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米格25飞行员别连科叛逃,为何克格勃不追杀他?

放肆的青春诠释了悲伤97315437


曾使美国提心吊胆的、被称为苏联“幻梦战斗机”的米格--25因别连科中尉背叛而成功被美国解剖,这款升级了的米格战斗机--25威力有多大,才致使美国迫切想要研究出抵抗其威力的轰炸机?


美苏冷战时期,苏联研制出的米格--25战斗机,因西方缺乏重要情报而被一度吹嘘为“梦幻战斗机”,美国对这款战机惶恐不已。

但就是这款曾被多少国家赞美的战斗机,却因这位苏联飞行员的背叛而招致无限的诋毁与贬低,苏联国防力量的底线皆在美国掌控之中。

米格--25战斗机最早出现是1964年,经过技术改革更新,设备更新,升级后的米格--25战斗机重出江湖,此机的所有资料都被严格保密。

美国情报称米格战斗力在3万米高空发射雷达控制导弹,这是当时世界上几乎不可超越的技术,并且能在空中高速平稳飞行。

对于如此强悍的苏联战机,美国的B--52轰炸机和SR--71就稍逊一筹逊了,若是打一仗,根本毫无反击之力。


为对付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美国又研制了新式轰炸机--B70“瓦尔基里”,是北欧神话里复仇女神的名字。

美国对这款防米格--25的轰炸机期望非常高,想一举震慑苏联。

但物极必反,由于各种新技术被用到此款战斗机中,又不能很好的控制与操作,导致B--70“瓦尔基里”进程严重滞后。

研究一款新型武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这款各种设备都是最新材料的轰炸机,投入的钱财如流水,使美国国防部和财政部愁眉不展。

就在美国面对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毫无破解头绪时,别连科中尉驾驶一架米格--25战斗机开往日本。


当时日本由美国扶植,天助美国。美国得到消息后立即下达命令给日本政府对米格--25进行研究。

美国调查组从苏联叛国贼别连科的口中破解了苏联在飞机上安装的自毁炸弹。

此弹位于飞机火控系统、电子干扰机、雷达等关键部位,也是苏联组装战斗机技术的秘诀。

在别连科的配合下,美国调查组解剖了一度被西方国家赞誉的苏联米格--25战斗机。

解剖研究后让美国专家组目瞪口呆,原来这款战斗机并没有那么厉害,只是徒有其表。机体又粗又笨,整个组装设备都非常落后。

别连科对美国专家组介绍说,米格--25战斗机驾驶速度不能超过马赫数2.5,不然战斗机发动机会因过热而烧毁。


其次不能打开加力燃器,否则发动机同样会因过热而烧毁。

别连科又对美国调查组说出了米格--25战斗机的其他不足。对比之下,此款战斗机根本无法迎战美国的战斗机,根本无法迎战美国的SR--71。

然而背叛了祖国和人民,将苏联机密泄露给美国的别连科为何没有被苏联封杀?注:克格勃是苏联的情报组织,负责暗杀活动。

别连科对苏美的价值不同。

其一,一个背叛了国家的人必定遭到人民耻恨。苏联统治者也不可能任其张狂,杀是必须杀,就看看杀的代价与不杀的代价谁更大了。

别连科对于苏联说只是一个耻辱,但他只是一个飞行员,并非是掌管国家所有机密之人。

除了带有一架米格--25飞机及其研究价值之外,他没有苏联的任何情报,对苏联来说还构不成大的威胁。


其二,苏联当时最大的敌人是美国。之前美国因畏惧米格--25,在军事上认为自己还不能与苏联抗衡,对苏联还有所顾忌,不会冒然行动。

但如今美国得知米格--25不如自己的轰炸机,在军事上便可以藐视苏联,嚣张气焰直线上升。

为了防备美国突然对自己作战,苏联必须集中精力发展科技,对米格--25再次升级,使美国不敢悍然行动。

再说了追杀别连科有可能引起美国直接动手,那时候两败俱伤还好,若是自己战败就是得不偿失。

其三,对别连科采取封杀行动要绕过美国层层防守线,需要花费大量资金。

而发展军事科技需要大量钱,国内发展也需要资金投入,苏联也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去封杀这个对苏联已经失去价值的人。

