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最近全民都是都開啟了在家坐月子的模式,於是翻出來樊登老師以前的演講來看,有一期是: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


我看完感觸頗深,因為這都是身邊的例子啊,我們去商場或者去超市,經常會遇到小孩子因為玩具或者零食當眾跟父母大吵大鬧的場景。在庭廣眾之下孩子鬧得父母特別尷尬,父母們急於脫身,最終都會選擇用賄賂來解決問題:


"如果你聽話,我就給你買想要的那個玩具。"


為此我發了一個微頭條:


樊登老師: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比如:你表現好媽媽就給你玩三局遊戲;你只要表現好媽媽就帶你去旅遊;這種方法只會跟孩子形成交換的關係。


正確的做法就是:孩子們表現好,就要告訴他說你今天表現好,因為你表現出了堅持,因為你表現出了自律。


這個時候孩子才會更加願意去,堅持這件正確的事情。


不要用物質的獎勵去引導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認識到這件事,做對了本身的意義和價值。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但沒想到這條微頭條引起很多網友的熱烈回應:


網友@Yan :


賄賂和獎勵的差別在哪裡?如果你們提前說好了,今天寫完兩頁紙的字就可以獎勵看電視20分鐘,然後孩子寫了,你給他看了,這是獎勵,我認為沒有任何問題!就跟你上班到期領工資一樣。如果孩子撒潑打滾不肯寫字,你跟他說,我給你看20分鐘電視,然後你就去寫字,這就是賄賂。賄賂沒有辦法維持一個恰當的行為,所以不可取。


網友@非非愛吃冰淇淋 :


一個小孩子會覺得,堅持,自律這些虛無縹緲的名詞比玩具什麼的更吸引他嗎?


網友@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


各種不可以?你知道現在的孩子有多難帶嗎!媽媽們也是絞盡腦汁!別光說不可以,你就說可以的方法!


網友@薯條小鹿先生:


別對孩子要求太高,他就是個孩子要實際點的東西沒錯。


網友@siki92313656:


你覺得老闆單單誇獎你努力,你會開心嗎?實際的獎勵是必須的,太飄渺的鼓勵能作用幾次,最後孩子只會覺得厭煩,很難堅持,甚至產生倒退和叛逆。


網友@Penny仔1:


賄賂和獎勵的差別我認為是在於事前講還是事後講,事前約好的不論拿什麼作為回報,都是賄賂,獎勵應該是事後額外的嘉獎,比如表揚,或是今天作業完成得比較好,那就獎勵孩子平時喜歡的活動時間,例如,考試前約好考得好就去旅遊,這是賄賂;考試後考得好,老師獎勵了獎狀,文具,然後父母決定帶孩子去旅遊,這是獎勵。


網友@氿叄叄:


看年齡段啦,一個2-3歲的娃兒你告訴他堅持啥的,是不是太抽象了。讓他明白想要獲得必須付出已經很不容易了反正我家娃兒目前太小隻有兩招,威逼+利誘,突然某天發現他長大了會自己獨立思考拒絕利誘了。


網友@陽光下燦爛微笑的你:


外國不是也有做家務掙零花錢的事嗎?這樣可以嗎?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獎勵孩子和賄賂孩子的界限在哪裡


其實大家的回覆綜合起來就是:獎勵孩子和賄賂孩子的界限在哪裡。


不論是獎勵孩子還是賄賂孩子,都是父母給孩子某些東西,以改變或修正孩子的行為,賄賂和獎勵似乎難以區分,但本質上賄賂和獎勵絕不相同。


"不哭了好不好?不哭我就帶你去公園玩!"


"要是今天能把這碗湯都喝了,待會就能吃糖哦!"


