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裡撿到的“國寶”“戰國青銅酒壺”

每天一篇”國寶“的前世今生,今天我們再說一件從廢品站垃圾堆裡面撿回來的”國寶“。

1967年,陝西省綏德縣廢品收購站,文物工作者在對站內收集上來的廢銅爛鐵進行甄選,大多數面目全非,看不出功能的鐵梨、彈殼和很多的農具、車馬上面的仝拴中,看看能不能找到有點價值的文物,因為農村老鄉耕地,經常會挖出來許多的青銅器和兵器的殘件,這些都是當時大鍊鋼鐵的主要來源。

文物工作人員立刻將這件”青銅器“拿了出來。經詢問站內的工作人員,收到的時候就是農民當”廢銅爛鐵“賣掉的,大約幾元錢,當時是有一個蓋子的。

聽到這裡,文物工作人員十分興奮,立刻帶領大家重新把收購站裡面的廢鐵堆重新翻騰了一遍,終於找到了上面的那個蓋子,這才使其倖免溶於煉爐之中。

重新拿回去清理後經鑑定,這是一件戰國時期的精巧青銅酒壺,是過去的一個祀天酒器,文物、藝術價值都極高,它叫鳥蓋瓠壺。國家一級文物。

壺蓋為一隻鳥的形狀,壺腹呈瓠瓜形,所以稱之為鳥蓋瓠壺,前鼓後曲,壺蓋立雕鶉鳥,鳥蓋處有環扣,鳥嘴可以啟閉。壺身為寬帶紋及蟠螭紋相間,八稜形壺鎜,壺蓋與壺鎜有鏈條相連,鏈分四節,每節鏈環均飾有頭朝上,尾部捲成圓環形的蛇紋。這種瓠瓜造型的青銅壺較為少見,設計應參考了北方草原皮囊壺的造型。其細密繁縟的紋飾,生動形象的裝飾,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

史書記載,瓠壺為“尚禮”之用,裝的酒稱之為“玄酒”。因此有學者認為壺蓋上鳥的形狀,與我國天文典籍中所著錄的“瓠瓜星”和“天雞星”可能有一定的聯繫,蓋上的鳥首可能表現的就是天雞。

所以這件鳥蓋瓠壺應是戰國時期一件與祀天有關的重要酒器。

裡面的圖片和資料部分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