其四,美国为了更好地研究米格--25,窃取苏联组装轰炸机技术,必定对别连科严加保护。

再者美国也想借别连科之口,向世揭示米格--25的丑态,从而赞誉美国的高科技,贬低苏联。



从意识形态上碾压苏联,使其臭名远扬,从而一步一步扼杀社会主义。

最后,别连科向美国透露了曾经让美国一度惶恐的米格--25组装机密,理应受到美国礼遇。

况且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虽说不如美国,但它也有许多新技术隐藏在里面,值得美国研究借鉴。

别连科为美国提供的情报并非价格能衡量的。他给足了美国底气,使美国不再畏惧苏联,又使得自己无需投资大量经费研制对抗米格-25的轰炸机。

可以把宝贵的财力与人力放在其他新型武器的研究上,有利推动了美国新型武器的发展。

所以说,当时苏联不是不封杀别连科,而是不敢想,还不敢轻举妄动。


史之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单。

第一,中情局可不是酒囊饭袋。

别连科逃到日本以后,立即由中情局的人保护起来。

在美国的初期几年内,别连科深居浅出,一旦出行哪怕去超市都有中情局特工跟随保护。

平时住在家里,别连科也有特工负责保护基本的安全。

苏联特工想要暗杀别连科的难度非常大,并不容易。

第二,别连科是小角色。

除了带走了米格25和介绍了自己知道的战术以外,别连科终究是一个低级军官,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米格25战斗机于1967年首飞,但别连科是1976年叛逃的。表面上,米格25战斗机的最快飞行速度达到了3马赫,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

然而,米格25其实并不先进。

后来美军分析别连科的米格25后认为这种飞机性能有很大问题,只能适应高空高速截击机,或者高空侦查而已。

飞机的适用面过窄,对于美国战机的威胁有限。

可以这么说,别连科的叛逃只是让美国人搞清楚米格25多落后,而不是多先进。

而这个东西,美国人迟早会知道,算不了什么。

别连科是小鱼小虾,既然已经叛逃,杀不杀无关大局。

第三,暗杀别连科一定会引起严重外交纠纷。

别连科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叛逃本身确实世界闻名。

这种情况下,苏联去暗杀别连科,等于公然向美国宣战。

以美国的性格,一定会去报复,也去暗杀自己的叛逃的人物。

这样双方就会把事情搞大,甚至无法收拾。

与其给自己添乱,不如就不管别连科这个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很多人会编造别连科的悲惨下场,其实他真的不悲惨。

别连科之所以叛逃,主要他被苏联军官整的太惨,甚至被送入精神病院,原因是他揭露上级贪污腐败弄虚作假。

到了美国以后,我们知道苏联解体以后别连科还回国搞了贸易公司,活的很滋润。

几年前,别连科还在媒体中露过面,说明他没死,正在安度晚年。

别连科是1947年出生,现在也已经70多岁,应该是养老阶段,最终能够善终的。


萨沙


不论是苏联还是其他国家,也包括我们,每每发生类似事件时,我们都会气愤的说:应该派特工跨国去干掉他!但随后我们也尴尬的发现,国家层面很少会采取这样的行为,即便有,相比较叛逃者的次数和规模来说,比率也是少的可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


引用连续剧潜伏中,地下党员书店老板的一句话:这需要动用的资源实在太多,值得吗?

听起来似乎像一句退缩的话,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性,以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来说,很难长期成规模的开展这一类行动。

首先苏联不是恐怖组织,所以不会成批量地开展这一类活动,本身人员叛逃就已经是很丢脸面的事,再安排人员跑到其他国家四处杀人,恐怕更丢损国家的脸面,再说的难听一些,为何就只有你这个国家叛逃的人这么多?

其次就算对叛逃者采取类似行动,也需要考虑对方的危害性,以确认是否花费巨大资源来采取这样的行为,在1976年发生的别连科叛逃事件中,别连科只是一个基层的空军飞行员,除了带走的米格25很有研究价值之外,他本人很难提供杀伤力强大的情报,所以对于苏联而言他们急需的是对米格25飞机进行升级,而对于已经失去价值的别连科而言,他们没必要浪费资源去暗杀。

而且开展这一类的行动所花费掉的资源也实在太大,甚至可能要启动苏联在海外的各个情报机构,确认目标之后安排人手采取行动,事后还需要保证全身而退,不引起国际纠纷,这一期间需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



同一时间美国也花费大量资源对其进行庇护,重新对叛逃者进行锁定也会花费更大的代价,在当事人价值较低的情况下,苏联没有必要在这一问题上与美国交恶,而且也很难锁定别连科的信息,例如从1976年发生叛逃事件至今,别连科可以说是音信全无,即便强大的苏联情报机关也没有锁定他的最终情况。

最后也是接前面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其想着四处对叛逃者搞暗杀,还不如好好规范一下自己的队伍,从根子上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当然,尽管也无法真正的做到绝对控制!


