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最近全民都是都开启了在家坐月子的模式,于是翻出来樊登老师以前的演讲来看,有一期是: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


我看完感触颇深,因为这都是身边的例子啊,我们去商场或者去超市,经常会遇到小孩子因为玩具或者零食当众跟父母大吵大闹的场景。在庭广众之下孩子闹得父母特别尴尬,父母们急于脱身,最终都会选择用贿赂来解决问题:


"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买想要的那个玩具。"


为此我发了一个微头条:


樊登老师: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比如:你表现好妈妈就给你玩三局游戏;你只要表现好妈妈就带你去旅游;这种方法只会跟孩子形成交换的关系。


正确的做法就是:孩子们表现好,就要告诉他说你今天表现好,因为你表现出了坚持,因为你表现出了自律。


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去,坚持这件正确的事情。


不要用物质的奖励去引导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这件事,做对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但没想到这条微头条引起很多网友的热烈回应:


网友@Yan :


贿赂和奖励的差别在哪里?如果你们提前说好了,今天写完两页纸的字就可以奖励看电视20分钟,然后孩子写了,你给他看了,这是奖励,我认为没有任何问题!就跟你上班到期领工资一样。如果孩子撒泼打滚不肯写字,你跟他说,我给你看20分钟电视,然后你就去写字,这就是贿赂。贿赂没有办法维持一个恰当的行为,所以不可取。


网友@非非爱吃冰淇淋 :


一个小孩子会觉得,坚持,自律这些虚无缥缈的名词比玩具什么的更吸引他吗?


网友@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


各种不可以?你知道现在的孩子有多难带吗!妈妈们也是绞尽脑汁!别光说不可以,你就说可以的方法!


网友@薯条小鹿先生:


别对孩子要求太高,他就是个孩子要实际点的东西没错。


网友@siki92313656:


你觉得老板单单夸奖你努力,你会开心吗?实际的奖励是必须的,太飘渺的鼓励能作用几次,最后孩子只会觉得厌烦,很难坚持,甚至产生倒退和叛逆。


网友@Penny仔1:


贿赂和奖励的差别我认为是在于事前讲还是事后讲,事前约好的不论拿什么作为回报,都是贿赂,奖励应该是事后额外的嘉奖,比如表扬,或是今天作业完成得比较好,那就奖励孩子平时喜欢的活动时间,例如,考试前约好考得好就去旅游,这是贿赂;考试后考得好,老师奖励了奖状,文具,然后父母决定带孩子去旅游,这是奖励。


网友@氿叁叁:


看年龄段啦,一个2-3岁的娃儿你告诉他坚持啥的,是不是太抽象了。让他明白想要获得必须付出已经很不容易了反正我家娃儿目前太小只有两招,威逼+利诱,突然某天发现他长大了会自己独立思考拒绝利诱了。


网友@阳光下灿烂微笑的你:


外国不是也有做家务挣零花钱的事吗?这样可以吗?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奖励孩子和贿赂孩子的界限在哪里


其实大家的回复综合起来就是:奖励孩子和贿赂孩子的界限在哪里。


不论是奖励孩子还是贿赂孩子,都是父母给孩子某些东西,以改变或修正孩子的行为,贿赂和奖励似乎难以区分,但本质上贿赂和奖励绝不相同。


"不哭了好不好?不哭我就带你去公园玩!"


"要是今天能把这碗汤都喝了,待会就能吃糖哦!"


"如果你能把这个玩具放到回到房间里,我们就一起读故事书。"


这些话都很熟悉吧?这可是每个父母都会的所谓的"奖励"手段。其实这些"奖励"手段才是真正的贿赂。


什么是贿赂?就是在孩子实现预期行为前就提供好处,父母用贿赂换取对孩子的掌控。但是这个贿赂会让年幼的孩子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时候,却会得到某个奖励。


而真正的奖励应该针对的是孩子的正面行为,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惊喜。即奖励是奖励孩子的正确行为。


总而言之就是:贿赂针对的是孩子的消极行为,而奖励却是用来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贿赂和奖励还有一个最大区别在于主导权。


美国"父母支援专线"的顾问Erin Schlicher认为,贿赂通常发生在小孩有负面行为的时候,父母会在没有预先计划或告知的情况下,通过给予小孩他想要的东西来停止负面行为;


而奖励则是事先与小孩说好的约定,一般是"如果……就……"这样的话,让孩子为了得到预期的东西而听话。


即奖励的主导权在父母,而贿赂的主导权却在孩子。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怎么奖励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每到考试的时候,父母经常这样说:


"抓紧时间,好好复习,等期末考好了就奖励你。"


"如果你这次考了前三名,寒假就带你出去耍。"等等。


不知道父母们是否有过怀疑,这样奖励的方法怎么越来越不管用了呢?


哈佛大学弗莱尔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


把来自250所小学二年级到中学三年级的大约36000名学生分为两组,做对比研究。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第一组的孩子,获得了"产出奖励",比如考高分、比赛获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奖励,另一组孩子,获得了"投入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按时上学、认真做题,就能得到奖励。


虽然孩子们都愿意为之努力,但是读书给于奖励的孩子在成绩上会有显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给奖励的学生,成绩却完全没有提高。


其中的关键在于,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行动是非常明确的,只要你看书,只要你做题你就能获得奖励。


相反,考高分给奖励,却没有告诉孩子怎么样做的方法,虽然孩子也充满干劲,但他不知道怎样做,无从下手。


弗莱尔教授在实验后进行调查问卷,采访了"考高分得奖励"小组的学生,发现几乎所有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都变成了"我要仔细读题"、"我要认真检查"等围绕着考试技巧来进行的反思,而没有"思考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提问"、"上课要认真听讲"、"多阅读"等提升成绩的根本原因。


所以,父母对孩子说"期末考高分就给你奖励"还不如说"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即奖励的目标参考应该是越具体越好。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奖励的三个原则


1.适时


孩子有时候不配合,也许只是做事情的状态不佳。


比如突然某一天吃饭不积极,拖拖拉拉,如果你说"快点吃完饭就可以看故事书咯",孩子可能会多动两下勺子,但很快就又回到一开始的状态。


但如果再多观察一阵或是进行沟通,会发现原来孩子是犯困了,想睡觉。等睡过一会再起来吃,一样吃得又快又好。所以,当发现孩子有消极行为,父母并不用着急用"奖励"来督促孩子,而是要进一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2.适量


物质年代里,大部分父母都会选择用一些孩子爱吃的食物、爱玩的玩具甚至是金钱来作为奖励,但这些东西往往只能带来临时的欢愉,而缺乏真实的价值体会。


父母的肯定和真诚的赞美,紧紧的拥抱或是摸摸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真切的幸福感。在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之间,我们当然更倾向于后者。或许孩子也喜欢试穿一次妈妈的衣服,和爸爸一块上天台呢?


3.适事


孩子也有他们自己应尽的责任,如自己写作业、收拾自己的房间、讲礼貌、诚实守信等等。对于已经初步具备责任意识的孩子,当他们尽到本分时,并不需要额外或者刻意的奖励,仅仅是一句肯定的话就足够了。


一个有责任意识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你的请求或者感谢,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能让他们感受到尽了责任和义务之后的回馈,积累自信和自尊。


最后,最最重要的是:不论父母的奖励是什么,父母一定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樊登:千万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孩子|奖励和贿赂的界限在哪里

-end-

我是 期待你能关注我,每天分享和善而坚定的育儿理念,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