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你焦虑过吗?或者,你正在为什么事而焦虑吗?《奇葩说》里有期节目中,一位选手称罗振宇老师是做“知识付费”的,罗老师面有愠色地回复那位选手:“

你凭什么说我贩卖焦虑啊,人人都有的东西,我卖给谁呀?”

这句辩解无论在听众心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结果,都透露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似乎是一个人人焦虑的时代

人们各有各的焦虑:因为生活得不够精致而焦虑,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感到焦虑,或者因为刚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焦虑。单身的可能因为迟迟遇不到意中人而焦虑,已婚的也许因为养育孩子而焦虑。

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也可以用在这里,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也就会有千千万万种焦虑

也许焦虑的存在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化解它,从而走出焦虑。

有这样一本书,以“创新”为主题,以“跨界”为重要特征,从

五个全新的角度,阐述如何积极应对焦虑,这本书的名字是《创新化生存》


《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一、既然焦虑无处不在,什么才是“解药”

当今时代最大的焦虑恐怕来自于不确定性。

《创新化生存》的开篇作者王可越讲了一个火鸡的故事。饲养场的一只火鸡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无论是晴天雨天,还是冷热天,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任何情况下,主人都会在上午9点前来喂食。可就在圣诞节前一天的9点,主人没有给它喂食,而是将它杀了做菜。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思考当今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的事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也越来越高,我们之前长期观察掌握的规律随时有可能崩塌。

当类似“火鸡”这样的意外变成常态,并且随时制造颠覆性的影响,那么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无论是在商业、职业或学习领域,新的发明和思想瞬间有可能颠覆旧有的秩序和经验,我们已身处变化中,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高速变化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只有创新者才能生存,因为只有创新者才能不断应对新问题,产生新的解决办法,用行动去应对不确定事件的发生

《创新化生存》告诉我们:在创新的逻辑下解决焦虑,最好的方式是尝试和行动。这是一整套积极的人生哲学,只有它能够拯救当下无意义的生活。

提升创新力,实现创新化生存需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它们各具内涵,又彼此连接,密不可分又各自独立。


《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二、提升创新力的五个方面

01反思: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你或你身边的人曾有过这样的行为吗?买了很多书籍,但却没全部读完看,甚至很多还没有打开包装就被扔在一个角落;办了健身卡,但却很少去健身,那张卡最后沦为了洗澡卡;买了很多衣服,但总有一些始终挂在衣柜里从未穿上过身。

我们通常是在消费某种幻想,而不是内容和服务本身。无论是书籍还是健身卡,或者是衣服鞋帽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幻象的载体。

前几天,我在复盘去年的计划实施情况时惊讶地发现:我竟然零零散散地买了不少微课,这些课程涵盖了写作、美术、运动和自我提升等内容,花去的费用超过了一万元,而我在购买课程后,实际真正去学习的并没有多少。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后我得出:我并不真正清楚我到底需要提高的是哪方面的能力。所以,每当我看到一个课程推荐,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很需要,于是冲动买下,可购买后,我迟迟没有开始学习,但却在过一段时间后,在心里产生了“我已经学习过了”的满足感。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的生活建立在“我需要”的幻想之上。我们买了书即使没有打开包装,在我们心里也认为已经读过了;我们办了健身卡,其实我们没有坚持去几次,但心里却认为我们已经健身过了。很多的行为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而并没有真实的发生。

当出现这样现象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反思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需求,也许当你找到答案的时候,你就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了

哲学家伏尔泰说过:判断一个人,用他的问题而不是答案。如他所说,在复杂的世界里提出一个好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磨练的优秀技能。

人们有多渴望未来,就有多惧怕未来的种种可能和不确定性。唯有不断自我审视、多提问题,多去质疑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揭示和讨论真问题,调整生活与工作目标,才能更有信心去应对。


《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02感受:看见的越多,偏见越少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和母亲宋倩之间的相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乔英子在河边喊出“我就是想要逃离你”的场景,不知让多少人落泪。宋倩是一个控制住很强的母亲,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她的丈夫乔卫东曾经因为她控制欲太强而离开了她,如今,她的女儿也因为相同的原因想要逃离她。

天底下有多少父母像剧中的宋倩一样,以爱的名义,不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需求视若无睹,只知道掌控自己的孩子;有多少情侣是以爱的名义,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另一半?最后造成悲剧的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懂“共情”的重要

共情既不是同情,也不是控制它不是因爱之名的情感干预。有的父母会直接对孩子宣布:“你是孩子你不懂,你不这样做你会后悔!”或者说“我这是为你好!”实际上这是无视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意愿,好像孩子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在这种感情里,感情已经变成了一种枷锁。

