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王室为何默默无名?

万邦老刘


一个国家、一个王室有名没有跟它的地理位置无关,跟它的规模大小无关。一个人也是这样,跟他的才华也没有个关系。

拿国家做比方,利比亚大吗?但我们都知道它,因为有卡扎菲。伊拉克大吗?但我们都知道它,因为有萨达姆。古巴更不算大国我们都知道,因为有卡斯特罗。冈比亚更小,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但我们都知道它,因为有个总统叫贾梅。我们知道乌干达,那是因为有个吃人总统阿明。我们知道津巴布韦,因为有个腐败总统穆加贝。

就拿个人来说,但多数人都不知道两弹元勋是谁,但没有人不知道王八强,更不会没有人知道网红凤姐。

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国不再大,作死则名。王室不在大小,坏透则有名。大家为什么知道沙特王子爱炫富。为什么知道沙特王储,叫人跑到土耳其肢解记者。

一个王室想出名还不容易?绑架一个记者,跑到外国杀一个特工。或者在对记者说要出动军队三天踏平美国,一周干掉欧盟,一小时封锁海峡,或者宣布要研发离心机,提取浓缩铀。这样一来,保管你出名,出不了名找我。

就像在我们的学校,老实、规矩的学生都默默无闻,出名的要么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要么是调皮捣蛋,坏透的学生。

科威特王室在世界上论名气不如英国王室,在中东也是小不点,一没有沙特大,二不比卡塔尔有钱、比挥金如土不如迪拜。科威特王室又非常低调,中规中矩,不胡作非为,所以才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一个好好先生一样的王室,如果出名就是不幸。

但科威特和科威特王室在上世纪末出名了,可是一出名就倒霉透顶的出名,被萨达姆惦记,被萨达姆讹诈,最后被萨达姆出兵灭掉,成了伊拉克的一个省,并入了伊拉克的版图。要不是苏联和美国在联合国主持正义,要不是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在联合国推动通过了谴责、制裁萨达姆的一系列决议,授权任何国家都可以武力驱逐侵略者萨达姆,科威特王室也许就永远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一页了。

因为科威特战略位置重要,是海湾三国的交汇点,虽然面积不到两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到450万,国内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连饮水都短缺,是地道的不毛之地。但科威特临近阿拉伯海的入口,又是通往伊拉克的中枢,还是中东地区数得着的产油国,因此战略地位不言自明。所以说科威特的命运非常坎坷。

古时候它是奥斯曼帝国口里的肥肉,后来又成为大英帝国的附庸,直到1990年不幸成了萨达姆的地区争霸的障碍和牺牲品。一夜之间,科威特出名了,科威特王室也扬名四海,但没有人能知道科威特王室的屈辱,没有人能体味他们的苦难,没有人看得见他们酸楚的泪水。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一个小国是没有外交、没有尊严、连安全感都没有,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生活。当年他们仅仅是向萨达姆索要借款便惹祸上身,临近亡国边缘。这还是有了国际秩序的今天,他们没有资格去张杨,他们只能选择低调、

因为萨达姆虽然已经受到历史的审判,走上了断头台。但中东地区的另一个霸主伊朗野心勃勃,对科威特虎视眈眈,科威特在美国的庇护下,作为美国的盟友才勉强维持自己的安全和王室安宁。假如回到没有秩序的二战时期,科威特的命运一定是任人宰割,想明哲保身都是奢望。

一个国家统治者有名没有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民安居乐业,让百姓拥护。2018科威特人均GDP3.万多美元,远远超过沙特(2.,2万美元)。科威特医疗全免费,教育全免费,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也许正是科威特王室的默默无闻,才换来科威特的大好形势。

委内瑞拉也是产油国,委内瑞拉倒是很有名,但委内瑞拉折腾得都裸奔了,这样的出名不要也罢。

细数那些出名的国家,大多数都是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国家,或者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国家,要么是挑战国际秩序到处惹是生非、扩张侵略、危胁邻国的作死国家。一个政权也罢,一个王室也好,踏踏实实做事总比招摇过市到处显摆要靠谱,为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科威特王室点赞,为科威特人民祝福。


