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人口大区构建社会治理“免疫系统”

南方+ | 500万人口大区构建社会治理“免疫系统”

3月11日,南方+发布《500万居民的人口大区如何构建社会治理“免疫系统”》一文,报道宝安通过现代化、网格化、数字化的社会治理“免疫系统”,有效破解排查、防控、服务的“三大难题”,交出了一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宝安答卷”。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一座城市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考验着城市的基层治理体系与精细化管理能力。

南国鹏城、伶仃洋畔,宝安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辖区实有管理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大,疫情防控面临精准排查、严密防控、精细服务的三方面难题。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这场人口大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考”,宝安区充分发挥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优势,以“社区党委+物业小区”等形式,筑牢社区疫情防线;以数以万计的网格员夯实基层排查力量,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以大数据等多形式的科技应用,为疫情防控实战提供信息支撑。

宝安通过现代化、网格化、数字化的社会治理“免疫系统”,有效破解排查、防控、服务的“三大难题”,交出了一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宝安答卷”。

南方+ | 500万人口大区构建社会治理“免疫系统”

现代化

党建引领社区防控 精准服务温暖民心

从每天一早登记台账开始,到晚上踏着夜色收工回家。这样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工作强度,陈惠珍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

自疫情发生以来,新桥街道万丰社区的党委副书记陈惠珍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忙而不乱地布置和督促各个小区的排查、摸底、消杀、服务等工作。连续作战的30多个日夜里,她的足迹遍布社区的16个小区。

“万丰社区在册登记的湖北户籍人员共有7000多人,防控疫情任务重、压力大。”陈惠珍介绍称,为此,社区立即部署,调动网格和社区现有的工作人员迅速建立明晰的台账;从零开始建立了31个社区检疫卡口,并配置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守。

为了保障楼栋住户每日生活需求,陈惠珍牵头成立了“居家隔离人员生活服务组”,全程提供代购、生活指引和垃圾处理等服务。只要居家隔离人员一个电话,无论是买菜、买药,还是送快递、收垃圾,无论寒风还是冷雨、白天还是黑夜,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态度,将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

社区是老百姓的生活共同体,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宝安将以社区党委为龙头的基层治理体系转变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社区党委全力统筹、充分调度,守好社区、小区、城中村的每一道“关口”,广大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前,服务送上门、关怀送到家,形成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强大合力。

在新安街道海旺社区,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公司,为居家隔离的居民免费“跑腿”采购生活物资,将贴心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在松岗街道,400多名社区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多个社区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协助汽车站、商场开展测量体温、维持秩序、上货等工作。

在新桥街道丽沙花都小区,大伙亲切地称小区党支部宣传委员李红军为“李叔”。当小区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时候,年近八旬、有着近40年党龄的李红军第一个报了名。疫情来临时,李红军坚守在一线为小区住户上门送快递,同时协助物业工作人员为小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

“临危受命,作为社区工作者,做好防控我们无怨无悔,只愿大家平安康健。”正如石岩街道上屋社区党委书记尹华颖所言,在危难时刻,宝安各个社区本着“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社区党委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社区干部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网格化

走访到户细落实 精准排查不漏一人

南方+ | 500万人口大区构建社会治理“免疫系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需要将防控工作落实到单位社区、居住社区、小区、城中村、居民楼、每一个有人群的空间,直到每一户、每个人。

宝安区有432个城中村、624个住宅小区,如何沉入社区、落实责任、严加排查、强加管控,成为宝安社区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宝安区5000余人的网格员队伍挨家挨户入户排查,为居家医学观察群众提供照料与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精神慰藉,成为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中坚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每日巡查行走2万余步,这是福永网格员黄悦生在一线排查的基本“工作量”。除了行走在防控一线,黄悦生还以栋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并特别建立疫情发生地返深和离深人员微信群,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和出行情况,为他们解答疫情等方面疑惑。

作为宝安区唯一一个由女性所组成的网格队伍,燕罗街道网格巡查大队山门巡查中队春节无休、逆行上岗,奋战在防控一线,入户登记、核查居住人员信息;贴心服务,帮助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居民做好居家隔离工作;上门测温,发放疫情防控物资;以房屋楼栋为单位建立防疫小组,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栋楼、每户居民家中。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宝安区累计出动网格员25578人次为7139名居家观察群众提供代购、代送生活用品、上门送菜、垃圾收集、帮扶救助等服务,为因家庭成员隔离,导致无人照料的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助医、助餐、上门服务等帮助。

“感谢网格工作小组的恪守尽职,是你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我们服务,送来关怀与温暖 ……”新桥街道万丰站网格员钟进初在开展人员信息核查时,收到居民田先生亲手写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表示,网格员在抗疫过程中对居民的关爱和照顾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主动询问其生活物资是否充足,提供代买代送服务,还对居家观察人员开展心理疏导,用专业知识和温情一一答复,消解群众因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

数字化

数据上云强统筹 精准防控有依可据

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面对疫情,宝安区依托大数据,在疫情阻击战中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的方法科学研判,精准助力宝安区加强联防联控疫情工作。”

在宝安这座人口大区,海量数据在看不见的“云端”碰撞比对,形成汇集、清洗、分拨、处置、反馈、统计的闭环链条,为指挥决策、精准防控提供智能化支撑。

据悉,宝安政数局牵头搭建了统一数据服务平台,率先理顺宝安区级疫情数据归集渠道,打通公安、卫健、市政数局等数据接口,同步接收入库各路数据650万余条。同时,按照街道、社区、人员类别划分,进行数据清洗和去重,完成每日疫情汇总,分重点推送到各街道,支撑基层派出所、网格员、社康、楼栋长等开展上门核查、回访与服务工作。

面对抗击疫情以及发展经济的两场硬仗,宝安在住宅小区、城中村、企业园区广泛推广“深i您——自主申报”小程序,市民通过i深圳App、微信小程序或现场扫码方式,在平台中申报个人信息,系统认证图码成为人员进出的重要凭证。企业复工至疫情结束,在园区、厂区将持续适用扫码登记,通过采集人员信息,实现全程精准防控。

数据上云、应用落地。

宝安快速研发防疫信息系统,同步研发疫情采查、自主申报、信息分拨等6个信息系统,形成“采集—分拨—核查—服务—统计分析”闭环管理与运行,减少多头填报、重复填报,解决基层防控填报信息不规范、人员数量不准确、重点管控不精准等痛点难点问题,有效提升数据采集质量和效率。

借助大数据动态调配道路资源,宝安建立检疫站与交通部门联动机制,共享“智慧交通”系统。通过系统的实时数据,罗田检疫站可迅速机动开通25条通道,这25条通道可以随机调配小客车通道或大客车通道,确保车辆顺畅通过。

为做好企业和居民防护口罩保供工作,宝安以“宝安通”APP为载体开发了口罩预约系统,按照“线上预约、抽签分配、限量发放”模式,委托深圳市海王星辰健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组织宝安114家门店对“中签”的宝安居民发放50万只口罩;提供技术支撑,联合工信局为企业抽签发放50万只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