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娥說,家裡人的支持讓她可以專心地投入扶貧工作。圖為她秋收時節幫貧困戶收割莊稼。
“我們扶貧不是一對一單打,是把4個村放在一個盤子裡,統籌起來謀劃合作發展這裡的產業,集中能量才好辦大事。”
——謝玉娥
揭陽上砂鎮,地處揭陽、梅州、汕尾三市交界點,山多田少。東莞石排鎮在這裡對口幫扶了4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因為每個村都不太大,資源有限,如何將這一把“小牌”變成厲害的“同花順”,石排鎮創新地將駐村幹部隊伍排出了“4+1”陣容,在每個貧困村派駐一名第一書記外,再增配了一名負責統籌協調整體扶貧工作的領隊。謝玉娥,就是這個陣容裡的那個“1”。
家人的全力支持,讓她可以安心工作
謝玉娥是東莞石排人,來扶貧前在鎮審計辦工作。2018年底,扶貧幹部輪換,當時單位很多人報名,她也報了名。“我以前一直做會計工作,畢業後從財政局到審計辦,都是對著數據,就想出去走走,做做不一樣的事情。”她說。
“一旦家裡人反對,我可能很難出現在扶貧崗位上。”謝玉娥說,接手前,她曾徵求過全家人的意見。因為當時家裡大兒子正在讀初中,二胎寶寶才1歲多。沒想到全家老小都很支持。家裡人答應幫她帶小孩,大兒子讀書非常自覺,不用她操心。
謝玉娥坦言,作為一個妻子、母親,是家裡人給了她最大、最堅實的支持,她不用掛心家裡,可以安心地投入到扶貧工作中。說到這裡,她掩飾不住自豪,“我是帶著全家人過來扶貧的。一人扶貧,全家扶貧”。
謝玉娥的扶貧工作做得好,家裡的孩子將媽媽的工作看在眼裡,也學會了更多的體諒和理解。有時候在視頻裡,兒子還會喊“媽媽加油!”。
■謝玉娥為葡萄項目四處調研。
扶貧不是一對一單打,集中能量好辦大事
東莞石排鎮對口幫扶的是揭西縣上砂鎮的新東村、活動村、聯中村、上聯村,4個村相對貧困戶共254戶951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68戶821人。
2019年1月,謝玉娥來到上砂鎮,她的新身份是駐鎮扶貧工作組領隊。“這是我們石排的扶貧特色,4+1,除了每個村派駐一位第一書記外,還多一個領隊。”她的工作主要是統籌協調4個貧困村的扶貧工作。“我們扶貧不是一對一單打,是把4個村放在一個盤子裡,統籌起來謀劃合作發展這裡的產業,一起研究對策。”她說,集中能量才好辦大事,集中4個村的資源和資金,才能擴大一個項目的規模。
到崗後,她迅速進入角色,謀劃著為貧困村做點特色項目。她天天跑山頭,瞭解民情民意,看可開發的資源,鞋子都跑壞了幾雙,“一個月把我懷孕那年一年的路都走完了。”她幽默地說。
通過走訪,謝玉娥發現,上砂鎮基本沒有工業,貧困村缺乏農業特色產業項目,貧困戶增收成了一大難題。為此,她會同各貧困村第一書記、鎮村幹部一起謀劃產業項目,通過多次實地考察,最終確定發展葡萄種植園項目。但問題又來了,上砂山多平地少,集體用地非常少,而種葡萄需要平地。謝玉娥差不多跑遍了整個上砂鎮,最後在新東村向近百戶農戶租用土地,“湊”成了約66畝的葡萄項目用地。
山裡的貧困村,單個村的扶貧資金有限,地也少,有扶貧產業也做不大。“這個時候,領隊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通過我來溝通當地政府,協調各種關係,找出解決方法。”她說,經過努力,4個村合力,每個村投入120萬元,共480萬元,引進優質農業企業建成了“以陽光玫瑰葡萄為主、其他品種為副”的綜合性種植基地。
“這個項目合作從今年算起,共10年,每村每年可獲得收益約6萬元,合作期滿後將一次性收回幫扶資金480萬元,項目既保本又保收益。”她說,項目建成後,還可以為4個村的貧困戶提供15個以上就業崗位,年人均增收4000元。
謝玉娥說,葡萄種植項目的落地,是一個長效的鞏固項目。下一步,上砂鎮將在葡萄種植基地開展觀光采摘,進一步形成綜合性休閒農業區,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化農業,促進鄉村旅遊發展。
■謝玉娥帶上砂鎮的扶貧產品到東莞石排擺攤,被搶購一空。
創新消費扶貧,助貧困村建成穩定銷售渠道
一年多的走訪,謝玉娥對4個村的貧困戶都很熟悉了,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實際困難。活動村有戶姓莊的貧困戶,種植了7畝水稻,到收成季節,豐收了卻為銷路發愁。不能讓農民增產不增收,謝玉娥通過自身購買、向親友推薦、發朋友圈等方法,宣傳莊家綠色大米。短短數日,莊家的大米全部賣掉了,不僅解了貧困戶的燃眉之急,還為他家增收了2萬元。
2019年,扶貧隊不遺餘力地推動消費扶貧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幫助活動村貧困農戶銷售大米0.79噸;東莞石排鎮開展貧困戶春節慰問活動中,優先採購揭西產出的大米2.54噸。
■謝玉娥幫貧困戶賣米。
今年初,謝玉娥等還帶上砂鎮貧困村農戶生產的蜂蜜、茶葉、大米以及番薯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在東莞石排鎮的迎春花市上擺起了“上砂消費扶貧農產品展銷”攤位,謝玉娥也當了一回攤主。由於宣傳到位,運到石排的所有農產品被搶購一空,活動總銷售額4.23萬元。謝玉娥說,石排鎮正在積極探索創新消費扶貧方式,幫助幫扶的貧困村建成穩定的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全力助推消費扶貧。
截至去年底,石排鎮結對幫扶的4個相對貧困村,各項指標均達到省相對貧困村退出標準,退出率達100%。4個貧困村254戶951人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標準。
■採寫:新快報記者 楊昇華
閱讀更多 新快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