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说出一道菜,它代表着你童年的记忆?会唤醒你什么记忆呢?

房产问题专家


  说一个伴随我半生至今仍常吃也是最爱的一碗饭菜吧——西红柿鸡蛋面。

  可能有些文不对题,然于我来说,这碗面既是饭,也是菜。


  我生于一九八五年鲁西南的农村。那个年代没有冰箱,没有塑料大棚和反季节蔬菜。寒冬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储存的三大件:大白菜、萝卜、豇豆咸菜。早晨喝玉米糁子,吃馍馍,豇豆咸菜;中午素炖大白菜、馍馍、面水(疙瘩汤,仅用白面和之的那种);晚上玉米糁子、馍馍、豇豆咸菜。而所谓的豇豆咸菜,也是辣萝卜(白萝卜)、黄豆、白菜帮子等材料腌制的,一次性腌一大缸,盛在碗里,点上几滴香油,一天早晚两顿,够一家五口人吃一冬天。往往吃到来年三月份,咸菜都长醭子了还不舍得倒掉。

  为了改善单调的伙食,打我记事起,每年的夏末秋初,在西红柿谢幕的季节,母亲都要存储一些柿子,以备冬天之用。柿子的存储也很简单,打吊针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将蒸煮过的柿子切成丁块,塞进去,密封好,存放起来。制作个十来瓶,就够吃上俩仨月的了。

  一二年级的时候,每次中午放学到家,不待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必到厨房瞅瞅去。看到母亲挥舞着长长的擀面杖在大案板上忙碌,我知道,又要吃西红柿面条了,便一蹦三尺高地欢呼雀跃。那个年代,也不放鸡蛋,只用葱花和存储的柿子炝锅。热腾腾的西红柿面条,我能吃三大碗。太有滋味了!酸咸鲜的味道,为物质匮乏的童年带去了极大的饱腹感和满足感。再忆起母亲用一根筷子小心翼翼地将柿子从玻璃瓶口一点一点儿地掏出来的情形,至今仍觉温馨不已。

  九五年六月初,举家迁移到城里。我读小学三年级,每次单程要走近五里地。母亲每天早晨五点就得起床,为别人缝制鞋垫,每双能挣八毛钱。我们姐弟三人每天也伴随着缝纫机的哒哒声醒来,迷糊一会儿,再醒来时,三碗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就已经端上了桌。这碗西红柿鸡蛋面,伴随我度过了无数个小学的早晨。它是唤醒我儿时记忆味蕾最重要的承载者。读了初中后,母亲更忙了,早晨以更简便的方便面替代。西红柿面条,也只是每个月几次的点缀了。


  读了大学,一个人只身国外。零六年的暑假,大多数同学都回国了,我因家庭经济原因一个人在宿舍呆着。囊中羞涩,只好购买几袋冰冻的西红柿和十几袋面条存放着。四十二天的假期,我吃了整整三十五锅面条。对,每天下午五点做一锅西红柿面条,挡一天的饥饿。以至于到现在每逢家里吃面,别人都是用碗盛,我则是论盆装。


  如今,母亲已年过六旬。每次出差远足,我都要专门跑到母亲那里去看一看,而母亲也会专门做一锅西红柿鸡蛋面给我,并一根胡萝卜切丝儿,加香菜、盐和香油拌个小凉菜儿。两者的搭配,堪称一绝。这是从小到大跟随我半生的味道,也是母亲一生辛劳浓缩的味道,久藏于心中的温暖,也必会伴我余生的长河。


摄猎笔记


您好!我是新手煮妇,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每个人可能都有印象深刻的几件童年往事,或高兴或悲伤的往事。能唤起我童年记忆的一道菜就是家常沙丁鱼。小时候物质基础比较匮乏,能吃顿鸡鸭鱼肉都是非常奢侈的。初中就在外求学的我不住校,每周从家里带上一周的馒头和菜来到住的地方,母亲为了让我吃的有营养一点,会时长做些鱼啊, 肉啊的给我带到宿舍,自己却省吃俭用。那时候没有新鲜的活沙丁,都是冷冻沙丁鱼,每逢春节,父亲会买一大坨沙丁鱼,用洗衣盆解冻,将所有鱼都收拾好,再次冷冻,每次吃的时候就拿出来解冻几条。

