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何賞析??

我就是竹韻


這首僅30多字的小令,是李易安早期的作品,被認為是一首少女惜春的閨怨詩,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所謂少女情懷總是詩,有惜春懷春情緒的不在少數,然而時間從不曾為誰而停止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無處尋。

本就是晚春時節,又經疾風夾雨摧殘一夜,怕是世間又無春之華景了吧?李清照的確是位千古奇女子,年紀輕輕的她,竟學起大詩人李白借酒消愁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能喝酒喝到“濃睡不消”的少女,想來不會太多。

睡醒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掛念著院子裡的那棵海棠,連忙問那侍女,一個“試”字,表現出作者那種惶恐春去的不安情緒。

然後李家的侍女又怎麼會有李易安這樣的蘭質蕙心?對於一家小姐的謹慎發問,半點都不曾領會其中深意,一個“”字,將兩人心境的距離彰顯無疑。

然而如李清照這等奇女子,自然不喜歡自欺欺人,她知道,經歷了一夜的風吹雨打,那棵海棠必然已經是“殘花敗柳”之相,春之將去,不可留也。

最後一句裡的“綠肥紅瘦”,可謂妙極,被後世人稱讚道:“綠肥紅瘦有新詞,畫扇文窗遣興時。”春末夏初雨後的景物,被她描寫的的精準而傳神。這本是落花殘紅的淒涼景象,卻被李清照用寥寥數筆勾勒出花稀葉潤的意境,當真不愧“千古第一才女”之名。


國學小迷弟


風呼呼地颳了一宿,也沒下多少雨。實在無聊,又喝大了,晚上睡得很沉。上午九點多醒了,還有點暈,不想起。明誠挑簾兒進來,小聲說:早餐做好了。我問他院子裡情況如何?他說:都他媽颳倒了,就剩一顆海棠花了。還一個勁地問我:你知道嗎?你不知道吧!你穿綠色的衣服顯肥,紅色的衣服顯瘦。




只負如來不負卿


我是鈺姐,我來回答。

一、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被譽“千古第一才女”,可謂實至名歸。她首開婉約詞派,成為“詞家一大宗”。她的詞獨樹一幟、清新韻美,將“語盡而意不盡,意不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 了頂峰。我們來欣賞她的經典作品《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二、賞析《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李清照作此詞時,大約十六七歲的年紀。正是燦爛如花、春夢初回和滿懷情思的時節,少女心思更多了一份敏感與細緻,也更多了一份傷春和惜春。

如花般的年紀,自然對花生成憐愛。民國才女張愛玲曾被胡蘭成誇作“臨水照花人”,讓張愛憐深陷愛情、難以自拔。李清照一生鍾愛海棠,而且以花自喻,自是格外憐惜。

“昨夜雨疏風驟”,晚上下起了雨,雖然雨點稀疏不稠密,但卻是狂風大作,吹個不停。這突如其來的風雨,讓她心煩意亂。本來女兒心思就敏感,如今更讓她惱得不能入睡了:“那滿院海棠該咋辦?”

她一眼看到放在桌上的酒杯,開始吃將起來,並藉著愁緒又多喝了幾杯,幾番下來,李清照酒喝得有點多了。於是她便枕著孤夜的風雨,悄然進入夢境。一夜沉睡後起來,天已然大亮,雖然她還有些醉意,但昨日之景仍然縈繞在腦中。

2、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李清照早上醒來,雖然仍有醉意,卻仍然惦念院中海棠。於是試探著問正在捲簾欲進屋的侍女:“昨夜的海棠花怎麼樣了?”一個“試”字,寫出了李清照試探性的小心翼翼的敏感心思。

其實,心思敏銳如她,聰穎敏感如她。她豈能不知一夜雨疏風驟後的海棠花是怎樣的情形。此時她的這一問,有點自我安慰和心存僥倖之感,她不敢親自去察看愛花,不敢面對凋落的悽美。