历来现实


科威特王室不及沙特庞大,也不如卡塔尔、迪拜等“张扬”,因为它尴尬的地理位置,还有被奥斯曼、英国争夺的近代历史,以及1990年被萨达姆吞并为伊拉克第“19省”的不堪经历。

科威特位于海湾三大国的交互点,地理位置相对尴尬

科威特国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405万(2016)。它西、北两面接伊拉克,南临沙特,东与伊朗隔海相望,海岸线长290公里。

全境沙漠遍布,平坦中穿插低矮丘陵,无山川、河流和湖泊,地下淡水贫乏。科威特靠近阿拉伯河入海口,地处海湾通往伊拉克的要道,又拥有少沙滩和珊瑚礁的天然避风良港,位置优越。

相比岛国卡塔尔、巴林,半岛国家阿联酋、阿曼“挣脱”域内大国的地理区位,科威特就有被“夹击”之感,邻国中既有阿拉伯世俗与君主国,又有强悍的波斯,“高调”不会有好果子吃。

萨巴赫王室在该地根基并不深厚,隐忍对统治有利

该地史上系野心家不屑、凡人匆匆的不毛之地。古巴比伦、希腊、马其顿曾掠地而过,阿拉伯帝国一度成为贸易港。

16世纪初,它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中,人们以其地形轮廓称之为“小犄角”(古赖因)。17世纪40年代,控制该地的部落修建要塞,这里成为征讨北部内陆的粮库和兵器库,科威特——“小堡垒”由此得名。

1710年,原居阿拉伯半岛内陆的萨巴赫家族迁来,成为真正的定居者。1756年,该家族族长建立科威特酋长国(奥斯曼版图下,没有完全的独立地位),称埃米尔一世,如今已传位至第15代埃米尔。

1871年,奥斯曼调集大军征讨沙特时,科威特曾派水陆两军相助,酋长曾被奥斯曼授予陆军中校头衔。巴格达总督曾在日记中写道:“科威特距巴士拉60海里,居民为穆斯林,有6000户人家。它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此后巴士拉省对科威特虎视眈眈,因为英国人的干预而作罢。

1899年,英国与科威特签署排他性质的秘密协定,坚拒除英国外的任何国家染指科威特,酋长国科威特由此沦为英国的保护地。而1902年科威特被巴士拉支持势力占领。1904年,英国正式向科派驻政治代表为殖民开始。1913年英国与奥斯曼关于科威特地位的《海湾协议》自相矛盾,既确认它在奥斯曼版图内,又实际承认英国在科威特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起,英、美势力控制了科威特的石油权利,二战后的1946年,科威特的第一船出口原油驶出波斯湾。1961年6月,英国废除1899年“科英协定”,还科威特以完全独立地位。

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主权要求非萨达姆一时兴起,1989年科威特遭遇“灭国之灾”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科威特已不再隶属土耳其,与此同时,伊拉克王国诞生并接受英国委任统治,伊声称科威特仍是巴士拉的一部分。

伊拉克与科威特之争除了前者时断时续的领土与主权要求,还有160公里的未定边界,再次为科威特油气地质“占尽便宜”,该地三个特大型含油构造延伸两国交界地,呈现盆状,科处于盆底,位于盆壁的伊拉克油田向盆底涌流,加之科采油设备技术先进,多年丰产且储量不减。

1990年8月2日,10万伊军杀入,科威特亡国,时任亚奥理事会主席、“八王爷”法赫德亲王与二子奋勇抗敌喋血王宫。当月,伊拉克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个省。

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打响,它历时6周、地面战100小时,以伊拉克惨败,科威特光复写入世界历史。在近7个月的浩劫中,科威特人死亡1.2万,40万人流离失所,全国950口油井的70%被纵火毁坏,各项损失高达600多亿美元。

