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保險公司倒閉了,健康險會受很大影響,為什麼大家還是敢買小公司的產品?

昌於森


你好

首先,回答關於“小公司”。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註冊資本金必須是2億元,且是實繳貨幣,就是不能用其他資產折算的資本。所以再“小”的保險公司其實都不算小。

其次,回答關於“倒閉”。保險法還規定,保險公司一般情況下不得解散。

最後,真的經營不善,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破產的,那麼所有的保險合同必須轉讓給其他有資質的保險公司才能做清算,沒有談攏轉讓的,銀保監會出面指定接手的保險公司。總而言之,就是為了保證保險客戶的保障利益不受損失。

所以不用擔心承保的保單,會因為保險公司出狀況而受到保障的損失

另外,所有的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都可以通過銀保監會官網查詢到備案信息。不放心可以在投保前查一下以防萬一!

關注我,一起探討保險[呲牙]






呼保義Leo


一、保險公司其實都不小。

很多保險公司的名稱,可能大家都沒有聽過,這也不奇怪。


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佈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在大陸經營的保險公司,保險集團控股公司12家,人身險公司96家,財產險公司89家。


這其中既有大家熟知的老七家:國壽、平安、人保、太保、太平、新華、泰康;也包括一些新型的百年人壽、信美相互、華貴人壽等公司。


老七家,因為成立時間較長,線下分支機構廣,代理人隊伍眾多,廣告投入曝光機會多,很多人都聽說過。其餘的保險公司沒有聽說過,其實也很正常。


但即使這些你沒有聽說過的保險公司,其實都不小。這裡給大家從股東背景和成立門檻兩個角度分析一下:


(一)股東背景

股東背景,我先給大家舉幾個小眾合資公司股東背景的例子:

工銀安盛: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五礦集團和法國安盛的合資,後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

光大永明人壽:中國光大集團和加拿大永明金融,後者創建於1865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之一;

瑞泰人壽:中國國電集團和英國耆衛保險集團的合資,後者成立於南非,業務遍佈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保險公司,內有大央企、大銀行站臺,外有一流的國際保險公司做外援,公司硬實力都是槓桿的。


再來看看,這些年誕生的一些新型保險公司,他們的股東也都很厲害。

眾安保險:三大股東分別是阿里、騰訊、平安

信美相互:大股東是阿里

華貴人壽:大股東是茅臺


(二)成立門檻

金融機構銷售金融產品都是需要金融牌照的,保險也不例外。而保險牌照在大陸其實是非常珍貴的牌照,想拿到都非常難。


《保險法》第68條和第69條,對保險公司的成立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除去基本的股東背景、實力及相關人員的資質要求外,可以重點看看畫紅線框處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2億元;


而且,這個註冊資本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簡而言之,註冊資本出資的形式只能是貨幣,不能是土地使用權及知識產權等其他權利;


此外,與一般公司不同,保險公司股東的出資,不能採用分期的方式,只能一次性完成出資。


最後,即使你有2億的實際貨幣資本,也很難註冊成功,現實情況下,你沒有個10億以上的硬實力,肯定是不行的。這裡給大家舉例,幾家最新成立不久的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情況:

華貴人壽:註冊資本10億

國寶人壽:註冊資本15億

國富人壽:註冊資本15億

…….

因此,所有的保險公司其實都不小,小隻是相對的。



二、保險公司破產都很難

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說明一下具體的原因:

(一)資金運用

你交的保費,保險公司收取後,對這部分資金並不能為所欲為。在資金運用監管方面,需要按照保險法的規定,滿足穩健,遵循安全性原則。

而具體到實處,監管也制定了《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對保險資產的分類、品種以及相關比例等進行明確的比例限制。

確保保險資金的運用足夠安全。


(二)償付能力監管

先簡單科普一下償付能力的概念,按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中的定義,就是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顯然償付能力越高,保險公司無法支付理賠金的概率更小。

償付能力也一直是監管檢測的紅線。償付能力詳細的內容,後面我再寫文章介紹吧。

我國現行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俗稱償二代,是在2016年開始實施的。這套標準不僅與國際接軌,而且關鍵指標更是超越了歐美現行的標準,而且這套監管規則還在不斷完善,償二代二期工程已經處於研究階段。

按照制度的要求,保險公司每季度需要報送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每年需要報送一次償付能力報告的審計報告及經獨立第三方機構審核的壓力測試報告。

確保保險公司在未來一年內99.5%的概率不會破產。


(三)再保險制度

不僅我們普通消費者需要保險,保險公司也需要保險,保險公司的保險,就需要再保險公司提供了。

按照保險法第103條規定:

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

實際實務中,各家保險公司也都會尋找再保險公司對業務進行再保安排,把一部分保費分給再保公司,出現理賠後,大家一起分攤一些。

很多時候一筆大的業務背後,都會有好幾家再保險公司在共同分攤。


(四)保險保障基金制度

保險保障基金堪稱保險行業的最後一道風險防線

按照保險法第100條的規定,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都要拿出一小部分保費上繳到保險保障基金。

這部分錢,交由專門的公司運作管理,一旦有哪家公司出現風險,可以就可以用來救急。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30日,保險保障基金餘額高達1424.25億元。這錢包的厚度,還是槓桿的。


因此,從上面四點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現有監管政策體系下,無論大保險公司還是小保險公司破產的風險極小。


三、萬一破產了,也有人兜底


退一萬步講,在各種監管和規定之下,保險公司仍然沒辦法經營的話,你購買的保單的利益,也會得到完全的保障,因為:


(一)保險保障基金會出手

上面在保險保障基金制度裡,我已經說過了它的作用。這裡就直接舉例,保險歷史上保險保障基金出手的實際例子。

自保險保障基金2008年成立以來,其已經先後出手救助過三家保險公司,第一次幫了把當時深受利差損影響的新華、第二次是中華保險、第三次就是最近的安邦保險(現在改名成了大家保險)。

大家再看看上面三家保險公司現在的經營情況,個個都經營的好好的,那些買過該保險公司產品的客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二)有其他保險公司接盤

即便未來,保險公司真的經營不下去,出現破產清算的情況(目前還未出現過),也會有其他有資質的保險公司接手,保險客戶的利益,依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這一點在《保險法》裡有明確的規定:

《保險法》第八十九條: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

《保險法》第九十二條:

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並且轉讓時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如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因此,即使你眼中的小保險公司真的破產了,你擁有的保單依然不會受到影響。


保險公司無大小之分,只有相對的大小;

大小保險公司的服務都不差;

保險公司都非常難破產,即使破產了,你的保單依然很安全。


最後,買保險,我們應該挑的是保險產品,而不是保險公司。



龍哥保


安邦保險重組,2019年7月,大家保險正式成立。之前買了安邦保險的客戶,受到什麼影響了?

《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可以破產、重組,前提是一定要有公司去接手之前的這些保單。這是法律對保單持有人的保護。客戶的保證權益是不受影響的。受影響的是分紅類的保單,這些保單收益,本來就是不確定的,所以保險公司破產重組,必然影響到這些保單的收益,導致現金價值降低。

現在內地對保險的認可,很多時候是看代理人。只要信任,不管代理人代理哪家公司的產品,都會去買。另外小的保險公司機制比較靈活,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快,更容易滿足市場的需求;也可能為更快地佔領市場,而有些比較激進的做法。

大的保險公司也有大的優勢,主要是運營穩健,讓客戶放心。保險畢竟是個長期的、甚至是終身的產品,只有穩健的盈利,客戶才能獲得保單最大的收益。


護你三生三世


對於小保險公司靠不靠譜,推薦一篇文章《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作者:李元霸這篇文章裡面將保險公司的監管、運行機制講的特詳細,建議花點時間好好看看。

17年我自己在給自己及家人配置保險就是受這篇文章的影響,最後選的小而美的產品,結果到了18年,安邦保險因為吳老闆作被保監會接管,當時收穫了不少“大公司”代理人的問候。

可是,讓他們失望了,安邦保險最後改名為大家保險。我的保單沒有因為安邦被接管而失效,反而是在被接管初期就收到安邦保險的短信,告知保單效益不受影響,無須擔心等等。

所以在買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的大小真的不是你選擇一個產品的關鍵因素,產品才是。

哦,對了,中國自從恢復保險業務後,被接管的公司共三家:一次是為了新華保險,另一次是為了中華保險。而最近一次是安邦保險(現在改名為大家保險),目前這三家公司也恢復了正常經營。新華保險甚至在被接管後成功上市,成為現在A股僅有的四家上市保險公司之一。其餘三家為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平洋。


果子裡在路上


從專業的角度看,我認為,還是歸於客戶對保險不瞭解。客戶在不懂之前,喜歡用相同的保額比較,哪家便宜,我買哪家。殊不知,只有買錯 絕不會賣錯。比如,小公司償付率100%,大公司償付率259%,什麼意思,一旦因突發門事件,大家全部都來理賠,百分百那家公司一定倒閉,因為錢賠完了,沒了嘛。而另一家百分百陪完,還剩下1.59個公司,您說您願意買哪家?另外,小公司因為價格便宜,明知道賣的越多,後期理賠會更多,豈不死的更快。不急,它的條款只要多設幾個條件,很多人就不能理賠。但這些一般客戶是很難察覺的。當然還有很多大公司為客戶提供的額外醫療服務。所以,找一家大公司,找一個真誠可靠的保險代理人顯得尤為重要! 太平洋保險公司今年來,圍繞客戶權益撤巨資搭建的太保藍本醫療服務平臺,就很棒,(這是除保單以外的權益)全方位解決客戶問題。有機會可以瞭解下。[呲牙][玫瑰][玫瑰]