辽宁资深球迷


1976年9月6日,日本领空突然出现了一架神秘的喷气式战斗机,日本方面派出多架飞机准备拦截,但是都被这架性能优异的神秘战机甩掉了。随后由于燃油耗尽,这架战机迫降在日本的函馆民用机场,冲出跑道60米后才停了下来。

飞机的驾驶员就是苏联空军上尉维克多·伊万诺维奇·别连科,这一事件也引起了轰动,苏联空军叛逃固然是一个大新闻,但是他带来的座驾,米格25“狐蝠”战斗机,更是美国迫切想要研究的对象。

别连科在美国得到了政治屁护,美国人通过别连科带来的信息,以及拆解米格25战斗机,还得到了敌我识别系统部件和机载雷达瞄准仪,苏军被迫紧急研制换装新型瞄准仪,更换“口令”敌我识别系统。

苏联方面以叛国罪缺席判处别连科死刑,随后别连科在美国定居,并获得了美国国籍,还曾于苏联解体后重返俄罗斯,关于他的结局显得比较扑朔迷离,有的说他在美国隐居,有的说被特赦回到俄罗斯,还有的说别连科失去了利用价值,被美国情报部门秘密处理了。至今,别连科仍然是个迷。

在别连科叛逃之初,美国政府为了防止克格勃的暗杀,对别连科实施了严密的保护措施。对于克格勃来说,“与其杀死别连科,不如让他始终活在死亡的阴影下。”


一点点历史


大概是美国CIA的(证人保护计划)起作用了吧。

1976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涵馆机场,突然之间降落了一架巨大的军用飞机。尾翼上的红星赫然醒目。

等机场人员发现飞行员是苏联红军的空军中尉别连科,他驾驶的飞机正是使西方畏惧万分的~米格25/狐蝠时刚才意识到,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件发生了。令人恐惧的强大战机终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米格~25,西方称之爲:狐蝠。它的出现,曾令以美国爲首的西方惊恐莫名。它的优异性能使得西方寝食难安。最大飞行高度:28000米、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它使得北约在对付、挑战苏俄、争夺空中优势时,问题变得异常棘手。《因为凭着狐蝠的优异性能,在28000米的高空再发射空空导弹,足以威慑到美国人的高空霸主~黑鸟的飞行安全!》

这里有一个情况需要说明,美国也有如此优秀性能的战机。起飞总重达77吨,巨无霸般的雙座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SR~71~黑鸟🐤。技术指标甚至早就超越了米格25。但问题是,黑鸟是监测、照相侦察机,除了溜之大吉的本领让人望尘莫及:飞行高度32000米、最大飞行速度3.5马赫。但是绝不可能让黑鸟来抗击狐蝠。它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不到一起去。

令美国人一筹莫展的问题是,所有其它的在役战斗机性能都不是狐蝠的对手。再者,美国在试制SR~71黑鸟时,爲了达到令人咋舌的3.2马赫高速,特地开发了特殊的蜗噴\\冲压发动机,它可以在两种工作方式间自由切换。难道俄国人也有如此能力?

别连科的驾机叛逃,恰似给美利坚合众国送上的一份大礼。顶扛着莫斯科的勃然大怒,美国技术人员就在涵馆机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拆开了狐蝠。

当美国技术人员用磁铁接触狐蝠的机身时,只听得(咄)地一聲,被吸上了?!这使得美国人恍然大悟,原来俄国人并没有大量生产高纯度钛合金的能力。而使用了普通材料。重量将会使狐蝠的作战半径大大降低。而它的发动机结构并不复杂。似乎不可能做到从蜗噴式工作状态随意切换成冲压式工作状态。

经过询问了别连科中尉,美国人才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一年前的北海上空,狐蝠在北约战机围堵中,以近3马赫的速度绝尘而去。而瞒天过海的代价则是:回到基地后,悄悄更换了被烧坏了蜗轮叶片的发动机完事。实际上狐蝠并不敢任意畅飞3马赫的惊人速度。

狐蝠的秘密揭晓了。满口外交词令的美国人,装模作样地宣称狐蝠的《意外降落事件》通过了所有的安全评估,将飞机交还给了气急败坏的俄罗斯人。当地机场地面工作人员在跑道上挂起横幅~~再见!狐蝠。再见!涵馆。~~

