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历史中,几乎没出现一个昏君,为何还是走向灭亡?

爱笑的洁宝


在我看来,清朝的灭亡,跟是否出现昏君没有必然联系。第一、任何逆时代大潮的王朝都走不远。第二、清朝的灭亡,是之前王朝积重难返的延续。


在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有这么一句话, “以青萍之末,看大风暴之来临”,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蕴含着一个王朝深层次的弊病。“明亡,亡于万历”,之后崇祯“君王死社稷”自缢于煤山,清军入关。那么又有什么看似“无关要紧的事情”,对清朝的国运产生深远影响呢?


大航海时代埋下眼界短板


1522年,麦哲伦浩荡的船队完成了环球旅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标准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也是全球化的开端。可是,早在这之前一个世纪,明朝的郑和就在明成祖朱棣的授意下七下西洋。如果郑和跟麦哲伦来一场隔空对话,肯定会捶胸顿足, 因为当西方航海家为了财富、领土不断开辟新航线的时候,起了大早的郑和,却在上演一场无奈的“虚荣政治秀”,只是为了满足皇帝"万国来朝”的野心。



当全球化被撕开了一个切口,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 无论是否闭关锁国,被冲击都是必然的了。


工业革命拉开生产力差异


1765年,一个叫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纺织女工发明了“珍妮纺织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前奏。18世纪中叶,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工业革命正式展开。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开创了一个机器制造业的时代。



当时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已经跟西方使团有所接触,不可能不知道西方正发生的这些变革,但为什么没有适当的跟进呢?首先,清朝统治者以“天国上朝”自居,把这些当做“奇技淫巧”,当然也不可能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 其次,工业革命早就的先进技术装备,如果在中国大规模引进,是需要成本的。 当时中国还是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即使是手工业有所发展,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也让自上而下都没有进行技术更新的内在动力。


当工业革命的成果日渐壮硕,这时候的西方各国,已经不可能再给中国机会了。



军备松弛造成军事上的落后


当明朝名将戚继光在贫困交加中去世时, 西班牙的舰队,正出征英国,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兴衰,世界局势如是。”


本来是写明朝,但放在清朝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的乾隆时期, 玛噶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来访,送来了天体运行仪、步枪、连发手枪、望眼镜等,还有当时最先进的战略舰模型。 可是,唯一让乾隆感兴趣的只是一只手表, 他意识不到这些先进科技、武器装备的军事意义。乃至直到40年后的火烧圆明园时,英国人才发现那些依然原封不动地存在库房内。


落后制度压制新思想的萌芽


在西方跨过大航海时代,走进工业革命,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的时候, 政治文明也没有落后。 乾隆13年(1784),法国人孟德斯鸠发表了《论法的精神》,乾隆14年(1776),美国发布《独立宣言》……整个十八世纪,西方社会在法律层面让公民权真正得到保障,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空前解放。



而当时的清朝,统治的手法依然离不开“以道德代替法律”,依然视朱熹的四书的伦理框架为之治国之本。 即使是在“康乾盛世”,也仅仅是保障民众最低限度的温饱, 并且竭力让他们保持理想中的单纯。事实上,据考证,所谓“康乾盛世”是一个“极饿的盛世”,大部分农民入不敷出。


同时, 在巩固统治上,以各种手段打压大臣、外戚、皇族等,让他们各安其分;在控制思想上,大兴“文字狱”,视知识分子为大敌, 从萌芽上压制各种进步思想迸发的可能。




清朝相对于西方的落后,是技术、思想、制度的全民落后,既没有完善的“数目字管理”,在国家治理逻辑上也逆流于时代, 在思想启蒙上又自我阉割, 在不自觉中被列强冲击的千疮百孔,即便是后期一些有识之士的觉醒,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洋务运动,也只能看作是回光返照。


1839年(道光19年,)林则徐被派往虎门销烟。当时的林则徐也没有想到,伴随他南下步伐的是,一个全新的近代中国百年风雨大幕, 正徐徐展开……


1911年10月10日的晚上,武昌的起义的枪炮声震耳欲聋,这时候的清廷,就算努尔哈赤再现,也是回天乏力了。


君说新语


清朝没有昏君?谁给清朝的自信?我感觉各个都是昏君!顺治不爱江山爱美人,不昏?康熙基本上就是屠夫,康熙朝除了武功,有啥文治?臣都是献媚之徒,哪个是忠勇之士,雍正文治还算可以,但是,一言堂,刚愎自用,乾隆文字狱,一句清风不识字,就落地多少人头,一个和珅就搞得多少人倾家荡产?更是好大喜功,自称什么十全老人,开什么玩笑,这之后的皇帝就不用说了吧!属于各个昏庸,满清的国运都算长了,不是引进了占城稻,估计雍正朝就得亡国。粮食的够吃导致矛盾的平缓,高压的政治导致百姓愚笨,笨拙的统治导致百姓僵化,空有三百年国运,对中华民族又有什么建树?夏商周三代定民族文化,秦汉造就中华主体思想,隋唐开科举,解决贵族统治,造就文化大成,宋朝在不济,也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的顶峰,并且开启民主先锋,元明清三代最无能,蒙元不到一百年,也动乱了一百年,吃大宋的底子过,明朝拨乱反正了一下,起码大明朝堂上还有不怕死的大臣,民间还有敢议论朝政的学子,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大清有什么?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让八国联军吓得屁滚尿流跑西安?


