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如果我問你,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我呢?你可能會說,賺錢;也可能會說活著就是你人生的意義,答案眾說紛紜,沒有真正確定的一個。

胡適先生曾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樣看人生。”再看《遺願清單》,覺得這句話正是它想要表達的主題。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2007年12月上映的美國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兩位身份背景不同,階層不同的卻同樣身患癌症的老人,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好友,在僅剩下的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們一起制定了內心想要做的“遺願清單”,一件一件的去完成的故事。在這場生命的最後旅程中,他們用行動詮釋著人生的意義。

《遺願清單》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6分,上映首日便取得了640萬美元的票房,位列日票房首位。截止至2008年1月13日,該片以1950萬美元登上週北美票房榜首。截止至2008年2月11日,該片累計票房達到3687萬美元。接下來,我將從影片的角色塑造、視聽語言以及主題表達三部分來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魅力。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01、角色塑造:利用大量對比貫穿影片始終,完成人物自身性格之間的轉換以及豐富角色本身情感色彩

第一,人物之間的對比。

影片塑造了兩個鮮明的角色愛德華與卡特,這兩個角色身份不同,社會地位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卻因為癌症恰巧被安排在一個病房。導演故意把兩個完全相反、相對的人物放在一起,更能凸顯角色本身。

身份對比。愛德華是白人,是醫療機構的總裁,與皇室一起吃過飯,受皇室尊敬;而卡特則是一個黑人,是一名修車工,處在社會底層。身份差異巨大的兩個人本來不可能會出現交集,由於愛德華“一個房間兩張床,誰也不能搞特殊”的醫院經營理念,使得兩個人同住一間病房,共同度過了最後的一段時光。

一黑一白;一個是億萬富豪,一個平凡生活;一個受皇室尊敬,一個處於社會底層。這種巨大的對比製造了影片的矛盾衝突以及喜劇笑點,推動著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

性格對比。愛德華和別人在法庭上打官司時,自說自話,不顧別人看法,自大傲慢。當他搬進病房時,與醫護人員和助理的對話更凸顯出他的蠻不講理,愛德華動不動就罵人則是他暴脾氣的表現。影片中間,愛德華在醫院裡只有助理來看他,沒有任何親人,後來卡特才知道,原來愛德華結過四次婚,他雖然想結婚,但是又覺得單身也不錯,再加上在飛機上與乘務員在廁所偷情的一幕,營造了愛德華花心泛情的形象。愛德華一出場的種種表現就讓觀眾不自覺地去討厭他,以“壞人”的身份去定義。

而反之卡特,第一次出場則是在修車廠裡,一邊的工人捧著一本書出題考他,卡特一口一個準,很多書上沒有寫到的他也知道,讓觀眾瞭解到他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第二次出場也是在愛德華進入病房時,與愛德華大吵大鬧罵人相比,卡特戴著眼鏡,認真地閱讀著手裡的書,更讓觀眾知道原來卡特同樣是安靜溫和的。卡特在醫院裡,他的妻子和兒子時不時的探望和關懷,正與愛德華孤身一人形成對比。

一個話不多,一個總是自言自語的話嘮;一個安靜溫和,一個暴脾氣亂罵人;一個誠實忠誠,有著自己的信仰,一個則狂妄自大,只信自己;一個兒孫滿堂,一個則孤單一人。兩種對立的性格使得卡特與愛德華的影片形象更加飽滿生動,也為之後的故事發展埋下伏筆。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第二,人物自身的對比。

卡特前後的對比。卡特的夢想是想成為一名大學歷史教授,結果黑人的身份以及妻子的懷孕使得他不得不放棄這個夢想,做了一名修車工來養家餬口,這一做就是45年。他溫和安靜,知識淵博,非常理智,在寫“遺願清單”時也只是寫一些幫助別人,笑到流淚的簡單願望。