对于别连科中尉,山姆大叔确实满怀感激之情。所以CIA将《证人保护计划》发挥到了极致。俄国人恩仇必报的行事准则真的让人不寒而栗。而美国人又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人指责是过河拆桥者。

兰格利的所谓《证人保护计划》,就是给被保护人在极其秘密的环境里,接受彻底的整容手术。然后毁掉一切医疗记录。给予被保护人完全新的身份,所有身份证明将被炮制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通过模拟的环境让被保护人能够熟悉到如鱼得水般游刃自如地自在应付一切爲止。这可不是一桩简单的工作。需要花费大笔纳税人的钱财;需要被保护人的积极配合。狂热地學习语言、思考问题的方式、以至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稍有疏忽,即可危及生命安全。

当然会有极少数的知情人,他们也在(工程)完成后,一边领着保密津贴,一边随即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面临新的(工程)开展,他们将会慢慢忘记上次工作的细节。他们将被重复要求:忘、掉、自、己、曾、经、所、做、完、的、一、切!

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别连科中尉,既然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只能永远背井离乡。假如今天他还活着,也已是七十多岁的垂暮老人。有着一个丝毫不引人注意的普通美国人的姓氏,瑞恩?约翰?马克?

也许此时他正在莫赛米地国家公园哪个不知名角落的小木屋前钓着硬头鳟,备作晚餐下酒;也许此时他正坐在新英格兰哪个农场草地的躺椅上,夕阳之下,正用混浊的目光凝视着远方,想念着红场上曾经邂逅的娜達莎。

再见,狐蝠。再见,别连科中尉。


手机用户崔永方


1976年9月6日,前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重型截击机米格-25P型截击机叛逃,在当时震惊世界,此事件是苏军三大叛逃事件之一。此事导致苏联空军不得不更换敌我识别系统,数十位名指挥官和负责人被撤职。愤怒的苏联人曾恶狠狠对叛逃的别连科说:“你知道叛徒的下场!我们迟早会把你抓回去的。”那么,历史上别连科最后的下场如何呢?事后,美国侦查员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



别连科的叛逃太出乎意料了,由于他对自己叛逃的原因一直箴言不语,以至于至今连苏联和美国人都没有弄明白原因,只有各种猜测。出于各种目的,苏联人给出的猜测是别连科在苏联生活上,与妻子离婚,与父母决裂,在工作上不顺心,曾一度被怀疑有精神病,并且被要求去医院检查,各种不顺心,导致他选择了叛逃。而美国的说法是别连科不满所谓的体制而选择了叛逃。

1976年9月6日12时50分,别连科驾驶米格-25升空,在盘旋一段时间后,直奔日本的北海道。他选择了超低空飞行,并按动警报,制造飞机失事的假象。30分钟后,别连科进入日本领空,日本自卫队派出两批战机拦截,觉被甩掉,可见米格-25战斗力强悍。不久之后,别连科在油料快用完之时,在日本函馆民用机场降落。

在别连科降落后,他要求面见日本官方人员,并直接提出自己是有意飞到日本,要求在美国政治避难的诉求。很快,他就被送到东京的海军基地大楼。美国中情局官员与其会面,并且为他办理政治避难的手续。与此同时,得到别连科叛逃的苏联人也迅速行动,要求日本遣返别连科。出于各种目的,日本还是安排苏联外交官与别连科见面,苏联外交官保证只要他同意回去,绝不会遭到惩罚。但别连科坚决不同意回去,愤怒的外交官对其进行了威胁,但最后也无济于事,别连科是铁了心要去美国。



不久之后,别连科就被带到了美国,中情局的航空技术专家迫不及待地提讯了别连科,得到了米格飞机的一些秘密。随后,在他的利用价值被榨干后,他得到了一笔安家费,他先是被安排在一家农场里工作。随后,他离开农场,曾一度买豪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但他很快就将奖金给挥霍完了,只能靠着中情局的接济度日。他酗酒成性,一次他酒醉驾车,出了车祸,美国人为了让苏联的克格勃放弃追杀,对外宣称别连科在车祸中丧生,但此事并没有成功地瞒过苏联人。



后来,别连科越发的思念家乡和亲人,渴望回国,甚至给美国人提出要回苏联当间谍,在美国人看来他简直是快疯了。后来,在别连科的要求下,他开始驾驶商业飞机。据报道,别连科至今仍然在美国活着。一个俄罗斯采访记者曾问一位熟识的侦查员:“当年,克格勃就没有办法抓到别连科吗?”这个情报员调皮地笑着说:“等待死刑比死刑本身更可怕……”别连科的叛逃,把参与制造米格-25飞机的近200家工厂和几十万人的劳动一笔勾销了,对国家的损失是巨大的,叛徒真可恨呀!


