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神經元細胞,到底可不可以再生呢?

最近《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再次點名,成人大腦神經元不能再生。到底能不能再生,一時間成為神經科學界的焦點。然而,人類大腦的神經元是否能隨著生命的進程而持續更新,一直是神經科學界的大問題,引起了兩派的持續爭論。

人類的神經元細胞,到底可不可以再生呢?


神經元難以再生,是傳統神經科學的觀點。這種觀點大約在20年前開始奠定。一般認為,成人中樞神經元不能再生。

嬰兒是可以再生了,曾今有類似的研究,有嬰兒切除一半的大腦,後來驚人的恢復了,四肢活動,說話言語都不受影響。但是1歲以後,神經元的再生能力就急速減退,最後幾乎喪失。

所以人們認為成人神經元不能再生的主要原因是:

1. 成人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生長能力本身的減退。

2.中樞神經系統中有大量抑制因子,不斷抑制神經元再生。神經元就像電線,外面包裹著“少突膠質細胞”,這種細胞主要分泌神經元生長抑制的因子。其實這種抑制也並非沒意義,正是因為神經元就像是電線一樣,如果隨處再生,就會造成四處短路。表現在大腦就是異常放電,我們稱為“癲癇”。

有人會提出疑問,比如說既然不能再生,腦梗塞腦出血偏癱的患者怎麼會慢慢的好了呢?

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中樞神經受損之後功能可以恢復是因為周圍的其他神經元進行了代償,也就是說取代了曾今壞死神經元的功能。癱瘓的病人肢體能逐漸活動了,植物人逐漸甦醒了,都是在這一種觀念指導下進行理解。

現在神經科學界的新理解是,成體大腦中的部分區域,新的神經元在不斷產生,而且對大腦正常功能是必須的,比如海馬體等,如果產生停滯,患者會出現精神症狀。這類研究到現在依然有爭議,比如最近《自然》雜誌的最新文章認為:成年之後大腦就不會再製造神經元了。

其實問題不僅是再生這麼簡單,再生了之後還要分化,分化了之後還要有功能,有功能了還要保證運轉正常,不要到處放電。

對於我們來說,並不能簡單的理解,神經元能再生,治療疾病就有希望了,如果不能再生就沒希望了。

人體組織結構非常有趣巧妙,經過無數代的演化,許多東西現代醫學還並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比如闌尾、膽囊、扁桃體,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沒用,說切就切了?

偶爾的發燒感冒,對人體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懷孕期的多種干預措施,讓本來要流產的孩子可以出生?

剖腹產率的大幅上升,讓人類女性逐漸不需要順產的能力?

研究出一大堆的疫苗,幫人體產生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