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看老北京城里那些年放过的鞭炮


过大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看老北京城里那些年放过的鞭炮

应景过大年


关于春节,在老北京城里,有一句俗话“过年了,姑娘戴花,小子放炮。”,据史书记载,清人百一居士在《壶天录》中提到: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谋食为艰,索逋孔亟,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炷;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由此可见,在清朝的时候,放鞭炮是北京城里过大年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儿。不论贫穷与富贵,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鞭炮的历史传说

过年放鞭炮在清朝很流行,但并非从清朝开始,而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传说它起源于“庭燎”,《诗经》中有“庭燎之光”的记载,“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做成的火炬。最初的鞭炮被称为“爆竹”,晋朝宋懔的《荆梦岁时记》有记载,“正月一日······同鸡而起,先于庭前爆竹,避山臊恶鬼”,说是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人们便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用来驱除瘟神恶鬼。那么何为爆竹呢?故名思义,就是用火烧竹子,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啪”爆裂的声音,以此驱鬼除邪。这其中当然充斥着迷信的味道,但却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到了唐朝,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聚合在一起,能够引起燃烧和爆炸,就这样发明了火药。火药的发明直接导致爆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传说有个叫李田的人,他把硝装入竹筒内,引导爆炸,以硝烟驱逐山岚瘴气,一般认为这便是鞭炮最早的雏形。


过大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看老北京城里那些年放过的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到了宋代,随着火药和纸张的发明,民间有人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炮竹编成串,称之为“编炮”,后来又因这种“编炮”声音响亮,清脆如抽鞭,故又被称为“鞭炮”。周密的《武林旧事》载有“内藏药线,一发连百余响不绝”,就是现在的“百子炮仗”。

宋朝之后,火药一方面用于军事上,制成震天雷,连球炮等;另一方面也用于民事,制成了供娱乐用的炮仗和烟火。到了明清时期,鞭炮响数更多,响声也更大,而烟火更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

老北京城常见的花炮

鞭炮和烟火合称为花炮,旧时的老北京人过年时常放的几种花炮有以下几种:


过大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看老北京城里那些年放过的鞭炮


花盒

花盒属于高档花炮产品,又叫“盒子”。它是一种将烟火和鞭炮合在一起的花炮,形状像一个扁平的大圆盒,是鞭炮和烟花的升级版。制作精良的花盒,燃放时,花盒逐层往下掉花火,花样迭出,非常漂亮,但是如果是粗制滥造的产品,点燃之后没有层次感,就像着火一样,顷刻间将几层楼烧掉。

好的花盒就像一部悬疑片,买的人,放的人都不知道每层里藏着什么惊喜,看的人更是像在期待一场魔术表演一样,从中体味着变幻的乐趣。花盒在燃放时比较麻烦,要先搭好一个架子,然后把花盒子一层层的码上架子,再把架子挂起来,盒子里有烟花有炮竹,一层烟花,一层炮竹,一层人物画面······,少的有三四层,多的有十几层,点燃之后,一层一层展开,就像一台排列好的文艺晚会,节目精彩纷呈。


过大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看老北京城里那些年放过的鞭炮


麻雷子和二踢脚

麻雷子是单响炮,声音洪大,是较为原始的爆竹。它是由草纸裹成,每层草纸之间均匀的缠上麻皮,将顶端扎紧,最后在外面包上一层红纸。成品一般长2寸,直径4-5分粗,是旧时的老北京人比较爱买的一种鞭炮类型。

由于麻雷子一响便没了,缺乏蕴味,所以,后来又现了“二踢脚”,也叫“双响炮”。外观与麻雷子接近,也是由草纸卷成,顶端扎紧,外面有的裹上一层红纸,也有的不裹。燃放时,第一响先在地上蹦起来,然后飞到空中再响一声。

由麻雷子还衍化出了“鞭”,鞭就是多个单响组成的爆竹,点燃后成串响,声如机关枪。除了过年时燃放,在平时婚丧嫁娶也常用到。鞭又分为“寸鞭”和“小鞭”,以数量分有“五百鞭”、“一千鞭”、“五千鞭”和“一万鞭”。以构造分又有”洋鞭“、“机器鞭”和“鞭里加炮”。“鞭里加炮”故名思义,就是鞭里又加了大爆竹,每十个或二十个就有一个大爆竹。

二踢脚也衍化出了“炮打灯”“炮打双灯”“飞天十响”等,它们不只响亮,而且能在空中放出红绿色的灯光。早在大总统时代,炮打灯就可以在空中打出各种图案,比如老寿星,仙女凌云等,美妙绝伦。


过大年:爆竹声声辞旧岁,看老北京城里那些年放过的鞭炮


旗火

旗火也叫起花,北京俗称“起货”。旗火有大小之分,大旗火状如大炮仗,燃放时要绑在一根很长的苇杆上,点着后马上会窜到空中,在空中发出漂亮的火花。小旗火除了体积小之外,打出的高度也较低。由于它打出的速度极快,北京人形容走路快的人,调侃他们是“坐起花来的”。

时至今日,过年燃放鞭炮在北京城仍然十分流行,不过由于北京空气质量问题,对鞭炮的燃放在时间、地点和数量上都做了严格的限制。但依然不能阻挡老百姓燃放鞭炮的热情,他们尽最大可能在一年一度的春节里燃放一次,以表达对来年美好愿望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