在和愛德華相遇之後,他被愛德華所鼓勵,打開身上的枷鎖,打破一切,去跳傘,賽車等等,做一些瘋狂到他從未想過的事情。卡特前面的理智溫和與後面的自己形成對比。

愛德華前後的對比。愛德華剛進入病房時,看到旁邊的卡特,對助理說“如果讓我在這個傢伙身邊躺三個星期,我會死的”,對卡特不屑一顧。到後面他主動與卡特搭話,帶著卡特一起完成“遺願清單”,兩個人成了知己。在回到家後,得知卡特揹著自己把車開到了女兒家門口,想讓他與女兒重修於好時,愛德華拒絕了,他自認為他這輩子都不會再跟女兒有任何交集。當卡特去世前交給他一封信,他看完之後主動找到女兒,與女兒恢復正常關係,此刻女兒身後走出來外孫女,他親吻小女孩的臉頰,從“遺願清單”上劃掉“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一項。

最後在卡特葬禮上,愛德華代表發言,在“遺願清單”上劃掉“幫助其他人”一項,看到這裡,觀眾淚目,原來,愛德華經歷這幾個月的事情已經改變了許多,不再是觀眾之前心裡討厭的那個傲慢自大的角色了,他變化前與變化後形成對比,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愛德華的這種變化,並且從他經歷的故事中細細品味人生的意義。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第三,劇情對比。

卡特與愛德華結束旅程,回到家後,一家人吃過晚飯,卡特從背後擁住妻子,妻子推開卡特,去衛生間換了一身衣服,想要和卡特重溫第一次的美好。卡特在房間裡坐立不安,焦急地等待著妻子,像是毛頭青年一樣等著戀人,結果妻子走出來,沒有看到卡特,以為卡特在與她玩捉迷藏遊戲時,突然發現倒在地上渾身顫抖的丈夫,悲劇直接發生在喜劇的下一秒,殘酷無比。

愛德華接到卡特病危電話,急忙去醫院看望卡特。卡特講了愛德華喜歡喝的咖啡的由來,兩個人哈哈大笑,笑到流淚,本來是開心的場景,接著卡特拿出“遺願清單”,把“笑到流淚”一項劃掉,讓觀眾重新淚目,感受到死亡步步緊逼的悲劇色彩。

一喜一悲,亦喜亦悲。這種劇情的反轉讓觀眾跟著影片角色情感,猶如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感受深刻。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02、視聽語言:鏡頭與音樂語言的完美呈現,烘托影片氛圍,調動觀眾情緒,給予觀眾更深刻的觀影感受

視聽語言是影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再現影片想要展示的環境和空間,從側面烘托調動觀眾情緒。分析影片的價值,不得不分析視聽語言的組成元素。

第一,從鏡頭語言入手,採用淡入淡出的鏡頭轉換手法,加上由遠及近的特寫以及冷暖色調的搭配運用,無限放大人物情緒。

影片開頭,一個人攀登著喜馬拉雅山峰,向遠方眺望,鏡頭跟著他的目光轉向遠處重疊的山巒,這個人緩緩地開口,說愛德華最後那段時間過的要比別人充實得多。

鏡頭轉向愛德華,在法庭上傲慢自大地與對方辯論,突然,他站了起來,毫無尊敬地與法官說話,正說著,劇烈地咳嗽起來,鏡頭由遠及近,放在愛德華的手帕上,上面刺目地鮮血彷彿在嘲諷著什麼。

當愛德華躺在病床上看電視,點評運動員時,醫生走過來,告訴愛德華他的體檢結果出來了,只剩下6個月。這個時候鏡頭又從電視轉向愛德華臉部,眼鏡上反射出他的一雙眼睛,無助,不敢置信和抗拒,抗拒這種結果。