因為海棠是她一生鍾愛的花,她沒有勇氣面對,儘管還心存僥倖。如花的年紀,愛花惜花,又以花自喻。而如今要面對海棠的凋落,任誰都擔心,任誰都難以承受,即便她是李清照。

然而此時,侍女只是回頭望了院中一眼,便笑著回答李清照:“海棠花依舊象之前那樣鮮豔美麗。”

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兩個“知否”重疊用,寫出了李清照嗔怪粗心的傻丫頭。面對李清照極致心思的試問,捲簾人未經細心察看,只是漫不經心的回答:“海棠依舊”。不但沒慰藉到李清照的淺愁,反而更增添她的傷悲。

這一主一僕的對話,捲簾人淡漠粗心,李清照聰穎細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令人不勝唏噓。詞末也是我們意料的,李清照糾正了海棠花的結局:“知道嗎,知道嗎?應該是綠葉更加豐潤,而紅色的海棠花卻已經凋零很多了。”

“綠肥紅瘦”一詞一直為後世人所喜愛和引用,是詞人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鈺姐發現在李清照詩詞中,她常用形容詞替名詞來書寫,這種手法感覺很有詩詞意境,又有文學魅力,可謂一舉兩得。

三、結語

李清照每個時期的作品都堪稱上乘。前期詩詞清新亮麗、活潑靈動,後期歷經丈夫離世、顛沛流離後,詩詞風格逐漸趨向感傷、抑鬱多愁。她的詩詞除了婉約大氣的女性柔情外,還有精忠愛國、男女平等等巾幗豪情。

因此,她的佳作和她的積極人生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END)


鈺姐的書齋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如何賞析?\r

在賞析《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李清照這個人。\r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宋代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她清新、秀麗,感傷、多情,是一位才華橫溢、千古難見的婉約派詞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封建制度的壓制之下,作為一個女性,李清照只能被侷限在閨閣庭院之中,從無可能參加科舉,步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家那樣雲遊四海,廣交朋友。她為什麼能夠取得這樣令世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是何種環境薰陶出李清照不讓鬚眉的曠世才情?\r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一位飽讀詩書,精通儒家經典的才學之士,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家中藏書甚豐,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也很有文學修養。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少年時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讚。\r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今天的河南開封市),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據考證,在她16歲左右時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屬於她的早期作品。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r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李清照\r

昨夜雨疏風驟,\r

濃睡不消殘酒。\r

試問卷簾人,\r

卻道海棠依舊。\r

知否,知否?\r

應是綠肥紅瘦。\r

這首小令33字,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宛若電影畫面般在眼前徐徐展開,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r

賞析如下:\r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首先描述一夜不停息的風雨,纖細的女子憂心戶外綻放的海棠不能入睡,只能借酒消愁,賴以排遣。一夜濃睡,但清晨起床酒仍未全醒。“酒”是詩詞當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意象。在李清照的詞中就好幾次出現了酒。比如:"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酒是 一種閒愁); "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 (酒是一種快樂);這說明酒蘊含著一種情緒。這裡的"濃睡不消殘酒”,酒裡面也有一種複雜的心情。昨晚雨疏風驟,詞人對海棠花充滿了擔憂,借酒消愁(酒是一種擔憂) 。\r

“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一夜濃睡,清晨也未能消除殘留的醉意。但此時她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昨夜雨疏風驟,詞人料定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紅滿徑)了, 但她不親自到園中觀看,說明她不忍看到落花,但又忍不住向正在捲簾的侍女詢問花事,說明她急切地想知道海棠花究竟怎樣了。由此可見:這一“試問 ” ,反映了她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這一心理其實源於對海棠花的喜愛。既然這麼喜愛海棠花,當然希望捲簾人回答"海棠花經過一夜風雨,沒受多大影響,還是很漂亮"。可是捲簾人卻道海棠還像原來一樣漂亮。我們知道“昨夜雨疏風驟”,海棠怎麼可能依舊?可見捲簾人的粗心、敷衍,相比之下,詞人的情思就要細膩得多。那海棠花真實的狀況是怎樣的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r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兩個“知否"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r

