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继承崇祯的位置,你会怎样避免明朝灭亡?

用户52504074643


继崇祯之位时,天下已是四分!大清入主中原,大顺退入潼关以西,大西割据四川!大明尚余江淮之地!其时大顺与大清血战无暇顾及江南!可借此时外和满清,内修政理!能和则和,不能和则打!江南富庶,不愁饷银!首先军事上收回淮北四镇八十万大军兵权,招降大西义军!其次打造海鳅大船,联合郑家海上武装发展大明水师!再次削藩,把朱姓各王集中南京严密监视!经济上增加江南税收,发展海外贸易,引进各种南洋作物!政治上打压东林党人,任用有才华的新秀,培养自己的势力!重武轻文!发展科技,编练新军!纵然不能灭清但是自保绰绰有余


Devil181172614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抛砖引玉了

明朝在崇祯手中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缺钱”!

一分钱难倒多少英雄好汉,无钱寸步难行,不能练兵、不能救济流民、不能整顿吏治,所以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想办法搞钱!



钱从何来?明末的时候除了老百姓和皇帝以外,都富得流油,自然只能吃大户了!

魏忠贤是个大户,干掉他估计可以得到几百万两银子。这显然不够,作为皇帝,崇祯还可以隔三差五杀个民愤极大的贪官,既得到了金钱,又整顿了吏治,还收入了民心,可谓一举三得。

山西还有一群后来辫子的皇商,可以趁着皇太极第一次入关后追击的时候,以新编练的新军到山西,突然发难。保守都可以获得上千万白银。

此外,还可以找到皇亲国戚作为代理人,开展海贸,在这上面分一杯羹。

最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就要放终极杀招了。设立市泊司收关税,甚至等到根基稳固的时候还可以推行雍正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政策。



有钱了要干什么?当然是练新军!

崇祯刚继位的时候,大明还是很有些能打的将领的。

孙承宗作为一大战略家,可以主管兵部,运筹帷幄。文官中孙传庭、卢象升、杨嗣昌、洪承畴都是能领兵作战的。武将中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满桂、秦良玉等都是勇猛的将领。

再启用徐光启和汤若望这些传教士等,改革户部,提高工匠的待遇,生产质量可靠的新式火器武装新军。

有了新军也不怕辽东军镇成了割据军阀,可以逐步替换回京改编。



武力的保障是解决文官集团的必要前提。

东林党人大部分都是不能重用的!锦衣卫和东厂也是万万不能裁撤,用他们收集反对派的贪污证据,这样收拾他们的时候就有理有据了。

与此同时可以创办报纸,在舆论上和东林党争夺阵地,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打败他们。

此外,还可以效仿欧洲建立新式学堂,培养文官和初级军官等。



政治清明皇位稳固以后,就可以着手解决民生问题。

明末运气可以说差到极点,遇到了小冰河气候,天灾不断。

这时候可以引进培育和推广玉米和番薯等高产耐旱作物,也可以和东南亚国家进行粮食贸易。甚至海关可以要求来中国贸易的商船必须每艘船上都要有一定量比例的粮食才可以。

对外可以积极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这样我想大概可以中兴大明了吧。当然实际操作中肯定困难重重,这需要代替崇祯的人有一颗大心脏。

一点浅见,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指教和讨论,当然不要忘了动一动您的手指点赞额!


历史小跟班


我在这里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我不是同志,我到了崇祯那个位置,也不一定做得比他好多少。我们之所以能够现在坐在这里评论后人,那是因为我们是旁观者。俗话说的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你在外面看着,也许会看得很清楚,但是当你身处到别人那个位置的时候,你还会不会站在这里说风凉话呢?