"如果你能把這個玩具放到回到房間裡,我們就一起讀故事書。"


這些話都很熟悉吧?這可是每個父母都會的所謂的"獎勵"手段。其實這些"獎勵"手段才是真正的賄賂。


什麼是賄賂?就是在孩子實現預期行為前就提供好處,父母用賄賂換取對孩子的掌控。但是這個賄賂會讓年幼的孩子認為,自己表現不好的時候,卻會得到某個獎勵。


而真正的獎勵應該針對的是孩子的正面行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驚喜。即獎勵是獎勵孩子的正確行為。


總而言之就是:賄賂針對的是孩子的消極行為,而獎勵卻是用來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賄賂和獎勵還有一個最大區別在於主導權。


美國"父母支援專線"的顧問Erin Schlicher認為,賄賂通常發生在小孩有負面行為的時候,父母會在沒有預先計劃或告知的情況下,通過給予小孩他想要的東西來停止負面行為;


而獎勵則是事先與小孩說好的約定,一般是"如果……就……"這樣的話,讓孩子為了得到預期的東西而聽話。


即獎勵的主導權在父母,而賄賂的主導權卻在孩子。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怎麼獎勵孩子也是一門學問


每到考試的時候,父母經常這樣說:


"抓緊時間,好好複習,等期末考好了就獎勵你。"


"如果你這次考了前三名,寒假就帶你出去耍。"等等。


不知道父母們是否有過懷疑,這樣獎勵的方法怎麼越來越不管用了呢?


哈佛大學弗萊爾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


把來自250所小學二年級到中學三年級的大約36000名學生分為兩組,做對比研究。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第一組的孩子,獲得了"產出獎勵",比如考高分、比賽獲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獎勵,另一組孩子,獲得了"投入獎勵",比如讀完一本書、按時上學、認真做題,就能得到獎勵。


雖然孩子們都願意為之努力,但是讀書給於獎勵的孩子在成績上會有顯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給獎勵的學生,成績卻完全沒有提高。


其中的關鍵在於,讀完一本書就給你獎勵,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行動是非常明確的,只要你看書,只要你做題你就能獲得獎勵。


相反,考高分給獎勵,卻沒有告訴孩子怎麼樣做的方法,雖然孩子也充滿幹勁,但他不知道怎樣做,無從下手。


弗萊爾教授在實驗後進行調查問卷,採訪了"考高分得獎勵"小組的學生,發現幾乎所有孩子對學習的態度,都變成了"我要仔細讀題"、"我要認真檢查"等圍繞著考試技巧來進行的反思,而沒有"思考不懂的問題要向老師提問"、"上課要認真聽講"、"多閱讀"等提升成績的根本原因。


所以,父母對孩子說"期末考高分就給你獎勵"還不如說"讀完一本書就給你獎勵",即獎勵的目標參考應該是越具體越好。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獎勵的三個原則


1.適時


孩子有時候不配合,也許只是做事情的狀態不佳。


比如突然某一天吃飯不積極,拖拖拉拉,如果你說"快點吃完飯就可以看故事書咯",孩子可能會多動兩下勺子,但很快就又回到一開始的狀態。


但如果再多觀察一陣或是進行溝通,會發現原來孩子是犯困了,想睡覺。等睡過一會再起來吃,一樣吃得又快又好。所以,當發現孩子有消極行為,父母並不用著急用"獎勵"來督促孩子,而是要進一步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2.適量


物質年代裡,大部分父母都會選擇用一些孩子愛吃的食物、愛玩的玩具甚至是金錢來作為獎勵,但這些東西往往只能帶來臨時的歡愉,而缺乏真實的價值體會。


父母的肯定和真誠的讚美,緊緊的擁抱或是摸摸頭,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真切的幸福感。在物質滿足和精神滿足之間,我們當然更傾向於後者。或許孩子也喜歡試穿一次媽媽的衣服,和爸爸一塊上天台呢?


3.適事


孩子也有他們自己應盡的責任,如自己寫作業、收拾自己的房間、講禮貌、誠實守信等等。對於已經初步具備責任意識的孩子,當他們盡到本分時,並不需要額外或者刻意的獎勵,僅僅是一句肯定的話就足夠了。


一個有責任意識的孩子已經能夠接受你的請求或者感謝,肯定他們的努力和付出能讓他們感受到盡了責任和義務之後的回饋,積累自信和自尊。


最後,最最重要的是:不論父母的獎勵是什麼,父母一定要兌現對孩子的承諾。


樊登: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法,對待孩子|獎勵和賄賂的界限在哪裡

-end-

我是 期待你能關注我,每天分享和善而堅定的育兒理念,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