捲簾女對詞人的心事毫無覺察,又對窗外的變化無動於衷,漠然回道“海棠依舊”,詞人此刻對捲簾女其實有一點責怪、有一點生氣了。“你可知道,你可知道?”窗外的真實的景象應該是“綠肥紅瘦”,這四個字一出來,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有個詞評家說,這一詞,“詞語甚奇"。還有人說這四個字“為天下稱之”。\r

我們不妨從修辭上來品一品這句“綠肥紅瘦"。作者以“綠”借代葉,“紅”借代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 ; “肥” 形容春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風吹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栩栩如生。\r

昨晚雨點疏落風勢猛烈,雨水被枝葉吸收,葉子就變得特別的油亮、鮮嫩、肥厚,顯得特別有生命力。而風一吹,花兒全落了,詞人,最在乎、最喜歡的花兒凋落了,因此她該感到特別的難過、惋惜。因此,詞人情感的落腳點其實在“紅瘦”上。\r

李清照寫作該詞時,大概就十六七歲,正值青春年華,青春是最美好的,一去不復返,所以這位才女表面上似乎是在平鋪直述痛惜海棠花的凋零,實質上吐露的是閨中少女對於青春流逝的焦慮與憂愁,因此以“綠肥紅瘦”來比擬對春天的留戀。\r

所以,花兒落了,她才那麼傷心落寞;\r

所以,花兒落了,她才需要借酒消愁。\r

後話:\r

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其實也是善取前人智慧,應用了許多先人的巧思,再加以點綴、拔乎其萃,成為千古絕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背景的鋪陳受唐人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點化而來,採其風雨、花落的意象。至於更直接的關聯,則取自唐末韓偓《懶起》一詩:“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韓詩中清楚地點出了夜雨、海棠、捲簾,其抒發感觸皆被李清照所本,脫胎成“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聚》雖承襲前人牙慧,但出乎其類、技壓群雄,反聞名遐邇,為後人所盛傳。

(第一張圖片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李清照小像)




Linda40591594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千古第一才女這首千古絕唱,口語化的語言,似乎一看就懂,不用解釋;大環境,小場景,數語勾畫,讓人如臨其境;動感,靜物,信手拈來,令人耳目一新;丫鬟遲鈍,主人多情,漫不經心,使人更生怨情。

這小女子,喝這麼多酒做什麼呢?又沒什麼酒量,以至於晚上刮那麼大的風都沒吵醒,而睡得這麼深沉卻又還沒有酒醒。這何苦呢?可恨這"風"和"雨"阻擋了心上人的路!可恨這"風"和"雨",把我這海棠花吹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樣子,可恨這小丫鬟不長眼睛又不懂世故!

明明春光易老,韶華易逝,卻沒人理解和珍惜!心上人你在哪裡啊!?幸虧昨晚儘管"風驟"然而"雨疏",倘若是"狂風暴雨",那可就不是"綠肥""紅瘦"的問題了,恐怕是紅綠皆掉落了!傷感之餘,慶幸風雨留情。一夜之間憔悴不少,但畢竟青春年少。

僅僅三十來個字,拉家常似的語言,寫的卻是意境深遠,時跨一晚一早,事涉室內室外,景有人物景物,情關外在內心。這小女子厲害,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


風雨無懼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寫得很直白,很大白話,讓人一看就懂。正因為它的直白大白話,才讓人人都能看懂欣賞。正所謂千人千面,人心不同,自然理解不同。青春年少者,應體會出這是少女懷春不堪歲月煎熬之作。你想啊,昨晚上雨點希疏,風卻很猛,滿院的海棠花如何經得驟風吹打?作者也正如海棠花一樣,在這雨疏風驟中煎熬。寂寞難耐中,只好借酒澆愁,誰知喝著喝著,竟喝多了,不覺沉沉睡下。一覺濃睡,醒來已是天明,酒勁依然未下,滿滿的擱在心裡就更難受了。我的海棠花呢?經過昨夜的雨疏風驟,會怎樣呢?情形一定很糟糕吧?試著問問卷簾而入的丫鬟,她卻說海棠花和昨天一樣美好。這粗心的丫頭,咋就這樣不體會我的心呢?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海棠花一定是葉密花稀了。我的心現在也正如海棠花一樣,茫然若失,紅意依稀了。我的那個驟風摘花的他究竟在哪裡呢?當然,若是新婚少婦,自然又當是另一翻解釋了,這裡就不再蹩述。不懂詩詞,不會欣賞,只能胡亂附會以應邀了。慚愧慚愧!