母亲的厨艺虽然不是很好,但是那时候就觉得特别好吃,每次放假回家,母亲也会做好鱼,肉的等着我回家,现在想到这些事情还禁不住落泪,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怜天下父母心。想起这道菜,内心不只是感动,暖暖的,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爱。虽然他们不会表达,但总是用行动说明了一切。当自己为人母之后,也是不自觉的会为孩子考虑,考虑他的现在,他的未来。身为子女的我们,长大后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再后悔。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总是陪伴在父母身边,但也应尽量给父母一些力所能及的陪伴。

一道家常沙丁鱼唤起了我这段童年记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新手煮妇


今天中午,给我3岁大的儿子做黄焖鸡米饭,我拆鸡腿肉,我媳妇掌勺。她让我把鸡皮单独扯下去,扔掉,因为儿子不吃。我说“我吃,我小时候就总吃鸡皮”。说完,错愕了一下,突然很多往事都涌了出来……


我8、9岁时,应该是1990年前后,我爸爸大病了一场,先怀疑是肝癌,后又说是肝硬化。于是全家都以给爸爸治病为主要目标,去看过“仙”、请过”符“,还定期去离家300公里外的喀左看专治肝病的医生,拿很贵的中药吃。爸爸去看病,在厂子办了大病休,妈妈为照顾爸爸,单位内调到仓库做保管员。家里收入骤降,妈妈开始找零活干,用自行车驮回家两个大麻袋,一麻袋啤酒瓶盖,一麻袋橡胶皮垫,成宿半夜的把皮垫塞进瓶盖里,一斤塞好的瓶盖5分钱。一天能塞个10斤8斤的,然后这钱就变成了我吃荤腥的菜钱,可也买不起好的肉,只能去市场买些便宜的、没多少人吃的东西,比如鸡架、鸡皮等。

我妈跟我说“鸡皮最好吃了,又肥又嫩”。我真信了,那时觉得这是无上的美味……

后来,我爸的病没事儿了,去了一家日资企业,我妈也挣的多了,家里再也没单独买过鸡皮……


中午吃饭时,我吃了那块我儿子不吃的鸡皮,其实,还真挺好吃的!


唐朗九先生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童年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独一无二的,绝大多数人的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的。70年代的我在农村度过的童年时期,回想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多电子产品玩,有这么多美食吃。那个年代,一个月能吃上一两次肉,就是很奢侈的了。我的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就是“吃猪油渣”了,这道菜唤起我对童年满满的甜蜜又温馨的记忆

记得那时的我们,每每放了学,就和小伙伴们,光着脚丫在田地间尽情的撒野,小河里一起摸鱼,一起爬树掏鸟窝,吃鸟蛋,在开满油菜花的地里捉迷藏,时不时的还摘些油菜花来吃,甜甜的花蕊,沁人心脾。小伙伴们撒着欢,你追我赶,不知不觉就到家了。着急忙慌的到厨房找吃的,闻着喷香的炒菜香味,就知道老妈又把用来炒菜的猪板油,熬出的油渣放上盐,给我们捞在旁边了,我和妹妹哄抢着,虽然烫的嘴起泡,但还是两下就给吃光了。脆崩崩的感觉,别提有多香了,这是我童年记忆深处,最好吃的零食。直到现在我都喜欢吃猪油渣,只不过改良了一下他的吃法,用猪油渣炒饭,里面再掺些胡萝卜丁,个人觉得比蛋炒饭好吃多了

以上就是我对童年一道吃食最深的记忆,抹不去的“猪油渣”,不光是在我的内心深处扎根,应该也是在很多70,80后的同龄人心中扎下的根吧!大家都应该有着同样的记忆。欢迎朋友们留言,关注,方芳美食感谢你的支持


方芳美食


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童年记忆最深的一道菜,就是豆花饭。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偏远小镇上,由于当时是个水码头,又通铁路并设有站台,因而水陆非常方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繁华一时。由于来往过路客多,大家都是急到赶路或者上下物资,所以一碗豆花,一大钵甄子饭,一碟蘸水,又快捷简单实惠方便,成了他们吃饭标配。在奢侈点的就外加点一瓶江津老白干。所以老街沿线两排,巅峰时开有20几家豆花饭馆,其中最出名的当是张豆花。他姓张,一家人口众多,子女都有五个。其中老三老四是儿娃子,和我从小称兄道弟长大。小时候调皮又贪吃,我们经常聚起耍,饿了我就跑他店里蹭豆花饭吃,看到别人一口豆花在茗一口小酒,好逍遥自在,暗自发誓,长大了自己也要这种吃法,边蘸边喝。后来他们店太出名,就分家又开了分店,我也搬离到城市生活了。不过我嘴馋始终忘不了,时不时天还没亮就开车往镇上赶,到了先舀第一锅才出的豆花,在酝上二两小白,后刨两碗白饭,扫尾喝瓢窖水,和老板兄弟拍拍肩膀走人。豆花饭陪伴我和发小从童年到中年,乃至到老,它始终是我的最爱。





