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知識:通用物料的成本和價格

我們明白產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所謂的成本(個別特殊產品例外)。即使我們瞭解這產品的成本,心中有數即可,討論價格時是沒有必要提及的,因為成本是對手的事,和你無關!你說了,對方反而不開心。  

市場價格是1塊的產品,即使成本只有1毛,他也不會賣你9毛。反過來,他的成本是2塊,你也不會傻呵呵地按2塊給他下單。道理很簡單,市場決定價格,和成本無關。  

市場價格是1塊的產品我們該向誰買,代理商?貿易商?市場價格是1塊的產品我們是否可以爭取以9毛8,9毛5,甚至更低的價格?1  下面我們來講講通用物料的成本與價格:  所謂通用,就是指一些有許多廠家生產的可以通用、兼容的產品。如:78xx系列、74xxxx邏輯系列、以及一些運算放大器、電壓比較器、MOSFET、二極管、三極管等等。這些產品的特點是:價值低、通用性強、生產廠家多。  對於這些產品的採購我認為向經銷商採購較好,這裡所指的經銷商是指有一定規模、有較多現貨庫存、有售後保障的公司,下同。 (有些貿易商目前規模較小、基本沒有現貨庫存而往往是根據客戶的訂單去找貨,這些公司的存在,一定也有他們的合理性、也有他們的價值,如何利用他們的長處為我所用?我們以後再討論。)  你可以試試拿個7805 1kk的訂單找家代理商,看看人家是否笑臉相迎。為什麼?因為就算能順順利利把這生意做下來,1KK平均下來每月也就100K左右,就算單價$0.10,也就1萬美元的生意,如果有5%的毛利,也就3000來塊人民幣。  再看看這家代理商吧,先要給原廠做Forecast,這些沒有技術含量、價值低、不“賺”錢的產品,原廠往往把他們Allocation了, 代理商做上去的Forecast往往被攔腰一刀; 好不容易搞定轉成PO了,交貨時間原廠也不會給你確認,反正哪天系統裡你查到了,就準備開證、提貨;如果系統裡遲遲沒有,你也不用催,催了也沒人理你。  所以,早到了,你得提來放在倉庫裡,這東西又重又佔地方。晚到了,客戶天天來催,不時地還要威脅兩句。好不容易可以發貨了,客戶還要你發個快遞,因為生產線來不及了。天呢,這玩意哪發得起快遞啊!可是沒有辦法,誰讓晚到了呢?  最後到了客戶手上還有個月結30天、60天在等著呢。在這漫長的期間裡價格也會發生變動,市場價漲了,客戶會說,有合同在先,按合同辦;價格跌了,客戶會說,我們領導說了,現在價格低了,我怎麼可以還按原來的價格來結賬?  這一圈下來3000塊能還剩下個10塊、8塊不虧本就上上大吉了。有時弄得不好,虧本也就算了,和客戶往往還鬧了個不痛快。 代理商雖然千辛萬苦,可耽誤了生產,領導怪罪下來,客戶能給好臉色看?如果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誰受得了這個折騰?
對這些通用產品,代理商更願意和經銷商、貿易商打交道。年初先做個xxxKK的Forecast等著原廠攔腰一刀,然後轉PO,貨不到,貿易商也不會來催,反正他們有庫存或者其他品牌的可供貨。貨到了,一個電話,他們自己會安排來拿貨,銀貨兩清。一手來、一手去,就是一、兩個點都是有錢賺。  如果有終端客戶找到代理商,他們也更願意把客戶介紹給他們的這些經銷商、貿易商,皆大歡喜。  對原廠來說,既然不賺錢為什麼還要生產呢?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使用他們主芯片、大芯片的客戶需要這些芯片配套,停止供應這些輔助芯片可能會流失這些客戶;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半導體產品的生產需要“均衡性”,即每月有固定的產量。 而市場的需要又有著必然的季節性,即所謂的淡季何旺季。一旦生產訂單不足,原廠就需要這些通用性強、批量大的產品來填充。這也是為什麼這些產品通常下單後不知道準確交貨時間的原因。  對經銷商、貿易商們來說,手上可以同時做3、4甚至更多的品牌,這玩意大路貨,家家用,不怕積壓,最多也就週轉天數長些。哪個時間段、哪家便宜,我就拿哪個品牌的貨。所以他們的庫存最多、價格往往也是最好的。  

採購當然可以多找幾家不同的貿易商來比比價格了,貨比三家不吃虧。就是同一家貿易商也可以看看不同的品牌價格是否也有差異?何愁拿不到最好的價格?  不過,個人感覺如果純粹比價格沒有一點意思,因為這絕對是大同小異。看看服務、公司的信譽鎖定一、二家足夠了。長期合作大家輕鬆、開心。  價格這東西點到為止。不能隨心所欲,畢竟這後面是自己工作水平、能力的體現,也是老闆、領導的信任。但也不要入木三分,如果供應商質量、交貨出些問題,那摳下的蠅頭小利早就被衝抵得無影無蹤了。苦了自己,對公司也沒有什麼好處。(文章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