sunjin72976689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今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的確如王國維所說,宋詞是宋代文學的代表,而這也離不開大量優秀詞人的創作,如周邦彥、晏殊、張先、蘇軾、柳永、秦觀、李清照、辛棄疾等人,他們都為宋詞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這群代表人物中,李清照作為為數不多的女詞人,更是以其女性的視角和獨特的詞風為宋詞添加了一抹靚麗的色彩。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意圖)

李清照其人其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人,宋代婉約派詞代表作家。她早年生活優裕,南渡之後,一字過著寓居流離的生活,晚年遭際坎坷,所以詞從創作風格上看明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多描寫青少年時期生活,表現出她對大自然的喜愛或對愛情的追求和純真。

(李清照繪像)

李清照後期的詞作則主要描寫個人遭遇,抒發故國之思,滲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她在創作時善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形象,描繪細膩心情,語言風格明快自然、樸素清新,流暢自然,充分體現了她在《詞論》中提出的詞是“協音律”、“別是一家”的創新主張。

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的一位著名的詞人。與蘇軾的豪放、柳永的通俗、周邦彥的格律精嚴不同,李清照的詞風 雖婉約卻不流俗。她的每首詞都是其真實情感的表達。而其詞別具一格的風格,被人稱為“易安體”。

明代文學家楊慎在《詞品》也說:“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清代詞人王士禎在《花草蒙拾》中這樣寫到:“張南湖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僕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唯幼安(辛棄疾)稱首。”王士禎認為李清照的詞風屬於婉約的,而且是婉約派中的代表人物;辛棄疾的詞風是豪放的,是豪放派詞人中的代表。

從歷代詞評家的詞話、筆記中可以看出,他們都以李清照為婉約派詞風的代表人物,並且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李清照作為一個優秀的詞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李清照詞不僅集婉約派諸家之長,而且有超過諸家之處,從而可以肯定地說,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當之無愧的。

詞是一種抒情性最強、最集中、最深透的藝術形式,婉約詞作為詞的正統和主流就更是如此。 但是,婉約詞與其他藝術形式乃至豪放詞所抒的情又有區別。它以傷春傷別、男女相思為基本 內容,它的感情是細膩、抒情、感傷的。

李清照嚴格地遵循著婉約派的傳統。 針對蘇軾衝破婉約詞的傳統的現象,她在《詞論》中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主張。 她用詩談國事、抒豪情。如她在《夏日絕句》一詩中就寫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豪情從一位女子口中說出,還是讓人感到很驚歎的。

但在李清照的詞中,她基本上寫的是細膩、抒情、感傷的相思離別之情。從這一點上說,李清照作為一個典型的婉約派詞人,這一點從她的詞作風格就可以看出來。

但是,從婉約詞獨特的抒情性這一點來講,李清照又有高於一般婉約派詞人的地方。李清照詞的抒情更為真摯純潔。在以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宋代詞壇, 他們寫女子以描繪外貌服飾和一般生活情態為主,對女子的心理、 情則往往缺乏深人細緻的體驗和描繪。

而李清照身為女性,她的詞抒寫的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她是從自身的女性視角填詞的。在她的詞中,無限真情由筆底流出,真摯直率,自然流暢。

李清照《如夢令》解析

李清照生前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後人輯有《漱玉詞》,其中真偽雜陳。當代著名詞人黃墨谷先生對李清照的詞作辨別真偽,輯成《李清照集校注》,收錄李清照的詞作45首。

樓主問題中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詞作之一,現存李清照《如夢令》一共有兩闕:一首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另一首是情趣盎然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這兩闋《如夢令》小令,結構和音律上都是單詞,33字,7句,5仄韻,一疊韻。表現手法上都側重勾勒線條,寫意傳神,往往通過一兩個字,一兩句話,達到概括表現主題的目的。