密探零零发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苏联飞行员别连科叛逃事件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别连科驾驶米格-25战斗机逃到了日本,原本准备降落日本的北海道军用机场,却降落到了民用机场。随后,别连科被日本特别情报处严密保护起来,之后被移交给美国情报部门。

别连科个人对于美国价值不大,但是他带来的那架米格-25战斗机对美国意义重大。米格-25战斗机于1967年首飞,才刚刚加入苏联空军。米格-25战斗机的最快飞行速度达到了3马赫,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也是苏联最先进的战斗机。这样一款对美国形成威胁的武器,美国却对其一无所知。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做事的风格,于是便策反了别连科,获得了米格-25战斗机相关的技术资料。

这样严重的叛逃事件,对苏联显然是侮辱和重大损失,不可能不报复。当时,苏联最强大的情报机构克格勃,拥有几十万的谍报人员,在美方也潜伏着克格勃派遣的情报人员。但此时的别连科已经被美国中情局秘密保护起来,想对他进行暗杀难度太大,毕竟美国的中央情报局是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直到现在,关于别连科的死亡传言很多,但人们依然相信他还在美国生活。


兵说


别连科驾米格25出逃日本,对苏联航空工业是巨大的打击,对米格公可是致命打击,从此退出俄战机市场争夺,成就了苏式战机的霸主地位。

苏联航空设计人员总有创造性思维,总有一些让人脑洞大开的神来之笔,米格25的不锈钢机体,就是画龙点睛之作。

米格25做为当时世界上飞的最快歼击机,让美国飞行员胆寒,因为被咬上就无法逃脱,基本是死路一条,所以有米格25的存在,美国飞机不敢侵入苏联领空。

现在有了米格25战机实物,就可以从中得出苏联航空的水平,落后的电子设备,落后的雷达,落后的火控,落后的发动机,只是吓唬人的飞机。

米格好比一头公牛,只会猛冲,不够灵活,不适合空战,只适合打侦察机,只要避开锋芒,就能用灵活机动将它打下。

苏联失去米格25的秘密,就等于失去了信誉,原来连飞机也那么傻大笨,失去了很多飞机订单。

美国中情局有分绝密,机密,保密,平常等级,别连科的贡献超过绝密层级,所以受到最高礼遇,肯定被中情局当火星人一样保护。

因为别连科对苏联航空业打击太大了,不仅要花巨资改造航空业,挽回声誉,还要重新设计,不然打不过美机,等于推倒重来。



光芒万丈34957


个人理解是不划算。别连科事件虽然很让苏联气愤,甚至全国恨别连科这种人,群情激奋,但是在米格25将领在日本的时候,损失已经造成了,而别连科这个他不是科学家,也不是重要情报人员,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了,对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你用克格勃去暗杀,真的不划算。

其实米格25这款战机真的算是一款经典的传奇吧,但是整体科技含量还是不高,只是速度3.2马赫+2.6万米高空巡航,这是轰炸机都没有的数据啊,其他的战斗机飞不到这么高,当时的导弹没有这个飞机飞得快,因此这个飞机非常嚣张,跑到别人国土去到处侦查,从来没有失过手,因此美国对这款战机严重高估了,认为这是苏联最新高科技结晶,美国派出了大量的情报人员收集这款战机的情报,结果都失败了!


而在1976年的别连科事件,当这架飞机已经停在了日本机场的时候,其实别连科的价值就已经没有了,如果派出 克格勃去暗杀了别连科有什么用呢?只会造成西方国家的谴责,以及报复,怎么报复?你杀我一人我杀你一人,这不就很正常了!说实话没有必要。这时候苏联最想干的是就是抱着侥幸心理,从日本那里把米格飞机给要回来!

如果叛逃的是一个科学家,或者重要情报人员,甚至他写到苏联间谍身份那种人,克格勃绝对会毫不犹豫的下水暗杀。

其实米格25这款飞机已经服役有10年了吧,保密工作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这时候虽然暴露了真实的实力,但是苏联也不亏,因为在侦查中的良好表现,以及美国解剖米格25专家们的赞叹,这款飞机开始出售反而卖得非常好,苏联的小兄弟们大量的购买,让苏联找了一笔不小的外汇!