霶霈


提问者是傻逼吗?满清都哪一个皇帝不是昏君?

爱新觉罗玄烨打了胜仗还签署不平等条约【雅克石条约】,这孙子不是昏君也得有人信啊!

雍正算是正常点,也他妈的签署不平等条约

爱新觉罗弘历那孙子更是昏君,与越南划界线,本来已经划好了,弘历居然他妈的往自己地盘上划三十里!

还有,这孙子把中国东北考证成高丽棒子地盘,这也是中国和高丽棒子扯皮扯不清的证据!(有部满清小说【姑妄言】作者直接说自己是三韩曹去晶(高丽棒子),但是这孙子偏偏是东北土著土包子,根本没出国过)。

爱新觉罗绵宁这孙子更是昏君,一个鸡蛋值多少钱都不知道,喜欢穿补丁衣服,但是一块补丁四两银子,有这钱都够买新衣服穿了,大伙都知道这孙子节俭,却不知道这孙子满清陵寝奢侈糜烂,没有之一,比慈禧陵寝还要奢侈!

外国侵略者来了作为统治者不是积极备战,动员四方诸侯勤王救驾,也不是积极组织皇后嫔妃大臣逃跑,而是跑到避暑山庄抽大烟,啥事不干啥事不管!啥鸡巴玩意!

至于花柳病皇帝,雷劈皇帝,踢死儿子皇帝,各种奇葩应有尽有。

最最不能让人接受的就是光绪那孙子,中环上下五千年历史,只有别人给钦差大臣磕头请安,没有钦差大臣给别人磕头请安的道理,光绪这个杂种成功了,这孙子他不但做到了,外国侵略者打进北京城,奸淫掳掠大臣宗室亲属,同治这孙子敲锣打鼓派钦差大臣送牌匾送金银财宝!

还有光绪这个忘恩负义的狗杂种,外国侵略者打进北京城,北京城八旗子弟没了铁杆庄稼都得饿死,【老残游记】作者刘锷花钱买下外国侵略者侵占的太仓,开仓赈灾,光绪回京后立马要杀刘锷,后来改流放新疆

另:北京城导游犹如畜生一般,百般嘲笑洪宪皇帝不是真龙天子,因为他坐的龙椅位置朝后,不是藻井正下方,还说如果不是真龙天子坐龙椅,藻井上的机关会砸死他。这龙椅外国侵略者不但轮流坐过,还拍照留念!


咆哮万里扑龙门


主要是制度,是中国的小农经济跟不上时代需求,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世界,西方列强日益强大,急需开拓市场,中国的封建主义官僚体系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啄木鸟文字


我想起了《三体》。

三体人为了能够顺利全民搬迁到地球,做了一件事:把人类的物理学进行了锁定。为什么一定要锁定物理呢,文科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所以举个例子。

两种武器弓箭和原子弹不在一个量级上,锁定物理学就是人类技术永远被锁定在弓箭范围内。你可以对弓箭进行各种改良加工,但是不论你做出的弓箭威力多么强大,射程多么远阔,但是跟原子弹不在一个量级上。对方轻轻松松就能收拾了你。

在每一个朝代中,总是有清君也有昏君,清朝也是如此。皇帝们的素质良莠不齐,朝堂格局又瞬息万变。皇帝是国家权力机构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他不能完全决定国家的走向。如果国家整体局势稳定,皇帝昏一点,也不会动摇根本。明朝期间,嘉靖帝根本不上朝,正德帝热爱民间生活,虽然有动荡,但是总体局势是稳定的。建文帝、崇祯帝运气就差了很多,不是不勤勉,不是不努力,就是挽回不了大厦将倾的局面。

清朝与之前的王朝又一些不同。之前的王朝更迭基本上都是弓箭的更迭,但是清朝之后则是原子弹量级的对峙。当时几乎所有强大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推行商业发展贸易;唯有大清还在闭关锁国。红缨枪和大炮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所以,大清王朝覆灭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走向。


白水90944696


昏君,古代对无道的君主的贬称,一般而言,他们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对国家和民众犯下了许多罪行。 比如纣王、秦二世等等。也借以批判昏昧误国之王侯。

在清朝的历史中,几乎没出现一个昏君,为何还是走向灭亡?