另外,從表現內容上看,兩首詞都是反映詞人南渡前的生活的,都從酒醉、花美等自然界的變化中刻畫主人公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和青春的樸素感情,這是兩詞的共同之外。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賞析

李清照的詞作語言通俗自然,善用口語與白描,在造意用辭方面卻常有精警獨到之處,表達更是顯得含蓄、深刻,如前人所評“錘鍊而不見痕跡”。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就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原詞如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此詞是一首小令,字雖不多,但卻含著無數曲折之意,自然流暢而又委婉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個閨中女子惜花傷春的情懷,格調是淡中微帶些憂愁,憂愁之中又含著幾分閒雅,閒雅之外又有清新明快的感覺。

開篇“昨夜雨疏風驟”一句,開門見山,直接交代原委,點明瞭詞人寫作此詞時的時令,拉開了一幕暮春時節的風雨圖。

詞中雖無交代時令的用語,但它的時令感卻很清楚,從首句的“雨疏風驟”和後面所寫“海棠”、“綠肥紅瘦”之語,即可知此時正是暮春時節。因為這種時節的雨往往是大而稀疏,風則較急,而海棠花的飄謝也正在此時。

(海棠)

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稱為花信風。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從小寒到穀雨的八個節氣共二十四候,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為代表,叫做這一節氣中的花信風,意思就是能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

春分後的下一個節氣就是清明,海棠開了再過個把月便是夏初。李清照在《好事近》一詞中也寫到:“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傷春時節。”

在《好事近》一詞中,詞人也因為海棠花的凋謝而流露出傷春惜春的情感。如果將《如夢令》和《好事近》所表達的情感做一個比較的話,就會發現《如夢令》這首詞的寫作時間正是暮春時節,所以當昨夜“雨疏風驟”之時,詞人難免會愁腸百結。

“濃睡不消殘酒”緊承上句,正是因為“雨疏風驟”,才讓詞人有了寒意,有了愁緒,而最好的驅寒消愁之物當數酒了。李清照是能飲酒的,在她的詞中不止一次提到過“酒”字,如“香消酒未消”、“酒意詩情誰與共”、“斷香殘酒情懷惡”等。

而寫作此詞時的“昨夜雨疏風驟”,又怎能不讓感情豐富而細膩的作者有所擔憂和感慨呢?於是飲酒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可是杯酒下肚,就不勝酒力了,有了“濃睡不消殘酒”的結果。亦或詞人貪杯,多喝了一些,酒氣上湧,讓詞人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

李清照南渡後,流寓吳中,曾寫下《聲聲慢·尋尋覓覓》一詞,也寫到過為驅寒消愁曾飲酒之事,然而出現在詞中的卻是“三杯兩盞淡酒”,這裡的酒味顯得那麼淡,是酒淡嗎?

顯然不是,酒性依然是烈的,只是作者在經歷了南渡、丈夫趙明誠的病逝、金石丟失、顛沛流離、老年孤獨等一連串打擊後,心愁太多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

從詞人南渡前後出現在詞中的“酒”來看,“濃睡不消殘酒”時的蠟燭並沒有什麼切入肌骨的愁痛,有的只是作為一個年輕女子惜花傷春的閒雅之愁,所以才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說。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清晨醒來,詞人酒氣未消,還是一副慵懶的樣子,但她卻仍記掛著窗外的海棠,一夜風吹雨打後海棠會怎樣呢?

