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盲人 以“聲”戰疫

她是盲人 以“聲”戰疫

卜彎

庚子年春節,在闔家團圓的時候,武漢突發新冠肺炎病毒,瘟疫的特徵是“人傳人”,瘟疫侵吞著中華兒女的生命,武漢告急,上海告急,浙江告急,江蘇告急,全國告急。一場抗擊病疫,阻止疫情發展的人民戰爭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迅速在全國打響了。


她是盲人 以“聲”戰疫

地鐵停運,航空停飛了,對外所有的通道封了。為了抗疫,人們在家裡不出門。街道開始保護起來,社區也要進行隔離,家家戶戶閉門不出,大街小巷空無一人,絕不能讓這個要命的病毒傳播出去。

城,可以封;路,可以堵;門,可以不出;年,可以不拜;唯獨那份情和愛、溫和暖不能丟,人與人可以隔開,但愛不能隔。我所在江蘇蘇州城的學生們已經奔上了馳援武漢的飛機。她每天堅持聽收音機,收“看”電視節目,疫情一天一天的趨與嚴重,志願者們也開始行動了,他們投入到社區、街道抗擊“疫”情的一線中去了。


她是盲人 以“聲”戰疫

一場抗疫的人民戰爭拉開了帷幕。志願者都上了前線了,此時此刻我一個盲人只能宅在家裡,宅在家裡也是貢獻,這也是我唯一選擇,面對這麼大的病毒戰役,在蘇州干將路的某幹休所裡的高巍,她是一位盲人能做什麼呢?收音機、電視裡一再號召不出門也是戰“疫”,宅在家裡只能是“看”電視的滾動新聞。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無數遍,看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看。時間就這樣到了元宵節。中央電視臺2020年元宵特別節目開始了,她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主持人說是這是一場沒有觀眾的晚會,這是一場特殊的晚會。幾位著名影星和節目主持人共同表演詩朗誦《相信》,她聽到濮存昕那飽含深情而厚重的朗誦聲,聽完這個朗誦,她流淚了,節目結束後,她又回放了一次,把《相信》的朗誦一連聽了十多遍。濮存昕曾經是電視劇《推拿》的主演,她還知道濮存昕的腿不是太好,也算是個殘疾人了。


她是盲人 以“聲”戰疫

在這個戰疫的非常時期,家成了我們最後保壘的時候,她呆在家裡,她安全了,可是還有那麼多人在與死神賽跑搶時間。濮存昕是演員,他演過盲人,她是盲人,他是殘疾人,她也是殘疾人,他能用特殊的方法為戰役作貢獻,她也能。她雖不是著名影星,但她的朗誦也曾經獲得過蘇州市心靈朗誦比賽的第一名,那是一次高手雲集的比賽啊,是與健全人一起比的啊,還有自己也曾到中央電視臺半邊天表演過一臺殘疾人話劇,八千字臺詞畫外音都是自己背出來啊。連當時的導演安康也不相信我是個盲人。雖是草根,幾年來,在蘇州進社區、進工廠、進學校為大家進行勵志演講,還被寫成了電影文學劇本登上了《電影文學》雜誌。

她不能就這樣閒著,也要為戰疫有多大力出多大力。眼睛看不見,還有聲音,她要用聲音傳誦對生命的尊重,傳誦人民戰疫的精神奉獻。

她立即與蘇州圖書館的負責盲人閱讀的老師聯繫,願意用自己的聲音為戰疫做點事,圖書館的老師早就有這種想法,可是由於疫情,無法把我接到圖書館,她說,她把朗誦的稿子配上音樂直接發給圖書館的朗誦平臺上。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杯,一拍即合。


她是盲人 以“聲”戰疫

因為是盲人,她要把每首需要朗誦的內容預先在手機播放,反覆的聽,聽十遍,五十遍,一百遍……為充分體現詩歌的情感,有些詩我聽幾百遍才能發揮出來,才能讓人感動。經過一天一夜的背誦第一首《我的長江沒有戴口罩》:我的長江還波濤連著波濤/它知道許多東西都不能斬斷/譬如根、血液/天空的雲朵/都是不能斬斷的/斬斷了還會匯聚/你看山尖之上的雲朵/分散了是不是又拼死拼命團聚/這世界從哪裡來又回哪裡去/……波濤連著波濤,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哪裡痛了/我們也會痛。

圖書館放出去後,影響了許許多多的人,他們更充滿了信心,他們更加有了鬥志。有一位聽眾留言,盲人也參與到“戰疫”了,我們明眼人就更沒有說的了。

聽到這些表揚我的話,她更加有信心了,她要朗誦更多的作品抗疫。病毒是人傳人,但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可人撐人,人支撐人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抵擋的。於是,她請志願者寫抗疫的《與“瘟設”賽跑》的詩,寫完通過手機發給我,她仔細的聽,認真的背,一遍、十遍、一百遍、三百遍……武漢突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瘟疫向全國傳播/地鐵停運,航空停飛/對外所有的通道封了/絕不能讓這要命的病毒傳播出去/愛和溫暖/在愛心人士中默默傳遞/在長江兩岸靜靜地流淌/他們一個接著一個的捐贈/匯聚成了奔騰著愛的海洋/大年初二為組織口罩而呼籲/消毒液還需要嗎/此時此刻/這是最美聲音/這是愛的強音/這是對生命珍重/他們雖不能像醫生護士那樣/同胞同袍的十四億中華兒女/願祖國大地早日康復、安康/為打敗“瘟疫”捐贈/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捐給誰/不知道/為了誰……/滾燙的心/溫暖的心/熱情的手/愛心捐贈的速度超過瘟疫傳播的速度他們與瘟疫賽跑/一切的一切/必須搶在瘟疫前把瘟疫阻止/一位老闆兒子看到爸爸的捐贈/給爸爸一個大拇指後 說/爸爸好樣的 我為你驕傲 為你自豪這就是人道 博愛 奉獻的力量。


她是盲人 以“聲”戰疫

揹著這首詩,她激動了,她流淚了。她連夜懷著澎湃的心情背下這首詩,並且配上音樂,發送出去。朋友圈內也紛紛地轉發了,一個個點贊讓我興奮,她清楚,這種點贊不是對我朗誦水平高低的點贊,而是對抗瘟疫精神的點贊,是對眾志誠成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點贊。閱讀量迅速上升,不管怎樣,她能用聲音為抗疫做點事,心裡美滋滋。

有人發來的評論,說是聽了朗誦精神振奮了,有人說,聽到了盲人朗誦抗擊疫情的詩歌,找到自己抗瘟疫的位置,他們去為社區、街道當志願者,他們可以呆在家裡為阻止疫情作貢獻……

她興奮,她驕傲,一個人能為社會做事,那是最大的幸福,那是最大的點贊,也是人生的價值所在。其實人與人並不是殘疾不殘疾,而應該是看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史鐵生用手中筆喚起了生命光彩,張海迪在輪椅上塑造了一代光輝,他們是偉大的。

“叮咚”,手機響了,志願者又發來了一首《這個時候,我們更有所作為》的詩。她打開手機,立即開始了反覆的聆聽,開始背誦,她開始為抗擊瘟疫鼓與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