其一:

嘉庆、道光、咸丰、光绪这老四位,都算得上庸君的典范。

嘉庆皇帝在位25年,除了继位之处清除和珅及其党羽外,此后再无作为,清中期的几大隐患他一样也没革除。

道光皇帝很讲究节俭,据说总是穿带补丁的衣服,但这对清朝的堕落于事无补,鸦片战争在他在位期间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咸丰皇帝有雄心有理想,但缺乏改变现状的能力和手段,最终在与西方列强的冲突中败下阵来,自己也远遁热河,死都没有死在北京。

光绪皇帝空有变法壮志,却只能听信几个小人拨弄,以致天怒人怨,变法失败,被囚禁于瀛台,直至死去。

其二: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闭关锁国,不知世界之大。地方重受厘金,横征暴敛,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到了末年,还以皇族内阁欺瞒天下,自欺欺人。清朝之亡,从来亡于自身。另外,慈禧太后掌权数十年也是清朝灭亡重大因素。西方国家的殖民化掠夺,加速了清政府的破产。


小木影视


在中国历史上,明君、昏君等分类,是按照儒家体系定义的。

勤政爱民、从谏如流、节俭、爱惜民力、控制奢欲,等等,做到这些就能算明君了;如果再加上开疆拓土、振兴文化事业等,那就可以称得上一代圣主了。

昏君的标准是什么呢?把上面明君圣主的标准反过来就是了,懒政、不上朝、不辨忠奸、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不管百姓死活,等等。

这么一看,清朝是没有出现昏君。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看待皇帝好坏的标准变了

我们不要忘了,明君昏君只是以中国古代的标准看的。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朝面临近代西方列强的冲击,中国已经一步步嵌入了世界体系,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了。

所以,从1840之后,我们看待清朝皇帝是否合格甚至优秀,就要改用近现代的标准来看了。

近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的不同,其最底层的差别是工业化。

工业文明的小国英国,能轻松打败农业文明的大国清朝。工业化呈现出的强大力量,对农业社会形成了代差,英国对清朝是降维打击。

因此,评价1840年之后的清朝皇帝,我们主要应该看皇帝能否都正确认识和对待工业化。

历史的现实告诉我们,清朝皇帝在此后做得很差。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中间近20年的时间,清朝没有认清东西方差距的根本原因,不知道自己败在何处;也没有采取任何实施工业发展的措施。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一样,清朝惨败、西方完胜。

近20年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了,没做任何顺应工业时代的改变。

即使后来进行的洋务运动,也是在地方督抚各自主张下开展的,清朝没有从国家整体层面进行规划实施、没有做开启民智的启蒙运动,导致各地重复浪费、低效,以至于后来国家有事时各自为政互不相帮。

比如,1884年中法战争,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竟然拒绝前去救援遭受法国人攻击的福建水师。结果导致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南洋水师竟然宣布对这次战争保持“中立”。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大清战败,被迫割地并巨额赔款。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清廷中央没有从整体规划、没有做开启民智的工作,整个官僚和国民没有形成国家民族意识。当时人们依然认为南洋水师是沈葆桢的、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而没有人认为他们都是国家的。

因此我们有了初步结论:

  • 在1840年之前的清朝皇帝,按中国儒家标准看,他们的确没有昏君;

  • 在1840年之后的清朝皇帝,应该按是否适应近现代世界的标准看,这样一看,没有一个称得上明君,甚至没有一个不是昏君。

清朝为什么走向灭亡呢?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清朝没有做好从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变的工作,这最终让清朝遇到了双重危机。

第一重危机是:农业时代的人口过剩带来的问题,即马尔萨斯陷阱;这导致清朝在重复中国古代王朝改朝换代前的经历。

1851年爆发了两场大规模农民起义: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北方的捻军起义。这个底层原因就是人口过剩,人民活不下去了。此时清朝人均耕地从最高峰的7.5亩降低到了1.6亩,太少了!