如果我是崇祯,我第1件事就是要重用袁崇焕。我感觉明朝之所以灭亡,完全都是因为崇祯没有重用袁崇焕,自毁长城。假如明朝能够重用袁崇焕,崇祯能够重用袁崇焕,让他再多活10年,他完全有可能把皇太极给消灭掉。然后再回师北京,勤王消灭李自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李志成被消灭,只要满清被消灭,明朝就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由于明朝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各种社会矛盾,都已经尖锐到无法缓和的地步了,所以就算再怎么明智的那个人,也无法挽回了。因为中国历史上或者说世界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扶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历史是任谁都不能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旧事旧人历史说


如果我继承崇祯的位置,

有一下几点拯救大明朝:

1.疏导流民。

赈济救灾。《周礼·地官·大司徒》总结了“荒政十二条”,包括发放救济物资、轻徭薄赋、缓刑、开放山泽、停收商税、减少礼仪性活动、敬鬼神、除盗贼等。后世救灾基本不出此范围。另外,家族内部互助、乡里周济、寺院施舍、民间社会团体救助等也作为政府赈济的补充形式逐步完善起来。

移民就食。与自发形成的流民潮不同,移民是历代政府组织受灾民众到条件相对较好地区就食的一种救灾方式,这在汉魏以后比较常见。资料记载,隋文帝曾下诏由官府购买牲畜分发给关中旱灾地区的农民,让他们到关东就食。

保护植被,改良作物,改进农耕技术。周代先民已经认识到保护林木与水旱灾害之间的某种联系。后世也有一些植树造林方面的记载。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关中地区抗旱生产的经验,发明并推广了“代田法”;唐代又解决了早春跑墒的问题,并派专人管理与协调农耕地区的水源分配;明清时期对旱作农业技术的认识更加科学深入。另外,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也是增强抗旱能力的一条途径。如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见大宛以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的苜蓿养马,便引进到今甘肃一带广泛种植。唐代前后,耐旱耐瘠的荞麦也在西北地区得到推广。摘自百度 。

2.割地求和

这个求和分两部分:一是向清兵求和。

当时的明军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 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步枪、大连珠炮200杆, 合用药675 斤;盏口将军160位(盏口将军是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可见明朝军事实力很强,有重炮,有很多使用火药的攻击武器。可以看到,明军装备的"现代化"和"机械化",比起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弓箭刀枪的清军,差距极大。人数方面,明朝军队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全国军队达180万人,后来永乐到正统时期甚至超过200万,正统以后保持在120万的水平。而满清入关前最多也就十万八旗子弟。明朝在装备和军力有巨大的优势,所以清军其实是不敢和明军硬碰硬的干,皇太极初登大宝,权利未稳固,此时求和既可提高皇太极在皇族内的威信,又可以让其有时间巩固权力,况且当时的清兵上下根本没有信心打败大明的,皇太极也乐的求和。实际上当时的袁崇焕是求和过的,皇太极也有这个意思,可惜崇祯冤杀了袁崇焕,求和告吹。所以,要想挽救大明,你崇祯就不能杀袁崇焕,割地求和换的喘息之机,整顿内部。

二是向各地反王求和,或是招安。

张献忠、李自成之流不过利用流民的求活心里为自己谋得利益罢了,若此时崇祯招安各地反王,分别封官加爵,使其没了造反动力,自然可以安内。即便有的反王就是想当皇帝,也完全可以效仿水浒宋江被招安的做法,派其攻打不接受招安的反王,两败俱伤,何乐不为。(当然这是下策)

3.废除言官制和东厂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知道明朝的运行机制,对了,铁三角。其实到了后期言官和东厂已经无法起到该有的作用,言官就是只是为了发言而发言了,皇帝揍了他,他还乐呵呵的盼着名垂青史呢。最后成了党争的工具,影响朝政的正常运行。东厂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对东林党起不到正面作用嘛。

4.发展经济,开放海禁

进行海上贸易,互通有无,要学会地形测量,地图绘制,工事构筑和长期作战的后勤支持,而这些能力,中国军队第一次掌握,是在曾国荃围攻安庆的战斗中,才算达到了意大利战争的水平。从武器上来说,直到1840年,中国的火炮使用水平也没有超过1494年查理八世翻越阿尔卑斯山所携带的炮队(大口径前装炮和移动炮架的结合),更不可能跟摩德纳大炮公爵比,和可以机动灵活把野战炮当步枪用的古斯塔夫(可以在野战中机动的中等口径火炮),更是天壤之别了。明清两代可以用于野战的火炮,实际上基本都是15世纪水平的后装炮,也就是所谓的神器佛郎机。选自 @邓璞