狼烟火燎


工作生活不顺利就跳槽,换环境的人到处都是,但是开着绝密的米格25战机去他国跳槽的那就非常罕见了。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飞行员叛逃所带来负面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冷战时期,互相策反军事人员叛逃也成为了美苏争霸的重要表现形式。

国际舆论方面,对于所在国家来说,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行为;对接收方国家来说,绝对是个拿起来说事儿和探究对方保密军事情报的极好机会。

各国飞行员多宝贵咱们就不多赘述。一般来讲都是损失飞机事小,损失飞行员事儿大,然而,这一次,貌似正好反了。

1976年9月,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米格-25战斗斗机从远东的勘察加半岛叛逃,降落在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机场。随后他和米格-25一起被日本转交给了美国。别连科本人没啥特殊的,只是个苏军普通飞行员,据说叛逃起因都是些个人私事儿,比如不被领导重视,夫妻感情不和谐这类。但是,他带来的飞机可不简单,是困扰了美国多年的神秘战机——米格-25。

作为高速截击战斗机,米格-25是世界上第一个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能以3400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在接近26000米的高空,是当时全球飞行速度最快、飞行高度最高的截击机,在飞行速度、高度等方面曾创下了20多项世界记录。美国十分想了解其中的技术却苦苦找不到途径,正在焦虑之中,没成想,苏联飞行员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这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美国总统做梦都得笑醒了。

可以想像,费了大劲才整出来的,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保密战斗机竟然落入美国手中,从此这款神战机带来的巨大威慑效应荡然无存,引以为傲的武器装备以后就这么废了,毛熊得气成什么样....米格25的神话伴随着别连科的叛逃,直接破产。然而,在“你欠我一毛,得还我一块”,报复心极强的苏联威胁下,别连科竟然没被KGB(克格勃)以儆效尤般的灭口,其背后的原因也不算复杂。

开始,美国现实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询问,最终弄清楚了别连科的确就是“叛逃”,不是苏联情报方面派过来演“双簧”的。紧接着开始对别连科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情报咨询。

美国人在结束了对别连科的技术咨询之后,他身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基本都被“榨干”,但并不代表这个人已经没用了。毕竟,如果苏联人投奔美国的下场都是惨死于KGB手下,以后在苏联,放谁谁也不敢再往“叛逃”方面想了,这就成了一锤子买卖。

于是,中情局头子下令:“务必保证他活着”。据传闻,别连科被带到了一个农场,严密保护起来,KGB的确组织过暗杀,但是,一直没探到门路。

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的确,KGB暗中干掉了不少“叛国者”,但那也得有机会下手才行。比如,逃到英国的保加利亚的“反动文人”马尔科夫,在去BBC上班的途中,等公交时,被个穿风衣的男人用雨伞戳了一小下,结果当晚毒发,陷入昏迷,没几天就咽了气。后来经过鉴定,这是中了蓖麻毒剂,作案工具就是那把“毒雨伞”。马尔科夫的知名度可不比别连科,别连科作为轰动世界的风云人物,美国提供的是AAA级保护,更别说让他自己去坐公交上班了,所以,KGB再艺高人胆大,也找不到可乘之机。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虽霸道,但作为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主权国家,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又不是黑帮组织,关于叛逃一事,并非“惹着我,就直接派杀手干掉你”那么简单。

此外,搞暗杀也不算是个光彩的事儿,前面说的马尔科夫之死,KGB就一直不承认是自己下的手,指认是保加利亚秘密警察干的;而保加利亚方面也一口否认,直到苏联解体也没个定论。而且,别连科已经把能交代的都跟美国说了个底儿朝天,之后除了苏联自己想起来恶心以外,几乎不会再产生其他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对此,后来GKB又说,当年苏联根本没有暗杀别连科的任何计划,解释是:“让他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比直接杀死他还要可怕!”,听着挺狠,每天都在等待死刑的感觉。不过,也许仅仅是无奈之下的诅咒罢了。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政府官方曾表态不想再追究别连科的事情,于是,美国开始放松了对别连科的保护。

所以,不断有传闻说,别连科在某次航展上被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特工给炸没了,或者被下药伪装成了心肌梗塞猝死等等;但美国方面从没有发出过他的死亡消息,因此,健在的可能性大些。据说,1947年出生的别连科老当益壮,目前与人合伙,在美俄之间经营着进出口贸易。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