这两场大起义带来的影响是:地方汉族力量崛起,清朝开始逐渐丧失了对各个省的控制。

历史上亡国的朝代都是这样开始的:朝廷对全国的控制力下降,逐渐丧失各个地方的控制权,直到最后只剩下京城的地步。

第二重危机是:清朝面对外来近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中国社会逐渐开始民族觉醒、民智开启,因此专制的王朝失去存在根基。

西方列强带来的工业、民主、自由、人权、共和、工商业制度、契约关系,等等,这些综合力量开启了民智,人民逐渐认识到专制王朝的不合理性,人民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和人权都被王朝拿走了,因此起而反对清朝,清王朝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其实此时清朝还有一个隐含的危机,那就是民族解放危机。占人口多数的汉民族逐渐获得了力量,因此起来反抗居于统治地位的少数满人。在辛亥革命前,这个口号短暂出现过;不过很快发现有问题,就改为中华民族的概念,满汉蒙回藏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

因此,在内外多重力量的推动下,清朝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不过结局还好,清王朝皇室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对待。

结束语

人口过剩危机引发了农民起义战争,清朝权力转移到地方汉人手里;西方列强带来了民智开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这两方面力量的推动下,清王朝走向灭亡。

其实清王朝是有机会成为英国或者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政体的。

如果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后就能认清问题,开始工业化和启蒙运动,那么清朝将很快走上工业化之路。那样的话,人口过剩危机很可能不会爆发,清朝很可能迅速崛起。但是清朝皇帝对问题的认识不深,始终用传统专制的观点看问题;后来在压力之下进行预备立宪,但依然存在侥幸心理,试图糊弄国人,终于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在三千年未有的剧变面前,既是危险,也是机会,清朝不能顺应变革应对问题,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

(完)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寿命都比较有限,最长的也很难超过300年。从年限上讲,满清王朝已经持续了将近300年,已经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所以也没什么冤枉可言的。



至于满清所说,在满清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这恐怕说得有点过了。因为满清的很多皇帝都没有什么作为的,从一些角度来看他们就算是昏君,即使不算是昏君,他们也只能算是庸碌无为的君王而已。事实上明君也罢,昏君也罢,他们都无法真正的阻挡历史发展的进程。



一帮王朝过了200年之后,事实上各方面都已经非常的腐朽了。这不是这个王朝多出一个两个明君就能够解决的,再英明的君主也解决不了这种棘手的问题,因为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就没有一个能够跳出这个怪圈的。这个可以算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发展的规律,没有哪个王朝能够摆脱这个规律的。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什么叫没有出现一个昏君?什么君,都有昏的时候,哪怕可能君王一个思想毛病,就会瞎指挥,瞎放政策去侵犯人民,破坏人民生活,剥削人民利益,让人民吃尽苦头,绝对不昏的君王,并不存在。晚一个奢侈生活的慈禧,损耗大量国家资源,足以毁灭清朝的整个江山。


皮囊一个


历史的发生,为历史发声!


清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到宣统帝溥仪逊位,历时296年,历经十二位皇帝。虽然没有出现骄奢淫逸、忠奸不辨的昏君,但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显平庸,一个不如一个。

清朝灭亡,内外原因皆有。



内部原因-封建社会的矛盾加剧

满清毕竟是少数民族政权,从东北一隅兴起到统治全国,在统治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汉人的文化与管理,比起蒙古人的自大还是有些进步。“康乾盛世”造就了满清统治的一个高潮,但随后就逐渐没落。

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加剧是封建王朝没落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统治阶层来分析,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先征服各部落;皇太极不断巩固东北大营扩大版图;顺治在摄政王努尔哈赤的辅助下进军全国;康熙北扩南平,功勋卓著……到了后期的光绪时期,慈禧穷奢极欲,不断满足个人欲望而对社会底层不闻不问,过六十大寿竟然花费数百万两白银,这些钱拿去买军舰多好!



从统治者下层来看,八旗铁骑入关后横扫中华大地,所向披靡;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时,八旗子弟平日里将精力耗费在鸦片、女人、吃喝玩乐上,结果溃不成军,慈禧只好让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组织练兵出战。

从老百姓来看,晚清末年朝廷腐败,一和洋人交战必败,割地赔款不亦乐乎,赔的钱最后还是摊派到了老百姓头上。再逢旱涝灾害,老百姓更是没了活头。

外部因素-列强觊觎加剧灭亡

进入19世纪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西方列强实力陡增,唯独古老的中华大地沉睡不醒,曾经世界的执牛耳者,竟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提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帝,让人不由心生焦虑,不是被人打,就是准备割地赔款。原本就统治腐化,面对外患更是雪上加霜。

统治阶层不思进取

世界巨变,也震不醒装睡的清朝统治阶层,内忧外患如此之尖锐,晚清统治者也没想着下决心要变革。

美国军舰开到日本,震惊了日本天皇,全国上下一心力求变革,才有了“明治维新”。而我们呢,割地也好赔款也罢,只要不撼动清朝统治阶层的权利,怎么着都行。

清朝倒是兴起了洋务运动,但也只是士族阶层的一厢情愿,甲午战败,慈禧又开始打压主张变革的人。从根本上来讲,统治阶层还是没有主张求变。



结语

晚清的统治正好处在世界变革的当口,统治阶层的腐化,社会阶层矛盾的加剧,也没能触动统治者痛而思变,还是一味地捍卫自己的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