5.迁都南京,占领台湾

这个实在最后没办法的时候只能迁都南京,当年日本侵华占领南京是因为他们海军实力强,清兵的海军可不行,另外好好开发台湾,实在不行最后还可以保存有生力量收拾细软跑去台湾嘛。顺便派几只部队在陕甘地区大打游击,好生照顾湖南姓毛的人家,对了,去之前一定要干掉那个叫施琅的家伙。

6.枪杆子里出政权

改变军队,全军高级将领由自己人担任,牢牢掌握军队,做到指哪儿打哪儿,军跟我走的总方针。

7.权力集中

党政军由皇帝一把抓(注意是一把抓,不是说所有的活都自己干),削除内阁制,设立军机处,国内外大事均上报至军机处处理,皇帝任处长。

8.土地改革

等国内外形势好转后(注意,一定要在国内稳定,党政军集权于一身,权利巩固的条件下)。开展以下策略,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限制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有空补


小邓陪你说历史


崇祯是我?我是崇祯?我可以避免明朝灭亡?不可能。换谁都不能。

中国朝代的更迭,没有一个不是和农民起义有关的。秦时期的陈胜,吴广。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朝的农民起义,唐代的黄巢,宋代的方腊,元代的朱元章,明代的李自成,清代的洪秀全。

农民起义,有直接推翻前代政权的,有导火索被地方军阀利用的,有没成功但给朝廷造成了巨大伤害的。造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非都是统治者压窄剥削。也不全是皇帝无能。

农耕社会,靠天吃饭。农民的欲望是很容易满足的。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安居乐业,谁愿意去干造反的事?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洪灾,旱灾,蝗灾,大面积的灾民流离失所。数以百万计的灾民,要么饿死,要么造反。官府的粮仓要养军队,开仓放粮,能解决一顿二顿,却不能最终解决问题。能解决也就不叫灾了。

崇祯皇帝在明代皇帝中,算是比较勤政的皇帝了,代替崇祯治理国家的话题先不去讲。自己的家治理的怎么样?一屋不扫,去谈扫天下,怎么可能!


子衿书法


继承崇祯的位置绝地反击?难度很大!如果是穿越过去,拿不拿东西过去,中兴是很好办的。不是穿越的话,姑且试试!

1644年,崇祯自杀,我于南京即位。

对内方面,以先稳后强为目标!收缩战线,构筑黄河防线;调南方精锐,拱卫南京;对南京城修建三道护城河,每河宽20米,深3米,每河间隔100米,离墙30米,护城河边挖掘战壕,储备军械油脂,以防敌人进攻;南京周边两层城池皆修两道护城河;修建200艘大船,以备不时之需,用难民、军队挖。即位之初,诏黄河以北全部、黄河以南战损严重区域,免征免赋免税三年,对敌积极作战者赏官赏地又赏爵;奖励拥戴之功,官职名誉上升2级,前线将士升一级,赏银待定;征召无背景人员、战乱家庭被灭人员50000人,编入锦衣卫,宣誓效忠皇帝,叫帝党严格训练,编为20000名禁卫军,当特种兵带,5000名军官,作为预备军官团,10000训练成特工,负责监察军队、臣民失职行为,每100名士兵派1特工监察,训练8000名技术官员,主要用于征税、察民、护国,训练5000名科技人员,负责科研、制造、管理国防科技国民科技,另外000名经训练后派往海外,结交友好国家、部落、人士,搜集国外信息;财政方面,先派训练好的锦衣卫特工搜寻王公贵族、官员富豪不法信息,清洗官员,只抄家罢职,不杀头换上有才干听话的技术官员,按300家计算,每家15w左右,估计第一年抄个4500万两白银,1000w两作培训费用,300w两给军队士兵发福利,50w两发给军官福利,500w两作为每年2优异表现准备金,300W两买进先进军火,200w搞科研,300w扩建军械厂,200w两购买粮草,100w两修战船,600w两造国防工事,200w两用作对各路反军分化瓦解之用,150w两用作科研投入,还剩600w结余备用。商人、地主大征税,花钱,各种渠道买马,凑够50W匹,骡子100匹,军队骡马化,精锐部队战车化。不要以为一年4500W很多,李自成在北京3个月搞来7000W;也不要以为4500W两少,百姓五口之家一年不过3两开销,官员年收不过50两,工资最高关宁军士兵25两,而这些公务员工资都是国税买单,不在4500w两内。