從這裡可見,雖然詞人昨晚因不勝酒力而醉臥,然而風雨中的海棠卻在夢魂中牽繞著她,可見她睡得並不踏實,所以醒來後顧不得殘酒未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問“捲簾人”。“捲簾人”指的是李清照的侍女。

結果得到的回答卻是一句淡淡的“海棠依舊”。問是“試問”,這是關心的問,也是真摯而又焦急的問,更是期待的問。尤其是“試”字,更委婉而又逼真地揭示了詞人忐忑的心情:一方面猜測一夜雨打風吹後海棠花極有可能會飄零在地,但另一方面又有所希冀。

然而“捲簾人”的回答卻是淡漠的、很隨意的,“卻道”二字一方面寫出捲簾人的心不在焉,另一方面也寫出了詞人對答語的不滿意。粗心的“捲簾人”沒能理解女主人的這種惜花傷春的心情。

所以只是一句漫不經心的答語:“海棠依舊”。這一問一答,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了兩個不同特徵的人物形象,一個是感情豐富細膩,一個則是漫不經心,二者對大自然的不同態度與她們的身份、處境和藝術修養不無關係。

“捲簾人”的侍女身份決定著她所關心的只是女主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對於風雨後海棠的細微變化,她並未太過留心,也不可能去進行細膩的感受,所以她的答語也是很自然的,這也愈加突出了女詞人愛花惜花的細膩情懷,可以說“捲簾人”在這裡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襯托作用。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因為對答語的不滿意,所以詞人才說出“知否?知否?”的反問,“知否”二字疊用。一來是《如夢令》詞作的格律要求,二來也能看出詞人的情急之態,反問中也含有一種嗔怪和糾正的意味。

雖說是情急,但作者語氣卻又極溫婉,顯示出女詞人的教養和溫文厚道的大家閨秀性格。因為詞人最大的揣測就是海棠花是否凋零,海棠花是嬌弱的,嬌弱的花兒怎堪這番雨打風吹?所以“海棠依舊”又怎麼可能?它應當是“綠肥紅瘦”。

這裡面凝聚著詞人往日對生活的細緻觀察,“試問”雖是明知故問,但也透露出她的一種希冀和期待,在得到不符合實際的回答後,她不得不託出真相。“應是”包含著詞人糾正“捲簾人”回答的語氣。

“綠肥紅瘦”就是綠葉茂盛、紅花凋零。這裡作者以“綠”“紅”兩種顏色指代綠葉和紅花,給人以視覺上的色彩感;而“肥”“瘦”二字通常是用來形容人和動物的,可詞人卻用來形容綠葉和紅花經過風吹雨打後的情況,形象生動而有人情味,達到了一種化平凡為神奇的效果。

因為綠葉經過雨水的滋潤,勢必會更加鮮澤,所以也就顯得茂盛肥厚,而嬌弱的花經過一夜的風吹雨打後,反而會凋零,因而也就像人一樣顯得消瘦憔悴了。

可以說,“綠肥紅瘦”四字用在此處極為精省獨到,它寄託著詞人無限的嘆惋和難以言表的感情,表現出李清照細膩的審美體驗和精妙的審美傳達。

(李清照三十一歲肖像)

總結

李清照《如夢令》語言淺顯易懂,清新婉麗,甚至以口語化的形式入詞,卻又極盡傳神之妙。全詞共33字,卻寫得很有層次感。對話形式的巧妙運用,曲折地表達了詞人的心情:

惜花傷春雖是常見題材,但詞人卻寫得相當雅緻。全詞儘管無一字提到惜花傷春,但這種淡淡的感傷情懷卻貫穿始終。

尤其是對詞中人物塑造的成功,可以說是這首詞的又一大亮點,詞中出現了兩個人物:女詞人和“捲簾人”,二者對大自然的不同態度,生動地反映了她們不同的身份、心態和審美感知能力。

詞作展現的是日常的生活畫面,透過詞作,我們可以看到詞人的生活和情感。所以所這首短短的小令,描寫得相當成功,是李清照的代表作。


一縷英雄


李清照 是我國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的代表,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號易安居士。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詞作。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了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後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


李清照的詞不是很多,流傳至今的不過也四五十首,但每一首都很工整,可以說是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起首兩句,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

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

“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餘地。


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

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

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這首詞,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倖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國學趣舍


此問答來難絕妙,只緣賞析已無缺。

因為網上關於這首詞的賞析多如貪官庸吏,想要不受那些賞析的影響而寫出賞析簡直不大可能!

