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也许我们印象中的“乡下房子”,还是这样的老旧房子: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或者是这种洋不洋、土不土,却在农村备受追捧,被视为富裕的象征的独栋小楼: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农村人口大规模外迁、守旧的农村受到城市文化强烈冲击,乡村里的建筑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又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个关系着每个村民生活的问题,需要深思的不只是建筑师。


如今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不少村庄邀请了来自城市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操刀,进行风貌提升等项目,他们也常常强调延续历史风貌,传承地方建筑文化。


尽管其中很多人本意不坏,但是在缺少原发性研究的情况下,政府和建筑师容易以错误的方式介入乡村建设,不仅没有做到乡村建筑的传承与更新融合,反而成了传统建筑文化破坏的“帮凶”。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乡村传统建筑不同于城市建筑。城市里的建筑设计旨在解决交通、城市架构、经济成本等问题,有着一套简化且侧重效率的工作流程,具有大批量,标准化的特点。而乡村建筑大多是自发形成,技术传播也是靠口口相传,解决的是自然环境下的生存问题,以及与风水民俗等有关的文化问题。


不能用城市建筑思维解决乡村建筑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幸运的是,尽管村子里乱搭洋楼,乱建“假老屋”的现象不少,一批优秀的建筑师们也在不断探索者乡村建筑升级的道路,越来越多坐落于乡村,为民所想的建筑凭借优越的设计走进大众的眼帘。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浙江洞桥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中国普利兹克奖第一人王澍参与了浙江洞桥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试点的打造;位于江苏南京的郭兴村“无想自然学校”项目今年拿下了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的“国际杰出贡献奖”;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江苏郭兴村“无想自然学校”

云南光明村灾后重建项目凭借一栋能抗8级地震的楼房,获得了2017最佳世界建筑奖;四川马鞍桥灾后重建项目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2016国际生土建筑大奖……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云南光明村灾后重建项目

就在本月,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在孟加拉国进行了颁奖典礼。这个奖项是亚洲地区建筑界最高建筑设计大奖,与普利兹克奖、金块奖、阿卡汉奖、国际建筑奖、开放建筑大奖并列为面向国际的世界建筑六大奖。


获奖名单中,有八个来自中国的项目获得了金奖,其中有四个项目坐落于农村或者郊区,还有不少位于乡村的项目获得了提名奖。剖析这些典型案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国内诞生的最好的一批乡村建筑设计案例与普遍存在的乡村建筑之间的差距,在反省之中逐渐实现乡村建筑设计思路的全面提升。


杭州富阳东梓关村回迁农居

倾听农民诉说,细节定成败。
东梓关村的“最美回迁房”为什么能获奖?颜值方面的分析编辑研就不提太多,好看的房子哪个合格的建筑师不会造?但要造出适应当地气候、满足村民需求、遵循文化习俗还能注重实用和隐私的回迁房,不容易。而东梓关村回迁房,就是在这些细节上下足了功夫。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当地政府决定一期外迁50户之后,设计团队就找到了这些农民,给他们发问卷做调查,还考虑了各家各户的人员构成,找到他们的共性需求,以此来制定房屋的构成。


村民们强烈要求自家能够独立开来,不要和别家房屋连在一起,设计师们就用巧妙错落的设计把户与户之间完全隔开,不共用任何一堵墙,但是外观上却依然感觉房屋群是一个整体。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其次,就是尊重文化风俗。当地堂屋一般坐北朝南,院落由南边进入,哪怕是最终回迁房看起来错落有致,在这一点上设计团队也不曾“将就”。
为了避免大家住进新房之后,因为功能不足而自己乱搭棚、堆杂物,最终影响建筑外观,后院还考虑了洗衣池、电瓶车位、农具间、杂物间、太阳能热水器等等实用空间。连挂空调外机的位置都提前考虑好了,就是为了让这些新房能够一直“美”下去。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广西喜岳·云庐酒店

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乡间民宿的案例,更是新式建筑设计如何与农村友好相处,互相融合的“教材”。
一间大床房,工作日一晚上也要1600多元,广西喜岳·云庐酒店坐落于一个几年前连导航软件都找不到的广西偏僻乡村——杨家村。


酒店的“本体”,是户主向村民租赁的几间破旧农房,破到村民一拿到现钱,马上就在隔壁盖新房子住了,毫不留念。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改造前的酒店这也造成了酒店建造的第一个问题。酒店选址的时候,设计师挑了一个“风水宝地”,这个地方往外看有一片漂亮的田,远处还有山脉延绵,风景甚好。


设计师觉得好,村民也觉得好,于是村民二话不说就在酒店大门口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楼,给酒店门口挡了个严严实实。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但是这就是农村长久以来的构建方式,也是村民之间的相处之道,是建筑在这里形成的自然途径。这个意外不仅没有成为酒店建造的障碍,反而让设计师开始反省,学习如何与农村共处,“设计一个感觉上是从这里面长出来的房子”。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最终完成的酒店,隔壁就是住着人的农民房,而酒店本身除了内部装潢宽敞明亮、住的人都是游客之外,和民房无二。改造过程中,还保留了原建筑的木结构、黄土墙、坡屋面和顶上透光的“亮瓦”。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换言之,酒店和民房之间的差别,就像村口老王家和村尾老李家的差别——大家都是民房,只不过内部各有所好,住的人也不同罢了。