大愛應如是


你是“大公司”的代理人,遇到pk了?輸了?想不明白?不要怪老蔥說一句大實話,因為你的客戶比你更專業,更瞭解市場動向,更瞭解保險公司的安全機制。而你這個問題一問出來就知道你沒有去了解市場的資訊,銀保監會對“安邦”完成了接管,1.5萬億完成兌付的新聞才剛剛過去沒多久呢。百度一下?

邏輯、道理與法律很多位同行已經說過,我就不講了,我講的是客戶認知的時代差異性:

1、時間回到30年前,你問客戶要不要買保險,客戶會問你保險是什麼,保險櫃嗎?

2、時間回到20年前,你問客戶要不要買保險,客戶會告知你,我已經買了某壽,某安;

3、時間回到現在,你問客戶要不要買保險,客戶會告訴你我已經配置了xx公司的健康險、意外險多少保額。;

4、以前客戶會說我只要大公司;

5、現在客戶會說幫我配置性價比高的,公司不要緊,價格與保障要全面,醫療部分不要有免賠額數額上的漏洞;

6、以前客戶說保險條款是“天書”;

7、現在客戶說你把計劃書跟條款發給我,我自己看就可以了。

歷史發展說明客戶對保險的認知在快速提升,客戶已經知道自己的有更多的選擇的時候,而你卻還停留在保險公司大小、倒閉這種陳舊的認知上。但不能怪你,只能說保險公司不負責任洗腦式腦部大保健培訓體系把很多代理人教育成這樣,很多人不願意醒過來。

所以總結,為什麼?因為客戶比你專業。別不接受這個現實,因為現實要麼逼著你前進,要麼逼著你轉行,就這麼簡單的道理。[捂臉][捂臉]


老蔥的識險視角


我理解這裡面有幾點擔憂:1.保險公司小,沒聽過。2.沒聽過的保險公司,如果倒閉了,理賠受影響嗎?

因為不只是小公司,大公司也有瀕臨破產又起死回生的,因為這裡的銀保監會的監管和支持。

1.《保險法》規定,人壽險保險公司不允許倒閉。詳見下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在銀保監會的統一監管之下,監管機制詳見下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3.截止2018年末原保費收入排名(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前20名的排名情況,有知名大公司,也有少有聽過的比如君康人壽、前海人壽、天安人壽等。

4.從保險公司的服務來看,銀保監會對各家公司的保險服務有評定標準。見下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截止2018年末,根據以上標準,評定的結果,A和B級列舉如下(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析:A級公司分為三個部分:AAA空缺,AA三家,其中的交銀康聯人壽,不知道大家聽過否,A級除了泰康和平安吱歪,還有恆大人壽和中銀三星人壽,也不是所謂的“大公司”

分析:B級榜單中,綠色部分是所謂的“大公司”,紅色的部分,大部分是大家沒聽過的,信泰、天安、中荷等等。這些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沒辦法界定。

5.舉兩個例子,保險公司瀕臨破產被拯救回來的案例。


第一個案例:新華人壽。2006年新華人壽的償付率僅剛剛超過60%。因當時的新華人壽董事長關國亮挪用鉅額公司資金。

2007年5月,保監會首次動用保險保障基金接管新華人壽,持股數約為4.5億股,佔新華人壽股權的38.815%,位居第一大股東。 2009年11月,保險保障基金公司宣佈,將把新華人壽38.815%的股權整體轉讓給中央匯金公司。 此次交易中,新華人壽每股8.7元,比保險保障基金接手時的每股5.99元,高出了2.71元,整個交易對價約為40億元。以此計算,保險保障基金在本次交易中盈利12.5億元,還小賺了一筆。 自此,中國第一家面臨“破產”的保險公司被國家保監會完美的拯救回來! 而新華保險也在保金退出後,於2011年成功上市,成為現在A股的四大上市保險公司之一。

