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東漢末年,政局不穩,當時的漢朝朝廷是由十個宦官把持,連皇帝都認宦官為父,這樣的朝廷能好嗎?再加上土地兼併嚴重,疫病橫行,民不聊生,四百年的大漢基業搖搖欲墜,百姓們別無他法,只能把信仰寄託於宗教,期望解脫自己的痛苦,就在這時張角出現了。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張角此人出生不祥,《三國演義》中有個故事,說他有一天進山採藥,遇到個鶴髮童顏的老頭,老頭看他挺順眼,就把他叫到山洞中,給他三卷天書,說:“這是本天書 ,你要是學了它,只能去救人,如果去害人你就會死的很難看!”張角千恩萬謝,回去天天晚上鑽研,最後竟能呼風喚雨了,還自號為“太平真人”。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這當然是小說的杜撰情節,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張角確實創建了一個教派——太平道。太平道最鼎盛時期教眾能有幾十萬,那為什麼張角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擁護呢?

因為當時的醫療水平很差,衛生條件不好,導致全國各地經常有疫病流行,朝廷沒有辦法,百姓怨聲載道,張角正是抓住了這個時機,他自制一種符水,告訴百姓喝了能治疫病,沒想到最後還真挺有效(多半是虛假宣傳),這導致他在人民心中聲望大漲,教眾增長迅速,漢朝十三個州,八個州都遍佈他的教徒。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有了威望的張角並不滿足於現狀,他琢磨著要是我自己能當皇帝多好啊!於是在公元184年,張角告訴教眾在3月5號起兵反漢,口號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沒想到起義還沒開始,張角就被手底下的小弟告密到朝廷了,他沒辦法,只能在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提前發起攻擊,他讓信徒們都頭綁黃巾,史稱黃巾起義。他們燒燬官府,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打起來了,這可把朝廷嚇壞了,趕緊派兵鎮壓。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黃巾軍雖然人數多,但多是窮苦百姓,遠不敵連年征戰的士兵,再加上當時鎮壓它們的不僅有東漢官軍,還有全國各地的地主豪強,他們是不會坐視一些手下的農民來推翻他們的,就在這多重打擊下,歷時九個月的黃巾起義不可避免的失敗了。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儘管起義失敗,但筆者認為這次起義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

首先,這次起義是中國歷史上宗教勢力的最後一次抬頭。我國從周朝以來就進入了世俗社會,然而西方卻一直是宗教社會。周秦漢千年歷史,強大的世俗社會習慣完全壓制了宗教習慣。直到黃巾起義,宗教再一次,甚至可以說是最後一次抬頭,試圖主導社會變革。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其次 ,沉重打擊了東漢王朝的腐朽統治,使當時的土地兼併制有所緩和,掃蕩了代表當時最黑暗、最腐朽的外戚宦官勢力,動搖了東漢朝的統治基礎,使之名存實亡。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最後,黃巾起義提出了“平均”的革命口號,道教經典太平經的一個很重要思想就是“平均”,反對貧富懸殊,張角利用太平道傳播這種思想,不僅是中國古代農民戰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重要標誌,而且對於近代農民起義有著深刻影響。

由疫病引發的農民起義:分析黃巾起義的歷史意義

結語:這次起義中,起義群眾表現了臨危不懼、勇於犧牲的鬥爭精神,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一直鼓舞著廣大農民進行革命鬥爭,值得後世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