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历史上,这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让汉人的地位得到了恢复,从元朝的压迫中得以解脱。现如今看来,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单单从建立明朝来说就是如此。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只不过最后的明朝开国功臣万万想不到,朱元璋会卸磨杀驴,这些名称的开国功臣几乎没有得以善终的。大部分明朝的开国功臣都在洪武四大案中受到牵连,由此走向了死亡。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洪武四大案受到牵连的官员达到了数十万之多,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朱元璋这样做,可以说是为了让子孙顺利继位,只不过朱元璋也想不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大规模的削藩,这让各个藩王都开始不安。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藩王开始有所行动,刚刚即位后,朱允炆大肆削藩,这让燕王朱棣感到了危险存在。于是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正因如此,朱棣成功登基即位。换个角度说,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但是这不影响朱棣是一位优秀的皇帝。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朱允炆,作为明朝上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史上下落最神秘的皇帝。朱允炆不仅仅是下落不明,就连皇陵都没有,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朱允炆连遗体都没有找到,这就让后人感到震惊了。身为大明王朝的皇帝,这样的结局似乎是出人意料的。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那么靖难之役后,朱允炆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到底去哪了?死了还是失踪了?对于朱允炆的下落,恐怕是众说纷纭的,野史中的传闻就有很多。在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了燕军破城而入时,朱允炆欲拔刀自尽,少监王钺在侧拦住说:“陛下不可轻生,从前太祖升遐时,曾留有一个箱子,并说‘子孙若有大难,可开箱一视,自有方法’。”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箱子中的纸条写着“允炆从鬼门出,余人从水关御沟出行,薄暮可会集神乐观西房。”正因如此,朱允炆痛哭一场,麾衣出走。朱允炆走出皇宫后,下落不明。其余还有流落到了西南一带,不过这一点同样无法得到证实。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到达西南。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朱棣在大火中找到了两具尸体,当作是朱允炆与皇后马氏下葬,但其实他内心深处,也对朱允炆的死很怀疑。朱棣登基之后,一直在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众所周知的是,朱棣在位期间,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典故。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存在一种说法的,就是朱棣命令郑成功前往周边哥哥小国寻找朱允炆,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众所周知,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弘扬大明的国威,结交友邻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调查建文帝在海外的下落。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在外面漂泊十几年的胡濙突然赶回北京。此时朱棣驻地刚好在宣府驻军。胡濙匆忙赶到宣府时,已经是深夜,朱棣已经睡下,听到是胡濙回来,立即批衣照见。君臣两人一直是密探,两人的谈话持续了数个小时。


一道价值上百万的历史题,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明史》记载:“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也就是说,胡濙已经打探到了朱允炆的确切消息,而且事隔多年,朱允炆已经没有任何争夺皇位的想法和可能。除此之外,关于朱允炆的下落,还有一种说法。

只不过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不高。有记载说后来年已六十四岁的朱允炆因被人发现而被接入京城。明英宗为了辨明真伪,让曾侍奉过朱允炆的老太监吴亮出来鉴别。通过老太监的鉴别,得知这位僧人是朱允炆,只不过这些都是野史的传闻,不是正史内容。

即使是到了万历皇帝时期,朱允炆的下落仍然是明朝的谜题。当时的万历皇帝年龄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万历皇帝有辅政大臣张居正。此时的万历皇帝问张居正朱允炆的下落。张居正当时回答说:“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朱允炆)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现如今看来,朱允炆的下落已经彻底的成为了历史谜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