天天麻哥哥2


《西红柿炒鸡蛋》,这是我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道菜,那时候家里有个小菜园子,妈妈种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

那时候我经常跑到菜园子里摘西红柿和黄瓜生吃,非常好吃,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吃不到以前那么沙甜的西红柿了。

有一次爸妈都去了外地,托亲戚照顾我,白天给我做好饭,晚上我自己再加热。

一天晚上,我就突然想自己做菜,不知道做什么,什么也不会,就想起妈妈经常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到菜园采了西红柿,又从鸡窝拿了两个鸡蛋,就学的母亲的样子做了起来。也没有学到母亲的经验,鸡蛋下锅就糊了,然后急忙把西红柿放进炒,当时也不知道盐该放多少,结果“打死卖盐的了”,齁咸。

但当时吃着说不上味道的西红柿炒鸡蛋,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有成就感。小时候自己做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啥也不是,但自己却特骄傲,大家小时候有这种感觉吗?

材料:西红柿,鸡蛋,花椒,葱,盐,食用油,

步骤:

1、先将材料准备好。

2、西红柿切好。

3、打鸡蛋: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4、小火起锅、倒入适量油。

5、将打好的鸡蛋倒入,炒熟盛出备用。

6、再起锅。倒入些许油,放入西红柿翻炒。

7、加入糖和盐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



李半学


素牛排。

在豫北农村,我记得小时候对牛排的记忆就是来源于电视剧中的西餐厅,很洋气。傍晚的时候我妈喊我回家吃饭,当我问我妈晚饭吃得什么菜,她说牛排。我是难掩激动,脑子里立马冒泡,泡影里都是光洁锃亮的西餐厅,蜡烛红酒什么的。

谁知道是一锅素牛排,和荤牛排一点儿不挨边。以前吃肉,虽然是一堆青菜里夹着几根肉丝,乃是真正的绿肥红瘦,但好歹还有点儿肉。

我自然是有些失望。我这心情是大起大落,但尝了几筷子,就大悲大喜了。是真的好吃。

其实做的也简单。热锅宽油,多放点儿葱花花椒,炸出来的油那是非常的香,接着爆炒素牛排。炒了一锅。就着米汤,我是吃过瘾了。


高光食刻


我儿童时期,最记忆深刻的是,外婆做的香椿鸡蛋饼。那时候农村家里条件不好,香椿只有春天才能有,而且也只能有一个星期左右的采摘期,越嫩的越好!那时候家门前有一棵香椿树,外婆总会小小采摘下来,洗净。为我们做这道香椿鸡蛋饼。离开家乡二十年了,外婆也去世几年了,想念有外婆的那些童年美好记忆!





真味良食


蒜苗炒腊肉

记得那一天,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在家,午饭时间都过了,父亲才知道我还没吃饭,就默默的去厨房给我做了一顿饭。

腊肉都是一半肥,一半瘦,父亲却把所有的肥肉剔除了,只切下来瘦肉,给我炒了满满一碗净瘦肉的蒜苗炒腊肉。

父亲这样的行为,不免要受到母亲的数落,所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里,那是父亲给我做过的第二顿饭。


帮菜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一道爱吃的菜,可能那道菜包含的不仅仅是菜品本身,还有感恩在里面。

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妈妈做的凉拌折耳根,学名鱼腥草,可能很多人吃不来这个。

小的时候呢读书里家里很远,都是住校,一个礼拜才会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会有一盆凉拌折耳根,而我基本都能吃完。以前觉得没什么但是现在工作了离家更远了,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可是每次回家,妈妈还是记得我爱这个菜,每次都会有这道菜,其他的会变,这道菜永远都有。

这道菜包含了妈妈对儿子的爱,但是想着年纪渐长的母亲,这道菜也有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希望你的菜有美好的回忆,及时的去表达你的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