石油支撑王室乃至国家,不比海湾兄弟的“张扬”,科威特一样财富滚滚

科威特是海湾唯一未在非石油产业有所建树的国家。好在国库殷实,2014年中财政储备5480亿美元,其中国家储备基金1490亿美元,后代发展基金3990亿美元,足以保证科公民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体系。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全球城市宜居调查,科威特城在阿拉伯世界名列第三(列迪拜和多哈之后);科国际银行统计显示,其国民购买力为8.8万美元/年,列世界第三;波士顿咨询集团世界各国财富报告显示,科威特的百万(美元)富户数量在海湾居第2位、全球第5位。全国9%的家庭、即99000个是百万富户。2016年科实现GDP1140亿美元,预期寿命74.6岁。

养尊处优,百利一害——居民健康。柳叶刀医学杂志2014年对188个国家、1980-2013年出生的青年调查显示,科威特肥胖率居世界前茅、海湾第一,达到45.5%。面对全国74%的人超重的“世界之最”,科卫生大臣轻描淡写地解释道:“人们收入不错,食物充足而且不太贵,最重要的是,人们活动的不多……”


ruixuezhaofeng


有人行事希望人尽皆知,有人行事希望越低调越好。中东的科威特王国虽然也非常富有,其王室土豪程度并不逊色于沙特、阿联酋等,然而科威特王室在国际上知名度却并不高。

为何科威特王室在世界上默默无闻呢:

  • 第一,科威特国小人少,经济产业单一,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也相对有限;
  • 第二,科威特王室行事作风向来低调,不事张扬。


地处波斯湾西岸的科威特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00多万,且其中近250万是来自南亚、埃及等地的外籍劳工。整个科威特地形平坦却几乎都是荒漠,没有河流与湖泊,甚至地下淡水资源都非常匮乏。

不过,科威特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出产地之一,其石油资源总储量与阿联酋、伊拉克等相比毫不逊色。石油给科威特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使得科威特成为全球最富有地方之一。

然而,科威特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却又不像沙特那样出名,又不像阿联酋那样拥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在国际上,科威特的经济影响力非常有限,除了石油出口之外也没有其他出名的产业,所以科威特的名气也不是很大,其王室的存在感自然也很低。

中东各国的王室无论文化传统乃至家族血缘都非常相近,如果没点特别的地方还真很难让人注意得到。中东的诸王室里,沙特与阿联酋的王室名气最高,主要就是其王室成员奢华惊人的各种生活日常太引人注目。

虽然科威特的王室也不差钱,可有人喜欢炫耀就有人愿意低调。国际上,几乎从没见过有关科威特王室成员日常生活的新闻。要知道1991年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科威特王室众多成员当时掌握的财富就超过900亿美元,如今大约在3000到3500亿美元之间,英国、泰国等国王室压根没法比。

科威特体量太小,而其极度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科威特无法高调。如果科威特王室太过引人注目,恐会再次重蹈20世纪90年代的覆辙。

虽然科威特王室的名气远不及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但没有了各种纷扰与关注,或许科威特王室的生活更加安逸。


澹奕


有谁知道科威特国王的名字,科威特王室的逸事,或者在科威特发生的大事?

不去网络搜索,谁也说不出一二三,即使地理和历史老师。

科威特油多、钱大,国王无能、政府慵懒,仅此而已。养尊处优是科威特王室的一贯状态。

倒是前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赫赫有名,亚洲体育杰出的领导者,抗击伊拉克侵略的烈士。而其他王室成员一溜烟跑了,拖鞋丢了一地。

今天在科威特城还可以看到萨达姆铁蹄的痕迹。老科就是这样懒散,遮羞重建的劲头儿都不足。

科威特有很多其他国家穆斯林富豪在此当寓公,欺负保姆,买豪车忘在沙漠里。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的人很多。每当夜晚大腹便便的逛街的阿拉伯人比印巴人似乎都多。