與愛德華一樣,當卡特得知自己也同樣沒剩下多長時間時,他同樣表現得強顏歡笑。他們面部表情的特寫,讓觀眾也感受到他們即將面對死亡的無奈與無助。

當愛德華與卡特結束旅程回到家後,卡特回到家中,與妻子孩子以及孫兒一起熱熱鬧鬧地吃著晚飯。房間很小,畫面中擠滿了人,卡特處在最中間,暖暖的色調讓觀眾感受到卡特被家庭被愛包圍著的內心的滿足。

而回到家的愛德華與之相反,偌大的別墅裡只有他自己,想給自己衝一袋咖啡結果發現沒有咖啡豆了,想吃盒飯結果沒打開蓋子,揹著幾個女人偷偷流淚。冷光燈散發著咄咄逼人的氣勢。

這一冷一暖的色調對比絕不是隨意設計,其中也暗示著人物的背景、性格和隱喻的象徵意義,帶給觀眾更強烈的情感感受。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第二,從音樂入手,情緒性音樂恰到好處,烘托影片情感。

《遺願清單》主題曲《Say》是歌手John Mayer專門為該影片創作的歌曲。《Say》在美國100熱榜中取得了第12名的最高名次,從而也成為了John Mayer個人的最好打榜歌曲。在第51屆格萊美音樂獎上,John Mayer憑著這首《Say》獲得了“最佳流行男歌手”的提名,另外,在電影/電視/視頻類中,《Say》同樣獲得“最佳影視歌曲 ”提名。

在愛德華和卡特拋開一切,放手去完成“遺願清單”時,隨著他們的周遊世界主題曲也響起來了,正和影片內容相呼應,正如歌詞中寫到的:“Even if your hands are shaking,And your faith is broken,Even as the eyes are closing,Do it with a heart wide open,Say what you need to say……”鼓勵觀眾大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給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音樂在一部影片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它既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調,同時又配合鏡頭語言恰到好處的表現人物性格、刻畫人物心理、渲染故事氣氛,將情緒推動到一個高度或者抒發情感,讓觀眾也沉浸其中。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03、主題表達: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珍惜當下,不留遺憾給自己

影片開頭,愛德華的助理湯姆在攀登喜馬拉雅山峰,他回憶道: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說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就毫無意義。

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麼標準,愛德華·科爾在人世間的最後時光,比大部分人畢生的光陰更為充實。我知道,他在離世的時候合上了雙眼,卻敞開了心靈。

愛德華的一生充滿了反轉,他從16歲開始創業賺錢,到成為億萬富翁,結過四次婚,因為女婿與女兒鬧僵,他說雖然他有些後悔,但是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會做和原來一樣的事情。成為醫療機構的總裁,結果又患上癌症,只剩下六個月時間,在化療過程中認識了最後的好友卡特,與卡特一起製作“遺願清單”,從最開始的抗拒到最後的接受。

卡特,擁有著淵博的知識,夢想著成為歷史教授,因為要養家餬口,不得不放棄夢想,成為了修車工人,他理智溫和,卻又受到束縛。在與愛德華相遇後,他被愛德華勸服:人生只剩下最後這一點時間,為什麼不把時間留給自己,做一些不會後悔的事呢?於是,他和愛德華開始了完成“遺願清單”之旅,在生命的最後,迴歸自我,也重新回到了家人身邊。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和愛德華一樣,不考慮太多,多去體驗,專注於“成功”,還有人說,要像卡特一般,有家人陪伴關心與愛護。

生命是一場旅行,而不是沿途上的某些路標或界標。人們對於人生的意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結果,一類是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也有著不同的選擇,所以,人生的意義要視情況而定,它在於你所在於的,正如胡適先生說的“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怎樣看人生。”

豆瓣8.6《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在於的

寫在最後:

《遺願清單》無論是從視聽語言還是情感表達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最佳影片,它通過樸實的敘述手法講述了愛德華與卡特在人生最後的時光中所經歷的故事,帶給觀眾更多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如果我問你,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看了《遺願清單》,相必你也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