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笛”廣告刷屏背後:康恩貝上市14年首次虧損,研發投入僅為銷售推廣費的1

“媽媽咽口水都痛,怎麼辦呀?”“老婆快選金笛呀!”近日,這則複方魚腥草合劑廣告在濟南部分寫字樓電梯內刷屏。記者注意到,作為“金笛口服液”的生產商,知名藥企康恩貝(600572.SH)2019年遭遇了上市15年來的首次虧損,同時,康恩貝近年來銷售費用不斷增長,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重卻連續5年未超3%,重銷售輕研發的弊端不斷暴露。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黃壽賡


“金笛”廣告刷屏背後:康恩貝上市14年首次虧損,研發投入僅為銷售推廣費的1/20

去年虧損近3億

上市15年來業績首次“變臉”

公開資料顯示,康恩貝成立於1993年,2004年上市,實際控制人為公司董事長鬍季強。

目前,康恩貝為中國中藥十強,浙江製藥工業龍頭企業,主要產品涵蓋心腦血管疾病、泌尿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及抗感染等治療領域,“金笛口服液”“康恩貝牌腸炎寧”都是其“明星”產品。

擁有多款“明星”產品的康恩貝在今年1月底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億元至-2.9億元,同比下滑約125%至136%;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非淨利潤為-2.87億元至-3.77億元,同比下滑約138%至150%。

據瞭解,這是康恩貝上市15年來的首次虧損。對此,康恩貝表示,虧損原因主要為期內對收購貴州拜特公司所形成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7.7億元造成。

記者注意到,有關貴州拜特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主要涉及的產品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該產品是貴州拜特的核心產品,也是康恩貝銷售額最高的產品,曾在心血管疾病治療用藥市場中位居前列。

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實現銷售收入分別高達10.35億元和17.6億元,在總營收中佔比19.55%、25.93%。但在2019年三季度內,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8.94%,銷售收入同比下降6.22%。

事實上,不僅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康恩貝其他一些產品也有銷量下滑問題。2019年前三季度內,“康恩貝”腸炎寧系列銷售收入同比下降5.04%,“金艾康”牌漢防已甲素片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0.08%,“金笛”牌複方魚腥草合劑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9.87%。

銷售費用連年增長

學術推廣費花了近9億

在金笛口服液銷量下滑的同時,有關金笛口服液的廣告開始刷屏,使得金笛口服液在知名度上煥發“第二春”,但值得注意的是,廣告刷屏的背後是不斷增長的銷售費用,記者查詢康恩貝近年年報發現,其銷售費用一直處於高位。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康恩貝的銷售費分別為15.37億元、22.84億元、34.22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25.23%、43.14%、50.42%。

其中,2017年、2018年的銷售費用分別同比增長48.59%、49.84%。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末,康恩貝銷售費為26.95億元,佔營收比為49.97%。

據同花順數據庫申銀萬國二級行業統計,在67家相關中藥企業中,2018年,康恩貝的銷售費用排第13位,遠高於平均值32.67%。

如此高的銷售費用都用到了哪些方面呢,康恩貝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銷售費用出現一定幅度增長,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加大了對營銷團隊建設、市場網絡開發、終端促銷及品牌建設的力度,以及加大了對基層、民營醫院等市場網絡的開發及專業化學術推廣等投入。

2018年度,公司藥品醫療終端板塊開展推廣活動,共計約28萬餘場,覆蓋與會人員約110餘萬人次,發生學術推廣費用約7.89億元; 藥品零售終端板塊開展推廣活動共計約14.5萬場,覆蓋人數約60萬人次,發生學術推廣費用約0.93億元。

有分析認為,藥企銷售費整體較高,跟整個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有一定的關係,相同質量的藥品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多數得靠終端費用投入,但是高額銷售費不但影響新品研發,也會滋生醫療腐敗、藥價虛高等問題,更加重了醫藥市場的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研發投入常年偏低

僅為銷售費用1/20

正如分析所講,高銷售費用容易影響新品研發,這一點在康恩貝身上表現明顯。以2019年前三季度為例,其研發費用為1.29億元,雖同比增長15.18%,但佔營收比仍只有2.4%。實際上,其近5年來的研發費用佔營收比均未超過3%。

對比同行業其它企業,醫藥龍頭恆瑞醫藥,每年研發費穩定在15%,與一些新晉藥企對比的話則更加明顯,如科創板上市的微芯生物,這一比例已達56%。同花順數據顯示,康恩貝2018年2.7%的研發費佔營收比,僅排在293家上市藥企的第216名。

將研發投入與銷售費用對比來看,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51億元、1.83億元、1.29億元,分別為同期銷售費用的6.62%、5.36%、4.77%。

有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末,康恩貝各類在研項目108項,其中化學藥63項,包括仿製藥52項,創新藥11項; 中藥24項,包括創新中藥2項。項目進度方面,2018年,公司6個品種通過審評獲得批件,7個品種進入審評階段。2018年年報披露的六個主要研發項目,目前均處於研究階段,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因重銷售輕研發,去年6月康恩貝還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2016年-2018年,康恩貝的營業成本佔營業收入比例大幅下降,分別為52.03%、27.37%、22.89%。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例卻大幅增長,分別為25.53%、43.14%、50.42%。尤其是2018年,銷售費用達到34.22億元,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也比5年前14.23億元銷售費用,上漲近20億元。

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上述銷售費用主要項目的核算內容明細、對應金額及費用確認依據等,分析各項銷售費用支出的合理性。

頻繁併購擴張

去年曾涉足“工業大麻”

記者注意到,在重銷售輕研發,業績存隱憂的情況下,康恩貝併購頻繁,2019年,康恩貝還涉足了當時風頭正勁的工業大麻。

去年1月,康恩貝宣佈全資子公司雲南希陶綠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加工大麻花葉項目申請批覆;3月,康恩貝公告稱公司設立工業大麻事業部;10月,浙江康麻日化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胡季強之子胡北任康麻日化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康恩貝董事長鬍季強曾表示,將發揮公司幾十年在植物藥全產業鏈深耕的優勢,紮紮實實把工業大麻當成大產業來做,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

根據康恩貝的計劃,在獲批取得工業大麻加工許可證後,即可根據客戶的訂單數量和品質要求進行工業大麻花葉的加工生產,未來以提取生產大麻二酚(CBD)晶體和全譜油等產品為主,根據現在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情況,有關產品將主要用於出口。

由於佈局工業大麻,康恩貝股價曾一度走高,2019年2-4月間,康恩貝股價最高漲至11.13元每股。但隨著工業大麻降溫,康恩貝的工業大麻項目如何盈利成為未知。

據瞭解,目前CBD的價格尤其是晶體價格變化較大,呈現下降態勢。2020年1月,美國CBD晶體純品均價1624美元每公斤,最低價到了1100美元每公斤; 全譜油均價約為1791美元每公斤,廣譜油均價約為2858美元每公斤,無THC的餾分油均價約為3120美元每公斤,與2019年5月相比下降幅度都很大。

2月29日,在證券時報“2020春季工業大麻產業論壇(線上)”中,康恩貝集團分管工業大麻產業副總裁陳嶽忠表示,康恩貝未來或通過開發高端產品來應對普通CBD產品價格下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