现在的国王是这样诞生的:老国王死了,新国王刚上任两小时不到,就被现任国王逼着退位了。因为那位老兄病得不能生活自理,还想登基过把瘾。

科威特人也有基督教信徒,这在阿拉伯国家很少见。伊斯兰教是排斥信众对其他宗教的选择权。

多次往返科威特拜访客户,客户每次都热情陪着,可是科威特真的没啥亮点。

科威特塔的灯光很耀眼。



万邦老刘


相对blingbling让人眩晕的满大街沙特王子公主们,科威特王室的确比较低调,但也谈不上“默默无闻”。比如2017年度世界十大最有钱王室,欧洲各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除了列支敦士这个小国,几乎全是倒数,七个分布在中东,其中,沙特王室毫无悬念的排名第一,紧跟着第二位就是科威特王室,第三的才是以生活奢侈著称的迪拜王室。

咱们作为亚洲的吃瓜群众,对科威特王室金迷纸醉的生活可能不太了解,但这竟然还构成了萨达姆1990年出兵科威特的一条重要理由——“推翻腐朽奢侈的封建王公统治”,摆出一副“阿拉伯劫富济贫英雄”的架式,实际上萨达姆他老人家自己也没艰苦朴素,还说人家腐朽,呵呵。

此外,在中东地区,科威特王室还以阿拉伯式的英勇著称。比如,1990年8月,伊拉克闪电入侵只有五架战机和两万军队的科威特,一时间,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在短短一天半的抵抗时间里,为了保卫首度科威特城和王宫,科威特共有6位王室成员战死,其中包括科威特国王最小的弟弟法赫德亲王。

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其中的一整天花在了攻下王宫的战役中。顶着伊军的坦克大炮,法赫德亲王指挥科威特国王卫队浴血奋战。最后,亲王和两个儿子壮烈殉国,战死在王宫台阶上,据说牺牲时还保持着射击的姿势,手中死死地握着手枪。

这位法赫德亲王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时任亚奥理事会主席,1990年中国准备召开亚运会前夕,中国遭到西方国家的集体“拆台”,他们千般阻扰,要求法赫德亲王取消早原定的中国主办权,但亲王主明确主张“政治与体育不能混为一谈”,顶着压力坚持这届亚运会必须在北京举办。

结果,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然而,早已物是人非,本来要出席盛典的法赫德亲王已经和真主在一起了,他生前撰写好的开幕词却由亚奥理事会副主席达·西尔瓦代读——“我们相信中国也有能力举办2000年奥运会。”亲王生前的愿望使全场掌声雷动,久久无法平息....

(现任的亚奥理事会主席也叫法赫德亲王,对,这是他的儿子,子承父业,跟中国关系也相当不赖)

而且,科威特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要成员国,在国际原油贸易中享有很强的话语权。

说其低调,也只是相对于中东的那些邻国来讲的。

首先,科威特王室不高调炫富,纸醉金迷的生活关起门来过(估计是被萨达姆打出的阴影);其次,国家小,矛盾相对简单,王室成员较为团结,虽然也搞一夫多妻,儿女一生好几十,但基数小的多,没有发生过沙特那种4000王子排队当继承人的宫斗大戏;还有一点很重要,国家较为开明,有政党议会,正式宪法,女性享有投票权。

而沙特那边呢,是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无宪法。治国理政的法律就是《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都21世纪了,沙特还坚持用一部一千多年前从沙漠走出的经书和古人的谈话来治理国家和教导民众,加上各种高调的土豪行为,抢足了眼球,顺便把排名全球第二的科威特王室冲击的暗淡无光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科威特已经被萨达姆搞害怕了,曾经出钱帮助伊拉克围堵什叶派革命思想输出,最后的结果是萨达姆翻脸不认人出兵吞并科威特,财大气粗的科威特王室领略是“赤脚大仙”穷困潦倒时的疯狂。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科威特对贫穷的国际势力尽量敬而远之,光脚的不怕穿鞋那些伊朗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到处炮火连天

,做为一个正常国家科威特对叙利亚、也门、伊朗这些国家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害怕这些国家哪一天被逼急了不排除效仿萨达姆出兵科威特。


观经济


我记得九十年代统计世界人均鸡的屁,科威特第一。那时科威特可谓拉风又嚣张。然而毕竟小国。一场海湾战争彻底凉凉。许多这样小而富的国家,泡沫吹破几颗导弹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