对外,头年对各反军及清军进行分化瓦解,以防为主,乘其不备突袭。待一年之后,我方羽翼渐丰,则联多打少,击灭一个,再攻另一个。汲取崇祯教训,对方投降两次及以上,先同意,再彻底消灭,投降第一次,叫他们先缴投名状。对于清军,先大肆宣传清兵关外屠城、杀穷鬼、杀富户的故事,一定要村村宣传,人人皆知(对反军也宣传也一样)严防内部投清,投清严惩,再收扰清军内部蒙古人、原北方军、对自己待遇不满的人,封官许愿,封王拜相,准备封200个王,别小气,这些不仅不用花什么钱,还暗示对方可以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封王封侯之类的,对北方少数民族适用。训练好海军,估计在1665年了,可以派兵攻下葫芦岛、皮岛,以牵制清军为主,切莫孤注一掷。北方民众蜂烟四起,后方又是袭扰不断,内部不稳,朝鲜又一直想搞事,南方又非常团结,清兵南下不了,北方也站不稳!待1666年,派兵在辽东半岛佯攻登陆,正面大军进逼,北方民变四起,清军心理压力骤增,必定撤往关中。

总的来说,只要认真对待,明军对民兵没有压力。对清军,明军有很大压力,但只要动点脑筋,胜算很大!明军优势在于200年正统,国际国内大都认同,清军虽然悍勇狡诈,其实质是一群开智渔猎野蛮人裹胁着一大堆心怀各异者,四处劫掠,马战强,但没水车,1644年,其水军非常低下,甚至可以忽略,以我之长攻彼之短。而且已经是火器时代了!其内部并不稳固,四大贝勒、蒙、汉、满矛盾很多,甚至在永历被俘后,还有满人要拥永历为帝,打回老家。


兴长久


平衡政治和权力 紧抓兵权和锦衣卫 东厂 建立自己的亲信班底 等这些都做好后就开始 整顿吏治 以打击贪官污吏的名义 把那些贪官和贪官勾结的豪商一网打尽 这个事情肯定是给魏忠贤去做了 哈哈抄家到的钱就要抓建设了 首先建立自己的商会开海禁 用自己权力去做生意赚钱 没有钱谁听你的 反对的就交给魏忠贤找个理由弄死他 招收听话跟自己一起护盘子的人当官 扯盘子闹眼子的 就交给魏忠贤去 解决掉 对待人民就永不加赋 收税就用摊丁入亩 火耗归公 加收商税 引进高产耐旱农作物 比如土豆玉米红薯什么的 大力推广耕种 以点盖面 军屯民屯公举 不听话 拖后腿的就要魏忠贤去找他们谈心


中国1老百姓


首先是搞清楚明朝的核心问题和根本矛盾,在于皇族、地主阶层的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所以,如果我在崇祯那个位置,我会这样做:

1.不杀魏忠贤,另外提拔一批军队高级将领,利用两派斗争将权力集中。大规模反腐,腐败所得用于充盈国库及军需。

2.将各地的皇亲国戚全部集中到京城及周围,生活标准降级。各地皇亲国戚所兼并土地,国家统一还耕于农。(借鉴汉武大帝)

3.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等种植,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4.离间起义农民,顽固派直接剿灭,中间派许以高官厚禄,引兵辽东抵御后金(借鉴水浒);

5.加强南京建设和部分机构南迁,随时做好南京成为新的权力中心的准备。

崇祯只有御史之才,却做了皇帝之位。可悲!可惜!可恨!


有些事情没说完


收服魏忠贤‘阉党’不能一棒子打死,背黑锅的人还是要有的。加强锦衣卫和东厂,收集官员、勋贵、王爷的犯罪证据,重点收集山西商人的通敌证据,财政危机的解决就靠他们了。练新军搞出燧发枪,起用曹文诏、卢象升等人。


用户174629721


我会带着精兵,能工巧匠,忠心有能力的文武大臣去南洋建立新的领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