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盲人 以“声”战疫

她是盲人 以“声”战疫

卜弯

庚子年春节,在阖家团圆的时候,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病毒,瘟疫的特征是“人传人”,瘟疫侵吞着中华儿女的生命,武汉告急,上海告急,浙江告急,江苏告急,全国告急。一场抗击病疫,阻止疫情发展的人民战争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迅速在全国打响了。


她是盲人 以“声”战疫

地铁停运,航空停飞了,对外所有的通道封了。为了抗疫,人们在家里不出门。街道开始保护起来,社区也要进行隔离,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大街小巷空无一人,绝不能让这个要命的病毒传播出去。

城,可以封;路,可以堵;门,可以不出;年,可以不拜;唯独那份情和爱、温和暖不能丢,人与人可以隔开,但爱不能隔。我所在江苏苏州城的学生们已经奔上了驰援武汉的飞机。她每天坚持听收音机,收“看”电视节目,疫情一天一天的趋与严重,志愿者们也开始行动了,他们投入到社区、街道抗击“疫”情的一线中去了。


她是盲人 以“声”战疫

一场抗疫的人民战争拉开了帷幕。志愿者都上了前线了,此时此刻我一个盲人只能宅在家里,宅在家里也是贡献,这也是我唯一选择,面对这么大的病毒战役,在苏州干将路的某干休所里的高巍,她是一位盲人能做什么呢?收音机、电视里一再号召不出门也是战“疫”,宅在家里只能是“看”电视的滚动新闻。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无数遍,看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看。时间就这样到了元宵节。中央电视台2020年元宵特别节目开始了,她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主持人说是这是一场没有观众的晚会,这是一场特殊的晚会。几位著名影星和节目主持人共同表演诗朗诵《相信》,她听到濮存昕那饱含深情而厚重的朗诵声,听完这个朗诵,她流泪了,节目结束后,她又回放了一次,把《相信》的朗诵一连听了十多遍。濮存昕曾经是电视剧《推拿》的主演,她还知道濮存昕的腿不是太好,也算是个残疾人了。


她是盲人 以“声”战疫

在这个战疫的非常时期,家成了我们最后保垒的时候,她呆在家里,她安全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人在与死神赛跑抢时间。濮存昕是演员,他演过盲人,她是盲人,他是残疾人,她也是残疾人,他能用特殊的方法为战役作贡献,她也能。她虽不是著名影星,但她的朗诵也曾经获得过苏州市心灵朗诵比赛的第一名,那是一次高手云集的比赛啊,是与健全人一起比的啊,还有自己也曾到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表演过一台残疾人话剧,八千字台词画外音都是自己背出来啊。连当时的导演安康也不相信我是个盲人。虽是草根,几年来,在苏州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为大家进行励志演讲,还被写成了电影文学剧本登上了《电影文学》杂志。

她不能就这样闲着,也要为战疫有多大力出多大力。眼睛看不见,还有声音,她要用声音传诵对生命的尊重,传诵人民战疫的精神奉献。

她立即与苏州图书馆的负责盲人阅读的老师联系,愿意用自己的声音为战疫做点事,图书馆的老师早就有这种想法,可是由于疫情,无法把我接到图书馆,她说,她把朗诵的稿子配上音乐直接发给图书馆的朗诵平台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杯,一拍即合。


她是盲人 以“声”战疫

因为是盲人,她要把每首需要朗诵的内容预先在手机播放,反复的听,听十遍,五十遍,一百遍……为充分体现诗歌的情感,有些诗我听几百遍才能发挥出来,才能让人感动。经过一天一夜的背诵第一首《我的长江没有戴口罩》:我的长江还波涛连着波涛/它知道许多东西都不能斩断/譬如根、血液/天空的云朵/都是不能斩断的/斩断了还会汇聚/你看山尖之上的云朵/分散了是不是又拼死拼命团聚/这世界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波涛连着波涛,我们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哪里痛了/我们也会痛。

图书馆放出去后,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更充满了信心,他们更加有了斗志。有一位听众留言,盲人也参与到“战疫”了,我们明眼人就更没有说的了。

听到这些表扬我的话,她更加有信心了,她要朗诵更多的作品抗疫。病毒是人传人,但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可人撑人,人支撑人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抵挡的。于是,她请志愿者写抗疫的《与“瘟设”赛跑》的诗,写完通过手机发给我,她仔细的听,认真的背,一遍、十遍、一百遍、三百遍……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瘟疫向全国传播/地铁停运,航空停飞/对外所有的通道封了/绝不能让这要命的病毒传播出去/爱和温暖/在爱心人士中默默传递/在长江两岸静静地流淌/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的捐赠/汇聚成了奔腾着爱的海洋/大年初二为组织口罩而呼吁/消毒液还需要吗/此时此刻/这是最美声音/这是爱的强音/这是对生命珍重/他们虽不能像医生护士那样/同胞同袍的十四亿中华儿女/愿祖国大地早日康复、安康/为打败“瘟疫”捐赠/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捐给谁/不知道/为了谁……/滚烫的心/温暖的心/热情的手/爱心捐赠的速度超过瘟疫传播的速度他们与瘟疫赛跑/一切的一切/必须抢在瘟疫前把瘟疫阻止/一位老板儿子看到爸爸的捐赠/给爸爸一个大拇指后 说/爸爸好样的 我为你骄傲 为你自豪这就是人道 博爱 奉献的力量。


她是盲人 以“声”战疫

背着这首诗,她激动了,她流泪了。她连夜怀着澎湃的心情背下这首诗,并且配上音乐,发送出去。朋友圈内也纷纷地转发了,一个个点赞让我兴奋,她清楚,这种点赞不是对我朗诵水平高低的点赞,而是对抗瘟疫精神的点赞,是对众志诚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点赞。阅读量迅速上升,不管怎样,她能用声音为抗疫做点事,心里美滋滋。

有人发来的评论,说是听了朗诵精神振奋了,有人说,听到了盲人朗诵抗击疫情的诗歌,找到自己抗瘟疫的位置,他们去为社区、街道当志愿者,他们可以呆在家里为阻止疫情作贡献……

她兴奋,她骄傲,一个人能为社会做事,那是最大的幸福,那是最大的点赞,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其实人与人并不是残疾不残疾,而应该是看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史铁生用手中笔唤起了生命光彩,张海迪在轮椅上塑造了一代光辉,他们是伟大的。

“叮咚”,手机响了,志愿者又发来了一首《这个时候,我们更有所作为》的诗。她打开手机,立即开始了反复的聆听,开始背诵,她开始为抗击瘟疫鼓与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