這個期間,新華的保險業務依然在賣,持新華保險合同的客戶依然可以理賠,這其中受到影響的是分紅險中分紅的部分,不理想。

第二個例子:安邦人壽變成了大家集團

2018年2月23日,原中國保監會依法對安邦保險集團實施接管,開啟了這家2萬億體量保險集團的重組,目前中國銀保監會對其接管期已延長至2020年2月22日。 安邦保險集團及旗下子公司的A股公開持股24只,合計持有股數達到179.78億股,持股市值約達到1967.01億元,持股主體包括安邦人壽、安邦財險、安邦保險集團、和諧健康保險、安邦資管等多個公司。

2020年2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依法結束對安邦集團的接管。
這是一家集團公司,體量龐大。在接管期間及接管後,持安邦人壽合同的客戶偶,由大家保險集團接受,理賠不受影響。

綜上,不管保險公司大小,在《保險法》的支持下,在銀保監會監管之下,人壽壽險業務的保單不會因保險公司“倒閉”而受到影響。所以,請放心地購買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至於保險公司運營等情況,交給監管結構即可。

祝開心快樂!



夏天之質保人生


投保時,選擇大品牌或無品牌,在於你自己想在大樹下乘涼,還是在小樹下乘涼?你覺得大樹可依,還是小草可靠?

產品,每個產品都有它獨特的優勢,便宜一定有它的理由,比如航空意外保險,保100萬來回 七天行程,只需要1元錢,還有10萬醫療費。

為什麼呀?因為出險機率小,擬定保費自然就低

保費高,一定是發生率高,理賠率高

產品都是由保監審核的,不可能說大公司就貴,小公司就便宜,肯定是某些點是你不懂得看的,你就相信監督機構吧 他們都是國家的。

至於是否倒閉?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經營不善,由國家收購,由其他保險公司接管。

假如,你是買一個億的保單,你買小公司,就不太匹配哦,出險 賠死人家哦。

大品牌,公司不敢欺負你,為什麼?品牌價值高,誰敢與你計較?當然不至於要發生糾紛,誠信原則。

哎,自己看著辦 ……


馨媛日誌


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保險公司倒閉風險小。

雖然說只有壽險公司不能隨意倒閉,健康險公司並不在此列。

但是,所有保險公司都受到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經營風險相對較低。

而且還有保險保障基金,針對保險公司保障的問題,補償投保人的權益。保險保障基金的保障,並不限於人壽保險,健康險也同樣在保障之列。如果保險公司倒閉,保險保障基金會給予投保人補償。

所以,總體來說,保險公司不同於一般商業公司,其經營風險相對來說並不大。

第二、健康險大多是短期險。

我們平時說的健康險,大多是短期險。雖然重疾險實際上也屬於健康險。但是因為很多重疾險的主險都是壽險。即便有的重疾險是單獨的主險,但是也帶有壽險功能,所以普遍傾向於重疾險是歸為壽險的監管和法規範疇的。

另外常見的健康險就是醫療險。醫療險大多是短期險,就算有的長期險,最多也就是6年。短期險即便保險公司倒閉,一年幾百塊的保費損失也不大。

第三、保險公司成立有嚴格的要求。

保險公司不同於其它公司,要成立一個保險公司,有最低註冊資本要求,而且必須是實繳資本。當償付率不達標的時候,就必須要注資。所以,除非是難以預料的大範圍病情報銷,否則是不太可能因為賠付導致保險公司破產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保險公司規模的大小本身並不太重要,反倒是小公司出了問題,更容易救助。如果是平安這樣的超級公司出了問題,由於涉及的面廣、資金巨大,反而會增加救助難度。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如果是醫療險,我會更傾向於網點全面的大公司,如果是重疾險產品,我會更傾向於性價比更高的中型公司。


老萌有個存錢罐


有兩個主要因素吧,一個是經濟成本,一個是風險保障。

關於經濟成本,小公司一般可以給到的同等保額下的保費會便宜些,特別是有些小保險公司採用線上銷售,價格會更便宜。保費便宜會吸引一部分消費者選擇。那為何小保險公司可以提供更便宜的保險呢?大公司不是有規模效應嗎?主要原因在於,保險行業還是以代理人地推作為主要銷售模式,規模化效應不顯著,且大公司在營銷投入等固定成本上投入巨大,而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這給小保險公司有利可圖的機會。

另外就是風險保障了,保險本來就是一份保障,而提供保障的公司卻倒閉了,無法提供保障了,那還提什麼保險?這可能是你的擔憂。但是所有保險公司都由保監會統一管理,保監會是不允許保險公司破產的,這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和保險提供的服務價值相違背,因此,若是小保險公司無法經營下去,會由大保險公司進行接管,提供後續服務,這給到了消費者相應的保障。

以上也解釋了為何小保險公司仍能繼續經營,主要還是由於經濟效應帶來的機會,風險保障這一塊,大多應該是其銷售人員成交前會用的話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