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你不知道的台湾历史

1895年5月29日,台湾民主国的成立。这是台湾人民心向祖国,顽强抗争的英勇事迹!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朝野震动,台湾惊骇!

当时清朝当局并没有明确指示台湾官吏及驻军如何应对,台湾巡抚唐景崧原本私下准备潜回福建,但台湾乡绅世民将其死死“劫留”。台湾官民心急火燎向张之洞谋求对策,清朝驻法国使臣王之春向张之洞建议“中国可援西例,听台湾民自便”,即如果台湾宣布独立而抵抗日本接收,那么清廷可以不负违约责任。

张之洞报告清廷后,以两个原则提示唐景崧: 1.台湾的反抗无论是自立救助还是结以外援,都必须在与清国无关的前提下。 2.台湾以“自保”的名义,以民众“意愿”的形式从事抗争活动。

由于各国在干涉还辽成功以后,已无意愿再为台湾之事得罪日本,在一连串奔走外援失败之后,唐景崧和台湾官绅们终于做出了决定——台湾独立建国。

1895年5月15日,唐景崧发布《台民布告》,以下部分摘选:“全台前后两千余里,生灵千万,打牲防番,家有火器,敢战之士一呼百万,又有防军四万人,岂甘俯首事敌,今已无天可吁,无人肯援,台民唯有自主,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再当请命中国,作何办理。”

至今读来,依旧潸然泪下,被抛弃被放弃,台湾民众仍然以死抗争,舍不得中国,放不下中华!

同时,唐景崧又以“全台绅民”的名义,电奏清廷,转达“独立建国”的意愿,以下为电文节选:“台湾属倭,万民不服,迭请唐抚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愤何极。伏查台湾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唯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唯须有人统帅,众议坚留唐抚暂仍理台事,并请刘镇永福镇守台南,台民此举无非恋戴皇清,图固守以待转机”。

台民奏疏读来热血沸腾,肺腑为痛,不知当时看此奏折的清廷官员作何观感,割地求饶可能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了吧。

下面是重点:

1895年5月23日,《台湾民主国自主宣言》发布,“吾台民,誓不服倭,与其事敌,宁愿战死,经会议决定,台湾全岛自立,改建民主之国,官吏皆由民选,一切政务从公处置。”

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终于在仓促中诞生。5月25日,唐景崧被推为总统,建号永清(注意寓意),定蓝地黄虎为国旗,铸国玺,设总统府及议院,以台湾首富林维源为议长,丘逢甲任团练使,刘永福任民主大将军,其它官员任内务大臣,外务大臣,军务大臣。

台湾民主国成立5天后,即1895年5月29日,日本军队在台北登陆,并向基隆挺进,在瑞芳遭到民主国军队殊死抵抗,日军被击退,其后日军联合在基隆外海的日舰夹攻基隆,最终,基隆不守。台北危在旦夕,而台中的丘逢甲部又不能及时赶到救援,无奈之下,唐景崧从淡水出走厦门。

台湾民主国以武装抵抗日军接收台湾的斗争以8月9日新竹笔尖山战役的失败为标志,台湾北部地区全部被日军占领。

10月19日,刘永福迫于形势,不得已弃守台南由安平回到厦门,次日三路日军会师台南,台湾民主国至此彻底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