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未雨绸缪

导读:疫情之后,学会把眼光放长远一点

疫情过后,未雨绸缪

我相信很多人都订阅了微信看一看里的置顶话题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每天早上醒来,我打开手机会先看一看最新的统计数据,3月2日那天全国确诊病例突破了8万,在之后的每一天,新增病例数都比前一日要少,全国除湖北以外的省份每日的新增病例数大多为0,伴随着每天肺炎疫苗研制进展的新闻和马路上越来越拥堵的交通,我看到曙光就在前面。当然,仍不可大意。

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我们除了厨艺实现了共同进步之外,情绪也随着铺天盖地的各种新闻一同强烈共振。红十字、吹哨人李医生、武汉病毒研究所、双黄连、湖北换帅、海底捞和西贝撑不过3个月的现金流、让小学生差评的钉钉、线上教育和远程办公应用的火爆。焦虑、无奈、悲愤、嘲讽、平静,我们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反复穿越在各种情绪中,常态化。

疫情过后,未雨绸缪

当们我从魔幻生活里逐渐复工的时候,猛然发现疫情已经开始在国外爆发。

美国人民开始囤枪、囤子弹、囤卫生纸,流感疫情还没过去,肺炎疫情就来了,战斗民族的老百姓开始未雨绸缪用最硬核的方式应对潜在的暴乱。

日本人民在一边抗击着疫情,一边坚持筹备即将到来的可能是最难的一届奥运会。

而一个仅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目前确诊病例已达5000多例,从比例上看,韩国已经超过广东,仅次于湖北。

美联储降息了,一次性降了50个基点。全球已经进入了长期的降息通道,虽然政策预期宽松,但大家都知道,抗击疫情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对全球经济的打击之大,大美联储降息可能作用有限,何况两个超级大国仍在不断博弈之中。

疫情过后,未雨绸缪

美联储主席 Jerome Powell

人类命运真是共同体,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能够独立于世,独善其身。面对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人类显得是那么无助又坚强,可怜又伟大。无论是健康上的威胁,还是经济上的风险,对新闻而言就是数字,但对你我而言,就是0和1。

我们承受不起,但也不必恐惧。

言归正传,在之前的期为文章里(期为002 让我们重新认识“风险”),我有分享一些自己对风险的看法,以及怎样运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去搭建我们自己的防守体系(期为003 防守,是进攻的开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过头去再看看。但是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保险的功能。

跨越时间去创造资源。

古代,人类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会采取一些未雨绸缪的措施,最简单的就是屯粮。慢慢的,随着人类探索的版图不断扩大,以“一人为众,众为一人”为原则的共同海损分摊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逐渐兴盛,成为保险最早的财务补偿形态,开始有了风险交易的概念,即通过支付保费来转移风险。

对于承保人和受保人而言,保险更像是一场对赌,承保人搜集保费的同时接纳风险,如果风险没有发生,则赚取保费。受保人支付保费,一旦出现风险,将会获得损失的弥补。

到此,保险的功能仍然是对冲风险。但如今的保险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做风险的对赌。变化,来源于商业的发展。

以往,保险公司通过计算风险的概率来盈利,靠赌赢的保费来赚取收入。但如果遇上系统性风险,有可能入不敷出,最终破产。所以,保险公司开始用保费做投资,以赚取更多利润。

保险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保险公司不再只是依靠“赌”赚钱,还能通过投资获得盈利,并且在风险发生时,能够给予受益人更多的赔付和补偿。

而对投保人来说,不仅仅那些无法确定的风险可以被保障,就连那些确定的人生问题都可以利用保险的力量去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比如子女教育、养老、传承等。

不仅如此,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交保费,还会将投资收益所得向投保人进行分红。保险变得越来越主动,成为一种杠杆工具,你还能从保险的分红中获得不菲的收益。

这些变化让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的范围边界变大了,从一个对风险恐惧的被动者,变成一个会提前对风险进行管理的主动者。

具体什么意思呢?

当我们无法确定风险是否会发生,会何时发生的时候,我们提前做一个防范,一旦风险真的降临,保险公司将给予我们补偿。在这里,我们追求的是减少损失。

但当我们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在一辈子里,我们会遇到哪些风险,哪些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提前考虑,主动去布局,此时,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减少损失,而是资源的最优配置。

疫情过后,未雨绸缪

“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的,保险的收益又不高,每年我都要交那么多保费,而且保险又不是一个马上能获得收益的投资,我不喜欢。”

以上这些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想法,其实不奇怪。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还是站在当下去考虑保险,没有从自己的整个人生周期去思考问题。

当然,这也和我们国家的保险业发展历程相关,从1979年开始萌芽发展的中国保险业至今也才40年。改革开放至今,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财富生命周期,对风险这种模糊的概念认知不清晰,对潜在风险可能会对财富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并没有切身体会。

相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加杠杆,花未来的钱,敢于负债,在投资理财上也是更青睐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却对保险并不感冒。因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生命周期,所以当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聚焦于当下,而对未来要面临的问题,缺乏关注和规划。

30岁上下的我们正处于事业和工作的上升阶段,每日埋头苦干,努力攒钱实现买房买车的梦想,但有多少人又想过65岁之后的我们要怎样生活呢?现在的公司还会给我提供薪水么?我的社保养老保险能给我多少退休金呢?我能攒下多少钱去安享晚年呢?你可能会觉得现在为时过早,但我想告诉你,距离65岁我们仅剩30来年,考虑通胀,我们需要为自己个人攒下至少500万,才能有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而退休和养老是我们一定会面对的问题。

同样,当我们结婚生子,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会意识到一份一生的责任已经降临,孩子的读书费用、辅导费用、兴趣班费用、留学深造费用、结婚买房费用等等等等,都将是一个又一个必然会面对的问题。

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是我们必然会面对的问题,主动去思考、去布局、去解决这些未来的问题,我们一定会活的更加从容。

我相信疫情会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有些风险,虽然我们不去重视它,但它不会遗忘我们。从一辈子的角度去看,我们现在存下的每一分钱,都将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更幸福的一次选择,或许是给孩子报名一个更好的学校,或许是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出国深造机会,当TA走入社会的时候,能够买一套更好的裙子或西装踏入职场。也可能成为你和你老伴儿晚年的一次出国游,一套可以容纳得下一家老小的大房子,或者是一间私家病房和一次高质量的医疗救援。

疫情过后,未雨绸缪

最后,分享一个成长型思维里的观念。人类的快乐分为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两种,消费型快乐是属于感官的、短暂的,比如购物、娱乐等。而创造型快乐是属于理性的、长久的,比如创业、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创造价值等。当我们开始主动去思考爱与责任,主动规划和安排未来的生活,解决确定和不确定的风险,为家人和自己创造一个“大确幸”的未来时,我相信这一定是一种恒久的快乐。

回头见...


感谢部分资料来源 李璞 --《给忙碌这的个人保险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