大了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提供12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对全县存栏500头以上的8家规模养殖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号召兴安县内的饲料加工企业就近给养殖户提供饲料,并按养殖户需要生产进行“捆绑式”扶持,确保养殖场不因饲料短缺而减产。另外,针对一些养殖户养殖环境不好的情况,县农业农村局畜牧部门主动下沉到养殖场,帮助养殖户联系消毒公司,进行专业化消毒、杀毒、清淤、埋沟,目前兴安县90%以上养殖场的养殖环境得到了改善。(通讯员 蒋甲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