这里面提到的,让“自己”进入到“他人角色”,设身处地去思考和感受问题,真正“把人当人”,这称之为“

共情”,也叫做“共感”“同理心”。

那么在创新中,共情感受是如何具体应用的呢?创新者可以尝试进入用户场景体验和使用,情景化地思考用户问题,用身体真实的去感受,而不是把自己的判断和观念放进去

比如曾经有这样的活动,让参与者“成为孕妇”。让父亲或孩子穿上孕妇体验装,然后去做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比如吃饭、穿衣,做家务等。通过体验,让参与者体会到伴侣、母亲的难处和伟大。用户体验的价值,不是从理性上认知,而是从身体和情感上去认知。

我们提到创新,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中心,因此情绪、情感往往比问题本身要重要

共情的意义在于放下别人的同时,放下自己,只有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够认识,另一个和我们相似也脆弱的存在。

只有设身处地与他人建立联系,用情感化的方式进入到他人的世界,才能够获得贴近人心的真实答案。只有与外部世界持续互动,才能让我们感到是真正活着。

只有带着问题进入到真实世界,真正去听、去看、去感受,开始你的发现之旅,才能够感受到更丰富的内容,看到被广泛所忽略的信息。


《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03洞察: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我曾参加过一个写作训练营的训练,讲师说过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他说,无论这个时代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或者这个时代有多么瞬息万变,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寻找那个不变的东西

而那个不变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在这个不确定时代要寻找的确定性,以不变应万变。

平台变了,传播的方式、宣传渠道也有可能变化,但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就是你的能力、你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你要寻找的不变的东西。倘若离开现在的平台,你能否不受影响、甚至过得比曾经更好?

因此,敏锐的洞察力至关重要。任何现象的因果关系,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洞察就是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提供一个新的阐述,从而得出豁然开朗的结论,也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聚焦问题的突破点

想要提高洞察力,就要

转换视角,转换惯有的逻辑,筛选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矛盾所在,锁定关键点进行简化思考,把握机会。

在创新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反问的姿态,不满足于表面化的解释,持续探索新洞察的可能性,才能够找到更确切的创新切入点。


《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04创意:分享失败比追求成功更值得鼓励

提到失败,似乎没有人喜欢,但如果想提高创新力,失败的经验反而比成功更宝贵。马云曾说过“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他表示,做企业真的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才能成为那幸运的5%。

马云曾经历过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上市。雷军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只得破产。周鸿祎曾打造国内最早的搜索引擎3721,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度被称为“流氓软件之父”。这些互联网巨头都经历过惨痛的失败,但幸运的是,他们最终都在失败教训中踏上了成功之路。

有的时候你得承认,一味地追求成功而惧怕失败,就是不敢接受挑战和面对失败,就是不敢跳出给自己安全感的“盒子”。那个

所谓的“盒子”,就是我们感到安全的边界,成年人的想象力经常被理性控制,压抑得很深。

我们要跳出思想的“盒子”,不要停留在感到安全的边界,我们需要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需要多问一问“为什么”,勇敢拥抱全新的可能。

虽然有时提出问题会将我们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或者会显得我们有些愚蠢,但是我们还是要鼓励将不那么成熟的想法和思路大胆亮出来。要敢于接受失败,敢于走进接近陌生的岔路口,会迷路、敢迷路,敢于重新观察和思考。

每个人都有想象力,只是我们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去很好地妥善利用。想要寻找更多的新创意,新的可能性,就要让脑子不偷懒,打开想象力,打开思想的降落伞,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05行动: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曾参加过一个线上瑜伽课,其中有一项作业就是完成21天的瑜伽动作打卡。在这项作业中,动作的难易不做要求,但是要坚持完成。这个课程的老师经常对我们强调,“你的动作有多标准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完成,因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其实现在线上有很多的“多少天打卡”微信群,无论是英语或健身,还是穿搭、美食等等多到不计其数。这些打卡群存在的最大意义,是为了培养一个习惯的养成,让人们先去做到。在连续不断完成的过程中,完成的质量不是重点,重点是有没有完成

想要实现创新化生存,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增加能量,从外部驱动变成内部驱动。只要你开始行动,永远都为时不晚,关键是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并且持续的做下去

。先从一个小目标开始,用行动去思考,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再次尝试,不断的行动是创造力确认的过程。这样,才能在行动中学习,敏捷行动,快速改进。


《创新化生存》:掌握这五点,有效化解你的焦虑


三、创新之路值得走,也必须走

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人要自我实现,得到关于存在的终极价值感,只能通过创造性活动。创造所带来的快感,远大于其他。”我们通过创新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命力量。

《创新化生存》的作者认为:创新,就是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创新力的全过程就是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到理性的循环,最终汇聚到行动。

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和建议为我们打开了思路,也开辟了可能的道路,但并不是给出了确切的答案,这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深入探索,在寻找中发现。

创新之路或许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用头脑思考,用心去感受,以饱满的热情去尝试,才能切实提高创新力。那些懂得在反思、感受、洞察、创意和行动中积蓄能量的人,才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化生存的能力,从而打败焦虑,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