從全詞來看,這首詞應當寫於她結婚之前,為什麼這樣說涅?因為兩句“濃睡不消殘酒”以及“試問卷簾人”。

首先,李清照成婚後先是居住在汴京,做為新婚兒媳,實在是沒有理由睡懶覺,而且還在頭一天晚上喝大酒,而且從詞中來看,喝得相當哈皮。既然是汴京成婚,估計應當和公婆居住在一起吧?怎麼可能不在乎形象?李清照如此灑脫生活只能存在於兩個時期,一是婚前,因為老爹李格非寵著(女兒奴一個),二是青州隱居期間,沒有父母跟著,老公也寵著(寵妻狂魔一個),所以自然可以為所欲為。

如果說此詞做於青州隱居期間,似乎也說得過去,畢竟趙明誠曾經負笈遠遊過一段時間(那首醉花蔭也是寫於這個時期),但有一個“捲簾人”,所謂捲簾人就丫環的意思,李清照無論是在汴京,還是在青州,生活都極為簡樸,因為所有的銀子都用來買各種書藉和文玩,為此甚至不惜當掉衣服,所以我說,單獨養一個貼身丫環的可能性並不高。

但是這個丫環確實存在,因此按照排除法,這首詞應當是做於新婚之前。

此詞好在哪裡?

好在音律美到爆表!

全詞除了“捲簾”二字以外,每一組中的每一個字韻母都不相同,所以哪怕按照現代發音讀來來也如一首小提琴曲一般婉轉清靈,叮咚悠揚,宛如天籟一般。只要細品就不難發現,疏和驟兩個字,睡和消再加一個殘字,問和簾兩個字,知否二字,卻道後面的一個語氣停頓,棠和依二字,還有最後的肥和瘦,尤其是肥字,除了杜少陵的“紅綻雨肥梅”以外,千古以來,能精準用這個“肥”字的人李清照是第二個!

且古人常說,李易安以口語入詞,

口語入詞,創作詩詞,最難之事莫過於此!


亦有所思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何賞析? ?


李清照:


本人非常喜歡李清照的詞,李清照被譽為“婉約派鼻祖”,可以說是千古第一才女,家庭出身書香門第,少女時期的李清照非常俏皮、可愛。這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膾炙人口,是李清照代表作之一。


李清照詞的風格分為幾個階段,這首詞是少女時期的李清照所寫,語句優美,李清照少女時期無憂無慮,說李清照是仙女都不為過,這個時期她的詩也是如此,讀完後如春風拂面一樣的舒服,彷彿字裡行間都存在著歡快跳躍的少女一樣,細細品來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賞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這兩句詞首先描寫了時間環境,風蕭蕭雨疏落,有一種傷春之情。李清照為人善良,特別不忍看到海棠花凋謝,故把酒以消愁緒,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濃睡”與“殘酒”表達了作者昨夜因為海棠花凋謝,心中極為難過,喝了不少的酒,此刻醒來依然慵懶惺忪。


2、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李清照知道外面的海棠花已經被吹落,“試”這個字寫出了李清照對海棠花凋落滿地的場景不忍親眼所見,所以喚來侍女前去查看,但是侍女沒能瞭解李清照的心意,就隨意說了一句,海棠還跟昨天一樣,李清照海棠花經歷風吹雨打還會沒事嗎?這裡的一主一僕,成為一個鮮明的對比,李清照心思細膩,捲簾人有些粗疏。


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句詞流傳頗為廣泛,李清照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你這個粗心的丫頭,你不知道,海棠花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對嗎?這句詞也是整首詞的“傳神之筆”,寫出了李清照在屋裡能猜測到外面的景象,那種傷春之情,心思細膩之情,對海棠花的認知,喜歡的程度,對海棠花凋落的難過之情,僕人的粗疏,沒有自己這麼細膩,對自己的感情波動沒有察覺,對上面的那句詞,也是相呼應的。


總結:


李清照本首詞雖然是無憂無慮的少女時期所做,但是也寫出了李清照的傷春之情,感情的細膩。借酒醒之時表達自己的傷春之情,對春的熱愛。


李清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藝術能力深厚,字字盡顯傳神之妙。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