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檢測轉陰作為治癒出院的標準是否科學?

18觀察者


我是醫學科普劉醫生,傳播醫學知識,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醫生!

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一個“金標準”,當然對指導患者出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現有的診療標準下,極少數患者出現了出院後複測核酸轉陽的情況,故新版的診療指南在前一版的基礎上針對“出院標準”及“出院後注意事項”做出了進一步的修訂。

2020年03月03日國家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根據疾病的發展、更多的臨床資料總結、新技術、新藥品、新治療的嘗試,每一版指南較前一版都更加完善。目前已經更新至第七版,下文著重從“出院標準”及“住院後注意事項”兩方面介紹一下。

出院標準

1.\t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

\u20292.\t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

\u20293.\t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

\u20294.\t連續兩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釆\u2029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

\u2029滿足以上條件者可出院。

出院後注意事項

\u20291.\t定點醫院要做好與患者居住地基層醫療機構間的聯繫,\u2029共享病歷資料,及時將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轄區或居住地\u2029居委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u2029

2.\t患者出院後,建議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u2029況監測,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u2029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u2029出活動。\u20293.\t建議在出院後第2周和第4周到醫院隨訪、複診。

與前一版相關內容對比

(一)出院標準

前3條一致,第4條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連續兩次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改為“至少間隔24小時”。

  (二)出院後注意事項

鑑於有少數出院患者出現核酸檢測複檢陽性的問題,為加強對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離,將“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同時要求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

小結:指南都是在不斷更新完善的,目前根據指南的標準,出院複測核酸陽性的患者是極少數的,同時病毒感染人體痊癒後會產生相應的抗體,所以不必過於擔心。但也不能大意,出院後的患者在家裡做好隔離,嚴格遵照出院後的注意事項,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

醫學科普劉醫生


大家好,我是波波醫生,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現階段新冠肺炎的出院標準為連續兩次(間隔二十四小時)咽拭子核酸陰性,且胸部CT顯示炎性病變明顯吸收,符合“治癒”標準出院。

但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報道,很多“治癒”後出院的患者,居家隔離一段時間後再一次行咽拭子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了。我在工作中遇到過,咽拭子核酸陰性,但是深部痰培養陽性;也遇到過咽拭子陰性,肛拭子陽性的案例。

那麼把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檢測轉陰作為治癒出院的標準是否科學?

我認為是有科學依據的。

按照《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規定,患者“治癒”出院後,還需要居家隔離14天,在這期間進行健康監測,並在14天的時候採集咽拭子進行檢測,可能有些城市會採集肛拭子進行檢測。當咽拭子再一次檢測陰性時,可以解除患者的居家隔離。

我們將咽拭子陽性作為確診新冠肺炎感染的依據,在治療後,連續兩次咽拭子陰性,則說明至少在檢測的時候病人的情況明顯好轉。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存在採樣的差異,比如病人當時喝水沖洗了咽部、採樣人員操作不當等等,但是連續兩次都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所以我認為把新冠肺炎患者核酸檢測轉陰作為治癒出院的標準是科學的。

如果這個辦法不科學,就目前的一些檢查手段來說,似乎也沒有更科學的手段了。

現在全國累計出院患者五萬多人,我相信憑藉著我們一線醫生的救治,以及一線公衛人員控制增量,我們會很快戰勝新冠病毒,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