安徽尚村竹蓬乡堂

让老手艺与现代建筑手法结合,为一座岁月静好的古村落“画龙点睛”。


这个由六把“大竹伞”撑起的乡堂,过去是尚村已经倒塌的高家百年古宅。尚村的其他建筑和高家古宅一样,都是最典型的徽派古村落。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尚村高家古宅已经倾颓如何利用新乡堂的建造,保护古村落的建筑文化风貌?应该利用传统的手工建造,还是现代的工业化建造?这两大难题,居然能够在建筑工人和尚村匠人的协作下迎刃而解。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前期调研中,设计师们发现村里常住的一些村民,年轻时都在城里当过木匠、泥瓦匠,手艺了得,何不让他们在这个项目上露一手?


同时为了延长竹结构寿命,设计师们决定将竹材处理这部分工作交给更为专业的竹构厂家。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于是在打造乡堂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村里的老匠人们整理着砖瓦废墟,用掏出来的青瓦建成了媲美古老民居的马头墙;而竹构师傅穿着工作服,边和老匠人聊着建造的细节,一边用现代工艺处理过的竹子和现代钢构件方式,搭起了通透又稳固的竹伞……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竹蓬乡堂建造过程原本的废墟,变成了村民可以坐下来聊天晒太阳的地方。有来这里帮忙打扫的,有抬出音响唱歌的,也有负责聚餐的,这个小小的乡堂,成了村民骄傲的作品和好去处。

道明竹艺村

用最浮夸的建筑方式,打响最传统的文化名号。


和前面几个与村庄融合发展的项目不同,竹艺村的发展更像是把传统文化搬到商业化的舞台上,因为它背负着的不仅是一座村庄的复兴,更是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路。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竹艺村的“爆火”,是从这里的网红建筑“竹里”开始的。呈无限符号形状的屋顶、用竹的外壳制作出的内墙纹理、竹编打造的建筑外立面,让来到这里的人都发出同样的感叹:竹子还能这么用!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正是这种对竹文化的“大肆宣扬”,才打破了以往竹文化口口相传,默默无闻的尴尬境地。这样一个竹文化浓厚的建筑,为整个竹艺村的建设和运营奠定了核心文化基础。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无论是这里举办的建筑、艺术相关分享沙龙,还是海外艺术家驻留项目、儿童艺术节,都能融入竹文化元素。每一场盛宴,都是竹文化的盛宴。


重庆远山有窑

破败的、面临淘汰的东西,同时也必是仅存的,不可多得的珍宝。


是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土窑,也是仅存的传统陶艺文化资源。是无法再支撑生活收入的被淘汰的手艺,也是这里超越其他民宿、景点的文化资本。这个重庆主城仅存的土窑,在村民老刘和设计师的眼里,就是这样截然不同的存在。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改造前与改造后的土窑

把一座土窑改造成能够做手工、喝咖啡、看风景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是这座已经跌落谷底的土窑的最后一搏,也是成功的一搏。


在这个并不发达的村子里,工人们的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设计师田琦为了实现他的构想,无数次让施工队推翻重做,还多次在现场用小木棍搭模型,给农家人讲课,因为他对自己的设计有信心,无论多困难,绝不将就。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土窑西侧的山石,成为了改造后“远山有窑”的入口点缀,打破了新建筑和自然环境的界限。东侧的室外为开放式露台,与山中的绿植融为一体。设计师仿佛做了一个香炉,而其中萦绕的“香”则是大自然本身,没有一丝一毫杂质。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远山有窑”内部这里的建材,大多数是老房子拆下来的松木、柏木,还有旧木材市场淘来的木地板和木梁,加上传统的红砖墙,旧中寻新,每一个细节都丰富了远山有窑的韵味。

写在最后

建筑确实能够给人以乡愁,但是这不等于把房子都造成这一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样子。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回忆,70后记忆中的家乡,和90后已经全然不同,这个问题怎是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能够解决的?

真正考虑到乡村核心文化元素并且提炼出来,结合新的建筑潮流或者生活方式、时代背景,不断为下一代人创造新的乡愁,才是乡村建筑升级的比较好的方式,问题只有一个——难。并且新事物的出现,必然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人们慢慢理解和接受,与其迎着风口做新设计,不如就按照“甲方”想要的样子做好了——这样的思维极大限制了我国乡村建筑的进化道路。

所幸,我国的建筑师们依然在探索,在挖掘。他们正如他们所想的一样,不仅拥有在乡下造一座房子的能力,更有着改变乡村生活、改变建筑传统和传承建筑文化,助力乡村复兴的能力。


这四个获亚洲建筑奖项的农村建筑,解决了农村建筑最纠结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